内燃机废气涡轮能量回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236029阅读:27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内燃机废气涡轮能量回收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以提高内燃机功率和有效热效率,节约燃油的内燃机废气能量回收装置。
内燃机作为移动式或固定动力,已经得到广泛使用。但是,它在成为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不可缺省的动力机的同时,也消耗着巨大的石油资源。内燃机比油耗的降低,意味着对能源的巨大节约。
众所周知,内燃机排气余热中含有相当的能量,在非增压高速内燃机中,废气带走的热量,汽油机占35%-40%,柴油机占25%-40%。
现有技术中的废气涡轮增压内燃机,能对内燃机的废气能量进行回收,但是,由于使用用途和构造上的原因,即增压型内燃机由于机械负荷和热负荷同时增加,需对发动机主要部件进行强化,而使发动机复杂化,造价增加,小型内燃机可靠性也有所下降。因而,大部分小型内燃机(100KW以下)没有采用这一装置,尤其是车用汽油机,由于种种原因,主要是汽油机增压除引起机械负荷、热负荷和NOx排放增高之外,还有爆震点的工作转速下降、扭矩特性和动态性能变差等问题,因此采用得更少。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避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非增压型四冲程内燃机废气能量回收装置,通过对废气能量的回收利用,从而提高内燃机的功率和经济性,减少有害气体排放。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是,在内燃机每缸之气缸盖内,分别开设有两只不相通的排气道——排气道Ⅰ和排气道Ⅱ,同时设置开启在自由排气阶段、以便废气从排气道Ⅰ通过的排气阀Ⅰ,设置开启在强制排气阶段、以便废气从排气道Ⅱ通过的排气阀Ⅱ,各缸排气道Ⅰ接入第一排气管,第一排气管与排气总管之间,设置废气涡轮,涡轮轴与减速器连接,减速器低速级与内燃机曲轴前端皮带轮通过皮带连接或直接连接,所述排气道Ⅱ直接与总排气管相通。
本实用新型是在发动机中设置具有不同排气时间的两套排气机构,把自由排气阶段的废气通过先开的排气阀Ⅰ经排气道Ⅰ,通过第一排气管送入涡轮作功;把强制排气阶段的废气通过后开的排气阀Ⅱ经排气道Ⅱ直接送入总排气管排出。从涡轮排出的废气也从总排管排出。涡轮通过减速器将动力回传给曲轴,从而实现废气能量的回收利用。
分析表明,利用本实用新型可回收总热量的3%-8%,可以使内燃机增加10%-20%左右的功率。一般说来,由于汽油机废气能量比柴油机大,使用效果更加明显。功率的加大,比油耗也相对下降,下降幅度可达10%-20%左右,发动机功率增大后,又可尽量使发动机工作在比较经济的区域,从而更加省油,使发动机在工作总过程中的油耗还可下降若干点,发动机比质量也有所下降。比油耗下降,有害气体排放相对减少,噪音降低,对环境污染也随之减轻。
与已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不增加发动机的机械负荷和热负荷。并且,由于废气分别通过两个排气道排出,使排气阀的热负荷有所降低,因而,不必对发动机主要受力件进行加强。这使得利用本装置对已有发动机进行改进更为简便。
本实用新型的明显优势还在于结构简单,体积小,易于实施,完全可做到工业化生产。其工作可靠,维修保养方便,对主机不产生有害影响,适用于任何地区。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工作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应用在内燃机上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应用在内燃机上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应用在内燃机上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排气阀驱动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排气阀驱动机构另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以下通过实施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1参见
图1、图2,在内燃机每缸之气缸盖1内,分别开设两只不相通的排气道——排气道(Ⅰ)2和排气道(Ⅱ)3,同时设置排气阀(Ⅰ)4,排气阀(Ⅰ)4在自由排气阶段开启,以便于自由排气阶段的废气从排气道(Ⅰ)通过(
图1所示)。设置排气阀(Ⅱ)5,排气阀(Ⅱ)5在强制排气阶段开启,以便于强制排气阶段的废气从排气道(Ⅱ)通过(图2所示)。图中的进气道11和进气管22均采用已有技术。
参见
图1、图2、图3、图4和图5,排气道(Ⅰ)接入第一排气管21,第一排气管与排气总管6之间,设置废气涡轮7,涡轮轴与减速器8连接,减速器8低速级与内燃机曲轴前端皮带轮25通过皮带17连接或直接连接,排气道(Ⅱ)3直接与总排气管6相通。图中所示的减速器8由支架23固定在内燃机机体上。经排气道(Ⅰ)2排出具有一定压力的废气,通过第一排气管21,首先冲击涡轮7作功,随后进入排气总管6,各缸的排气道(Ⅱ)3排出的废气通过岐管也进入排气总管6,这两股废气都通过排气总管6进入消声器排入大气,这样的管道布置不仅管路简洁,而且,由于自涡轮排出的废气仍有相当速度,对各缸的排气道(Ⅱ)具有抽吸作用,有利于排净各缸中废气。
如图3、图4和图5所示,根据需要,可以在废气涡轮7与减速器8之间增加设置安全离合器10,减速器8的输出轴上皮带轮24与曲轴前端皮带轮25之间可以采用传动皮带17进行传动,也可直接传动。
参见图6,本实施例中的排气阀(Ⅰ)4和排气阀(Ⅱ)5采用顶置凸轮配气机构,该机构是在阀杆顶端设置挺柱19,凸轮与挺柱(19)平面接触,在凸轮轴12上对应每缸有两个不同排气相位的排气凸轮排气凸轮(Ⅰ)27、和排气凸轮(Ⅱ)28,凸轮轴12端固联正时齿轮13,正时齿轮13通过齿形皮带14与曲轴前端齿轮15啮合。
当曲轴转动时,曲轴前端齿轮15通过齿形皮带14带动正时齿轮13,正时齿轮13使凸轮轴12随之相应转动,由此使各排气凸轮按设定的规律分别控制排气阀(Ⅰ)和排气阀(Ⅱ)启闭。本实施例中,由排气凸轮(Ⅰ)27控制排气阀(Ⅰ)4,由排气凸轮(Ⅱ)28控制排气阀(Ⅱ)5。进气阀26的驱动机构与之相应,受进气凸轮29控制。本实施例所采用的是直接驱动式,除此之外,还可采用摆臂式和摇臂式驱动机构,与直接驱动式所不同的是,阀杆顶端与凸轮之间是通过摆臂或摇臂相接。
实施本装置的四冲程发动机,其进气行程、压缩行程与普通非增压四冲程内燃机一样,当活塞在膨胀行程时,在下止点前40-80度,排气阀(Ⅰ)打开,处于自由排气阶段的具有一定压力的废气即经排气阀(Ⅰ)冲入涡轮作功,这部分燃气占总燃气量的大部分。在下止点前5度到下止点后20度左右,排气阀(Ⅱ)开启,随后,废气从排气道(Ⅰ)、排气道(Ⅱ)同时排出,排气阀(Ⅰ)在下止点后30度-80度关闭,这时,废气只能从排气道(Ⅱ)排出,排气阀(Ⅱ)按一般发动机常规相位关闭,通常在进气行程上止点后10-30度关闭。原则上说,排气阀(Ⅰ)在自由排气阶段结束后才关闭,以充分发挥废气能量,对于不同的机型,排气阀(Ⅰ)和排气阀(Ⅱ)的启闭相位也不一样,需要通过计算和试验优选。
涡轮受到废气冲击转动做功,将功率直接传递给减速器或通过安全离合器再传给减速器,减速器将涡轮的高转速减至曲轴转速的3倍之内,再通过皮带带动曲轴前端皮带轮,或直接与曲轴前端通过齿轮连接进行传动,完成了将涡轮回收的废气能量回传给曲轴的过程。
实施例2参见图7,与上述实施例所不同的是,本实施例中的排气阀(Ⅰ)4和排气阀(Ⅱ)5采用下置凸轮配气机构,该机构是将阀杆顶端与摇臂16相接,摇臂16另一端与推杆18相接,推杆18插入挺柱19内,挺柱19平面与凸轮接触,凸轮轴12对应每缸有两个不同排气相位的排气凸轮,包括排气凸轮(Ⅰ)27和排气凸轮(Ⅱ)28,凸轮轴上固联正时齿轮13,正时齿轮13与曲轴前端齿轮15之间或直接啮合,或通过过桥齿轮20传动。
当曲轴转动时,曲轴前端齿轮带动正时齿轮,正时齿轮驱动凸轮轴,轴上凸轮控制挺杆、推杆运动,从而控制摇臂达到控制排气阀运动之目的。进气阀的驱动机构与之相应。与上述实施例相应,由排气凸轮(Ⅰ)27控制排气阀(Ⅰ)4,由排气凸轮(Ⅱ)28控制排气阀(Ⅱ)5。进气阀26的驱动机构与之相应,受进气凸轮29控制。
对于每缸四气门(二进和二排)发动机,可以使用两只正时齿轮,两只凸轮轴总成以及对应的挺柱和推杆等来控制,也可以采用一只凸轮轴及有关零件来控制。
对于每缸三气门(一进二排)发动机,可以采用一只正时齿轮、一根凸轮轴来驱动挺杆、推杆来控制。也可采用二根凸轮轴来控制。
本装置利用排气道(Ⅰ)与涡轮相连回收废气能量,所利用的为排气脉冲能量,而排气道(Ⅱ)具有非增压发动机的排气特点,基本不增加排气背压,对发动机本身工作的影响可以忽略,使发动机在保持原来工作特点的基础上,提高了整机功率。并且,越是高负荷、高转速状况,效果越明显。
权利要求1.一种内燃机废气涡轮能量回收装置,特征是,在内燃机每缸之气缸盖(1)内,分别开设有两只不相通的排气道——排气道Ⅰ(2)和排气道Ⅱ(3),同时设置开启在自由排气阶段、以便废气从排气道Ⅰ(2)通过的排气阀Ⅰ(4),设置开启在强制排气阶段、以便废气从排气道Ⅱ(3)通过的排气阀Ⅱ(5),各缸排气道Ⅰ(2)接入第一排气管(21),第一排气管(21)与排气总管(6)之间,设置废气涡轮(7),涡轮轴与减速器(8)连接,减速器(8)低速级与内燃机曲轴前端皮带轮(25)通过皮带(17)连接或直接连接,所述排气道Ⅱ(3)直接与总排气管(6)相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燃机废气涡轮能量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阀Ⅰ(4)和排气阀Ⅱ(5)采用顶置凸轮配气机构,该机构是在阀杆顶端设置挺柱(19),凸轮与挺柱平面接触,在凸轮轴(12)上对应每缸有两个不同排气相位的排气凸轮Ⅰ(27)和排气凸轮Ⅱ(28),凸轮轴(12)端固联正时齿轮(13),正时齿轮(13)通过齿形皮带(14)与曲轴前端齿轮(15)啮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燃机废气涡轮能量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阀Ⅰ(4)和排气阀Ⅱ(5)采用下置凸轮配气机构,该机构是将阀杆顶端与摇臂(16)相接,摇臂(16)另一端与推杆(18)相接,推杆(18)插入挺柱(19)内,挺柱(19)平面与凸轮接触,凸轮轴(12)对应每缸有两个不同排气相位的排气凸轮,包括排气凸轮Ⅰ(27)和排气凸轮Ⅱ(28),凸轮轴上固联正时齿轮(13),正时齿轮(13)与曲轴前端齿轮(15)之间或直接啮合,或通过过桥齿轮(20)啮合。
专利摘要内燃机废气涡轮能量回收装置,其特征是在内燃机每缸之气缸盖内,分别开设有两只不相通的排气道Ⅰ和排气道Ⅱ,同时设置开启在自由排气阶段的排气阀Ⅰ和开启在强制排气阶段的排气阀Ⅱ。排气道Ⅰ接第一排气管,第一排气管与总排气管之间,设置废气涡轮,涡轮轴输出功率通过减速器传至内燃机曲轴,排气道Ⅱ直接与总排气管相通。本实用新型通过对废气能量的回收利用,有效提高内燃机的功率和经济性,减少污染和噪音。其结构简单、适用性强。
文档编号F02B27/00GK2311615SQ9721369
公开日1999年3月24日 申请日期1997年4月16日 优先权日1997年4月16日
发明者张旭, 张国宣 申请人:张旭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