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燃机的气门正时控制装置的制造方法_2

文档序号:9543110阅读:来源:国知局
体。
[0078]另外,所述链轮主体la和所述内齿构成部19、保持板61、内螺纹形成部12e各自的外径被设定为大致相同。
[0079]如图1所示,所述链罩49以覆盖缠绕在所述正时链轮1的未图示的链条的方式沿上下方向配置固定在发动机主体即缸盖01与未图示的缸体的前端侧。另外,在构成形成于与所述相位变更机构4对应的位置的开口部的环状壁49a的圆周方向的四个位置一体地形成有突出部49b,并且自环状壁49a横跨各突出部49b的内部分别形成有内螺纹孔49c。
[0080]如图1、图2所示,所述罩部件3由铝合金材料一体地形成为杯状,包括以覆盖所述马达外壳12的前端部的方式配置且呈鼓出状的罩主体3a、以及一体地形成于该罩主体3a的开口侧的外周缘的圆环状的安装凸缘3b。另外,在该罩部件3的内表面3f与马达外壳12的前端部外表面之间划分出杯状的空间部S。
[0081]所述罩主体3a在外周部侧沿轴向一体地突出设置有圆筒壁3c,该圆筒壁3c在内部轴向贯穿形成有保持用孔3d。
[0082]另外,在罩主体3a的所述圆筒壁3c的下部侧,沿轴向突出设置有圆筒部3g,并且该圆筒部3g与所述圆筒壁3c平行。该圆筒部3g使上端部与所述圆筒壁3c的下端部一体地结合,在内部轴向贯穿形成有将所述罩主体3a的外侧与所述空间部S之间连通的连通孔3h,并且在该连通孔3h的外端侧压入固定有通气用栓体56。
[0083]所述连通孔3h (圆筒部3g)作为如下用处的作业用孔而起作用,即,在将所述罩部件3组装于链罩49之后,供用于将所述从动部件9固定于凸轮轴2的凸轮螺栓10经由马达输出轴13的内部插入。
[0084]所述通气用栓体56包括:有底圆环状的合成树脂材料的主体57 ;圆盘状的支承部58,其嵌装压入于在该主体57的前端面形成的凹槽内;以及圆形的过滤器59,其配置收纳于所述凹槽的底面,并以夹持状态保持于底面与所述支承部58之间。
[0085]所述支承部58在中央沿轴向贯穿形成有第二通气孔58a,该第二通气孔58a与形成于主体57的凹槽中央的第一通气孔57a连通。
[0086]所述过滤器59形成为能够自由地挠曲变形的薄布状圆盘形状,并且整体紧密接触于所述凹槽的底面上。另外,该过滤器59使用了能够供空气自支承部58侧的表面透至主体底面侧的背面侧并且液体、尘埃等不会自背面透至表面的材质的基材。
[0087]还如图2所示,在所述安装凸缘3b的圆周方向的大致等间隔位置,在周向的大致等间隔位置(约90°位置)设有四个突出部3e。如图1所示,在该各突出部3e分别贯穿形成有供螺栓70插入的螺栓通孔3f,该螺栓70螺合在形成于所述链罩49的各内螺纹孔49d,罩部件3利用所述各螺栓70固定于链罩49。
[0088]另外,在所述罩主体3a的外周侧的台阶部内周面与所述马达外壳12的外周面之间夹设有作为密封部件的大径的油封50。该大径油封50形成为横截面呈大致3形,在合成橡胶的基材的内部埋设有芯轴50a,并且外周侧的圆环状基部50b压入固定于在所述罩部件3的内周面设置的圆环槽的底面。另外,对于该大径油封50而言,一体地形成于所述圆环状基部50b的内周侧并包含密封唇的密封部50c利用支承弹簧50d的弹簧力弹性接触于外壳主体12a的外周面而发挥密封功能。换句话说,将所述电动马达5的内部所具有的所述空间部S液密地密封,并主要阻止伴随着所述正时链轮1的旋转驱动而飞散的润滑油侵入所述空间部S内。
[0089]在所述凸轮轴2的外周具有使未图示的进气阀进行打开工作的每个气缸两个的驱动凸轮,并且在前端部一体地设有所述凸缘部2a,并且在包含该凸缘部2a的轴向的一端部内贯穿设置有供形成于后述的凸轮螺栓10的轴部10b的前端部的外螺纹部10c螺合的内螺纹孔2e。
[0090]如图1所示,所述凸缘部2a被设定为,外径稍大于后述的从动部件9的固定端部9a的外径,并在组装各构成部件之后,将前端面的外周部抵接配置于所述大径滚珠轴承43的内环43b的轴向外端面。
[0091]所述凸缘部2a的前端面2f以自轴向抵接于从动部件9的后述的固定端部9a的后端面9c的状态利用凸轮螺栓10自轴向结合。
[0092]而且,如图4所示,在所述凸缘部2a的外周沿圆周方向形成有供所述保持板61的止动凸部61b卡入的止动凹槽2b。该止动凹槽2b向圆周方向形成为规定长度的圆弧状,在该长度范围内转动的止动凸部61b的两端缘分别与周向的相对缘2c、2d抵接,从而限制凸轮轴2相对于正时链轮1的最大提前角侧或最大滞后角侧的相对旋转位置。
[0093]如图1所示,所述凸轮螺栓10的头部10a的端面自轴向支承小径滚珠轴承37的内环,并且在轴部10b的前端部外周形成有所述外螺纹部10c。
[0094]所述从动部件9由铁类金属一体地形成,如图1所示,由形成于后端侧(凸轮轴2侧)的圆板状的固定端部9a、自该固定端部9a的内周前端面向轴向突出的圆筒部9b、以及圆筒状的保持器41构成,该保持器41 一体地形成于所述固定端部9a的外周部,并作为保持作为多个滚动体的辊48的保持部件。
[0095]所述固定端部9a的后端面9c抵接配置于所述凸缘部2a的前端面2f,并利用所述凸轮螺栓10的轴力自轴向压接固定于凸缘部2a。
[0096]在所述固定端部9a与圆筒部9b的内部中央贯穿形成有供所述凸轮螺栓10的轴部10b插入的螺栓通孔9d(凸轮螺栓通孔),并且在圆筒部9b的外周设有作为轴承部件的滚针轴承38。
[0097]如图1所示,所述保持器41自所述固定端部9a的外周部前端向前方弯折成截面呈大致L形,并形成为向与所述圆筒部9b相同的方向突出的有底圆筒状。
[0098]该保持器41的筒状前端部41a经由形成于所述内螺纹形成部12e和所述延伸部12d之间的圆环凹状的收纳空间44而向马达外壳12的隔壁12b方向延伸。另外,如图1及图2所示,在所述筒状前端部41a的周向的大致等间隔位置,在周向的等间隔位置形成有分别滚动自如地保持所述多个辊48、且切割成大致长方形的多个辊保持孔41b。该辊保持孔41b (辊48)的整体数量比所述内齿构成部19的内齿19a的整体的齿数少。由此,将获得减速比。
[0099]所述相位变更机构4主要由配置于所述从动部件9的圆筒部9b的前端侧的所述电动马达5、以及将该电动马达5的旋转速度减速并传递到凸轮轴2的减速机构8构成。
[0100]如图1及图2所示,所述电动马达5是带刷的DC马达,包括:所述马达外壳12,其与所述正时链轮1 一体地旋转;马达输出轴13,其旋转自如地设于该马达外壳12的内部;四个永磁体14,其作为固定于马达外壳12的内周面的定子。
[0101]如图1所示,所述马达外壳12包括形成为有底筒状的外壳主体12a、以及密封该外壳主体12a的前端开口的供电板11。
[0102]所述外壳主体12a通过对薄板状的不锈钢材料(S10C)进行冲压成形而形成,并作为轭部件而发挥作用,在轴向的后端侧具有作为圆板状的底壁的隔壁12b。该隔壁12b分隔马达外壳12的内部与减速机构8的内部,在大致中央形成有供后述的偏心轴部39插入的大径的轴插通孔12c,并且在该轴插通孔12c的孔缘一体地设有向凸轮轴2的轴向突出的圆筒状的延伸部12d。另外,在所述隔壁12b的外周侧一体地设有上述环状的内螺纹形成部12e0
[0103]所述马达输出轴13形成为阶梯圆筒状并作为电枢发挥作用,经由形成于轴向的大致中央位置的台阶部13c而由凸轮轴2侧的大径部13a、以及其相反侧的小径部13b构成。所述大径部13a在外周固定有铁心转子17,并且在后端侧一体地形成有构成减速机构8的一部分的偏心轴部39。
[0104]另一方面,所述小径部13b在外周压入固定有圆环部件20,并且在该圆环部件20的外周面自轴向压入固定有后述的换向器21,利用所述台阶部13c的外表面进行轴向的定位。所述圆环部件20被设定为外径与所述大径部13a的外径大致相同,并且轴向的长度被设定为比小径部13b稍短。
[0105]在所述小径部13b的内周面压入固定有栓体55,该栓体55抑制向马达输出轴13、偏心轴部39内供给而用于润滑所述各轴承37、38的润滑油向外部泄漏。
[0106]所述铁心转子17由具有多个磁极的磁性材料形成,构成为外周侧具有缠绕线圈18的绕线的沟槽的线轴骨架。
[0107]另一方面,所述换向器21由导电材料形成为圆环状,在被分割成与所述铁心转子17的极数相同的数量的各换向器片上电连接有所述线圈18的被引出的绕线的末端。
[0108]所述各永磁体14在周向被分割成四份并分别形成为圆弧状,且整体呈圆筒状,各外周面利用粘接剂15而分别固定于所述外壳主体12a的内周面12g。另外,永磁体14在圆周方向的两端部具有多个N、S磁极,并且其轴向的位置相对于所述铁心转子17的轴向的中心向所述供电板11侧偏置地配置。由此,所述永磁体14的前端部以沿径向与所述换向器21、设于供电板11的后述的切换用刷25a、25b等重叠的方式配置。
[0109]如图1、图5所示,所述供电板11由圆盘状的刚性板部16和圆板状的树脂部22构成,该刚性板部16是由铁类金属材构成的芯材,该树脂部22铸型于该刚性板部16的前后两侧面。
[0110]对于所述刚性板16而言,未
当前第2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