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通用发电机组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8749158阅读:来源:国知局
>[0026]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0027]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0028]图3为本实用新型通用发电机组的外壳示意图;
[0029]图4为本实用新型通用发电机组外壳的另一视角图;
[0030]图5为本实用新型消声器结构示意图;
[0031]图6为本实用新型消声器剖视图;
[0032]图7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导风板与箱体结构示意图;
[0033]图8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导风板与箱体结构示意图;
[0034]图9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导风板、第二导风板与箱体的剖视图;
[0035]图10为本实用新型隔板装置结构示意图;
[0036]图11为本实用新型轮胎刹车装置结构示意图;
[0037]图12为本实用新型轮胎制动状态的示意图;
[0038]图13为本实用新型轮胎非制动状态的示意图;
[0039]图14为冷却风进入本实用新型内流动路径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40]接下来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0041]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揭示的是一种通用发电机组,包括机架1,机架I外周面上设有外壳2,外壳2与机架I配合将通用发电机组内分成:油箱冷却腔室3、电机进风腔室
4、动力进风腔室5、发电机组中心腔室6、消声器排气腔室7 ;
[0042]所述发电机组中心腔室内安装有电机61和发动机62,发动机62的气缸头63通过箱体64与电机61连接,发动机62的气缸头63与消声器排气腔室7内的消声器71连接,所述电机61、发动机62与消声器排气腔室7连通;
[0043]所述发电机组中心腔室6上端面通过油箱31与油箱冷却腔室3密封隔开,发电机组中心腔室6左右端面通过隔板装置8与电机进风腔室4、动力进风腔室5隔开,所述电机61的一端穿透左端面的隔板装置8与电机进风腔室4连通,电机61的另一端通过导风罩65穿透右端面的隔板装置8与动力进风腔室5连通;
[0044]结合图3、4所示,所述外壳2安装于通用发电机组的机架I上,机架I 一支撑柱上铰接有电机进风侧门21和火花塞侧门22,电机进风侧门21能覆盖机架I的左端面,火花塞侧门22能覆盖机架的前端面;铰接有电机进风侧门21的支撑柱的对角支撑柱上铰接有动力进风侧门23和加油侧门24,动力进风侧门23能覆盖机架I的后端面,加油侧门24能覆盖机架I的前端面;所述机架I顶面固定安装有油箱盖25。
[0045]所述电机进风侧门21、火花塞侧门22、动力进风侧门23、加油侧门24上均设有通风口 9,该通风口 9为横向长条形。
[0046]如图5、6所示,所述消声器71包括外围板Γ、前盖板2\后盖板:Τ密封围合而成的一储气室4、固定于外围板Γ内侧的中间隔板5'将储气室4'密封分隔成第一储气室4Γ和第二储气室42、
[0047]所述储气室4'内从上到下依次穿过中间隔板5'并固定于中间隔板5'上的第一网管6'、过渡管丁和第二网管Sr。
[0048]所述第一网管6'包括第一腔内网管6Γ和密封焊接于第一腔内网管6Γ外周面上的第一腔外网管62、第一腔外网管62'包裹于第一腔内网管61、并且第一腔外网管62'的内壁与第一腔内网管61'的外壁具有距离;第一腔内网管6Γ外周面上分布的凹型孔9'位于第二储气室42'内,第一腔外网管62'外周面上分布的凹型孔9'位于第一储气室内4Γ ;第一腔内网管6Γ —端进气口 63'穿过前盖板2'与发动机排气管64'连接,另一端通过一堵头1(Τ密封。
[0049]所述过渡管Γ两端设有开口 7Γ并穿过中间隔板5'连通第一储气室4Γ和第二储气室42';所述过渡管Γ位于前盖板2'端的开口 7Γ方向为竖直向下,过渡管Γ位于后盖板I端的开口 7Γ方向为竖直向上,过渡管Γ位于后盖板:V端的开口 7Γ处设置有一挡板72、
[0050]所述第二网管K包括第二腔内网管8Γ和密封焊接于第二腔内网管8Γ外周面上的第二腔外网管82、第二腔外网管82'包裹于第二腔内网管81、并且第二腔外网管82'的内壁与第二腔内网管81'的外壁具有距离;第二腔内网管8Γ外周面上分布的凹型孔9'位于第一储气室41'内,第二腔外网管82'外周面上分布的凹型孔9'位于第二储气室内42';第二腔内网管8Γ —端排气口 83'穿过后盖板:T,另一端通过一堵头1(Τ密封。
[0051]所述凹型孔9'为半圆型凹型孔,所述第一腔内网管61'外周面上分布的凹型孔9'开口方向朝后盖板:Τ,第一腔外网管62'外周面上分布的凹型孔9'开口方向朝前盖板2';所述第二腔内网管8Γ外周面上分布的凹型孔9'开口方向朝前盖板2、第二腔外网管82'外周面上分布的凹型孔9'开口方向朝后盖板。
[0052]结合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使用原理(消声器71中间隔板左边为底部,右边为头部):
[0053]发动机尾气通过排气管64'进入第一腔内网管6Γ,在第一腔内网管6Γ底部的外径周边开有若干凹型孔9、气体从第一腔内网管6Γ底部通过若干凹型孔9'排到第一腔内网管6Γ底部的外径与第一腔外网管62'底部的内径之间;在第一腔外网管6Γ头部的外径周边开有若干凹型孔9、气体沿着第一腔内网管6Γ底部到第一腔外网管62'的头部,再由第一腔外网管62'头部通过若干凹型孔9'排到第一储气室4Γ。
[0054]在消声器过渡管丁底部焊有一块档板72'(使排出的气体不直接冲到消声腔器后盖板上),第一储气室41'的气体通过消声器过渡管Γ排到第二储气室42'内。
[0055]在第二腔外网管82'底部的外径周边开有若干凹型孔9、第二储气室42'的气体通过第二腔外网管82'底部的若干凹型孔9'进入到第二腔外网管82'内径与第二腔内网管8Γ外径之间。
[0056]在第二腔内网管8Γ头部的外径周边开有若干凹型孔9、气体通过第二腔内网管8Γ若干凹型孔9'进入第二腔内网管8Γ内,最终通过排气口排出。
[0057]如图7、8、9所示,所述箱体64内沿动力进风腔室5进入的冷却风流动方向依次设置有导风罩65、风扇66、飞轮67 ;箱体64底部和顶部均设有导风槽68,导风槽68通过位于箱体64上的通风孔69与导风罩65连通,所述箱体64顶部的导风槽68上盖有第一导风板681,箱体底部的导风槽上盖有第二导风板682。
[0058]所述第二导风板682为一块水平导风板;所述第一导风板681包括贴合部6811和导流部6812,贴合部6811和导流部6812呈角度设置。
[0059]冷却风从导风罩65进到风扇内原,在风扇66运转时产生的离心力作用下,冷却风进入到箱体64上、下的通风孔69内;在箱体64上、下装有第一导风板681、第二导风板682的作用下,穿过通风孔69的冷却风紧贴着箱体64表面冷却。
[0060]如图10所示,所述进风隔板装置8为两组,两组进风隔板装置8对称固定安装于通用发电机组的机架I内,两组进风隔板装置8将所述机架I密封分成电机进风腔室4、发电机组中心腔室6、动力进风腔内5 ;所述每一进风隔板装置8包括与电机61过盈配合的隔板81和将隔板81固定于机架I上的两限位板82,限位板82上设有限位槽83,隔板81两端边位于限位槽83内;所述隔板81为弹性软质材料。
[0061]如图11所示,所述隔板81两端边位于限位槽83,虽然隔板81通过螺栓固定于限位板82,但由于隔板81为弹性软质材料(尼龙或橡胶),所以隔板81能沿着限位槽83微小位移,如此隔板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