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轮摩托车大油底壳发动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881577阅读:1209来源:国知局
三轮摩托车大油底壳发动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三轮摩托车大油底壳发动机,属于摩托车发动机领域。
【背景技术】
[0002]现有三轮摩托车大油底壳发动机曲轴箱为无油底壳箱体结构形式(参见申请人的在先申请,其授权公告号为CN 203175700 U,名称为“发动机曲轴箱及其发动机”)。现有技术存在的缺点如下:(1)发动机在运行过程中,机油回流速度快,不能有效带走缸体和缸头热量,导致整机热负荷高,性能下降。(2)机油回流速度快,带走箱体底部沉积的杂质,加剧发动机零部件磨损,降低发动机可靠性。(3)原箱体机油泵进油口较高,因油面倾斜后泵油能力下降,整机得不到有效冷却,降低发动机可靠性。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三轮摩托车大油底壳发动机,使得在发动机运行过程中,机油回流速度减慢,有效带走缸体和缸头热量,提高整机性能;并且因机油回流速度减慢而不会带走箱体底部沉积的杂质,降低对发动机零部件的磨损,提高发动机可靠性;优化箱体润滑油泵进油口,油面倾斜后泵油能力不会下降,提高对整机冷却效果,提升发动机可靠性。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三轮摩托车大油底壳发动机,含有曲轴箱,曲轴箱内侧壁靠近缸体侧设置润滑油回油口,曲轴箱底部靠近缸体处设置润滑油泵进油口,曲轴箱内并位于所述润滑油回油口下方设置箱体加强横筋,箱体加强横筋将曲轴箱内部分隔为上部空间与下部空间,且箱体加强横筋背离所述润滑油回油口侧设置过油口。
[0005]优选地:上述箱体加强横筋由靠近润滑油回油口侧的、水平设置的第一加强横筋与背离润滑油回油口侧的、向下倾斜的第二加强横筋构成。
[0006]优选地:上述曲轴箱底部,且位于所述过油口与所述润滑油泵进油口之间,设置挡油板。
[0007]优选地:上述曲轴箱底部与所述润滑油泵进油口相对设置油滤器安装部,油滤器安装部安装油滤器,润滑油泵进油口与所述油滤器的距离为0.1?1.1cmo
[0008]优选地:上述润滑油泵进油口的轴线相对于垂线往润滑油回油口侧倾斜4.5?
5.5 度。
[0009]优选地:上述润滑油泵进油口的轴线相对于垂线往润滑油回油口侧倾斜5度。
[00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1 ] (I)增加箱体加强横筋,使箱体上部与箱体下部(油底壳)存在一定的隔离,同时增加挡油板。发动机运行过程中,机油回流速度减慢,有效带走缸体和缸头热量,提高整机性能;机油回流速度减慢,不会带走箱体底部沉积的杂质,降低对发动机零部件的磨损,提高发动机可靠性。
[0012](2)降低机油泵的进油口。优化箱体润滑油泵进油口,油面倾斜后泵油能力不会下降,提高对整机冷却效果,进一步提升发动机可靠性。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实施例中三轮摩托车大油底壳发动机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实施例中三轮摩托车大油底壳发动机中左曲轴箱体结构示意图。
[0015]图3为实施例中三轮摩托车大油底壳发动机中左曲轴箱体侧视结构示意图。
[0016]图4为实施例中三轮摩托车大油底壳发动机中右曲轴箱体结构示意图。
[0017]图5为实施例中三轮摩托车大油底壳发动机中右曲轴箱体仰视示意图。
[0018]图中,1、右曲轴箱体,2、左曲轴箱体,3、润滑油回油口,4、箱体加强横筋,5、挡油板,6、润滑油泵进油口,6a油滤器安装部,7、缸头,8、缸体,9、曲轴箱。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0020]参见图1到图5,一种三轮摩托车大油底壳发动机,具有曲轴箱9,曲轴箱9由左、右曲轴箱体2、1组成,曲轴箱内侧壁靠近缸体侧设置润滑油回油口 3,实施例中,润滑油回油口 3设置在左曲轴箱体上,曲轴箱9底部靠近缸体8处设置润滑油泵进油口,实施例中,润滑油泵进油口 6设置在右曲轴箱体I底部靠近缸体8侧,曲轴箱9内并位于润滑油回油口 3下方设置箱体加强横筋4,箱体加强横筋4将曲轴箱9内部分隔为上部空间与下部空间,且箱体加强横筋4背离润滑油回油口 3侧设置过油口,流入箱体加强横筋的润滑油从此处流入曲轴箱底部。实施例中,箱体加强横筋由靠近润滑油回油口侧的、水平设置的第一加强横筋与背离润滑油回油口侧的、向下倾斜的第二加强横筋构成。经过上述改进,发动机运行过程中,机油回流速度减慢,有效带走缸体和缸头热量,提高整机性能。
[0021]曲轴箱底部,且位于过油口与所述润滑油泵进油口之间,设置挡油板5。机油回流速度减慢,不会带走箱体底部沉积的杂质,降低对发动机零部件的磨损,提高发动机可靠性。
[0022]曲轴箱底部与所述润滑油泵进油口相对设置油滤器安装部6a,油滤器安装部6a安装油滤器,润滑油泵进油口 6与油滤器的距离为0.1?1.1cm0
[0023]润滑油泵进油口 6的轴线相对于垂线往润滑油回油口 3侧倾斜4.5?5.5度,优选地,倾斜值为5度。
[0024]本申请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更改发动机箱体结构,保证脱模前提下,增加箱体加强横筋,使箱体上部与箱体下部(油底壳)存在一定的隔离。机油回流速度慢,解决了热负荷高等问题。在油底壳底部增加档油板,再次降低机油回流速度,促使机油中的杂质快速沉淀,避免杂质再次进入整机内部导致零部件的磨损。降低机油泵的进油口,在原有基础上降低40mm左右,在原发动机基础上多5度左右倾斜,泵油能力依然正常,提升发动机的可靠性。
[0025]当发动机运行过程中,冷却缸头7和缸体8后的机油通过左曲轴箱体上的润滑油回油口 3流到箱体加强横筋4,这时机油流动速度被迅速减缓,并将机油中的热量传递至曲轴箱9上的散热片进入空气。挡油板5再次减缓机油流速,促使机油中的杂质沉积。然后再通过右曲轴箱体上的润滑油泵进油口 6对缸头7和缸体8进行冷却。实践证明该方案可有效地解决无油底壳发动机的多种问题。
[0026]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凡是属于本实用新型原理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的前提下进行的若干改进,这些改进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主权项】
1.一种三轮摩托车大油底壳发动机,包括曲轴箱,所述曲轴箱内侧壁靠近缸体处设置润滑油回油口,所述曲轴箱底部靠近缸体侧设置润滑油泵进油口,其特征在于,所述曲轴箱内并位于所述润滑油回油口下方设置箱体加强横筋,所述箱体加强横筋将曲轴箱内部分隔为上部空间与下部空间,且所述箱体加强横筋背离所述润滑油回油口侧设置过油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轮摩托车大油底壳发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加强横筋由靠近润滑油回油口侧的、水平设置的第一加强横筋与背离润滑油回油口侧的、向下倾斜的第二加强横筋构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三轮摩托车大油底壳发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曲轴箱底部,且位于所述过油口与所述润滑油泵进油口之间,设置挡油板。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三轮摩托车大油底壳发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曲轴箱底部与所述润滑油泵进油口相对设置油滤器安装部,所述油滤器安装部安装油滤器,所述润滑油泵进油口与所述油滤器的距离为0.1?1.1cm0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三轮摩托车大油底壳发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润滑油泵进油口的轴线相对于垂线往润滑油回油口侧倾斜4.5?5.5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三轮摩托车大油底壳发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润滑油泵进油口的轴线相对于垂线往润滑油回油口侧倾斜5度。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三轮摩托车大油底壳发动机,包括曲轴箱,所述曲轴箱内侧壁靠近缸体侧设置润滑油回油口,所述曲轴箱底部靠近缸体处设置润滑油泵进油口,所述曲轴箱内并位于所述润滑油回油口下方设置箱体加强横筋,所述箱体加强横筋将曲轴箱内部分隔为上部空间与下部空间,且所述箱体加强横筋背离所述润滑油回油口侧设置过油口。发动机运行过程中,机油回流速度减慢,有效带走缸体和缸头热量,提高整机性能;机油回流速度减慢,不会带走箱体底部沉积的杂质,降低对发动机零部件的磨损,提高发动机可靠性。优化箱体润滑油泵进油口,油面倾斜后泵油能力不会下降,提高对整机冷却效果,进一步提升发动机可靠性。
【IPC分类】F02F7-00, F01M11-03
【公开号】CN204591517
【申请号】CN201520104825
【发明人】吴俊霖, 陈康, 焦胜林
【申请人】重庆隆鑫发动机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8月26日
【申请日】2015年2月13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