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动机缸内制动器的进油管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314034阅读:501来源:国知局
发动机缸内制动器的进油管组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发动机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发动机缸内制动器的进油管组件。
【背景技术】
[0002]缸内制动装置因其对提高行车安全性、节省燃料等方面的功效,已广泛应用于大型载货汽车、客车等发动机中,特别是近年国家政策注重提升校车安全性能,缸内制动装置的可靠性尤显重要。汽车在冰雪及较滑的泥水路面行驶时,使用缸内制动可以减少侧滑;在下长坡时,使用缸内制动可以减少行车制动的次数,降低制动鼓的升温,提高制动的可靠性。使用缸内制动时,能减少发动机油料的供给以至断油,能节省燃料。
[0003]目前发动机的制动器进油管结构可分为两类,第一种全硬管结构,第二种采用硬管加单管夹固定方式。上述两种方式在制动器进油管需多点定位装配时,由于硬管不能轴向和径向偏移,在各油管接头厚度及油管拐角尺寸公差累超差时,将造成装配困难,如果强制装配,将导致制动器进油管严重变形。同时全硬管或硬管加单管夹固定方式,制动器进油管本身不能自动调整,装配后出现应力集中,容易造成油管接头处断裂,而制动器进油管机油进油压力要求不低于0.2MPa,机油压力不足会导致制动器失效。
[0004]公开于该【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实用新型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实用新型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发动机缸内制动器的进油管组件,从而克服现有技术中油管接头处容易断裂的缺陷。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发动机缸内制动器的进油管组件,该进油管组件用于安装在气缸盖的顶部,所述发动机缸内制动器包括电磁阀,其中该进油管组件包括:进油管,其具有多个接头,该进油管的第一接头插入到所述气缸盖的出油孔,所述进油管的第二接头和第三接头均通过过油螺栓连接到所述电磁阀的进油孔,以及两个管支架组件,其设置在所述进油管上,该两个管支架组件通过螺栓分别安装在制动器壳体和摇臂轴上;其中所述两个管支架组件之间的进油管由软管构成,其余部分的进油管由硬管构成。
[0007]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接头直插入所述气缸盖的出油孔并通过油管压板固定,并利用O型圈密封。
[0008]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每个管夹支架组件包括胶套以及两个管夹支架,所述胶套用于套入所述进油管的外圆,所述两个管夹支架上下夹紧该胶套,且通过螺栓将所述管夹支架组件叠装在所述制动器壳体上。
[000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制动器进油管组件结构简单合理,通过制动器进油管采用软加硬结构及配装两个管夹支架组件固定,降低制动器进油管在使用过程中的振动,避免制动器进油管断裂,使制动器进油管机油压力保持在可接受的范围内,从而防止制动器驱动活塞失效,保证发动机缸内制动功能的正常使用。
【附图说明】
[0010]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制动器进油管组件的应用状态结构示意图。
[0011]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制动器进油管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12]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制动器进油管组件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0013]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管夹支架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但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
[0015]除非另有其它明确表示,否则在整个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术语“包括”或其变换如“包含”或“包括有”等等将被理解为包括所陈述的元件或组成部分,而并未排除其它元件或其它组成部分。
[0016]如图1至图3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方式的发动机缸内制动器的进油管组件安装在气缸盖9的顶面,该进油管组件包括:制动器的进油管3和固定于进油管3的中部软管16两端的管夹支架组件4(图3中的位置A处为管支架组件4的设置位置)。其中,进油管3的第一油管接头11直插入气缸盖9的出油孔,并通过油管压板7和螺栓进行紧固。该进油管3的第二油管接头14和第三油管接头17均通过过油螺栓2和垫圈10连接制动器电磁阀I的进油孔。
[0017]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中,进油管3由软管加硬管的方式构成,具体而言,参考图3,进油管3包括第一油管部12、第二油管部13、第三油管部15和第四油管部16。其中第一油管部12、第二油管部13、第三油管部15均由硬管构成,第四油管部16由软管构成。管夹支架组件4夹紧进油管3的软管16两端后通过螺栓5叠装在制动器壳体6上。由此,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制动器进油管组件结构简单合理,容易装配。
[0018]如上所述,进油管3采用软加硬结构。具体而言,在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在第二油管接头14和第三油管接头17之间的进油管3为金属软管16,其余部分仍为硬管。在中部位置增加一段合适长度的金属的软管16,便于空间装配调整及减小第二油管接头14和第三油管接头17紧固后产生的拉应力,避免使用过程在进油管3的第二油管接头14和第三油管接头17的连接处出现断裂现象。同时,通过在进油管3增加软管16,使得第一油管部12、第二油管部13、第三油管部15在加工制造过程中,能够有效的补偿各油管在装配方向上的位移误差,使得进油管3更好的满足装配要求。
[0019]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中,制动器的进油管3采用两个管夹支架组件4平行固定软管16的方式,可以有效的控制制动器进油管3上下方向的振动及轴向窜动。参考图4,管夹支架组件4包括胶套18以及两个管夹支架19、20,首先将胶套18套入制动器的进油管3的外圆,再用管夹支架19、管夹支架20上下夹紧胶套18,最后通过螺栓5将管夹支架组件4叠装在制动器壳体6上,形成紧固模式。管夹支架组件4的过钉孔采用长腰孔,便于装配时调整,更具有方便拆装的特点,装配前管夹支架19、管夹支架20可自由分开,装配时将管夹支架19、管夹支架20合在一起并通过上面的止口定位,即可实现快速、方便拆装的功能。
[0020]本实用新型制动器进油管组件结构简单合理,通过制动器进油管采用软加硬结构及配装两个管夹支架组件固定,降低制动器进油管在使用过程中的振动,避免制动器进油管断裂,使制动器进油管机油压力保持在可接受的范围内,从而防止制动器驱动活塞失效,保证发动机缸内制动功能的正常使用。
[0021]前述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示例性实施方案的描述是为了说明和例证的目的。这些描述并非想将本实用新型限定为所公开的精确形式,并且很显然,根据上述教导,可以进行很多改变和变化。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选择和描述的目的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特定原理及其实际应用,从而使得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实现并利用本实用新型的各种不同的示例性实施方案以及各种不同的选择和改变。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意在由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形式所限定。
【主权项】
1.一种发动机缸内制动器的进油管组件,该进油管组件用于安装在气缸盖的顶部,所述发动机缸内制动器包括电磁阀,其特征在于,该进油管组件包括: 进油管,其具有多个接头,该进油管的第一接头插入到所述气缸盖的出油孔,所述进油管的第二接头和第三接头均通过过油螺栓连接到所述电磁阀的进油孔,以及 两个管支架组件,其设置在所述进油管上,该两个管支架组件通过螺栓分别安装在制动器壳体和摇臂轴上; 其中所述两个管支架组件之间的进油管由软管构成,其余部分的进油管由硬管构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缸内制动器的进油管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头直插入所述气缸盖的出油孔并通过油管压板固定,并利用O型圈密封。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缸内制动器的进油管组件,其特征在于,每个管夹支架组件包括胶套以及两个管夹支架,所述胶套用于套入所述进油管的外圆,所述两个管夹支架上下夹紧该胶套,且通过螺栓将所述管夹支架组件叠装在所述制动器壳体上。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发动机缸内制动器的进油管组件,该进油管组件用于安装在气缸盖的顶部,所述发动机缸内制动器包括电磁阀,其中该进油管组件包括:进油管,其具有多个接头,该进油管的第一接头插入到所述气缸盖的出油孔,所述进油管的第二接头和第三接头均通过过油螺栓连接到所述电磁阀的进油孔,以及两个管支架组件,其设置在所述进油管上,该两个管支架组件通过螺栓分别安装在制动器壳体和摇臂轴上;其中所述两个管支架组件之间的进油管由软管构成,其余部分的进油管由硬管构成。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制动器进油管组件,通过制动器进油管采用软加硬结构及配装两个管夹支架组件固定,降低制动器进油管在使用过程中的振动。
【IPC分类】F01L13/06
【公开号】CN205225359
【申请号】CN201521127957
【发明人】韦钻国, 盛利, 刘志治, 莫员, 宁德忠, 赵涛, 蒋瑶, 左俊杰, 吴定勇, 陈柏先
【申请人】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5月11日
【申请日】2015年12月30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