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属于铝及铝合金表面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铝型材电解着色装置。
背景技术:
铝型材广泛用于建筑装饰、结构材料、电器等诸多领域,为了满足铝型材外观应用所需,通常会对其有着色要求。铝型材着色方法有电解着色、化学染色和自然显色,建筑铝门窗主要采用电解着色,在电解着色过程中,电化学还原生成的金属(也可能是氧化物)微粒沉积在氧化膜微孔的底部,通过沉积的微粒对入射光散射后呈现出颜色。
铝型材电解着色工艺需要经过阳极氧化和电解着色两个主要工艺环节,这两个工艺环节中均涉及到工件清洁和处理液有效性控制的问题,通常都会采用较复杂的工艺流程,设备众多,难以实现大规模的生产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了克服上述的现有技术不足之处,提供了一种铝型材电解着色装置,其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铝型材电解着色装置,包括依序布置的除油槽、第一水洗槽、碱蚀槽、第二水洗槽、氧化槽、电解着色槽,还包括将铝型材依序引入除油槽、第一水洗槽、碱蚀槽、第二水洗槽的输送辊轴,还包括将铝型材依序 引入氧化槽、电解着色槽的导电辊轴,还包括用于氧化的直流电源和用于电解的交流电源,导电辊轴与直流电源的正极连接,导电辊轴还与交流电源的一极连接,所述的氧化槽内设有与直流电源的负极连接的氧化电极,所述电解着色槽内设有与交流电源的另一极连接的电解电极。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一种改进,除油槽、第一水洗槽、碱蚀槽、第二水洗槽共用输送辊轴,输送辊轴设于除油槽之前。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另一种改进,氧化槽、电解着色槽共用导电辊轴,导电辊轴设于氧化槽之前。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利用输送辊轴和导电辊轴配合,实现了连续生产线。
(2)氧化槽和电解槽的直流电源和交流电源同时加电,氧化和电解工艺连续无间隙,有助于提高铝型材电解着色的质量和成品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一种铝型材电解着色装置,包括依序布置的除油槽1、第一水洗槽2、碱蚀槽3、第二水洗槽4、氧化槽5、电解着色槽6,还包括将铝型材7依序引入除油槽1、第一水洗槽2、碱蚀槽3、第二水洗槽4的输送辊轴11,还包括将铝型材7依序引入氧化槽5、电解着色槽6的导电辊轴12,还包括用于氧化的直流电源8和用于电解的交流电源9,导电辊轴 12与直流电源8的正极连接,导电辊轴12还与交流电源9的一极连接,所述的氧化槽5内设有与直流电源8的负极连接的氧化电极51,所述电解着色槽6内设有与交流电源9的另一极连接的电解电极61。
输送辊轴11将铝型材7依序引入除油槽1、第一水洗槽2、碱蚀槽3、第二水洗槽4,分别实现了除油、除油液清洗、碱蚀、碱蚀液清洗,之后输送辊轴11将铝型材7继续送往氧化槽5、电解着色槽6。
导电辊轴12将完成除油、除油液清洗、碱蚀、碱蚀液清洗的铝型材依序引入氧化槽5、电解着色槽6,分别实现了氧化和电解着色。
如图1所示,在较佳的实施方式中,除油槽1、第一水洗槽2、碱蚀槽3、第二水洗槽4共用输送辊轴11,输送辊轴11设于除油槽1之前。
如图1所示,在较佳的实施方式中,氧化槽5、电解着色槽6共用导电辊轴12,导电辊轴12设于氧化槽之前。
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可根据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结构和原理获得其它各种相应的改变以及变形,而所有的这些改变以及变形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