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液位控制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308178阅读:175来源:国知局
一种液位控制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控制装置,特别涉及一种液位控制器。



背景技术:

目前工业上常采用电解法获取纯铜,首先将粗铜预先制成厚板作为阳极,纯铜制成薄片作阴极,用硫酸和硫酸铜的混和液作为电解液。通电后,铜从阳极溶解成铜离子向阴极移动,到达阴极后获得电子而在阴极析出纯铜,从而达到提纯的目的。在粗铜提纯的过程中会产生含铜废液,这种废液直接排放会对环境造成重大污染,因此需要进行无害化处理。而处理的方法通常采用电解的方式,当危废流向电解槽内时,为了保证电解槽的液位合格,确保电解液的浓度等,需要将电解槽内的液位控制在设定值,于是需要用到液位控制器。

目前,授权公告号为CN201311842U的中国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解槽液位自动化控制装置,包括液下罐、气体源、管道系统、高度传感器、控制系统。管道系统包括进气管、排气管、连接管、自动减压阀、进气电动调节阀、排气电动调节阀、进气管连通气体源,排气管连通进气管与外界,连接管连接在进气管与排气管之间且连通进气管与液下罐,自动减压阀安装在进气管上。进气电动调节阀安装在进气管上,进气电动调节阀的入口端与自动减压阀的出口端连接,排气电动调节阀安装在排气管上。控制系统与进气电动调节阀、排气电动调节阀及高度传感器连接,通过控制进气电动调节阀和排气电动调节阀的阀门开度进而调节电解液的高度。

如对比文件所述的电解槽液位自动化控制装置,结构复杂、成本高昂,电路需要严密防水,一旦进水,控制装置就无法再进行工作,从而导致无法对电解槽内液面的高度进行控制,并且当控制装置出现故障时,需要检测电路各处连接点或者元器件才能确定故障点的位置,整个检修过程十分复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液位控制器,结构简单,在达到控制电解槽内液面高度的同时,能够方便操作人员对控制器进行快速检修。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液位控制器,包括内管、螺纹连接于所述内管上的外管,所述内管的下端与废液进入端连通,所述外管的侧壁上开设有与所述外管的内腔相通的出水口,所述外管内紧密安装有活塞,所述活塞的上端转动连接有用于驱动所述活塞在所述外管内上下滑动的驱动杆,所述驱动杆的中间部分与所述外管转动连接,所述驱动杆远离所述活塞的一端固定有漂浮件。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当电解槽内的液面高度低于设定值时,由于驱动杆与外管转动连接的部位在中间,使得驱动杆的两端形成跷跷板,当液面持续下降时,漂浮件在重力的作用下向下落,引起驱动杆与活塞转动连接的一端向下压,带动驱动杆的另一端向上抬升,从而带动活塞在外管内向上滑动,此时出水口与外管的内腔相通,废液经由出水口流入电解槽内;当液面上升漂浮件在废液浮力的作用下向上抬升时,间接带动活塞在外管内向下滑动,在活塞向下滑动的过程中,出水口与外管的内腔之间的通路越来越狭小,直到完全被活塞堵住,此时废液就无法再进入电解槽内;当电解槽内的废液逐渐消耗而使液面再次下降时,漂浮件在重力的作用下向下运动,间接带动活塞在外管内向上运动,从而使外管的内腔与出水口之间产生通路,废液借由通路流入到电解槽内,使电解槽内的液面高度上升,从而达到控制电解槽内液面高度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漂浮件包括固定于所述驱动杆远离所述活塞的一端上且长度方向向下设置的连接杆、滑动连接于连接杆上的浮圈,所述浮圈上开设有用于供所述连接杆穿入的连接孔,在所述连接杆和所述浮圈之间设置有用于将所述浮圈固定在所述连接杆上的紧定件。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使浮圈在连接杆上的位置可上下调节,当浮圈向上移动时,浮圈的下端面与电解槽底部之间的距离增大,使得电解槽内的液面需要达到更高的高度才能使浮圈带动活塞堵住出水口与外管的内腔之间的通路;当浮圈向下移动时,浮圈的下端面与电解槽底部之间的距离减小,使得电解槽内的液面在较低的位置时,浮圈就已经能够带动活塞堵住出水口与外管的内腔之间的通路;通过上下移动浮圈的位置,即可实现调节电解槽内液面高度最大值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紧定件包括开设于所述浮圈侧壁上且与所述连接孔相通的螺纹孔、穿设于所述螺纹孔内的螺钉,所述螺钉穿过所述螺纹孔后抵紧在所述连接杆上。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当将浮圈的位置调节到需要的高度时,需要将浮圈与连接杆之间进行固定,否则浮圈会在连接杆上进行滑动,甚至会脱出连接杆,此时浮圈无法带动活塞在外管内上下滑动,使得活塞无法及时堵住出水口与外管的内腔之间的通路,从而导致液位控制器无法起到控制液面高度的作用,而在设置了螺钉之后,能够在将浮圈调节到需要的位置后将浮圈固定在连接杆上,从而使活塞能够被浮圈带动后及时堵住出水口与外管的内腔之间的通路。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螺钉上套设有弹簧,所述弹簧的一端抵紧在所述浮圈的侧壁上,且另一端抵紧在所述螺钉靠近所述浮圈的侧壁上。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废液很容易因为外界的影响而产生波浪,上下起伏的波浪一次次作用在浮圈上,使得浮圈受到冲击,冲击力可能会导致螺钉发生松脱,使得浮圈在连接杆上产生滑动,从而导致电解槽内的液面高度最大值并不是设定好的值,而在设置了弹簧后,能够使螺钉的螺齿始终抵紧在螺纹孔内的螺齿上,从而使螺钉在水浪的冲击下不容易发生松脱。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螺钉与所述连接杆抵触的端面上固定有用于防滑的橡胶块。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由于螺钉的横截面积较小,当螺钉抵紧在连接杆上的力度不够时,螺钉可能会与连接杆之间产生打滑,使得浮圈在连接杆上产生移动,从而导致电解槽内液面的最大高度不是设定的值,而在设置了橡胶块之后,能够降低螺钉与连接杆之间发生打滑的可能。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浮圈内设置有封闭的空腔。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浮圈内的空腔能够减轻浮圈的重量,使得浮圈更容易被废液的浮力带动向上抬升,从而使浮圈对液面高度的变化具有更高的灵敏性。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外管的内壁上一体化设置有环形限位块,所述活塞的下端面上固定有纵截面呈“凸”字形的橡胶垫,当所述活塞向下滑动堵住所述出水口时,所述橡胶垫与所述限位块相抵触且所述橡胶垫“凸”字形的上部嵌入到所述限位块围成的空间内。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由于废液是先通过内管再通过外管,最后经由出水口流入电解槽内的,因此废液在活塞的下端面上施加有驱使活塞向上运动的驱动力,而在设置了环形限位块和“凸”字形橡胶垫之后,由于环形限位块是固定在外管的内壁上的,且环形限位块内围有供废液通过的空间,使得废液作用于橡胶垫上的面积只有“凸”字形的上端面,相比于整个活塞的下端面来说,废液与活塞的作用面积变小了,在压强不变的情况下,力与作用面积的大小成正比,作用面积越小,作用力也越小,使得废液驱动活塞向上运动的力也越小,进而使得橡胶垫与环形限位块的抵触更加紧密,从而使活塞具有更好的阻断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环形限位块的上端面与出水口的下端平齐。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橡胶垫抵紧在环形限位块的上端面上,而环形橡胶块的上端面与出水口的下端平齐,就算液面下降一点点,橡胶垫与环形限位块之间也会产生一点点缝隙,此时废液就能借着缝隙进入到出水口内,进而流进电解槽内,使电解槽内的液面高度在一个很小的范围内变化,从而使液位控制器具有更好的控制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外管上卡接有防尘罩,所述防尘罩的上端面开设有用于供所述活塞的一端穿出的通孔,所述驱动杆与所述活塞穿出所述通孔的一端转动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如果没有防尘盖,杂物可能会经由外管上端的开口进入到外管的内腔里,这些杂物可能会嵌入到活塞与外管的内壁之间的缝隙内,导致杂物影响活塞在外管内的运动,甚至直接卡住活塞,使活塞无法再进行滑动,而在设置了防尘盖后,能够降低杂物落进外管内的可能,使活塞的运动不容易受到影响,从而使液位控制器具有更长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外管的侧壁上开设有环形卡槽,所述防尘盖的内壁上一体化设置有用于嵌入所述卡槽内的环形卡块。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当活塞损坏或者被杂物卡住时,采用卡接方式的防尘盖能够很方便地被拆卸下来,从而方便操作人员修理液位控制器。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浮圈能够间接带动活塞在外管内做上下滑动,使活塞具有通断废液进入电解槽内的通路的作用,从而达到控制液位高度的目的;浮圈的位置可进行上下调节,使电解槽内液面的最大高度能够设定为不同的值;防尘盖能够阻挡杂物进入外管的内腔,使活塞的运动不容易受到影响,从而延长了液位控制器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装配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剖面视图;

图3是图2中位于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4是图2中位于B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中:1、内管;2、外管;3、出水口;4、止水机构;41、活塞;42、驱动杆; 5、环形限位块;6、橡胶垫;7、紧定件;71、螺纹孔;72、螺钉;8、弹簧;9、橡胶块;10、环形卡槽;11、防尘盖;111、环形卡块;112、通孔;12、防滑纹;13、漂浮件;131、连接杆;132、浮圈;133、连接孔;14、空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液位控制器,包括内管1、螺纹连接于内管1上的外管2,内管1竖直放置且下端与废液进入端连通,外管2的侧壁上开设有与外管2的内腔相通的出水口3,在外管2上设置有用于堵住外管2的内腔与出水口3之间通路的止水机构4。

如图2所示,止水机构4包括紧密安装于外管2内的活塞41、一端与活塞41转动连接且中间部分与外管2转动连接的驱动杆42、固定于驱动杆42远离转动连接点一端上的漂浮件13。当漂浮件13在废液浮力的作用下向上运动时,驱动杆42与漂浮件13相连的一端向上翘,引起驱动杆42与活塞41相连的一端向下压,从而带动活塞41在外管2内向下滑动,使得活塞41堵住外管2的内腔与出水口3之间的通路,达到阻断通路的目的。

如图2和图3所示,漂浮件13包括固定于驱动杆42远离活塞41的一端且横截面呈长方形的连接杆131、滑动连接于连接杆131上的浮圈132。连接杆131的长度方向向下设置,浮圈132内设置有封闭的空腔14,浮圈132上开设有用于供连接杆131穿入且横截面呈与连接杆131相匹配的长方形的连接孔133,浮圈132可沿着连接杆131的长度方向做往复滑移运动,在浮圈132和连接杆131之间设置有用于将浮圈132固定在连接杆131上的紧定件7。

如图3所示,紧定件7包括开设在浮圈132侧壁上且与连接孔133相通的螺纹孔71、穿设于螺纹孔71内的螺钉72,螺钉72穿过螺纹孔71后抵紧在连接杆131上。在螺钉72上套设有弹簧8,弹簧8的一端抵紧在浮圈132的侧壁上,且另一端抵紧在螺钉72靠近浮圈132的侧壁上。当螺钉72安装于浮圈132上时,弹簧8处于压缩状态。在螺钉72与连接杆131抵触的端面上还固定有用于防滑的橡胶块9,在螺钉72的圆周侧壁上还开设有用于方便拧转螺钉72的防滑纹12。

如图2所示,在外管2的内壁上一体化设置有环形限位块5,环形限位块5位于出水口3的下方,且环形限位块5的上端面与出水口3的下端平齐。在活塞41的下端面上固定有纵截面呈“凸”字形的橡胶垫6,当活塞41向下滑动堵住出水口3时,橡胶垫6与限位块相抵触且“凸”字形的上部嵌入到限位块围成的空间内。

如图2和图4所示,在外管2远离内管1一端的侧壁上开设有环形卡槽10,卡槽内卡接有用于罩住外管2上部开口的防尘盖11,防尘盖11的内壁上一体化设置有用于嵌入卡槽内的环形卡块111。在防尘盖11的上端面开设有用于供活塞41的一端穿出的通孔112,驱动杆42与活塞41穿出通孔112的一端转动连接。

具体实施过程:废液经由外管2上的出水口3流入到电解槽内,当废液的液面高度在持续上升的过程中与浮圈132产生接触时,废液会施加给浮圈132一个向上抬升的浮力。浮圈132在废液浮力的作用下向上运动,带动驱动杆42与浮圈132转动连接的一端向上抬起,此时驱动杆42与活塞41转动连接的一端会向下压,引起活塞41在外管2的内腔里向下运动。活塞41在向下运动的过程中会逐渐封闭外管2与出水口3之间的通路,待活塞41完全封闭外管2与出水口3之间的通路时,废液就无法再流入到电解槽内。当电解槽内的废液逐渐被消耗而使液面下降时,浮圈132在重力的作用下向下运动,间接带动活塞41在外管2内向上运动,此时橡胶垫6与环形限位块5之间发生脱离,从而使外管2的内腔与出水口3之间产生通路,废液借由通路流入到电解槽内,使电解槽内的液面高度上升,从而达到控制电解槽内液面高度的目的。

当需要调节电解槽内液面的最大高度为不同的值时,拧松螺钉72,使浮圈132能够在连接杆131上上下滑移,向上移动浮圈132能够增加电解槽内的液面高度,向下移动浮圈132能够降低电解槽内的液面高度。在将浮圈132移动到需要的位置后拧紧螺钉72,使螺钉72抵紧在连接杆131的侧壁上,从而将浮圈132固定在连接杆131上,如此即可达到调节电解槽内最大液面高度的目的。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