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隧道衬砌预制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324024阅读:19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隧道衬砌预制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隧道衬砌预制件,适用于隧道及其他地下工程的防水和排水,尤其适合于地质状况比较复杂的严重渗水区域。
技术背景隧道周围的岩石中存有许多水份或小溪,会从隧道顶部往下滴漏,现在常用方法是疏通水流,将水从隧道顶部沿着人工形成的通水管道自然流到隧道地面。在塑料漏管或金属弹簧外裹上一层防水无纺布,用在岩石和混凝土中间,形成人工的通水管路,或用防水布把隧道的混凝土和岩石隔开。该方法的不足之处是,透水软管盲沟的排水网络,使不渗透区域和渗透区域联成一网,当岩石和混凝土之间的密闭遭到破坏时,本来不渗透的区域也会积水,当岩层断裂或混凝土沉降变动时,靠由透水软管与混凝土形成的排水通道就会遭到破坏;透水软管的排水要等混凝土浇注完后才能完成,其防水依托防水板的封闭。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隧道衬砌预制件,为一拱形结构件,沿其拱形结构件的两侧有横截面为半圆形的通槽。相邻两片隧道衬砌预制件上的半圆形通槽形成一圆管,圆管的下端与边墙上的明槽相通。沿拱形结构件的两侧通槽的横截面圆形的半径为50mm,相邻两片隧道衬砌预制件上的半圆形通槽所形成圆管的直径为100mm。


图1是本实用新型立体结构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横截面结构图。
具体实现方式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是一种隧道衬砌预制件,为拱形结构件1,沿其拱形结构件1的两侧有横截面为半圆形的通槽3,相邻两片隧道衬砌预制件上的半圆形通槽3形成一圆管,圆管的下端与边墙2上的明槽相通。沿其拱形结构件的两侧通槽3的横截面圆形的半径为50mm,相邻两片隧道衬砌预制件上的半圆形通槽所形成圆管的直径为100mm。
本实用新型使得施工方法非常简单廉价,在不增加成本的前提下,只需在每个预制件侧拱衬片的两边予留(半径R=50mm)半圆水槽,每相邻侧片之间自然就形成(直径Φ=100mm)圆管,用脱蜡沥青或膨胀水泥将隧道所有侧拱片缝隙进行塞填。来自于山体围岩中的渗漏水一般都有较大压力,利用预制件衬砌本身的予设水槽,形成隧道衬砌内用于汇集山体围岩渗漏水的暗管,将收集到的渗漏水引流至边墙下的明槽,再排出隧道洞口外。除了引水工程隧道外,此方法适用于各种工程隧道。该方法既简易、低廉,又能有效解决隧道存在的渗漏水技术难题,尤其适用于阴湿多雨地区的公路、铁路等隧道。
权利要求1.本实用新型是一种隧道衬砌预制件,为一拱形结构件1,其特征是沿拱形结构件的两侧有横截面为半圆形的通槽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隧道衬砌预制件,其特征是相邻两片隧道衬砌预制件上的半圆形通槽3形成一圆管。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隧道衬砌预制件,其特征是相邻两片隧道衬砌预制件1上的半圆形通槽3形成圆管的下端与边墙2上的明槽相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隧道衬砌预制件,其特征是沿拱形结构件的两侧通槽3的横截面圆形的半径为50mm,相邻两片隧道衬砌预制件上的半圆形通槽所形成圆管的直径为100mm。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是一种隧道衬砌预制件,沿拱形结构件的两侧有横截面为半圆形的通槽,相邻两片隧道衬砌预制件上的半圆形通槽形成一圆管,圆管的下端与边墙上的明槽相通。
文档编号E21D11/00GK2576963SQ0226235
公开日2003年10月1日 申请日期2002年10月15日 优先权日2002年10月15日
发明者肖聪, 齐学义, 郜立焕, 郭光辉, 赵伟国, 黎义斌, 冯俊豪 申请人:甘肃工业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