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抽油杆扶正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305336阅读:14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新型抽油杆扶正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抽油杆扶正器,属于抽油杆附属设备。属于机械制造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传统的油井抽油杆的扶正器大多数为外导流设计方式,一方面因外导流设 计方式扶正器的导流有效面积受到限制;另一方面扶正器有效耐磨面积受到限制,从而导 致扶正效果差、使用寿命短。因此,人们希望有一种能够克服上述缺限的新型扶正器问世。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抽油杆扶正器,它既增大了导流的有效面
积,又增大了扶正器外壁与油管内壁之间的磨擦面积,从而实现导流效果的提高。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它是由主体、楔入体构成。其特征在于主
体和楔入体上沿抽油杆运动方向设有多个导流孔;导流孔截面形状为椭圆,且椭圆短轴设
置在沿截面径向方向。主体与楔入体的接触表面的形状相同,楔入体的大小与主体空缺部
分相等;楔入体外表面与主体空缺部分内表面之间设有相互偶合的键和键槽。 本实用新型具有导流效果好、耐磨面积大、扶正效果好、维修方便、防蜡阻效果好
等优点。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的主体主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主视剖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的主体俯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4为附图2中A-A剖视图; 附图5为楔入体主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6为楔入体右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7为附图5的俯视图; 附图8附图6的俯视图; 附图9为本实用新型中主体和楔入体安装后俯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1为主体、2为键槽、3为导入坡面、4为定位槽、5为导流孔、6为楔入体、7
为楔入键、8为定位块。
具体实施方式从如附图1、2、3、4所示的主体1的开口处卡入抽油杆,再将如附图5、6、7、8所示 的楔入体6自主体1上顶部插入,且使楔入体6上的楔入键7插入主体1的键槽2之中,这 样主体1与楔入体6就形成一个完整的扶正器,抽油杆被紧紧的卡在扶正器之中,上述过程 中由于主体1和楔入体6的结合部位都设计成上大下小(在附图所示的状态下),保证了楔入体6楔入主体1后接触面的贴合。主体1开口处设有的导入坡面3保证了楔入体6上的 定位块8的顺利导入定位槽4中。上述结构中定位块8与定位槽4的配合实现了扶正器随 抽油杆上下运动。由于导流孔5设置在扶正器的中部,因而不受油管结蜡的影响,减少了抽 油杆的运行阻力。
权利要求一种新型抽油杆扶正器,它是由主体、楔入体构成,其特征在于主体和楔入体上沿抽油杆运动方向设有多个导流孔。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抽油杆扶正器,其特征在于主体与楔入体的接触表 面的形状相同,楔入体的大小与主体空缺部分相等。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新型抽油杆扶正器,其特征在于导流孔截面形状为 椭圆,且椭圆短轴设置在沿截面径向方向。
4.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新型抽油杆扶正器,其特征在楔入体外表面与主体 空缺部分内表面之间设有相互偶合的键和键槽。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抽油杆扶正器。它是由主体、楔入体构成。其特征在于主体和楔入体上沿抽油杆运动方向设有多个导流孔;导流孔截面形状为椭圆,且椭圆短轴设置在沿截面径向方向。主体与楔入体的接触表面的形状相同,楔入体的大小与主体空缺部分相等;楔入体外表面与主体空缺部分内表面之间设有相互偶合的键和键槽。本实用新型具有导流效果好、耐磨面积大、扶正效果好、维修方便、防蜡阻效果好等优点。
文档编号E21B17/10GK201546636SQ20092023056
公开日2010年8月11日 申请日期2009年8月10日 优先权日2009年8月10日
发明者荀茂中 申请人:江苏星华机场设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