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环式抽油杆扶正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313045阅读:19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圆环式抽油杆扶正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油田开发有杆泵采油工艺领域抽油机井用扶正器,具体地说是一 种圆环式抽油杆扶正器。
背景技术
多年来,为解决油田抽油机井抽油杆与油管的偏磨问题,人们发明了各种各样的 抽油杆扶正器,如滚轮式、柱状扶正器、旋转式扶正器、螺旋扶正器、插接式扶正器、可换式 扶正器、叶片式抽油杆扶正器、防偏磨抽油杆等。这些工具均使偏磨问题得到部分解决。解 决偏磨问题的实质就是在油管内部有限的空间内,在保证液流通道畅通的情况下,油管和 抽油杆之间用增强尼龙等材料进行隔离。隔离材料的可供磨损的体积越大则隔离时间越 长,防偏磨效果越好。反之,则时间短、效果差。前述这些工具全部都采用外齿形结构,受截 面积的限制,要想增加可供磨损的体积只能增加扶正体的长度。但扶正体太长则无法通过 油井狗腿度(全角变化率)大的井段。因此,目前的扶正工具不能满足防偏磨的需要。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背景技术的缺陷,在保证用途相同、外径相 同、截面积相同、使用性能相同的情况下,单位长度可供磨损的体积增加3倍以上的圆环式 抽油杆扶正器。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圆环式抽油杆扶正器,包括扶正体, 所述的扶正体为环状结构,包含内环、外环和筋板,内环长于外环紧贴抽油杆固接在抽油杆 上,外环套在内环外,外环与内环之间设有支撑筋板,该筋板一端与内环的表面固接,另一 端与外环的内壁固接,外环为圆环结构,其上下两端是喇叭口形状的端面,所述外环的环壁 上设有泄流孔。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显著优点在于可供磨损体积大,与目前其它扶正器 如叶片式抽油杆扶正器ZL200420002083.X的用途相同、外径相同、截面积相同、使用性能 相同的情况下,单位长度可供磨损的体积增加3倍以上、防偏磨周期相对也延长3倍以上。 其制作方法简单,自身强力高,工作时不增加阻力,使用寿命长。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端部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剖视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截面示意图。图6、图7是本实用新型磨至接箍时的状态图图中,扶正体1,筋板2,抽油杆3,内环4,外环5,泄流孔6,楔形面7,喇叭口 8,外
3环内壁9,外环外壁10,抽油杆接箍11,磨损部分12,油管13。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本实施例是一种圆环式抽油杆扶正器,扶正器的扶正体套装在抽油杆体的外部。 如附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扶正体1为环状结构,分为内环4和外环5,内环4厚l-3mm 长于外环5紧贴抽油杆3套装在抽油杆3外热熔接在抽油杆3上。外环5是厚2-6mm的 圆环结构,套装在内环4外。外环5的外壁10比其内壁9长,本实施例的外环外壁13长 13. 5cm,外环内壁9长16. 5cm,这种结构使得外环5上、下两端形成喇叭口 8形状的端面。 在距外环5上、下两端面2-10厘米处的圆环壁上各打4-8个通透的泄流孔6。在外环5与 内环4之间热熔接2-4条2-5mm厚的支撑筋板2,各筋板2 —端与内环4的表面固接,另一 端与外环5的内壁9固接。由于内环4长于外环5,所以位于内环4与外环5上、下两端面 的筋板2暴露,其露出部分为楔形面7。本实用新型的泄流孔6的作用是扶正体1在油管13内上、下运动时,液体主要 从扶正体1的外环5内通过,在其上、下形成压差,通过泄流孔6泄压,以减少和消除运动阻 力。喇叭口 8的作用是扶正体1上、下运动时,①减少扶正体1上下端面“液击”震 动、紊流造成的运动阻力,②收拢液体中的固相成分从外环5内通过,减少或消除其对扶正 环壁的磨损。筋板2的作用是①导流的需要。②支撑外环5、减少破碎。③增加扶正体1与抽 油杆3的锁紧长度,从而增加扶正体1的锁紧力。见附图5,图5显示的是圆环式扶正器截面积的具体实施例,图中d为抽油杆杆体 直径,D为扶正器外环外壁10直径,D1为扶正器外环内壁9直径,D2为扶正器内环4直径, H为筋板2厚度。如附图5所示,若圆环式扶正器(本实用新型)适用于019mm(即d = 19)的抽 油杆,则扶正器外环外壁10直径D = 58mm,扶正器外环内壁9直径Dl = 50mm,扶正器内 环4直径D2 = 25mm,筋板2厚度H = 3mm(单位均为mm经计算得出该种扶正器的截面积 (包括抽油杆杆体截面)为1319. 64mm2。若圆环式扶正器(本实用新型)适用于。22mm(即d = 22)抽油杆,则扶正器外 环外壁10直径D = 58,扶正器外环内壁9直径D1 = 48,扶正器内环4直径D2 = 28,筋板 2厚度H = 4(单位均为mm)经计算得出该种扶正器的截面积(包括抽油杆杆体截面)为 1568. 41mm2。同级圆环式扶正器截面积与叶片式扶正器截面积的比较0 22叶片式扶正器截面积为1562. 07mm2, O 19叶片式扶正器截面积为1332. 09mm2比较结构显示圆环式扶正器(本实用新型)横截面积与同级叶片式扶正器横截 面积近似。圆环式扶正器截面积与同级抽油杆接箍截面积的比较0 22mm抽油杆接箍截面 直径46mm,经计算其横截面积为1661. 06mm2经过上述计算圆环式扶正器(本实用新型)截面积为1568. 41mm2[0026]O 19mm抽油杆接箍截面直径41. 3mm,经计算其横截面积为1338. 97mm2经过上述计算圆环式扶正器(本实用新型)截面积为1319. 64mm2比较结构显示圆环式扶正(本实用新型)器横截面积<同级抽油杆接箍的横截 面积。见图6,图7显示的是圆环式扶正器(本实用新型)的可供磨损部分12的具体实 施例。圆环式扶正器可供磨损体积适用抽油杆直径0 22mm,经过计算及利用绘图软件PR0-E测量得出该部分面积为 93. 64mm2。扶正体1磨损至抽油杆接箍11时损失的截面积同长度、同截面积圆环式扶正器(本实用新型)与叶片式扶正器可供磨损体积比较。适用抽油杆直径 22mm(假设扶正体有效磨损长度为2mm)圆环式扶正器(本实用新型)可供磨损面积为290. 991mm2叶片式扶正器可供磨损面积为68. 47mm2故在长度相同(同为2mm)且截面积相同的情况下圆环式扶正器(本实用新型)的可供磨损体积为581. 98mm3,叶片式扶正器的可供磨损体积为162. 11mm3。计算结果圆环式扶正器(本实用新型)的可供磨损体积比叶片式扶正器的可供 磨损体积等于3. 59。同理适用抽油杆直径4 19mm(假设扶正体有效磨损长度为2mm)圆环式扶正器(本实用新型)可供磨损面积为308. 13mm2,叶片式扶正器可供磨损面积为81. 05mm2 (有效磨损长度为1mm。故在长度相同(同为2mm)且截面积相同的情况下,圆环式扶正器(本实用新型) 的可供磨损体积为616. 26mm3。叶片式扶正器的可供磨损体积为191.90mm3。计算结果显示圆环式扶正器(本实用新型)的可供磨损体积比叶片式扶正器的 可供磨损体积等于3. 21。图6、图7显示,本实用新型的可供磨损体积优于叶片式扶正器。以上公开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虽然本实用新型以较佳的实施例揭示 如上,但本实用新型并非局限于此,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思之的变化,在不脱离本实用 新型的设计思想和范围内,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各种改动和润饰,都应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 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一种圆环式抽油杆扶正器,包括扶正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扶正体为环状结构,包含内环、外环和筋板,内环长于外环紧贴抽油杆固接在抽油杆上,外环套在内环外,外环与内环之间设有支撑筋板,该筋板一端与内环的表面固接,另一端与外环的内壁固接,外环为圆环结构,其上下两端是喇叭口形状的端面,所述外环的环壁上设有泄流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圆环式抽油杆扶正器,其特征在于,位于内环与外环上下两 端的筋板的露出部分为楔形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圆环式抽油杆扶正器,其特征在于,距外环的上、下端2-10厘 米处分别设置有泄流孔,泄流孔数为4-8个。
专利摘要一种抽油机井用扶正器,特别是圆环式抽油杆扶正器,其扶正体为环状结构,包含内环、外环和筋板,内环长于外环紧贴抽油杆固接在抽油杆上,外环套在内环外,外环与内环之间设有支撑筋板,该筋板一端与内环的表面固接,另一端与外环的内壁固接,外环为圆环结构,其上下两端是喇叭口形状的端面,所述外环的环壁上设有泄流孔。本实用新型的显著优点在于可供磨损体积大,与目前其它扶正器相比正器相比,在用途相同、外径相同、截面积相同、使用性能相同的情况下,单位长度可供磨损的体积增加3倍以上、防偏磨周期相对也延长3倍以上。其制作方法简单,自身强力高,工作时不增加阻力,使用寿命长。
文档编号E21B17/10GK201581821SQ20092026642
公开日2010年9月15日 申请日期2009年11月6日 优先权日2009年11月6日
发明者陈建军 申请人:陈建军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