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护充填一体化液压支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319775阅读:12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支护充填一体化液压支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煤矿井下综合机械化采煤工作面支护设备,特别涉及具有充填矸 石功能的液压支架,具体是一种支护充填一体化液压支架。
技术背景我国煤炭资源丰富,综采设备成熟,采煤工艺日趋完善,随着能源的紧缺,我国煤 炭开采步伐的日益加快,越来越多的矿井面临着资源枯竭问题,为解决“三下”压煤问题,我 国通过采用传统的条带开采、搬迁村庄、充填开采等多种技术措施解放“三下”压煤,提高煤 炭采出率。但是随着开采深度的增加,村庄搬迁成本的增加以及充填技术工艺水平的提高, 充填开采技术已成蓬勃发展之势。现有井下采煤大多需要开采、充填工作同步进行,一方面 提高工作效率,另一方面增加安全性。目前的支护液压支架有的不设置尾梁,即便是设置尾 梁的,都是采用一个铰接与顶梁后端和尾梁之间的千斤顶来控制并支撑尾梁的,这种结构 使得尾梁的支持强度不够大,不能在尾梁后部增加过多的结构,进而减小液压支架的支护 范围,也限制了支架整体功能的扩展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支护充填一体化液压支架,所述的这种支护充填 一体化液压支架要解决现有技术中液压支架的尾梁支撑结构强度不够大,不能给尾梁足够 的支撑力导致液压支架的支护范围窄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包括底座、顶梁、铰接于顶梁和底 座之间的立柱、四连杆机构、护帮、尾梁、伸缩梁、夯实机构和挡矸座构成,底座中部铰接有 前连杆和后连杆,顶梁中部铰接有上连杆,上连杆下端与前连杆和后连杆的上端铰接,上连 杆、前连杆、后连杆和底座互相铰接构成四连杆机构,护帮通过护帮千斤顶设于顶梁前端, 夯实机构包括设于底座后部的摆梁,设于底座与摆梁之间的摆梁千斤顶,在摆梁内设有摆 动夯矸梁,摆动夯矸梁和摆梁之间设有摆动夯矸梁千斤顶,其中,尾梁铰接于顶梁的后端, 尾梁中部与底座之间还设有两个尾梁立柱,伸缩梁设于尾梁内,伸缩梁与尾梁之间设有滑 动副,伸缩梁千斤顶设于尾梁和伸缩梁之间,尾梁上设有沿前后方向的滑槽,该滑槽上悬挂 有托板,托板和尾梁之间设有托板千斤顶。夯实机构还包括设于底座后部的横向夯实机构,该夯实机构包括横向夯实千斤 顶、横向夯实梁,所述挡矸座呈箱体结构,该挡矸座前端内侧壁设有至少两个连接耳座,横 向夯实梁设于挡矸座内,横向夯实梁两端与挡矸座之间设有沿前后方向的滑动副,横向夯 实千斤顶前端与连接耳座铰接,横向夯实千斤顶后端通过销轴与横向夯实梁相铰接。护帮后端与顶梁前端铰接,护帮千斤顶一端通过连杆与护帮铰接,护邦千斤顶另 一端与顶梁铰接。在尾梁前端两侧铰接有尾梁侧护板,该尾梁侧护板和尾梁之间铰接有尾梁侧护板 千斤顶。[0008]所述上连杆呈Y形,上连杆的两个分支的上端与顶梁铰接。所述顶梁、前连杆和后连杆采用整体式高强度箱体焊接结构。所述底座采用带过桥开裆式高强度箱体焊接结构,底座裆间设有推移框架和推移 千斤顶,推移千斤顶两端分别与推移框架和底座铰接。本实用新型和已有技术相比,其效果是积极和明显的。在支护充填一体化液压支 架的尾梁和底座之间设置两个液压立柱对尾梁进行支撑,该两个立柱和液压支架的立柱是 相同的,均是液压控制的伸缩立柱,提高尾梁的承载能力,进而可以在尾梁内设置伸缩梁, 以及增加托板结构,一方面扩大液压支架的支护范围,伸缩梁通过千斤顶可以伸出,对破碎 的顶板起临时支撑支护作用;通过托板结构可以搭载充填运输机,可以运输充填时需要的 矸石等物料,提高液压液压支架的整体功能和充填效率。在底座尾部增设横向夯实机构,结 合摆动夯矸梁,可以对充填物进行两个方向的夯实,提高夯实效果,使得充填物更加密实, 有效控制地表的形变。在尾梁的两侧增设侧护板,由千斤顶控制其打开,对尾梁两侧进行支 护,对支架两侧空间加以支护。上连杆呈Y形,其上部有两个分支,便于操作人员从两个分 支之间获得较宽的视野,在操作机器时确保安全性。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底座和推移框架部分的俯视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上连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通过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如图1、图2和图3所示,图1中画出了摆梁的三个位置和摆动夯矸梁伸出时的位 置,以描述其工作时的状态。在本实施例中,支护充填一体化液压支架包括底座23、顶梁3、 铰接于顶梁3和底座23之间的立柱21、四连杆机构、护帮1、尾梁4、伸缩梁9、夯实机构和挡 矸座17构成,底座23中部铰接有前连杆19和后连杆18,顶梁3中部铰接有上连杆20,所 述上连杆20呈Y形,上连杆20的两个分支的上端与顶梁铰接,上连杆20下端与前连杆19 和后连杆18的上端铰接,上连杆20、前连杆19、后连杆18和底座23互相铰接构成四连杆机 构,上连杆20呈Y形,可以扩大操作人员的视野,护帮1通过护帮千斤顶2设于顶梁前端,夯 实机构包括设于底座23后部的摆梁13,设于底座23与摆梁13之间的摆梁千斤顶14,摆梁 13是箱体结构,在摆梁13内设有摆动夯矸梁11,摆动夯矸梁11和摆梁13之间设有摆动夯 矸梁千斤顶12,尾梁4铰接于顶梁3的后端,尾梁4中部与底座23之间还设有两个尾梁立 柱22,该两个尾梁立柱22与立柱21相同,采用液压伸缩立柱,两个尾梁立柱22沿底座23 宽度方向设置,尾梁4也是箱体结构,伸缩梁9设于尾梁4内,伸缩梁9与尾梁4之间设有 滑动副,伸缩梁千斤顶10铰接于尾梁4和伸缩梁9之间,尾梁4上设有沿前后方向的滑槽, 该滑槽上悬挂有托板8,托板8和尾梁4之间设有托板千斤顶7,通过托板结构可以搭载充 填运输机,可以运输充填时需要的矸石等物料,提高液压液压支架的整体功能和充填效率。夯实机构还包括设于底座23后部的横向夯实机构,该夯实机构包括横向夯实千 斤顶15、横向夯实梁16,所述挡矸座17呈箱体结构,该挡矸座17前端内侧壁设有至少两个
4连接耳座,横向夯实梁16设于挡矸座17内,横向夯实梁16两端与挡矸座17之间设有沿前 后方向的滑动副,横向夯实千斤顶15前端与连接耳座铰接,横向夯实千斤顶15后端通过销 轴与横向夯实梁16相铰接。护帮1后端与顶梁3前端铰接,护帮千斤顶2 —端通过连杆与 护帮1铰接,护帮千斤顶2另一端与顶梁3铰接,这样构成一个四杆机构,由护帮千斤顶驱 动护帮收拢或展开,图1中护帮的虚线表示其收拢时的情况。在尾梁4前端两侧铰接有尾 梁侧护板5,该尾梁侧护板5和尾梁4之间铰接有尾梁侧护板千斤顶6。所述顶梁3、前连 杆19和后连杆18采用整体式高强度箱体焊接结构。所述底座23采用带过桥开裆式高强 度箱体焊接结构,底座裆间设有推移框架24和推移千斤顶25,推移千斤顶25两端分别与推 移框架24和底座23铰接。 当然,除了上述技术方案,上连杆还可以采用H形结构,挡矸座也可以不采用箱体 结构,比如采用挡矸立板的结构也可以。
权利要求一种支护充填一体化液压支架,包括底座、顶梁、铰接于顶梁和底座之间的立柱、四连杆机构、护帮、尾梁、伸缩梁、夯实机构和挡矸座构成,底座中部铰接有前连杆和后连杆,顶梁中部铰接有上连杆,上连杆下端与前连杆和后连杆的上端铰接,上连杆、前连杆、后连杆和底座互相铰接构成四连杆机构,护帮通过护帮千斤顶设于顶梁前端,夯实机构包括设于底座后部的摆梁,设于底座与摆梁之间的摆梁千斤顶,在摆梁内设有摆动夯矸梁,摆动夯矸梁和摆梁之间设有摆动夯矸梁千斤顶,其特征在于尾梁铰接于顶梁的后端,尾梁中部与底座之间还设有两个尾梁立柱,伸缩梁设于尾梁内,伸缩梁与尾梁之间设有滑动副,伸缩梁千斤顶设于尾梁和伸缩梁之间,尾梁上设有沿前后方向的滑槽,该滑槽上悬挂有托板,托板和尾梁之间设有托板千斤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护充填一体化液压支架,其特征在于夯实机构还包括设于 底座后部的横向夯实机构,该夯实机构包括横向夯实千斤顶、横向夯实梁,所述挡矸座呈箱 体结构,该挡矸座前端内侧壁设有至少两个连接耳座,横向夯实梁设于挡矸座内,横向夯实 梁两端与挡矸座之间设有沿前后方向的滑动副,横向夯实千斤顶前端与连接耳座铰接,横 向夯实千斤顶后端通过销轴与横向夯实梁相铰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护充填一体化液压支架,其特征在于护帮后端与顶梁前端 铰接,护帮千斤顶一端通过连杆与护帮铰接,护帮千斤顶另一端与顶梁铰接。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护充填一体化液压支架,其特征在于在尾梁前端两侧铰接 有尾梁侧护板,该尾梁侧护板和尾梁之间铰接有尾梁侧护板千斤顶。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护充填一体化液压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连杆呈Y形,上 连杆的两个分支的上端与顶梁铰接。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护充填一体化液压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梁、前连杆和后 连杆采用整体式高强度箱体焊接结构。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护充填一体化液压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采用带过桥 开裆式高强度箱体焊接结构,底座裆间设有推移框架和推移千斤顶,推移千斤顶两端分别 与推移框架和底座铰接。
专利摘要一种支护充填一体化液压支架,包括底座、顶梁、铰接于顶梁和底座之间的立柱、四连杆机构、护帮、尾梁、伸缩梁、夯实机构和挡矸座构成,上连杆、前连杆、后连杆和底座互相铰接构成四连杆机构,尾梁铰接于顶梁的后端,尾梁中部与底座之间还设有两个尾梁立柱,伸缩梁设于尾梁内,尾梁上设有沿前后方向的滑槽,该滑槽上悬挂有托板,托板和尾梁之间设有托板千斤顶。在支护充填一体化液压支架的尾梁和底座之间设置两个液压立柱对尾梁进行支撑,提高尾梁的承载能力,可以在尾梁内设置伸缩梁,以及增加托板结构,一方面扩大液压支架的支护范围,另一方面,可以运输充填时需要的矸石等物料,提高液压支架的整体功能和充填效率。
文档编号E21D15/44GK201606089SQ20092029723
公开日2010年10月13日 申请日期2009年12月24日 优先权日2009年12月24日
发明者刘伟, 刘齐, 卫智慧, 崔永亮, 曹超群, 梁鹤, 翟秀丽, 董德全, 谢战洪, 邵俊营, 郭海伟, 金桃, 陈素芳 申请人:郑州四维机电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