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基础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342995阅读:21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装配式基础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装配式基础结构技术领域[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输电线路建设领域的基础结构,特别是涉及用于一种输电线路建设的装配式基础结构。
背景技术
[0002]输电线路装配式基础是一种开挖回填类基础,其主要基础结构构件在工厂预先加工后运至施工现场,放置在已开挖的基坑内,将基础结构构件装配好后,回填并分层夯实的一种基础型式。[0003]装配式基础主要应用于330kV级以下的输电线路中,不同基础型式在应用中具有不同的结构特点。现阶段常用的装配式基础型式为圆柱浅埋型、圆柱深埋型、直埋型、直插型、板条型、轨枕型、分开底板型。这几种装配式中装配部分主要为混凝土预制件,预制件单重和体积较大(部分型式单重能达到500kg),如果施工运输道路条件不好时(特别在高山大岭地区),其适用性将受到限制。实用新型内容[0004]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的基础结构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新的装配式基础结构,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使其可以通过组装各个零部件形成整体的基础结构,从而可以控制各个零部件的体积和单重在适于运输的范围内,从而更加适于实用。[000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装配式基础结构,其包括底板、支架和顶板,该支架底部安装于所述底板, 该支架顶部安装于顶板。[0006]进一步的,所述底板包括多根并列放置的η型槽钢;以及两组底板横梁,每组底板横梁由两根相对设置的角钢构成;每组底板横梁垂直于所述的槽钢。每个所述的底板横梁上还设有两个支架底角,所述的支架底部安装于该支架底角上。所述的支架为由4根支架主梁构成上小下大的锥状结构;在每两根相邻的支架主梁之间横向设有至少一根支架横梁;在每两根相邻的支架主梁之间斜向设有至少一根第一支架斜梁。该基础结构还包括多个连接板,每个连接板设置在支架横梁与支架主梁相连接的位置处,并与该支架横梁和该支架主梁相连接。所述的顶板包括顶板本体以及4个外贴板,每个外贴板为梯形,该4个外贴板侧边依次相连构成梯台状,所述的顶板本体设置在该梯台的顶面。该顶板还包括焊板, 连接相对的两个外贴板,所述的顶板本体与焊板的顶边焊接。每个所述的外贴板分别连接于所述支架的相邻的两根支架主梁。较佳的,所述的基础机构还包括至少4根第二支架斜梁,每根第二支架斜梁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支架主梁和外贴板。所述的底板、支架和顶板的材料为钢材。[0007]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装配式基础机构至少具有下列优点[0008]该装配式基础结构基础满足《架空送电线路基础设计技术规定》DL/T5219-2005中上拔稳定、下压稳定和水平倾覆的计算要求,可以在华北地区输电线路工程进行推广应用。[0009]该装配式基础结构为全钢结构,连接为螺栓连接,底板采用热轧普通η型槽钢,间距160mm,连接底板槽钢的底板横梁部分采用4根Q345L140X12角钢;支架主梁为角钢结构,采用单斜材布置。钢材强度等级采用Q345钢,螺栓采用6. 8级。[0010]该装配式基础结构的单件质量不超过70kg,长度约为3m,不仅满足在平原地区进行基础施工和运输,在山区丘陵地带施工时,其方便运输的优势更加明显。[0011]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


[0012]图1是本实用新型装配式基础结构的正面示意图。[0013]图2是本实用新型装配式基础结构的侧面示意图。[0014]图3是本实用新型装配式基础结构的底板俯视图。[0015]图4是图1中A-A向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达成预定实用新型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
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详细说明如后。[0017]请参阅图1至图4所示,图1是本实用新型装配式基础结构的正面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装配式基础结构的侧面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装配式基础结构的底板俯视图,图4是图1中A-A向视图。本实用新型提出的装配式基础结构,包括底板10、支架20和顶板30,该支架底部安装于所述底板,该支架顶部安装于顶板。[0018]如图3所示,所述底板10包括由多根并列放置的η型槽钢11,每根槽钢11的开口向下,这些槽钢的顶部共同形成一顶部平面;在所述的顶部平面上设有两组底板横梁 12,每组底板横梁垂直于所述的槽钢设置。每组底板横梁是由两根相对设置的角钢构成的截面开口向上的η型槽状结构。所述的底板横梁的每根角钢与每根槽钢11都通过螺栓连接。在每组底板横梁12的槽状开口内还安装有两个支架底角13,用于支撑所述支架10的底部。所述支架底角13通过螺栓连接于底板横梁12。[0019]所述的支架20由4根支架主梁21、连接各支架主梁的支架横梁22、第一支架斜梁 23和第二支架斜梁M所构成。所述的4根支架主梁21构成上小下大的锥状结构,每根支架主梁21的底部分别连接于上述底板上的支架底角13,从而将支架20固定于底板10。每两根相邻的支架主梁21之间横向设有至少一根支架横梁22,该支架横梁的安装位置在支架主梁21的中部位置,但不限定必须位于几何意义上的中心。每根支架横梁与每根支架主梁相连接的位置处还设有将该支架横梁与支架主梁相连的连接板25,用于加固连接。在支架20的每个侧面都设有至少一根第一支架斜梁23,该第一支架斜梁的一端连接于支架主梁21的下部,另一端连接于另一根支架主梁与支架横梁相连接的位置,并于该位置处的连接板25连接。[0020]如图4所示,所述的顶板30包括板状顶板本体31以及设置于顶板本体底面上的 4个外贴板32。每个外贴板32为梯形,该4个外贴板32侧边依次相连构成梯台状,并通过焊板33连接相对的两个外贴板32。所述的顶板本体31盖设在该梯台的顶部,每个焊板33 的顶边与顶板本体焊接。每个外贴板分别连接于所述的支架20上相邻的两根支架主梁,从而将支架20与顶板30相连接。在顶板本体上还开设有多个安装孔,用于将来安装地面设备。在每一支架侧面上还包括第二支架斜梁对,其一端连接于一支架主梁21和连接板25, 另一端连接于对应的外贴板32。[0021]上述的支架主梁、支架横梁以及支架斜梁都可以采用角钢。如果没有明确指出,则本本实用新型装配式基础结构的各个部件之间的连接都采用螺栓连接,各个部件所采用的材质为金属材料,优选采用钢材,最佳采用不锈钢材料。[0022]本实用新型提出的装配式基础结构针对工期要求紧、运输条件困难的输电线路工程项目,在高山丘陵地形中采用该装配式基础结构可达到有效缩短施工时间、提高施工效率、确保基础施工质量、减少施工运输、减少施工临时占地、有利于保护环境。[0023]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装配式基础结构,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底板、支架和顶板,该支架底部安装于所述底板,该支架顶部安装于顶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基础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包括多根并列放置的η型槽钢;以及两组底板横梁,每组底板横梁由两根相对设置的角钢构成;每组底板横梁垂直于所述的槽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配式基础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的底板横梁上还设有两个支架底角,所述的支架底部安装于该支架底角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基础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架为由4根支架主梁构成上小下大的锥状结构;在每两根相邻的支架主梁之间横向设有至少一根支架横梁;在每两根相邻的支架主梁之间斜向设有至少一根第一支架斜梁。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装配式基础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多个连接板,每个连接板设置在支架横梁与支架主梁相连接的位置处,并与该支架横梁和该支架主梁相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基础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顶板包括顶板本体以及 4个外贴板,每个外贴板为梯形,该4个外贴板侧边依次相连构成梯台状,所述的顶板本体设置在该梯台的顶面。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配式基础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焊板,连接相对的两个外贴板,所述的顶板本体与焊板的顶边焊接。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配式基础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的外贴板分别连接于所述支架的相邻的两根支架主梁。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配式基础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至少4根第二支架斜梁, 每根第二支架斜梁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支架主梁和外贴板。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装配式基础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板、支架和顶板的材料为钢材。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装配式基础结构,其包括底板、支架和顶板,该支架底部安装于所述底板,该支架顶部安装于顶板。底板包括多根并列放置的n型槽钢;以及两组底板横梁,每组底板横梁由两根相对设置的角钢构成。支架为由4根支架主梁构成上小下大的锥状结构;在每两根相邻的支架主梁之间横向设有至少一根支架横梁;在每两根相邻的支架主梁之间斜向设有至少一根第一支架斜梁。该装配式基础结构为全钢结构,连接为螺栓连接,单件质量不超过70kg,长度约为3m,不仅满足在平原地区进行基础施工和运输,在山区丘陵地带施工时,其方便运输的优势更加明显。
文档编号E02D27/42GK202323985SQ20112044784
公开日2012年7月11日 申请日期2011年11月14日 优先权日2011年11月14日
发明者万全龙, 于泓, 任永平, 张传成, 李丁, 李春波, 梅丰, 王政, 秦庆芝, 肖巍, 郎福堂, 马芳 申请人:北京送变电公司, 华北电网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