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柱调直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5394906阅读:102来源:国知局
管柱调直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了管柱调直装置,该管柱调直装置包括:调直平台、设于调直平台上的移动载物小车及压直机构,压直机构与调直平台连接,设有移动载物小车上方,压直机构通过液压驱动,在竖直方向上运动。本发明的管柱调直装置适用于各种长度的管柱的调直,使用范围广,同时延长了装置的使用寿命。
【专利说明】管柱调直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一种调直工装,尤其涉及将大型变形管柱调直的管柱调直装置。
【背景技术】
[0002]调直装置,是建筑管子的保养机械,主要用于矫直修复在建筑施工等过程中弯曲变形的管柱。调直后的管柱表面无压痕、缩径现象,优于建设部制定的标准。
[0003]传统的调直装置不能用于压直体积较大的管柱,其使用范围小,同时其压直时需要加大的压力,容易造成承载部的损坏,缩短了其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0004]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将大型变形管柱调直的,适用范围广、延长使用寿命的管柱调直装置。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管柱调直装置,包括:调直平台及压直机构,压直机构通过四个立柱设于调直平台上方;
压直机构通过液压驱动,在竖直方向上运动;
由此,被调直的管柱设于调直平台上,通过液压驱动的压直装置从上方给被调直管柱施加压力,将形变的管柱压直;
调直平台上方设有一移动平台,移动平台上方设有一移动载物小车,移动平台与移动载物小车的移动方向一致,调直平台在移动平台的移动方向上设有延伸导轨;由此,加长了调直平台的移动距离,适于调直长度较长的管柱;
移动平台及移动载物小车均通过设于移动平台两端的移动驱动装置驱动,两端的移动驱动装置驱动同步运行;由此,设置两组同步运行的驱动装置,加大了驱动动力,适于压直重量较大的管柱;
移动驱动装置包括驱动电机、驱动移动平台的第一传动装置、驱动移动载物小车的第二传动装置,及动力切换装置,驱动电机通过动力切换装置在第一传动装置及第二传动装置间切换,驱动移动平台或移动载物小车移动;由此,通过通一驱动装置驱动移动平台及移动载物小车,减少了占用空间,同时节约了成本;
移动平台底部设有平台移动滚轮,平台移动滚轮通过第一传动装置传动,由驱动电机驱动转动;平台移动滚轮连接一竖直设置的平台驱动缸;由此,压直时,平台驱动缸收起,平台移动滚轮悬空,移动平台下表面与调直平台上表面接触;移动平台移动时,平台驱动缸顶起,使平台移动滚轮与调直平台接触,移动平台下表面悬空;
移动载物小车底部设有小车移动滚轮,小车移动滚轮通过第二传动装置传动,由驱动电机驱动转动;小车移动滚轮连接一竖直设置的小车驱动缸,由此,压直时,小车驱动缸收起,小车移动滚轮悬空,移动载物小车下表面与移动平台上表面接触;移动载物小车移动时,小车驱动缸顶起,使小车移动滚轮与移动平台接触,移动载物小车下表面悬空。
[0006]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传动装置包括平台传动齿轮、与平台移动滚轮同轴设置的平台滚轮传动齿轮及连接平台传动齿轮及平台移动滚轮的平台传动链。由此,通过平台传动链将平台滚轮的动力传递给平台滚轮传动齿轮,从而提供平台移动滚轮的动力。
[0007]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二传动装置包括:竖直设于移动平台两端端部的转动齿轮及设有移动载物小车底部的定位齿轮,另外设有一小车传动链,小车传动链绕过小车传动链,移动载物小车设于移动平台上方,使定位齿轮与小车传动链啮合。由此,驱动装置驱动转动齿轮转动,从而带动小车传动链运行,因此,与小车传动链啮合的定位齿轮随着小车传动链同步运行,移动载物小车即行走。
[0008]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动力切换装置包括:与驱动电机输出轴连接的主动齿轮、与主动齿轮啮合的中间齿轮、与中间齿轮捏啮合的换位齿轮及一换位驱动缸;
平台传动齿轮、换位齿轮及转动齿轮同轴设置,均套设于换位驱动缸的活塞杆上,换位齿轮位于平台传动齿轮及转动齿轮之间;平台传动齿轮及转动齿轮均通过轴承与活塞杆活动连接,平台传动齿轮及转动齿轮与活塞杆轴向、周向均活动连接,换位齿轮与活塞杆固定连接;台传动齿轮与换位齿轮之间,换位齿轮与转动齿轮之间设有间隙; 换位齿轮外侧沿其轴向设有一销轴,销轴伸出换位齿轮两端;
平台传动齿轮及转动齿轮与换位齿轮相邻的端面均设有销孔;
换位驱动缸沿换位齿轮轴向运动。
[0009]由此,当需要驱动移动平台运动时,换位驱动缸驱动换位齿轮靠近平台传动齿轮,且使销轴插设于平台传动齿轮的销孔中,使换位齿轮与平台传动齿轮连接;当需要驱动移动载物小车运动时,换位驱动缸驱动换位齿轮靠近转动齿轮,且使销轴插设于转动齿轮的销孔中,使换位齿轮与转动齿轮连接。
[001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垂直于活塞杆设定位杆,定位杆未与活塞杆连接的一端连接于一导向槽,导向槽与活塞杆平行设置。由此,确保活塞杆在水平方向上运动,防止其在上下方向上发生偏移。
[0011]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中间齿轮的宽度与平台传动齿轮及转动齿轮间的距离相等。由此,在换位齿轮移动换位的过程中,保证换位齿轮始终与中间齿轮保持啮合状态。
[0012]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移动平台内两侧分别设有一竖直平台滑动槽,平台滑动槽竖直贯穿移动平台;移动平台上表面盖设一与移动平台固定连接的平台顶板;
平台移动滚轮通过平台移动转轴连接,平台移动转轴水平穿设于移动平台,平台移动转轴两侧分别连接一平台滑动块,平台滑动块设于两平台滑动槽内,平台滑动块与平台滑动槽滑动连接;
平台移动转轴与平台滑动块通过轴承转动连接;
平台滑动块上端连接平台驱动缸,平台驱动缸的另一端与平台顶板固定连接。
[0013]由此,压直时,平台驱动缸收起,平台移动滚轮悬空,移动平台下表面与调直平台上表面接触;移动平台移动时,平台驱动缸顶起,使平台移动滚轮与调直平台接触,移动平台下表面悬空。
[0014]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移动载物小车内两侧分别设有一竖直小车滑动槽,小车滑动槽竖直贯穿移动载物小车;移动载物小车上表面盖设一与移动载物小车固定连接的小车顶板;
小车移动滚轮通过小车移动转轴连接,小车移动转轴水平穿设于移动载物小车,小车移动转轴两侧分别连接一小车滑动块,小车滑动块设于两小车滑动槽内,小车滑动块与小车滑动槽滑动连接;
小车移动转轴与小车滑动块通过轴承转动连接;
小车滑动块上端连接小车驱动缸,小车驱动缸的另一端与小车顶板固定连接。
[0015]由此,压直时,小车驱动缸收起,小车移动滚轮悬空,移动载物小车下表面与移动平台上表面接触;移动载物小车移动时,小车驱动缸顶起,使小车移动滚轮与移动平台接触,移动载物小车下表面悬空。
[0016]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包括两个移动载物小车,两移动载物小车之间距离可调;每个移动载物小车包括“V”形载物台及滚动装置,“V”形载物台支撑被调直管柱,滚动装置带动被调直管柱绕其轴线转动;
“V”形载物台通过顶起缸连接于移动载物小车上表面,“V”形载物台位于滚动装置一侧,“ V ”形载物台通过顶起缸驱动,在竖直方向上运动。
[0017]压直时,驱动缸顶起“V”形载物台的“V”型底部高于滚动装置,通过“V”形载物台承载被调直管柱;翻滚时,驱动缸放下V”形载物台低于滚动装置,通过滚动装置承载被调
直管柱。
[0018]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调直平台上表面设有与平台移动滚轮配合的平台移动导轨;移动平台上表面设有与小车移动滚轮配合的小车移动导轨。由此,保证移动平台及移动载物小车沿直线行走,防止其脱轨。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发明一种实施方式的管柱调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A部分俯视图;
图4为图2的左视图;
图5为图1所示的管柱调直装置中移动平台的剖视图;
图6为图1中B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所示的移动载物小车中“V”形载物台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说明。
[0021]图1至图7示意性地显示了根据本发明一种实施方式的管柱调直装置。
[0022]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管柱调直装置,包括:调直平台I及压直机构3,压直机构3通过四个立柱13设于调直平台上方;压直机构3通过液压驱动,在竖直方向上运动。
[0023]调直平台I上方设有一移动平台4,移动平台4上方设有一移动载物小车2,移动平台4与移动载物小车2的移动方向一致,调直平台I在移动平台4的移动方向上设有延伸导轨101 ;移动平台4及移动载物小车2均通过设于移动平台4两端的移动驱动装置5驱动,两端的移动驱动装置驱动5同步运行。
[0024]如图1至图4所示,移动驱动装置5包括驱动电机51、驱动移动平台4的第一传动装置52、驱动移动载物小车2的第二传动装置53,及动力切换装置54。驱动电机51通过动力切换装置54在第一传动装置52及第二传动装置53间切换,驱动移动平台4或移动载物小车2移动。
[0025]如图2所示,第一传动装置52包括平台传动齿轮520、与平台移动滚轮同轴设置的平台滚轮传动齿轮521及连接平台传动齿轮520及平台移动滚轮521的平台传动链522。
[0026]如图3所示,第二传动装置53包括:竖直设于移动平台4两端端部的转动齿轮530及设有移动载物小车2底部的定位齿轮(图中未示出),另外设有一小车传动链532,小车传动链532绕过小车传动链532,使定位齿轮与小车传动链532啮合。
[0027]如图2和图4所示动力切换装置54包括:与驱动电机51输出轴连接的主动齿轮541、与主动齿轮541啮合的中间齿轮542、与中间齿轮542捏啮合的换位齿轮543及一换位驱动缸431。平台传动齿轮520、换位齿轮543及转动齿轮53同轴设置,均套设于一换位驱动缸431的活塞杆310上,换位驱动缸431沿换位齿轮543轴向运动。换位齿轮543位于平台传动齿轮520及转动齿轮530之间;平台传动齿轮520及转动齿轮530均通过轴承与活塞杆310活动连接,平台传动齿轮520及转动齿轮530与活塞杆310轴向、周向均活动连接,换位齿轮543与活塞杆310固定连接;平台传动齿轮520与换位齿轮543之间,换位齿轮543与转动齿轮530之间设有间隙,中间齿轮542的宽度与平台传动齿轮520及转动齿轮530间的距离相等。换位齿轮543外侧沿其轴向设有一销轴430,销轴430伸出换位齿轮543两端;平台传动齿轮520及转动齿轮530与换位齿轮543相邻的端面均设有销孔。
[0028]另外,如图4所示,垂直于活塞杆310设定位杆70,定位杆70未与活塞杆310连接的一端连接于一导向槽80,导向槽80与活塞杆310平行设置。
[0029]如图5所示,移动平台4内两侧分别设有一竖直平台滑动槽401,平台滑动槽401竖直贯穿移动平台4;移动平台4上表面盖设一与移动平台4固定连接的平台顶板402。平台移动滚轮通过平台移动转轴411连接,平台移动转轴411水平穿设于移动平台4,平台移动转轴411两侧分别连接一平台滑动块412,平台滑动块412设于两平台滑动槽401内,平台滑动块412与平台滑动槽401滑动连接;平台移动转轴411与平台滑动块412通过轴承转动连接;平台滑动块412上端连接平台驱动缸11,平台驱动缸11的另一端与平台顶板402固定连接。由此,压直时,平台驱动缸收起,平台移动滚轮悬空,移动平台下表面与调直平台上表面接触;移动平台移动时,平台驱动缸顶起,使平台移动滚轮与调直平台接触,移动平台下表面悬空。
[0030]通移动平台4的结构类似(图中未示出),移动载物小车内两侧分别设有一竖直小车滑动槽,小车滑动槽竖直贯穿移动载物小车;移动载物小车上表面盖设一与移动载物小车固定连接的小车顶板。小车移动滚轮通过小车移动转轴连接,小车移动转轴水平穿设于移动载物小车,小车移动转轴两侧分别连接一小车滑动块,小车滑动块设于两小车滑动槽内,小车滑动块与小车滑动槽滑动连接;小车移动转轴与小车滑动块通过轴承转动连接;小车滑动块上端连接小车驱动缸,小车驱动缸的另一端与小车顶板固定连接。由此,压直时,小车驱动缸收起,小车移动滚轮悬空,移动载物小车下表面与移动平台上表面接触;移动载物小车移动时,小车驱动缸顶起,使小车移动滚轮与移动平台接触,移动载物小车下表面悬空。
[0031]如图1、图6和图7所示,本发明的管柱调直装置,包括两个移动载物小车2,两移动载物小车2之间距离可调。如图6和图7所示,每个移动载物小车2包括“V”形载物台221及滚动装置222,“V”形载物台221支撑被调直管柱,滚动装置222带动被调直管柱绕其轴线转动,方便压制对管柱不同方位进行压直。“V”形载物台221通过顶起缸2211连接于移动载物小车2上表面,“V”形载物台221位于滚动装置222 —侧,“V”形载物台221通过顶起缸2211驱动,在竖直方向上运动。压直时,驱动缸顶起“V”形载物台的“V”型底部高于滚动装置,通过“V”形载物台承载被调直管柱;翻滚时,驱动缸放下V”形载物台低于滚动装置,通过滚动装置承载被调直管柱。
[0032]另外,本发明的管柱调直装置,调直平台I上表面设有与平台移动滚轮配合的平台移动导轨;移动平台4上表面设有与小车移动滚轮配合的小车移动导轨。
【权利要求】
1.管柱调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调直平台(I)及压直机构(3),所述压直机构(3)通过四个立柱(13)设于所述调直平台上方; 所述压直机构(3)通过液压驱动,在竖直方向上运动; 所述调直平台(I)上方设有一移动平台(4),所述移动平台(4)上方设有一移动载物小车(2),所述移动平台(4)与所述移动载物小车(2)的移动方向一致,所述调直平台(I)在所述移动平台(4)的移动方向上设有延伸导轨(101); 所述移动平台(4)及所述移动载物小车(2)均通过设于所述移动平台(4)两端的移动驱动装置(5)驱动,所述两端的移动驱动装置驱动(5)同步运行; 所述移动驱动装置(5)包括驱动电机(51)、驱动移动平台(4)的第一传动装置(52)、驱动移动载物小车(2)的第二传动装置(53),及动力切换装置(54),驱动电机(51)通过动力切换装置(54)在所述第一传动装置(52)及第二传动装置(53)间切换,驱动所述移动平台(4)或所述移动载物小车(2)移动; 所述移动平台(4)底部设有平台移动滚轮,所述平台移动滚轮通过所述第一传动装置(52)传动,由所述驱动电机(51)驱动转动;所述平台移动滚轮连接一竖直设置的平台驱动缸(11); 所述移动载物小车(2)底部设有小车移动滚轮,所述小车移动滚轮通过所述第二传动装置(52)传动,由所述驱动电机(51)驱动转动 ;所述小车移动滚轮连接一竖直设置的小车驱动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柱调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动装置(52)包括平台传动齿轮(520)、与平台移动滚轮同轴设置的平台滚轮传动齿轮(521)及连接所述平台传动齿轮(520)及平台移动滚轮(521)的平台传动链(52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管柱调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传动装置(53)包括:竖直设于所述移动平台(4)两端端部的转动齿轮(530)及设有所述移动载物小车(2)底部的定位齿轮,另外设有一小车传动链(532),所述小车传动链(532)绕过所述小车传动链(532),所述移动载物小车(2)设于所述移动平台(4)上方,使所述定位齿轮与所述小车传动链(532)啮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管柱调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切换装置(54)包括:与驱动电机(51)输出轴连接的主动齿轮(541)、与所述主动齿轮(541)啮合的中间齿轮(542),与所述中间齿轮(542)捏啮合的换位齿轮(543)及一换位驱动缸(431); 所述平台传动齿轮(520)、换位齿轮(543)及转动齿轮(530)同轴设置,均套设于所述换位驱动缸(431)的活塞杆(310)上,所述换位齿轮(543)位于所述平台传动齿轮(520)及转动齿轮(530)之间;所述平台传动齿轮(520)及所述转动齿轮(530)均通过轴承与所述活塞杆(310)活动连接,所述平台传动齿轮(520)及转动齿轮(530)与所述活塞杆(310)轴向、周向均活动连接,所述换位齿轮(543)与所述活塞杆(310)固定连接;所述台传动齿轮(520)与所述换位齿轮(543)之间,所述换位齿轮(543)与所述转动齿轮(530)之间设有间隙; 所述换位齿轮(543)外侧沿其轴向设有一销轴(430),所述销轴(430)伸出所述换位齿轮(543)两端; 所述平台传动齿轮(520 )及所述转动齿轮(530 )与所述换位齿轮(543 )相邻的端面均设有销孔; 所述换位驱动缸(431)沿所述换位齿轮(543)轴向运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管柱调直装置,其特征在于,垂直于所述活塞杆(310)设定位杆(70),所述定位杆(70)未与所述活塞杆(310)连接的一端连接于一导向槽(80),所述导向槽(80)与所述活塞杆(310)平行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管柱调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齿轮(542)的宽度与所述平台传动齿轮(520)及转动齿轮(530)间的距离相等。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柱调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平台(4)内两侧分别设有一竖直平台滑动槽(401),所述平台滑动槽(401)竖直贯穿所述移动平台(4);所述移动平台(4)上表面盖设一与所述移动平台(4)固定连接的平台顶板(402); 所述平台移动滚轮通过平台移动转轴(411)连接,所述平台移动转轴(411)水平穿设于所述移动平台(4),所述平台移动转轴(411)两侧分别连接一平台滑动块(412),所述平台滑动块(412)设于两所述平台滑动槽(401)内,所述平台滑动块(412)与所述平台滑动槽(401)滑动连接; 所述平台移动转轴(411)与所述平台滑动块(412)通过轴承转动连接; 所述平台滑动块(412)上端连接所述平台驱动缸(11),所述平台驱动缸(11)的另一端与所述平台顶板(402)固 定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柱调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载物小车(2)内两侧分别设有一竖直小车滑动槽,所述小车滑动槽竖直贯穿所述移动载物小车(2);所述移动载物小车(2)上表面盖设一与移动载物小车(2)固定连接的小车顶板; 所述小车移动滚轮通过小车移动转轴连接,所述小车移动转轴水平穿设于所述移动载物小车(2),所述小车移动转轴两侧分别连接一小车滑动块,所述小车滑动块设于两所述小车滑动槽内,所述小车滑动块与所述小车滑动槽滑动连接; 所述小车移动转轴与所述小车滑动块通过轴承转动连接; 所述小车滑动块上端连接所述小车驱动缸,所述小车驱动缸的另一端与所述小车顶板固定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柱调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移动载物小车(2),所述两移动载物小车(2)之间距离可调;每个所述移动载物小车(2)包括“V”形载物台(221)及滚动装置(222),所述“V”形载物台(221)支撑被调直管柱,所述滚动装置(222)带动被调直管柱绕其轴线转动; 所述“V”形载物台(221)通过顶起缸(2211)连接于所述移动载物小车(2)上表面,所述“V”形载物台(221)位于所述滚动装置(222)—侧,所述“V”形载物台(221)通过顶起缸(2211)驱动,在竖直方向上运动。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柱调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直平台(I)上表面设有与所述平台移动滚轮配合的平台移动导轨;所述移动平台(4)上表面设有与所述小车移动滚轮配合的小车移动导轨。
【文档编号】E21B19/24GK103452504SQ201310338509
【公开日】2013年12月18日 申请日期:2013年8月6日 优先权日:2013年8月6日
【发明者】孙道宽, 韦银广, 徐加树 申请人:南通润德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