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合式风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296552阅读:189来源:国知局
组合式风门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组合式风门,包括:门框,设置于所述门框内的两个对开的门扇,以及用于驱动所述两个门扇分别朝相反方向打开的连杆机构;所述门扇包括两木板层、以及夹设在两所述木板层之间的防漏风夹层,所述木板层和所述防漏风夹层固定连接成一体。本实用新型的组合式风门,通过设置防漏风夹层可以有效地防止门扇漏风,且重量轻,门扇启闭易于控制,能适用于大尺寸巷道使用,且能够适应因巷道变形带来的影响。
【专利说明】组合式风门
【技术领域】
[0001 ] 本实用新型涉及煤矿设备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组合式风门。
【背景技术】
[0002]矿井风门式保证煤矿井下通风系统稳定的重要通风设施,用于阻挡巷道中风的流动,同时还要满足工作人员和采煤设备的通过。
[0003]矿井风门一般包括固定嵌设在巷道墙垛上的门框和铰接在门框上的门扇,在现有技术中,门扇一般为铁质的、压缩材料等一体结构或木板拼合结构。
[0004]图1为现有技术中木板拼合而成的门扇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门扇包括多个平行排列的木板10,多个木板10拼合形成一个门扇,其中相邻的木板10之间形成开槽缝11,使得这种门扇极易出现干裂变形,从而造成漏风。
实用新型内容
[0005]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组合式风门,以保证矿井风门的密封性,且成本较低,适应性强,便于开启和关闭。
[0006]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组合式风门,包括:门框,设置于所述门框内的两个对开的门扇,以及用于驱动所述两个门扇分别朝相反方向打开的连杆机构;所述门扇包括两个木板层、以及夹设在两个所述木板层之间的防漏风夹层,所述木板层和所述防漏风夹层固定连接成一体。
[0007]如上所述的组合式风门,优选地,两个所述木板层和所述防漏风夹层通过螺栓固
定连接成一体。
[0008]如上所述的组合式风门,优选地,所述防漏风夹层由至少两层涂覆布组成。
[0009]如上所述的组合式风门,优选地,所述门框具有两个竖直延伸的立柱,所述门扇分别通过第一铰链和第二铰链铰接在两个所述立柱上;
[0010]所述连杆机构包括第一连接臂、第二连接臂和铰接在所述第一连接臂和第二连接臂之间的连杆,所述第一连接臂背离所述连杆的一端固定连接在一个所述门扇上,所述第二连接臂的背离所述连杆的一端固定连接在另一个所述门扇上。
[0011 ] 如上所述的组合式风门,优选地,所述连杆包括连杆本体和螺接于所述连杆本体两端的端杆,且两个所述端杆的外端分别通过第一连接销和第二连接销与所述第一连接臂和第二连接臂铰接。
[0012]如上所述的组合式风门,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销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臂上,所述第二连接销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二连接臂上。
[001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组合式风门,通过设置防漏风夹层可以有效地防止出现漏风,且重量轻,门扇启闭易于控制,能适用于大尺寸巷道使用。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0014]图1为现有技术中木板拼合而成的门扇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实用新型组合式风门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3为图2中门扇的剖视图;
[0017]图4为图2中连杆机构的运动原理图;
[0018]图5为连杆机构中连杆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9]图2为本实用新型组合式风门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中门扇的剖视图;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组合式风门,请参照图2和图3,包括:门框2,设置于门框2内的两个对开的门扇3,以及用于驱动两个门扇3分别朝相反方向打开的连杆机构4 ;门扇3包括两个木板层31、以及夹设在两个木板层31之间的防漏风夹层32,木板层31和防漏风夹层32固
定连接成一体。
[0020]具体地,门框2可以为矩形,也可以由两个竖直延伸的立柱201和弧形的顶梁围成的拱形,门框2可以固定嵌设在巷道墙垛的通过口上。门扇3可以为对称设置的两个,且两门扇3关闭时可以将门框2内的空间完全密封住;例如,当门框2为矩形时,门扇3也可以为矩形,且两个门扇3的矩形拼合刚好形成门框2对应的矩形。
[0021]门扇3可以分别通过第一铰链301和第二铰链302铰接在两个立柱201上,以使门扇3可以相对立柱201转动以实现风门的打开或关闭;且两个门扇3之间可以设置有连杆机构4,以通过连杆机构4的传动作用实现在一个门扇3朝第一方向A方向(朝内)打开时、另一门扇3朝第二方向B (朝外)打开。
[0022]门扇3的两侧表面可均为与门扇形状相同的木板层31,两个木板层31之间则可以为塑料片或聚酯等材料形成的防漏风夹层32,以通过防漏风夹层32更有效地阻隔风流通过。优选地,木板层31的厚度可以为25_,防漏风夹层32可以由至少两个层涂覆布组成。其中,木板层31和防漏风夹层32之间可以通过粘接固定成一体。
[0023]可选地,木板层31可以由多个平行的分板311拼接形成,以在因矿压作用下引起巷道变形、导致门框2扭曲变形时,可以通过修剪分板311而方便地修整木板层31及门扇的形状,使门扇重新适应变形的门口 2;维护起来更为方便,也无需重新砌筑新风门,避免了造成人力、财力、物力的浪费。防漏风夹层防漏风夹层
[0024]本实施例提供的组合式风门,通过设置防漏风夹层可以有效地防止出现漏风,且重量轻,门扇启闭易于控制,能适用于大尺寸巷道使用。
[0025]优选地,两个木板层31和防漏风夹层32还通过螺栓34固定连接成一体。例如,在每个木板侧层31的外侧表面上可以设置多个压板33,且门扇3两侧表面上的压板33相对设置,螺栓34则穿过相对设置的两个压板33将两个木板层31和防漏风夹层32固定连接成一体。这种螺栓连接的方式,可以对其内部的防漏风夹层方便地进行更换,提高了本组合式风门的使用寿命和可维护性能。
[0026]进一步地,连杆机构4包括第一连接臂41、第二连接臂42和铰接在第一连接臂41和第二连接臂42之间的连杆43,第一连接臂41背离连杆43的一端固定连接在一个门扇3上,第二连接臂42的背离连杆43的一端固定连接在另一个门扇3上。其中,第一连接臂41和第二连接臂42可以均呈“L”形,其中为于“L”形的底部的可以为连接底座,该连接底座可以焊接固定到门扇3的表面。
[0027]图4为图2中连杆机构的运动原理图;下面将结合图4对本实施例提供的联动式风门的打开过程进行说明。
[0028]如图4所不,第一连接臂41 一端与连杆43铰接、另一端与门扇3固定成一体,门扇3再通过第一铰链301铰接在门框上;类似地,第二连接臂42 —端与连杆43铰接、另一端与门扇3固定成一体,门扇3再通过第二铰链302铰接在门框上;由此,便形成一个四杆机构,其中第一铰链301、第二铰链301和连杆43两端的铰链即为该四杆机构的四个铰接点;当推动与第一铰链301铰接的门扇3朝图中第一方向A的方向转动以打开该门扇3时,第一连接臂41则朝第二连接臂42所在一侧摆动,连杆43朝向第二连接臂42 —侧移动,进而带动第二连接臂42沿图中第二方向B转动,即带动该侧的门扇3朝与第一方向A相反的第二方向B打开,从而实现了两个扇门扇3的联动式开启。本实施例通过采用连杆和连接壁组成的连杆机构,方便地实现了联动式风门的反向开启功能,结构简单、可操作性好,提高了风门的使用性能。
[0029]更进一步地,连杆43还可包括连杆本体430和螺接于连杆本体两端的端杆431,且两个端杆431的外端可分别通过第一连接销和第二连接销与第一连接臂和第二连接臂铰接。在这里,端杆431和对应的第一连接臂41或第二连接臂42上可以开设有销孔,第一连接销可贯穿端杆431和第一连接臂41上的销孔而将两者铰接,第二连接销可贯穿端杆431和第二连接臂41上的销孔将两者铰接;或者,仅端杆431上形成有销孔,第一连接销可固定设置在第一连接臂41上,第二连接销固定设置在第二连接臂42上,第一连接臂41和第二连接臂42分别穿设于对应的端杆41上的销孔以实现两者的铰接。
[0030]本实施例提供的组合式风门,在实现两个门扇的反向开启,并能方便地关闭,满足了大型设备的通过需求,且有利用减轻每个门扇的重量,提高风门的使用寿命。
[0031]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组合式风门,其特征在于,包括:门框,设置于所述门框内的两个对开的门扇,以及用于驱动所述两个门扇分别朝相反方向打开的连杆机构;所述门扇包括两木板层、以及夹设在两个所述木板层之间的防漏风夹层,所述木板层和所述防漏风夹层固定连接成一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式风门,其特征在于, 两个所述木板层和所述防漏风夹层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成一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式风门,其特征在于, 所述防漏风夹层由至少两层涂覆布组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组合式风门,其特征在于, 所述门框具有两个竖直延伸的立柱,所述门扇分别通过第一铰链和第二铰链铰接在两个所述立柱上; 所述连杆机构包括第一连接臂、第二连接臂和铰接在所述第一连接臂和第二连接臂之间的连杆,所述第一连接臂背离所述连杆的一端固定连接在一个所述门扇上,所述第二连接臂的背离所述连杆的一端固定连接在另一个所述门扇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组合式风门,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杆包括连杆本体和螺接于所述连杆本体两端的端杆,且两个所述端杆的外端分别通过第一连接销和第二连接销与所述第一连接臂和第二连接臂铰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组合式风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连接销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臂上,所述第二连接销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二连接臂上。
【文档编号】E21F1/10GK203420725SQ201320490498
【公开日】2014年2月5日 申请日期:2013年8月12日 优先权日:2013年8月12日
【发明者】蒋华云, 孙祥广, 王军, 朱江 申请人:淮南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