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铁长区间纵向风道通风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300791阅读:258来源:国知局
一种地铁长区间纵向风道通风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地铁长区间纵向风道通风结构,包括设置在地铁区间一端或两端的纵向风道,所述纵向风道沿纵向布置在所述地铁区间的侧面或/和顶面,所述纵向风道朝向所述地铁区间中部的一端设有与地铁区间连通的进风口,所述纵向风道另一端通过联络风道与设置在地面上的风亭连通。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在地铁区间的侧面或\和顶面加设纵向风道可将火灾烟气引导至联络风道内,并通过所述风亭排向地面,结构简单且适用于贯穿水域的地铁隧道。适用于隧道。
【专利说明】一种地铁长区间纵向风道通风结构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地铁的通风结构,特别涉及一种地铁长区间纵向风道通风结构。
【背景技术】
[0002]在本实用新型提出之前,为了避免火灾烟气对地铁区间内人员疏散的影响,通常会采用在地铁区间加设区间风井的技术方案。该技术方案具体为:在地铁区间顶部加设通向地面的区间风井,这样,当发生火灾时,火灾烟气可直接从区间风井排向地面,从而避免了火灾烟气对地铁区间内人员疏散的影响。但这种技术方案存在以下问题:
[0003]由于该技术方案需要在地面上对应地铁区间的位置开设区间风井,所以该技术方案不适用于贯穿水域(如河流)的地铁隧道。

【发明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上述【背景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适用于贯穿水域的地铁长区间纵向风道通风结构。
[0005]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地铁长区间纵向风道通风结构,包括设置在地铁区间一端或两端的纵向风道,所述纵向风道沿纵向布置在所述地铁区间的侧面或\和顶面,所述纵向风道朝向所述地铁区间中部的一端设有与地铁区间连通的进风口,所述纵向风道另一端通过联络风道与设置在地面上的风亭连通。通过设置在地铁区间的侧面或\和顶面加设纵向风道可将火灾烟气引导至联络风道内,并通过所述风亭排向地面,结构简单且适用于贯穿水域的地铁隧道。
[0006]在上述方案中,所述进风口处设有纵向电动组合风阀,这样,所述纵向风道引导火灾烟气进入联络风道的效果更好。
[0007]在上述方案中,当所述纵向风道的面积大于等于12 Hl2时,所述地铁区间上未设置所述纵向风道的区间段的长度小于高峰时刻列车最小追踪距离;当所述纵向风道的面积小于12 Hf时,所述区间段的长度与任一所述纵向风道的长度之和小于所述高峰时刻列车最
小追踪距离。
[0008]在上述方案中,所述联络风道与所述地铁区间连通的部位设有横向电动组合风阀,该横向电动组合风阀可直接将火灾烟气抽入所述联络风道内,并通过所述风亭排向地面,从而增加了本通风结构的排烟效果。
[0009]在上述方案中,所述联络风道与所述风亭之间设有排烟设备,该排烟设备能加速气流的流动,从而进一步地增加了本通风结构的排烟效果。
[0010]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
[0011]1、通过设置在地铁区间的侧面或\和顶面加设纵向风道可将火灾烟气引导至联络风道内,并通过所述风亭排向地面,结构简单且适用于贯穿水域的地铁隧道;
[0012]2、在所述进风口处加设的纵向电动组合风阀4能使所述纵向风道引导火灾烟气进入联络风道的效果更好;
[0013]3、所述横向电动组合风阀可直接将火灾烟气抽入所述联络风道内,并通过所述风亭排向地面,从而增加了本通风结构的排烟效果;
[0014]4、所述排烟设备能加速气流的流动,从而进一步地增加了本通风结构的排烟效
果O
[0015]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对比,充分显示其优越性在于:结构简单、造价低、排烟效果好且适用于贯穿水域的地铁隧道等。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是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3是实施例2的使用状态结构示意图;
[0019]图4是实施例2中地铁列车在所述地铁区间的中部发生车尾起火时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5是实施例2中地铁列车在所述地铁区间的中部发生车头起火时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6是实施例2中地铁列车在所述地铁区间的端部发生车尾起火时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7是实施例2中地铁列车在所述地铁区间的端部发生车头起火时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中,纵向风道1,进风口 la,联络风道2,风亭3,纵向电动组合风阀4,横向电动组合风阀5,排烟设备6,地铁区间7。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0025]在以下实施例中,黑色填充的粗箭头表示地铁列车的行车方向,细箭头表示人员疏散方向,空心箭头表示气流方向。
[0026]实施例1:
[0027]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地铁长区间纵向风道通风结构,包括设置在地铁区间7 —端的纵向风道1,所述纵向风道I沿纵向布置在所述地铁区间7的侧面或\和顶面,所述纵向风道I朝向所述地铁区间7中部的一端设有与地铁区间7连通的进风口 la,所述纵向风道I另一端通过联络风道2与设置在地面上的风亭3连通。通过设置在地铁区间7的侧面或\和顶面加设纵向风道I可将火灾烟气引导至联络风道2内,并通过所述风亭3排向地面,结构简单且适用于贯穿水域的地铁隧道。
[0028]上述进风口 Ia处设有纵向电动组合风阀4,这样,所述纵向风道I引导火灾烟气进入联络风道2的效果更好。所述联络风道2与所述地铁区间7连通的部位设有横向电动组合风阀5,该横向电动组合风阀5可直接将火灾烟气抽入所述联络风道2内,并通过所述风亭3排向地面,从而增加了本通风结构的排烟效果。所述联络风道2与所述风亭3之间设有排烟设备6,该排烟设备6能加速气流的流动,从而进一步地增加了本通风结构的排烟效果。所述排烟设备6包括风机、分别布置在所述风机前、后的消声器和电动组合风阀。
[0029]所述纵向风道I的面积应大于等于12 IIf,所述地铁区间7上未设置所述纵向风道I的区间段的长度以及所述纵向风道I的长度均应小于高峰时刻列车最小追踪距离。所述地铁区间7的长度应大于高峰时刻列车最小追踪距离,对于常规的地铁,所述地铁区间7的长度通常大于1800m。
[0030]实施例2:
[0031]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地铁长区间纵向风道通风结构,包括设置在地铁区间7两端的纵向风道1,所述纵向风道I沿纵向布置在所述地铁区间7的侧面或\和顶面,所述纵向风道I朝向所述地铁区间7中部的一端设有与地铁区间7连通的进风口 la,所述纵向风道I另一端通过联络风道2与设置在地面上的风亭3连通。通过设置在地铁区间7的侧面或\和顶面加设纵向风道I可将火灾烟气引导至联络风道2内,并通过所述风亭3排向地面,结构简单且适用于贯穿水域的地铁隧道。
[0032]上述进风口 Ia处设有纵向电动组合风阀4,这样,所述纵向风道I引导火灾烟气进入联络风道2的效果更好。所述联络风道2与所述地铁区间7连通的部位设有横向电动组合风阀5,该横向电动组合风阀5可直接将火灾烟气抽入所述联络风道2内,并通过所述风亭3排向地面,从而增加了本通风结构的排烟效果。所述联络风道2与所述风亭3之间设有排烟设备6,该排烟设备6能加速气流的流动,从而进一步地增加了本通风结构的排烟效果。所述排烟设备6包括风机、分别布置在所述风机前、后的消声器和电动组合风阀。
[0033]当所述纵向风道I的面积大于等于12 Hl2时,所述地铁区间7上未设置所述纵向风道I的区间段的长度小于高峰时刻列车最小追踪距离;当所述纵向风道I的面积小于12 Hf时,所述区间段的长度与任一所述纵向风道I的长度之和小于所述高峰时刻列车最小追踪距离。所述地铁区间7的长度应大于高峰时刻列车最小追踪距离,对于常规的地铁,所述地铁区间7的长度通常大于1800m。
[0034]在本实施例中:
[0035]如图4所示,当地铁列车在所述地铁区间7的中部发生车尾起火时,开启行车方向前方的排烟设备6,通过行车方向前方的横向电动组合风阀5向地铁区间7内送风,同时,开启行车方向后方的排烟设备6,通过行车后方的纵向电动组合风阀4将火灾烟气抽入行车后方的纵向风道I内,并流经行车后方的联络风道2,最后由行车后方的风亭3排向地面,火灾和阻塞列车内人员均迎着新风方向疏散,从而避免了火灾烟气对地铁区间内人员疏散的影响;
[0036]如图5所示,当地铁列车在所述地铁区间7的中部发生车头起火时,开启行车方向后方的排烟设备6,通过行车方向后方的横向电动组合风阀5向地铁区间7内送风,同时,开启行车方向前方的排烟设备6,通过行车前方的纵向电动组合风阀4将火灾烟气抽入行车前方的纵向风道I内,并流经行车前方的联络风道2,最后由行车前方的风亭3排向地面,火灾和阻塞列车内人员均迎着新风方向疏散,从而避免了火灾烟气对地铁区间内人员疏散的影响;
[0037]如图6所示,当地铁列车在所述地铁区间7的端部发生车尾起火时,开启行车方向后方的排烟设备6,通过行车方向后方的横向电动组合风阀5向地铁区间7内送风,同时,开启行车方向前方的排烟设备6,通过靠近火灾列车的纵向电动组合风阀4将火灾烟气抽入靠近火灾列车的纵向风道I内,并流经行车前方的联络风道2,最后由行车前方的风亭3排向地面,火灾和阻塞列车内人员均迎着新风方向疏散,从而避免了火灾烟气对地铁区间内人员疏散的影响;
[0038]如图7所示,当地铁列车在所述地铁区间7的端部发生车头起火时,开启行车方向后方的排烟设备6,通过行车方向后方的横向电动组合风阀5向地铁区间7内送风,同时,开启行车方向前方的排烟设备6,通过行车前方的横向电动组合风阀5将火灾烟气抽入联络风道2内,并由行车前方的风亭3排向地面,火灾和阻塞列车内人员均迎着新风方向疏散,从而避免了火灾烟气对地铁区间内人员疏散的影响。
[0039]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在地铁区间7的侧面或\和顶面加设纵向风道I可将火灾烟气引导至联络风道2内,并通过所述风亭3排向地面,结构简单且适用于贯穿水域的地铁隧道;在所述进风口 Ia处加设的纵向电动组合风阀4能使所述纵向风道I引导火灾烟气进入联络风道2的效果更好;所述横向电动组合风阀5可直接将火灾烟气抽入所述联络风道2内,并通过所述风亭3排向地面,从而增加了本通风结构的排烟效果;所述排烟设备6能加速气流的流动,从而进一步地增加了本通风结构的排烟效果。
[0040]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对比,充分显示其优越性在于:结构简单、造价低、排烟效果好且适用于贯穿水域的地铁隧道等。
[0041]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地铁长区间纵向风道通风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地铁区间(7) —端或两端的纵向风道(1),所述纵向风道(I)沿纵向布置在所述地铁区间(7)的侧面或/和顶面,所述纵向风道(I)朝向所述地铁区间(7)中部的一端设有与地铁区间(7)连通的进风口(la),所述纵向风道(I)另一端通过联络风道(2)与设置在地面上的风亭(3)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铁长区间纵向风道通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口( I a )处设有纵向电动组合风阀(4 )。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地铁长区间纵向风道通风结构,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纵向风道(I)的面积大于等于12 rtf时,所述地铁区间(7)上未设置所述纵向风道(I)的区间段的长度小于高峰时刻列车最小追踪距离;当所述纵向风道(I)的面积小于12 Hf时,所述区间段的长度与任一所述纵向风道(I)的长度之和小于所述高峰时刻列车最小追踪距离。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地铁长区间纵向风道通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联络风道(2 )与所述地铁区间(7 )连通的部位设有横向电动组合风阀(5 )。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地铁长区间纵向风道通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联络风道(2 )与所述风亭(3 )之间设有排烟设备(6 )。
【文档编号】E21F1/00GK203570335SQ201320764507
【公开日】2014年4月30日 申请日期:2013年11月27日 优先权日:2013年11月27日
【发明者】付维纲, 陈玉远, 肖明清, 蔡崇庆, 刘俊, 王鑫, 甘甜, 唐凯 申请人: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