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化清淤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313411阅读:176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动化清淤系统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自动化清淤系统,包括淤泥水粗分离装置,离心机,用于过滤杂质的分流箱,所述淤泥水粗分离装置的进水管通过管道连接淤泥泵,所述淤泥泵置于待清淤管道、河道中,其出水管通过输送管路一连接离心机进口,所述离心机水出口通过输送管路二依次连接管道泵、用于过滤杂质的分流箱的进水口,用于过滤杂质的分流箱的出水口连接输送管路三,所述输送管路三通向待清淤管道、河道中,该管路上设有高压泵;所述淤泥水粗分离装置的溢流端及用于过滤杂质的分流箱的溢流端均通过管道通向待清淤管道、河道中,该系统全程采用抽吸方式进行三重分离,构成连续循环,可连续不间断作业。
【专利说明】一种自动化清丨於系统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河道、管道清淤领域,尤其指一种自动化清淤系统。

【背景技术】
[0002]目前,在我国河道淤积己日益影响到防洪、排涝、灌溉、供水、通航等各项功能的正常发挥,上游江河不断冲刷河床,将泥沙带到下游,堆积在河底,使下游河道变高,一旦河水流量增大,将严重危害河道周边居民人身财产安全,同时淤泥中含有大量动植物污物,对河道的生态环境造成破坏,为恢复河道正常功能,促进经济社会的快速持续发展,非常有必要进行河道清淤疏浚工程,使河道通过治理变深、变宽,河水变清,群众的生产条件和居住环境得到明显改善,达到“水清,河畅,岸绿,景美”的目标,而现有技术中河道清淤方法需要一整套复杂施工方法和多种不同挖掘机、抽水机、清淤船等配合作业,耗时耗能成本高。当然清淤作业不仅限于河道,城市地下污水管道,雨水管道等也常常被淤泥堵塞而丧失功能,也需要不定期进行清淤作业,而现有技术的清淤设备具有诸多不足,如绞车清淤需要人工下井作业,作业环境极为恶劣,易引发安全事故;刮式通沟机将淤泥从管道中推出,耗能巨大且效率极低;高压水射流冲刷清淤则需要大型水罐、高压水枪等废水费电成本极高,因此,亟需一种新型的清淤泥设备,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0003]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自动化清淤系统,该系统全程采用抽吸方式进行粗分离、切割、离心分离、离心过滤等步骤将淤泥与水分离后,对分离后的水进行加压并反回管道或河道中进行二次冲刷连续清淤。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自动化清淤系统,包括有淤泥水粗分离装置,离心机,用于过滤杂质的分流箱,所述淤泥水粗分离装置的进水管通过管道连接淤泥泵,所述淤泥泵置于待清淤管道、河道中,其出水管通过输送管路一连接离心机进口,所述离心机水出口通过输送管路二依次连接管道泵、用于过滤杂质的分流箱的进水口,用于过滤杂质的分流箱的出水口连接输送管路三,所述输送管路三通向待清淤管道、河道中,该管路上设有高压泵;所述淤泥水粗分离装置的溢流端及用于过滤杂质的分流箱的溢流端均通过管道通向待清淤管道、河道中。
[0006]其中,所述淤泥水粗分离装置包括密封的罐体,罐体为圆筒状罐体,所述罐体下部为漏斗型,所述罐体上部设置进水管,所述罐体底部水平设置螺旋输送轴,所述螺旋输送轴一端连接固定于罐体底部外侧的液压马达,另一端连接粗分排料口,所述粗分排料口开口朝下,所述罐体上部侧壁设置连接孔,所述连接孔连接筛管,所述筛管是淤泥水粗分离装置的出水管,所述筛管穿过罐体的罐壁,伸入罐体内部的筛管侧壁均布设置筛孔,位于罐体内部的筛管外设置旋转筛网,所述旋转筛网端部固定在一从动链轮的轮盘侧面上,所述从动链轮通过轴承套接在筛管上,所述从动链轮通过主动链轮及链条带动,所述主动链轮通过传动轴固定在罐体侧壁,所述传动轴通过设置在罐体外侧的链轮液压马达驱动,所述旋转筛网与筛管间设置支撑轴承,所述旋转筛网配合设置刮叉,所述罐体顶部设置溢出回流口。
[0007]其中,所述进水管沿罐体内壁倾斜弯曲向下,与水平面呈45 °,所述罐体下部设置支架。
[0008]其中,所述旋转筛网为一端敞口的圆柱形笼状筛网,由数根环形圆杆与数根轴向设置的筛杆均布固定制成,所述每根筛杆是弯折成多个相同大小的凹凸形成的波浪杆,所述的环形圆杆固定在所述的筛杆的外凸部,所述刮叉与筛杆的内凹部配合;所述各筛杆一端呈直杆、收拢固定在一起构成旋转筛网的封闭端,在旋转筛网的敞口端所述各筛杆呈直杆状并固定在从动链轮上。
[0009]其中,所述刮叉由水平固定在罐体内部的横杆上设置数根与筛杆凹部配合的刮杆。
[0010]其中,所述用于过滤杂质的分流箱包括叶轮、箱体、毛刷,所述叶轮分为前后两部分,前部分的中心为圆环结构,所述圆环结构四周均布有矩形叶片,后部分为空心圆柱体,所述圆柱体的前表面与所述前部分的中心圆环结构采用固定连接,并与所述圆环结构同轴,所述圆柱体的后表面为过滤网,所述圆柱体前表面中心设置有连接圆孔,设置一套管,所述套管是用于过滤杂质的分流箱的出水口,其主体为圆筒形管体,在所述圆筒形管体外圈中部设置法兰,所述套管一端插入所述叶轮中心的所述前表面设置的连接圆孔内,所述套管与所述叶轮中所述圆柱体相连通,所述套管通过轴承支撑在所述叶轮的圆环结构内,所述箱体一侧外壁上设置有出水圆孔,所述套管另一端插入所述出水圆孔中并通过法兰固定,在所述出水圆孔外壁的临侧,设置有进水口与所述箱体内部相连通,所述进水口在箱体内侧段置于所述叶片上方,所述毛刷的毛刷杆为长条矩形,所述毛刷杆一面设置有刷毛,所述毛刷固定在所述箱体上。所述刷毛紧贴在所述叶轮的后表面上。
[0011]其中,所述箱体由上盖与下箱体组成,所述上盖与所述下箱体的上表面四周采用螺栓连接,所述上盖设置有溢流口,所述溢流口与所述箱体内部相联通,所述箱体外部的溢流口与蝶阀相连接,所述出水圆孔同侧的外壁上设置有清污口,所述清污口与箱体内部相连通,所述清污口设置在所述箱体外壁的底部。
[0012]其中,所述轴承外圈与所述叶轮的圆环结构内圆相接,所述轴承内圈与所述套管外圆相接,所述叶轮圆环结构内侧设置有轴承定位卡槽,所述轴承定位卡槽上设置有轴承定位卡簧,所述轴承定位卡簧卡在所述轴承外端;所述套管上设置有两个套管定位卡槽,所述套管定位卡槽上设置有套管轴承卡簧,所述套管轴承卡簧卡在所述轴承内外两端;所述出水圆孔四周设置有法兰安装孔,与所述套管上设置的法兰采用螺栓连接。
[0013]其中,所述毛刷的毛刷杆为长条矩形,所述毛刷杆上设置有两个角钢,所述角钢的一面与所述毛刷杆采用固定连接,在所述角钢的另一面设置有固定孔,所述固定孔上穿有螺柱,所述螺柱一端与所述箱体内壁采用固定连接,在所述螺柱与所述角钢连接处前后分别设置有螺母。
[0014]其中,所述输送管路一中设置管道泵与切割机。
[0015]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的自动化清淤系统全程采用抽吸方式进行粗分离、切割、离心分离、离心过滤三重分离步骤将淤泥与水分离后,对分离后的水进行加压并反回管道或河道中进行二次冲刷连续清淤,可二十四小时不间断作业,改变传统清淤方式,极大的降低了工人的工作强度,改善了工人的工作条件,同时具有操作方便,工作效率高的特点。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本实用新型连接结构示意图;
[0017]图2是淤泥水粗分离装置I的立体示意图;
[0018]图3是图1中A-A方向俯视剖视图;
[0019]图4是图2中B-B方向剖视结构图;
[0020]图5是图3被遮挡部分显示后的结构图;
[0021]图6是旋转筛网及相关传动机构示意图;
[0022]图7是旋转筛网及刮叉位置关系示意图;
[0023]图8是图6中A处局部放大图;
[0024]图9是旋转筛网与从动链轮连接关系示意图;
[0025]图10是图8中旋转筛网结构示意图;
[0026]图11是用于过滤杂质的分流箱整体外观示意图;
[0027]图12是用于过滤杂质的分流箱叶轮正面投影示意图;
[0028]图13是用于过滤杂质的分流箱叶轮剖面示意图;
[0029]图14是用于过滤杂质的分流箱俯视示意图;
[0030]图15是用于过滤杂质的分流箱剖面视图;
[0031]图16是用于过滤杂质的分流箱传动部分局部放大示意图;
[0032]图17是用于过滤杂质的分流箱内部结构示意图;
[0033]图18是用于过滤杂质的分流箱毛刷连接关系示意图;
[0034]图19是用于过滤杂质的分流箱轴套示意图;
[0035]图中标号:
[0036]1-淤泥水粗分离装置2-离心机3-用于过滤杂质的分流箱4-淤泥泵5-输送管道一 51-管道泵52-切割机6-输送管道二 61-管道泵7-输送管道三71-高压泵72-高压水枪11-罐体12-进水管13-旋转输送轴14-液压马达15-粗分排料口 16-连接孔17-筛管18-筛孔19-旋转筛网110-从动链轮111-主动链轮112-链轮液压马达113-支撑轴承114-刮叉115-溢出回流口 116-支架191-环形圆杆192-筛杆31-叶轮311-圆环结构312-叶片313-圆柱体314-前表面315-连接圆孔316-后表面317-轴承定位卡槽32-箱体321-上盖322-下箱体3211-溢流口 3212-蝶阀3221-清污口 3222-进水口 3223-出水圆孔3224-法兰安装孔33-套管331-圆筒形管体332-法兰333-套管定位卡槽34-轴承35-毛刷351-毛刷杆352-螺柱353-角钢354-刷毛36-轴承定位卡簧37-套管轴承卡簧。

【具体实施方式】
[0037]以下实施例仅是为清楚的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下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他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而这些属于本实用新型精神所引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中。
[0038]如图1所示,包括有淤泥水粗分离装置I,离心机2,用于过滤杂质的分流箱3,所述淤泥水粗分离装置I的进水管12通过管道连接淤泥泵4,所述淤泥泵4置于待清淤管道、河道中,其出水管17通过输送管路一 5依次连接管道泵51、切割机52、离心机进口 21,所述离心机水出口 22通过输送管路二 6依次连接管道泵61、用于过滤杂质的分流箱的进水口 3222,用于过滤杂质的分流箱的出水口 3221连接输送管路三7,所述输送管路三7通向待清淤管道、河道中,该管路上设置高压泵71,所述淤泥水粗分离装置I的溢流端115、用于过滤杂质的分流箱的溢流端3211均通过管道通向待清淤管道、河道中。
[0039]如图2-5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淤泥水粗分离装置1,包括密封的罐体11,所述罐体11为圆筒状罐体,所述罐体11下部为漏斗型,底部密封,所述罐体11上部设置进水管12,所述进水管12沿罐体11内壁倾斜弯曲向下,与水平面呈45°,所述罐体11底部水平设置螺旋输送轴13,所述螺旋输送轴13 —端连接固定于罐体11底部外侧的液压马达14,另一端连接粗分排料口 15,所述粗分排料口 15开口朝下,所述粗分排料口 15的开口也可朝向侧面的适当方向所述罐体11上部侧壁设置连接孔16,所述连接孔16连接筛管17,所述筛管是淤泥水粗分离装置的出水管,所述筛管17穿过罐体11的罐壁,伸入罐体11内部的筛管17侧壁均布设置筛孔18,如图6-10所示,位于罐体11内部的筛管17外侧设置旋转筛网19,所述旋转筛网19为一端敞口的圆柱形、笼状筛网,由数根环形圆杆191与数根轴向设置的筛杆192均布固定制成,所述每根筛杆192是弯折成多个相同大小的凹凸形成的波浪杆,所述的环形圆杆191固定在所述的筛杆192的外凸部,所述刮叉114与筛杆192的内凹部配合;所述各筛杆192—端呈直杆、收拢固定在一起构成旋转筛网19的封闭端,在旋转筛网19的敞口端所述各筛杆192呈直杆状并固定在从动链轮110的轮盘侧端面上;所述刮叉114由水平固定在罐体11内部的横杆上设置数根与筛杆192凹部配合的刮杆1140。
[0040]所述从动链轮1110通过轴承套接在筛管117上,所述从动链轮1110通过主动链轮111及链条带动,所述主动链轮111通过传动轴固定在罐体11侧壁,所述传动轴通过设置在罐体11外侧的链轮液压马达112驱动,所述旋转筛网19与筛管17间设置支撑轴承113,所述旋转筛网19配合设置刮叉114 ;所述罐体11顶部设置溢出回流口 115,所述溢出回流口 115通过管路连接至待清淤的管道、河道;所述罐体11下部设置支架116。
[0041]具体工作时接通电源,进水管12通过管路及泥浆泵将河道、下水管道、污水管道中的淤泥连同污水一起抽入罐体11中,抽入的污物大致由大块沉淀物、悬浮物、漂浮物组成,由于罐体11的上下结构,大块沉淀物将沉入罐体11底部,小沉淀物中一部分下沉,一部分在水中漂浮,漂浮物则在水面上漂浮,此时,罐体11下部的螺旋输送轴13将沉淀在底部的大块沉淀物从粗分排料口 15送出,同时部分水分也从此处排出,粗分排料口 15朝下设置,大块沉淀物从粗分排料口 15送出后可直接落入运输车斗中运走处理;之后,当罐体11中充满水后,多余的水连同水面上的漂浮物可从溢出回流口 115排出并通过管道排回到河道、管道中;同时,悬浮物由于具有一定浮力,但又无法浮上水面,大部分在水中漂浮,此时通过链轮液压马达112传动带动旋转筛网19对罐体11中液体进行搅拌的同时,通过旋转筛网19及刮叉114将水中的悬浮物滤除,滤除过后的液体由筛管19进入下一工序,所述筛管19伸出罐体11外的部分通过输送管道一 5连接离心机进口 21,所述输送管路一 5中设置切割机52、管道泵51,所述管道泵51提供抽水动力,所述切割机52用于切割体积较大的悬浮物,所述离心机2具有离心机进口 21、离心机水出口 22、离心机颗粒出口 23,所述离心机2用于将带有悬浮物的水进行二次分离,悬浮物从离心机颗粒出口 23中排出,水从离心机水出口 22中排出,所述离心机2的具体结构为现有技术,故不再赘述,所述离心机水出口22通过输送管道二 6连接用于过滤杂质的分流箱3,所述输送管道二 6中设置管道泵61。
[0042]如图11-19所示,所述用于过滤杂质的分流箱3包括叶轮31、箱体32、套管33、轴承34、毛刷35组成,所述叶轮31分为前后两部分,前部分的中心为圆环结构311,所述圆环结构311四周均布有矩形叶片312,后部分为空心圆柱体313,所述圆柱体313的前表面314与所述前部分采用固定连接,并与所述圆环结构311同轴,所述圆柱体313的后表面316为过滤网,所述圆柱体313上表面中心设置有连接圆孔315,设置一套管33,所述套管33是用于过滤杂质的分流箱3的出水口,所述套管33主体为圆筒形管体331,在所述圆筒形管体331外圈中部设置法兰332,所述套管33—端插入所述叶轮31中心设置的连接圆孔315内,所述套管33与所述叶轮31中所述圆柱体313相连通,所述轴承34外圈与所述叶轮31的圆环结构311内圆相接,所述轴承34内圈与所述套管33外圆相接,所述箱体32 —侧外壁上设置有出水圆孔3223,所述套管33另一端插入所述出水圆孔3223中,所述出水圆孔3223四周设置有法兰安装孔3224,与所述套管33上设置的法兰332采用螺栓连接,在所述出水圆孔3223外壁的临侧,设置有进水口 3222与所述箱体32内部相连通,所述进水口 3222在箱体32内侧段置于所述叶片312上方,所述进水口 3222连接输送管道二 6,所述毛刷35的毛刷杆351为长条矩形,所述毛刷杆351 —面设置有刷毛354,所述毛刷354固定在所述箱体32上。所述刷毛354紧贴在所述叶轮31的后表面314上。清淤工作开始时,带有一定压力的污水从进水口 3222进入箱体32时,会流至所述叶轮31的叶片312上方,对叶片312产生扭矩,从而使叶片312沿中心轴转动,当所述叶片312转动时,会带动所述叶轮31整体进行转动,由于所述毛刷35与所述箱体32采用固定连接,并且所述毛刷35的刷毛354紧贴在所述叶轮31的后表面316上,在不断的旋转过程中,毛刷35可以对后表面316不断进行清理。
[0043]所述箱体32由上盖321与下箱体322组成,所述下箱体322为无上盖的中空矩形,所述上盖321为长方矩形,所述上盖321与所述下箱体322的上表面四周设置有螺栓孔,采用螺栓连接,所述上盖321设置有溢流口 3211,所述溢流口 3211与所述箱体32内部相联通,所述箱体32外部的溢流口 3211与蝶阀3212相连接,所述出水圆孔3223同侧的外壁上设置有清污口 3221,所述清污口 3221与箱体32内部相连通,所述清污口 3221设置在所述箱体32外壁的底部。
[0044]工作时所述上盖321与下箱体322采用螺栓连接后所述箱体32形成密闭空间,当带压污水进入所述箱体32内时,会在箱体32内产生压力,污水会通过所述叶轮31后表面316的过滤网进入叶轮31内部,再通过所述管套33流出,而污物会遗留在所述叶轮31外,这样就达到了水与污物的分离。在整个的过程中,为了达到系统压力平衡与控制,采用所述上盖321上的蝶阀3212进行调解,可控制出水量与系统地压力。分离过滤后残留的污物会通过所述的清污口 3221排出设备。
[0045]所述叶轮圆环结构311内侧设置有轴承定位卡槽317,所述轴承定位卡槽317上设置有轴承定位卡簧36,所述轴承定位卡簧36卡在所述轴承34外端。防止轴承轴向移动。
[0046]所述套管33上设置有两个套管定位卡槽333,所述套管定位卡槽333上设置有套管轴承卡簧37,所述套管轴承卡簧37卡在所述轴承34内外两端。防止所述叶轮31轴向移动。
[0047]所述毛刷35的毛刷杆351为长条矩形,所述毛刷杆351上设置有两个角钢353,所述角钢353的一面与所述毛刷杆351采用固定连接,在所述角钢353的另一面设置有固定孔,所述固定孔上穿有螺柱352,所述螺柱352 —端与所述箱体32内壁采用固定连接,在所述螺柱352与所述角钢353连接处前后分别设置有螺母。通过所述螺母调解毛刷35在箱体32内的位置。
[0048]所述套管33作为分流想3的出水端连接内部设置高压泵71的输送管道三7,所述输送管道三7末端设置高压水枪72。
[0049]具体工作时,整个系统经过三重分离步骤,具体如下:
[0050]1、与淤泥水粗分离装置I的进水管12连接的管道通过淤泥泵4从待清淤河道、污水管道、地下水管道中抽水抽泥,进入淤泥水粗分离装置I进行第一重分离,即大块沉淀物、悬浮物与水混合物、漂浮物之间的粗分离,所述大块沉淀物由粗分排料口 15排出,所述漂浮物由溢出回流口 115排出,其余部分由筛管17通过管道泵51及输送管道5经过切割机52切割处理后进入离心机2。
[0051]2、所述离心机2对经过切割处理的悬浮物与水混合物进行泥沙与水的离心处理,所述泥沙由机颗粒出口 23中排出,水从水出口 22中排出并通过输送管道二 6进入用于过滤杂质的分流箱3。
[0052]3、所述用于过滤杂质的分流箱3对经过离心处理后的产物进行第三次分离处理,经过三次处理后的水已经达到一定清洁度,由用于过滤杂质的分流箱3处理过的水通过设置高压泵71的输送管道三7蹦出后从输送管道三7末端的高压水枪72中喷回待清淤管道中进行冲洗作业。
[0053]4、同时上述淤泥水粗分离装置1、用于过滤杂质的分流箱3的溢流端均通过管道连接至待清淤管道中,从淤泥水粗分离装置1、离心机2中分离出来的泥沙与大块沉淀物则进行集中处理;这样就形成了一套循环工作清淤环境,使整个系统可以持续对待清淤地段进行连续不间断清淤。
【权利要求】
1.一种自动化清淤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有淤泥水粗分离装置,离心机,用于过滤杂质的分流箱,所述淤泥水粗分离装置的进水管通过管道连接淤泥泵,所述淤泥泵置于待清淤管道、河道中,其出水管通过输送管路一连接离心机进口,所述离心机水出口通过输送管路二依次连接管道泵、用于过滤杂质的分流箱的进水口,用于过滤杂质的分流箱的出水口连接输送管路三,所述输送管路三通向待清淤管道、河道中,该管路上设有高压泵;所述淤泥水粗分离装置的溢流端及用于过滤杂质的分流箱的溢流端均通过管道通向待清淤管道、河道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化清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淤泥水粗分离装置包括密封的罐体,罐体为圆筒状罐体,所述罐体下部为漏斗型,所述罐体上部设置进水管,所述罐体底部水平设置螺旋输送轴,所述螺旋输送轴一端连接固定于罐体底部外侧的液压马达,另一端连接粗分排料口,所述粗分排料口开口朝下,所述罐体上部侧壁设置连接孔,所述连接孔连接筛管,所述筛管是淤泥水粗分离装置的出水管,所述筛管穿过罐体的罐壁,伸入罐体内部的筛管侧壁均布设置筛孔,位于罐体内部的筛管外设置旋转筛网,所述旋转筛网端部固定在一从动链轮的轮盘侧面上,所述从动链轮通过轴承套接在筛管上,所述从动链轮通过主动链轮及链条带动,所述主动链轮通过传动轴固定在罐体侧壁,所述传动轴通过设置在罐体外侧的链轮液压马达驱动,所述旋转筛网与筛管间设置支撑轴承,所述旋转筛网配合设置刮叉,所述罐体顶部设置溢出回流口。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自动化清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管沿罐体内壁倾斜弯曲向下,与水平面呈45°,所述罐体下部设置支架。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自动化清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筛网为一端敞口的圆柱形笼状筛网,由数根环形圆杆与数根轴向设置的筛杆均布固定制成,所述每根筛杆是弯折成多个相同大小的凹凸形成的波浪杆,所述的环形圆杆固定在所述的筛杆的外凸部,所述刮叉与筛杆的内凹部配合;所述各筛杆一端呈直杆、收拢固定在一起构成旋转筛网的封闭端,在旋转筛网的敞口端所述各筛杆呈直杆状并固定在从动链轮上。
5.如权利要求2、4任一所述的一种自动化清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刮叉由水平固定在罐体内部的横杆上设置数根与筛杆凹部配合的刮杆。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化清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用于过滤杂质的分流箱包括叶轮、箱体、毛刷,所述叶轮分为前后两部分,前部分的中心为圆环结构,所述圆环结构四周均布有矩形叶片,后部分为空心圆柱体,所述圆柱体的前表面与所述前部分的中心圆环结构采用固定连接,并与所述圆环结构同轴,所述圆柱体的后表面为过滤网,所述圆柱体前表面中心设置有连接圆孔,设置一套管,所述套管是用于过滤杂质的分流箱的出水口,其主体为圆筒形管体,在所述圆筒形管体外圈中部设置法兰,所述套管一端插入所述叶轮中心的所述前表面设置的连接圆孔内,所述套管与所述叶轮中所述圆柱体相连通,所述套管通过轴承支撑在所述叶轮的圆环结构内,所述箱体一侧外壁上设置有出水圆孔,所述套管另一端插入所述出水圆孔中并通过法兰固定,在所述出水圆孔外壁的临侧,设置有进水口与所述箱体内部相连通,所述进水口在箱体内侧段置于所述叶片上方,所述毛刷的毛刷杆为长条矩形,所述毛刷杆一面设置有刷毛,所述毛刷固定在所述箱体上。所述刷毛紧贴在所述叶轮的后表面上。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自动化清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由上盖与下箱体组成,所述上盖与所述下箱体的上表面四周采用螺栓连接,所述上盖设置有溢流口,所述溢流口与所述箱体内部相联通,所述箱体外部的溢流口与蝶阀相连接,所述出水圆孔同侧的外壁上设置有清污口,所述清污口与箱体内部相连通,所述清污口设置在所述箱体外壁的底部。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自动化清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外圈与所述叶轮的圆环结构内圆相接,所述轴承内圈与所述套管外圆相接,所述叶轮圆环结构内侧设置有轴承定位卡槽,所述轴承定位卡槽上设置有轴承定位卡簧,所述轴承定位卡簧卡在所述轴承外端;所述套管上设置有两个套管定位卡槽,所述套管定位卡槽上设置有套管轴承卡簧,所述套管轴承卡簧卡在所述轴承内外两端;所述出水圆孔四周设置有法兰安装孔,与所述套管上设置的法兰采用螺栓连接。
9.如权利要求6述的一种自动化清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毛刷的毛刷杆为长条矩形,所述毛刷杆上设置有两个角钢,所述角钢的一面与所述毛刷杆采用固定连接,在所述角钢的另一面设 置有固定孔,所述固定孔上穿有螺柱,所述螺柱一端与所述箱体内壁采用固定连接,在所述螺柱与所述角钢连接处前后分别设置有螺母。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化清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管路一中设置管道泵与切割机。
【文档编号】E02F3/88GK203855998SQ201420140159
【公开日】2014年10月1日 申请日期:2014年3月26日 优先权日:2014年3月26日
【发明者】程永祥 申请人:程永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