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裂用多功能配液供酸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129694阅读:432来源:国知局
压裂用多功能配液供酸车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油田压裂设备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压裂用多功能配液供酸车。



背景技术:

目前,油田现场在压裂作业过程中的胍胶液混配一般通过机械混配或者现场人工混合来完成,而现有的机械混配需要多个设备完成,例如注入车、混配车等,其实现了现混现用,但是其需要多个车型,占用了井场有限的作业空间,而且提高了作业成本、降低了工作效率。而简易混配装置,是现在都是人工添加,操作不方便,对人员素质要求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技术不足,提出一种压裂用多功能配液供酸车,解决现有技术中机械混配空间占有率高导致作业成本高、工作效率低下的技术问题。

为达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提供一种压裂用多功能配液供酸车,包括:

车体,其包括车本体及设于所述车本体的底盘上的副大梁;

柱塞泵机构,其包括依次设置于所述副大梁上的发动机、液力变速器、柱塞泵,所述发动机的输出端连接于所述液力变速器的输入端,所述液力变速器的输出端通过一传动轴与所述柱塞泵的动力端连接;

计量罐,其设于所述副大梁末端;

加料机构,其包括加料斗及文丘里管,所述文丘里管的吸附腔入口与所述加料斗连接、出料口与所述计量罐连通;

排液机构,其包括一端与所述计量罐底部连通的低压排液管汇、设于所述低压排液管汇自由端的排液泵、连接所述排液泵与所述柱塞泵的进液端的加压管、与所述文丘里管的进料口连通的高压排液管汇、设于所述低压排液管汇的进料端的第一阀门、设于所述高压排液管汇相对文丘里管一端的第二阀门、设于所述高压排液管汇自由端的第三阀门、设于所述加压管的出液端的第四阀门、与所述柱塞泵的进液端连接的外接水管及设于所述外接水管的进水阀;其中,所述柱塞泵的出液端连接于所述高压排液管汇的中部;

循环搅拌机构,其包括设于所述计量罐的搅拌组件、与所述加压管的进液端连接的循环排出管、设于循环排出管的第五阀门、与所述计量罐连接的吸入泵、与所述吸入泵连接的循环吸入管及设于所述循环吸入管上的第六阀门。

优选的,所述排液机构还包括与所述低压排液管汇的出液端连接的外部供液管及设于所述外部供液管上的第七阀门。

优选的,所述排液机构还包括设于所述计量罐底部的放空管及设于所述放空管上的放空阀。

优选的,所述搅拌组件包括同轴内置于所述计量罐的搅拌轴、设于所述搅拌轴上的搅拌叶片及驱动所述搅拌轴转动的搅拌电机。

优选的,所述压裂用多功能配液供酸车还包括一设于所述副大梁末端端面的升降台。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柱塞泵机构、加料机构和排液机构的配合实现自动加料、排液,同时通过排液机构和循环搅拌机构的配合实现胍胶液的循环搅拌混合,其将多个车型简化到一辆车上,降低了空间占有率和作业成本、提高了作业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压裂用多功能配液供酸车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压裂用多功能配液供酸车的右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请参阅图1、图2,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压裂用多功能配液供酸车,包括:

车体1,其包括车本体101及设于所述车本体101的底盘上的副大梁102;

柱塞泵机构2,其包括依次设置于所述副大梁102上的发动机201、液力变速器202、柱塞泵203,所述发动机201的输出端连接于所述液力变速器202的输入端,所述液力变速器202的输出端通过一传动轴与所述柱塞泵203的动力端连接;

计量罐3,其设于所述副大梁102末端;

加料机构4,其包括加料斗401及文丘里管402,所述文丘里管402的吸附腔入口与所述加料斗401连接、出料口与所述计量罐3连通;

排液机构5,其包括一端与所述计量罐3底部连通的低压排液管汇501、设于所述低压排液管汇501自由端的排液泵502、连接所述排液泵502与所述柱塞泵203的进液端的加压管503、与所述文丘里管402的进料口连通的高压排液管汇504、设于所述低压排液管汇501的进料端的第一阀门505、设于所述高压排液管汇504相对文丘里管402一端的第二阀门506、设于所述高压排液管汇504自由端的第三阀门507、设于所述加压管503的出液端的第四阀门508、与所述柱塞泵203的进液端连接的外接水管509及设于所述外接水管509的进水阀510;其中,所述柱塞泵203的出液端连接于所述高压排液管汇504的中部;

循环搅拌机构6,其包括设于所述计量罐3的搅拌组件601、与所述加压管503的进液端连接的循环排出管602、设于循环排出管602的第五阀门603、与所述计量罐3连接的吸入泵604、与所述吸入泵604连接的循环吸入管605及设于所述循环吸入管605上的第六阀门606。

本实施例的压裂用多功能配液供酸车进行胍胶液混配时,车体1可实现整车的自由式移动,便于调整不同地区的加工,而柱塞泵203机构2则将发动机201的动力经过液力传动箱、传动轴传递至柱塞泵203的动力端,以驱动柱塞泵203的柱塞往返运动;加料时,外接水管509可配合与自来水龙头或自来水管连接,可开启进水阀510、第二阀门506,关闭第三阀门507和第四阀门508,在柱塞泵203的作用下,水不断进入柱塞泵203的液力端并加压进入高压排液管汇504,然后由文丘里管402的进料口进入,在文丘里管402内流动水的作用下形成负压,以驱动加料斗401内的胍胶干粉进入计量罐3内;在搅拌组件601的作用下,将胍胶干粉与水搅拌混合,为了提高搅拌效果,本实施例可设置一外部罐体,该外部罐体分别与循环排出管602和循环吸入管605连接,其可通过关闭第四阀门508,开启第一阀门505、第五阀门603和第六阀门606,排液泵502将计量罐3内未搅拌充分的胍胶液抽入外部罐体内,然后通过吸入泵604将外部罐体内的胍胶液再次吸入计量罐3内进行搅拌,通过上述循环搅拌可提高胍胶液搅拌的均匀性和搅拌效率;同时,本实施例压裂用多功能配液供酸车还可作为注入车使用,即当胍胶液搅拌均匀后,可开启第一阀门505、第二阀门506、第三阀门507和第四阀门508,关闭进水阀510和第五阀门603,胍胶液在排液泵502的作用下由加压管503进入柱塞泵203的缸体内,经过柱塞泵203加压后进入高压排出管汇,胍胶液由高压排出管汇中部分流,一端由文丘里管402返回计量罐3进行泄压、另一端则由高压排出管汇的自由端排出以实现注入。

其中,在具体设置时,本实施例发动机201和液力变速器202均通过橡胶垫块弹性连接于副大梁102上,其可避免车体1运行时震动较大而发生故障。柱塞泵203优选采用三缸柱塞泵203,其通过泵座固定在副大梁102上。计量泵通过螺栓固定在副大梁102末端。

在实际应用时,胍胶干粉一般通过人力倒入加料斗401内,由于加料斗401位于计量罐3顶部,为了便于人工加料,本实施例所述压裂用多功能配液供酸车还包括一设于所述副大梁102末端端面的升降台7,可将胍胶干粉放置于升降台7上,由升降台7输送至计量罐3顶部,然后再通过人工加料至加料斗401内。

其中,本实施例所述排液机构5还包括与所述低压排液管汇501的出液端连接的外部供液管511及设于所述外部供液管511上的第七阀门512,当胍胶液搅拌均匀后,其可通过开启第一阀门505和第七阀门512直接将搅拌均匀的胍胶液供给至外部设备,其节省了动力、降低了能源消耗。

而且,本实施例所述排液机构5还包括设于所述计量罐3底部的放空管(未标出)及设于所述放空管(未标出)上的放空阀(未标出),其可便于将计量罐3放空,以便于清理或进行其他物料的搅拌。

本实施例所述搅拌组件601包括同轴内置于所述计量罐3的搅拌轴、设于所述搅拌轴上的搅拌叶片及驱动所述搅拌轴转动的搅拌电机,其为本领域常规的搅拌装置,故本实施例不作详细赘述。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柱塞泵203机构2、加料机构4和排液机构5的配合实现自动加料、排液,同时通过排液机构5和循环搅拌机构6的配合实现胍胶液的循环搅拌混合,其将多个车型简化到一辆车上,降低了空间占有率和作业成本、提高了作业效率。

以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定。任何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所做出的各种其他相应的改变与变形,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