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沟电缆槽施工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508450发布日期:2019-04-24 00:15阅读:372来源:国知局
一种水沟电缆槽施工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沟电缆槽的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水沟电缆槽施工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铁路的再次提速和扩建,逐步形成高铁的全覆盖,这不仅对铁路主线的修建提出了高要求,同时也对铁路沿线的辅助建筑设施的修建效率提出了更高要求。

铁路隧道中位于铁轨两侧的水沟和电缆槽作为铁路隧道中排水和电缆的埋设槽对铁路的正常运行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由于其构造的不规则性,造成现实施工效率的缓慢,现有的铁路隧道水沟电缆槽的施工方式按照施工工艺的不同大致分为两类:

第一类为采用预先加工好的沟槽单元进行拼接,这种方式的优点是施工技术含量低,效率高,施工周期短,但是由于实际建设中的隧道往往都地处山区,安装成型的沟槽单元需要将在工厂加工好的混凝土沟槽单元运输至施工隧道工程地点,造成运输成本高,运输量过大的问题,同时,由于铁路隧道的水沟和电缆槽的设计通常为一体设计,要求要有高强度,高寿命,拼接的沟槽在拼接缝隙处会出现裂纹,造成密封不好,漏水等问题,故而现在基本很少采用该种施工方法。

第二类为现浇法,即利用模板进行固定,将混凝土浇筑在模板内进行成型,这种施工工艺具有密封性好,强度高,寿命长的优点,为现有铁路隧道水沟电缆槽的普遍采用的施工方法。

但由于目前的铁路、公路水沟电缆槽施工时因结构物较窄,模板加固及其困难,现有技术中一般采用定长的无缝钢管来支撑模板,根据矫模情况,采用人工将钢管切割或用木方垫脚等方式进行控制、加固。当模板位置确认后再采用人工进行锤敲、敲击等方法将钢管与模板及地面进行紧密连接,最终固定成型,再通过溜槽浇灌混凝土,完成施工,但是这种装置还存在以下缺陷:

(1)采用钢管和垫脚的固定方式,准确度差,且操作过程难以控制,模板容易出现跑模、错台的现象,降低了模板的精确度;

(2)浇灌混凝土的过程中,溜槽在移动位置时混凝土容易散落,不能保证施工现场的清洁度。

有鉴于此,急需对现有的水沟电缆槽模板加固装置进行改进,避免出现跑模、错台的现象,增加模板的精确度,同时浇灌混凝土的过程中,保持施工场地清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的水沟电缆槽模板加固存在模板容易出现跑模、错台的现象,降低模板的精确度,同时在浇灌混凝土的过程中无法保证施工现场清洁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水沟电缆槽施工装置,包括:

模板装置,包括两个模板和设置在所述模板顶部的第一加固装置,以及设置在两个所述模板的侧壁之间的第二加固装置,所述第一加固装置包括第一套筒和转动设置在其两端的第一丝杆、第二丝杆,所述第一丝杆、第二丝杆的一端分别通过连接板固定在所述模板的两个侧壁上,所述第二丝杆的一端穿过所述连接板设置,所述第二加固装置包括两个分别转动设置在两个所述第二丝杆的伸出端的第二套筒,两个所述第二套筒之间转动设有第三丝杆;

浇筑装置,包括用于朝向所述模板内浇灌混凝土的溜槽,所述溜槽包括截面呈三角状的框架以及设置在所述框架上满铺的溜槽板,所述框架的两侧均设有翼缘,所述翼缘伸出所述溜槽板设置,所述溜槽板和两个所述翼缘之间形成可供混凝土流通的溜槽通道。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丝杆、第二丝杆、第三丝杆的外周设有第一螺纹,所述第一套筒、第二套筒的内壁上设有与所述第一螺纹相适配的第二螺纹,通过旋转所述第一套筒改变所述第一丝杆、第二丝杆伸入所述第一套筒的长度,通过旋转所述第二套筒改变第二丝杆、第三丝杆伸入所述第二套筒的长度。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套筒、第二套筒上分别设有多个第一手孔、第二手孔。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连接板为角钢,所述第一丝杆、第二丝杆的一端分别设置在所述角钢的侧板上,所述角钢的底板设有用于固定所述模板的销钉。

在上述方案中,每个所述角钢的底板上均设有两个所述销钉,且两个所述销钉沿着所述角钢的长度方向并列设置。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溜槽还包括可供人手拿取的挡板,挡在两个所述溜槽通道的顶部,用于限制混凝土的流通方向和流通速度,所述框架、溜槽板以及所述挡板均采用竹胶板制作。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翼缘的两端均设有溜槽把手,所述挡板的顶部设有两个挡板把手。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框架的中部设有支柱,所述支柱与所述框架的内壁上设有加强筋,所述加强筋采用钢筋材质。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模板的底部通过钢筋桩固定。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一加固装置调节模板的尺寸,通过第二加固装置调节水沟电缆槽两侧墙体之间的距离,有效控制了模板跑模、错台的问题,同时采用特制的溜槽,有效提升了浇筑速度,很好解决了掉落混凝土的难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模板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溜槽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溜槽的剖面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溜槽的侧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挡板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水沟电缆槽施工装置,可自主调节模板的尺寸以及水沟电缆槽两侧墙体之间的距离,有效控制了模板跑模、错台的问题,同时采用特制的溜槽,有效提升了浇筑速度,很好解决了掉落混凝土的难题。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出详细说明。

如图1~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水沟电缆槽施工装置,包括模板装置和浇筑装置。

如图1和图2所示,模板装置包括两个模板和设置在模板顶部的第一加固装置,以及设置在两个模板的侧壁之间的第二加固装置,其中模板的底部通过钢筋桩固定,增加模板的稳定性。

第一加固装置包括第一套筒4和转动设置在其两端的第一丝杆3、第二丝杆6,第一丝杆3、第二丝杆6的一端分别通过连接板1固定在模板的两个侧壁上,第二丝杆6的一端穿过连接板1设置,第二加固装置包括两个分别转动设置在两个第二丝杆6的伸出端的第二套筒7,两个第二套筒7之间转动设有第三丝杆9。

具体地,第一丝杆3、第二丝杆6、第三丝杆9的外周设有第一螺纹,第一套筒4、第二套筒7的内壁上设有与第一螺纹相适配的第二螺纹,通过旋转第一套筒4改变第一丝杆3、第二丝杆6伸入第一套筒4的长度,通过旋转第二套筒7改变第二丝杆6、第三丝杆9伸入第二套筒7的长度。

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一加固装置调节模板的尺寸,有效控制模板线型,通过第二加固装置调节水沟电缆槽两侧墙体之间的距离,有效控制了模板跑模、错台的问题,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增加工作效率。

进一步优化地,第一套筒4、第二套筒7上分别设有多个第一手孔5、第二手孔8,便于转动第一套筒4和第二套筒7,增加使用的便利性。

其中本实用新型的连接板1为角钢,第一丝杆3、第二丝杆6的一端分别设置在角钢的侧板上,角钢的底板设有用于固定模板的销钉2,进一步优化地,每个角钢的底板上均设有两个销钉2,且两个销钉2沿着角钢的长度方向并列设置,使连接更加稳定。

如图3~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浇筑装置包括用于朝向模板内浇灌混凝土的溜槽,溜槽包括截面呈三角状的框架10以及设置在框架10上满铺的溜槽板20,框架10的中部设有支柱60,支柱60与框架10的内壁上设有加强筋70,增加框架10的稳定性,确保安全施工。

框架10的两侧均设有翼缘40,翼缘40伸出溜槽板20设置,溜槽板20和框架10的两个翼缘40之间形成可供混凝土流通的溜槽通道30,框架10和溜槽板20两端通过翼缘40连接,进一步优化地,翼缘40朝向外侧倾斜设置,有效防止混凝土撒落,翼缘40的两端均设有溜槽把手50,便于人工搬运,增加使用的便利性。

挡板80上设有两个挡板把手81,使用时人手拿取挡板80,选择性的挡在两个溜槽通道30的顶部,用于限制混凝土的流通方向和流通速度,结构简单,操作便利。

进一步优化地,本实用新型框架10底部的宽度略大于电缆槽两侧墙体的内净宽,小于电缆槽墙体的最外侧宽度;确保混凝土经过溜槽通道30并进入到电缆槽模板内。

优选地,本实用新型的加强筋70采用钢筋材质,硬度大,提供足够的支撑力。框架10、溜槽板20以及挡板80均采用竹胶板制作,竹胶板的硬度高,具有抗折、抗压的优点,增加溜槽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中浇筑装置的使用方法如下

施工时,当模板装置安装完毕具备浇筑混凝土条件后,将制作好的溜槽放置在电缆槽模板上方,溜槽通道30的底部对准待浇灌位置,混凝土罐车就位后将尾端自带溜槽对准安放好的溜槽中间进行混凝土浇筑,挡板80放置在溜槽的上方,控制两侧槽体的浇筑速度及数量。

浇筑过程中工人时刻准备好使用挡板80进行混凝土的调整,即当发现有的边墙已经浇筑了一定高度的混凝土,另一道边墙浇筑的高度偏低时,就要及时使用挡板80对混凝土浇筑过快的那边封闭,让混凝土流向标高低的一侧,依次类推直到混凝土均匀浇筑完毕。

本实用新型通过挡板可以有效控制水沟电缆槽两侧混凝土浇筑速度,采用这种溜槽大大减少了因混凝土运输车就位偏差、结构物偏窄、传统溜槽移动掉落混凝土问题,操作简单。

本实用新型的施工过程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清理基底,测量工程师放样后,安装模板,模板的下口打设钢筋桩加固,并调整好模板标高;

步骤二,模板的顶部设置第一加固装置,将第一加固装置的销钉插入到模板的预留孔,旋转第一套筒,使模板尺寸符合要求;

步骤三,两侧模板之间设置第二加固装置,旋转第二套筒,使水沟电缆槽两侧墙体的间距符合要求;

步骤四,溜槽放置需要浇筑的部位,浇筑过程中利用配备的挡板控制进模混凝土的数量和速度,浇筑完成一段后,移动至下一段;

步骤五,拆除模板并养生,完成施工。

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一加固装置调节模板的尺寸,通过第二加固装置调节水沟电缆槽两侧墙体之间的距离,有效控制了模板跑模、错台的问题,同时采用特制的溜槽,有效提升了浇筑速度,很好解决了掉落混凝土的难题。

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最佳实施方式,任何人应该得知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做出的结构变化,凡是与本实用新型具有相同或相近的技术方案,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