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井口防漏油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884613发布日期:2019-06-13 12:16阅读:256来源:国知局
一种井口防漏油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井口作业防污染装置,尤其是指一种井口防漏油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环境保护意识逐渐增强,油井作业时,原油不许落地的要求越发的严格,现场的目前作法是在井口周围地面上铺设一层塑料然后在塑料的边缘垫上一些物品使得周围比中间高,防止落地油从塑料上流至地面上。这种方法在落地油较少或天气不下雨的时候可以,但是在落地油较多或雨大的时候,会有含油污水失控跑到周围地上,给环境带来污染,防护效果较差,且受外界因素影响较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井口防漏油装置,能有效将井口漏出的落地油导回油井内,有效防止落地油落在地面上,保护环境的同时避免落地油的浪费,且在使用过程中不受外界环境、天气等因素的影响。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井口防漏油装置,其中,所述井口防漏油装置包括中心管、接油斗及筛板,所述中心管竖直设置,所述中心管的下端能与油井的套管相接,所述接油斗为顶部开口的桶状结构,所述接油斗的底部开设有套接孔,所述接油斗通过所述套接孔套接于所述中心管上,所述套接孔的孔壁与所述中心管的外壁之间密封连接,所述接油斗的内壁与所述中心管的外壁之间形成接油空间,所述筛板横向设于所述接油空间中,所述筛板分别与所述接油斗的内壁、所述中心管的外壁相接,所述筛板上开设有多个沿所述中心管的轴向贯通的筛孔,所述中心管的管壁上沿径向贯通开设有至少一个泄油孔,所述泄油孔位于所述中心管与所述接油斗的连接处的上方,且所述泄油孔位于所述筛板的下方。

如上所述的井口防漏油装置,其中,所述接油斗为由下至上径向尺寸逐渐增大的扩口状的桶状结构。

如上所述的井口防漏油装置,其中,所述接油斗为由下至上径向尺寸逐渐增大的圆锥形结构或棱锥型结构或半球形结构。

如上所述的井口防漏油装置,其中,所述接油斗包括底板和侧围板,所述套接孔开设于所述底板的中心处,所述侧围板为上下开口的筒状结构,所述侧围板的底部开口的边缘与所述底板的边缘密封连接。

如上所述的井口防漏油装置,其中,所述底板为平板或由边缘至中心逐渐下凹的弧形板,所述侧围板为由下至上径向尺寸逐渐增大的圆锥筒或棱锥筒。

如上所述的井口防漏油装置,其中,所述泄油孔的最低处的边缘与所述接油斗的内壁的最低处平齐。

如上所述的井口防漏油装置,其中,所述泄油孔为矩形孔,所述矩形孔的两相对的边缘与所述中心管的径向平行,所述矩形孔的另外两相对的边缘与所述中心管的轴向平行。

如上所述的井口防漏油装置,其中,所述接油斗的侧壁上开设有人孔,所述人孔处能拆装地设有门,所述人孔的最低处的边缘与所述筛板的上表面平齐或高于所述筛板的上表面。

如上所述的井口防漏油装置,其中,所述井口防漏油装置包括梯子,所述梯子包括第一段和第二段,所述第一段设于所述接油斗的外侧,所述第二段设于所述接油斗的内侧,所述第一段的下端固设于地面上,所述第一段的上端延伸至所述接油斗的顶部开口处,所述第二段固设于所述接油斗的内壁上,所述第二段的上端与所述第一段的上端相接,所述第二段的下端延伸至所述筛板处。

如上所述的井口防漏油装置,其中,所述筛板上开设有检修口,所述检修口处能拆装地盖设有盖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如下:

本实用新型设置中心管与油井套管连接,并在中心管上套设接油斗,同时在中心管与接油斗之间形成的接油空间中设置筛板,在作业时,操作人员可以站立在筛板上行进行操作,在上提油管的过程中,油管向上由中心管穿出,油管带出的落地油从中心管的上端被带出后直接下落至接油斗中,且落地油在接油斗中穿过筛板到达接油斗的底部,从中心管管壁上开设的泄油孔流入中心管的内部,并顺着中心管向下重新流回油井中,能有效将井口漏出的落地油导回油井内,有效防止井口的落地油落在地面上,保护环境的同时避免落地油的浪费,且本实用新型在使用过程中不受外界环境、天气等因素的影响,即使在落地油较多的情况下或大雨天气也能保证全部流回油井中。

附图说明

以下附图仅旨在于对本实用新型做示意性说明和解释,并不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井口防漏油装置的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井口防漏油装置的主视剖面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井口防漏油装置的俯视图。

附图标号说明:

1、中心管;

11、泄油孔;

12、下法兰;

13、上法兰;

2、接油斗;

21、底板;

211、导油槽;

22、侧围板;

23、门;

24、折叶;

25、插销;

3、筛板;

31、筛孔;

4、接油空间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目的和效果有更清楚的理解,现结合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井口防漏油装置,其中,井口防漏油装置包括中心管1、接油斗2及筛板3,中心管1竖直设置,中心管1的下端能与油井的套管相接,中心管1的下端形成有下法兰12,用于与套管相接,中心管1的上端形成有上法兰13,用于与其他外部结构相接;在上提油管的过程中,油管穿过中心管1从中心管1的上端穿出,且油管从中心管1的上端穿出后会带出落地油;接油斗2为顶部开口的桶状结构,接油斗2的底部开设有套接孔,接油斗2通过套接孔套接于中心管1上,套接孔的孔壁与中心管1的外壁之间密封连接,具体可以为密封焊接,即能保证接油斗2与中心管1之间连接处的密封性,同时能保证接油斗2与中心管1之间的连接强度,使接油斗2与中心管1之间不会产生相对位移,接油斗2的内壁与中心管1的外壁之间形成接油空间4,油管带出的落地油向下滴落进入接油空间4并顺着接油斗2的内壁流至接油斗2的底部;筛板3横向设于接油空间4中,筛板3分别与接油斗2的内壁、中心管1的外壁相接,其中,筛板3可以是中央设有穿孔的板体,在接油斗2套接于中心管1的状态下,筛板3也套设于中心管1上,筛板3的边缘与接油斗2的内壁相接,且穿孔的边缘与中心管1的外壁相接,筛板3与中心管1之间、筛板3与接油斗2之间均可以是焊接固定,也可以是通过在中心管1的外壁以及接油斗2的内壁上分别焊接设置支撑架,并将筛板3架设在支撑架上,中心管1的管壁上沿径向贯通开设有至少一个泄油孔11,泄油孔11位于中心管1与接油斗2的连接处的上方,即位于接油空间4的内部,泄油孔11的设置可以理解为将接油空间4与中心管1的内部连通,使接油空间4内的落地油穿过泄油孔11顺着中心管1重新流回油井套管中,且泄油孔11位于筛板3的下方,由于操作人员是站在筛板3上进行作业,将泄油孔11设于筛板3下方能保证接油空间4中落地油的液面高度不会高于筛板3,减少落地油与工作人员产生接触,筛板3上开设有多个沿中心管1的轴向贯通的筛孔31,由中心管1上端滴落的落地油到达筛板3后穿过筛板3上的筛孔31流入接油斗2的底部,如此不仅能防止落地油滴落在地面上,同时还能对落地油进行回收,保护环境的同时避免了落地油的浪费。

进一步地,如图1及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井口防漏油装置,其中,接油斗2为由下至上径向尺寸逐渐增大的扩口状的桶状结构,如此设置能增大接油斗2的接油面积,使得油管带出的落地油能尽可能多地落入接油斗2中,减少落地油滴落在地面上的情况发生。

具体地,接油斗2可以为由下至上径向尺寸逐渐增大的圆锥形结构或棱锥型结构或半球形结构,只要能保证接油斗2的套接孔开设于接油斗2的最低处,以保证落入接油斗2内的落地油均能向下流至接油斗2的最低处并通过泄油孔11流入中心管1中即可。

进一步地,如图1~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井口防漏油装置,其中,接油斗2包括底板21和侧围板22,套接孔开设于底板21的中心处,侧围板22为上下开口的筒状结构,侧围板22的底部开口的边缘与底板21的边缘密封连接。其中,侧围板22与底板21之间为密封焊接,以保证接油斗2的密封性能。

作为优选,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井口防漏油装置,其中,底板21为平板或由边缘至中心逐渐下凹的弧形板,图1及图2中所示的底板21为平板,当底板21为平板时,可以在底板21的上表面上凹设能将落在底板21上的落地油向泄油孔11引导的导油槽211,以使落地油能顺利流入中心管1中;需要说明的是,若将底板21设为由边缘至中心逐渐下凹的弧形板,则底板21的上表面即能对落地油起到引导作用,使落地油朝向靠近中心管1的方向流动,更有利于落地油快速从接油斗2中流入中心管1中,侧围板22为由下至上径向尺寸逐渐增大的圆锥筒或棱锥筒,同样地,如此设置是为了增大接油斗2的接油面积,使得油管带出的落地油能尽可能多地落入接油斗2中,减少落地油滴落在地面上的情况发生,图1~图3中所示的侧围板22可以看作是四棱锥筒,即侧围板22由四个梯形侧板焊接围合形成,需要说明的是,图中所示的四棱锥筒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本实用新型并不以此为限。

作为优选,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井口防漏油装置,其中,泄油孔11的最低处的边缘与接油斗2的内壁的最低处平齐,以保证落入接油斗2中的所有落地油均能通过泄油孔11流入中心管1中,不会出现由于接油斗2的底面低于泄油孔11的下边缘而导致部分落地油积存在接油斗2中无法通过泄油孔11流入中心管1中的情况。

作为优选,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井口防漏油装置,其中,泄油孔11为矩形孔,矩形孔的两相对的边缘与中心管1的径向平行,矩形孔的另外两相对的边缘与中心管1的轴向平行,即矩形孔共有四个边缘,其中两个相对的边缘与中心管1的径向平行,另外两个相对的边缘与中心管1的轴向平行;将泄油孔11设为矩形孔,与圆孔相比,能大大增加泄油孔11的最低处的边缘的长度,从而增大与接油斗2的最低处的连通面积,便于落地油快速穿过泄油孔11流入中心管1中。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井口防漏油装置,其中,接油斗2的侧壁上开设有人孔,人孔处能拆装地设有门23,人孔的最低处的边缘与筛板3的上表面平齐或高于筛板3的上表面,以防止接油斗2中的落地油从人孔处泄漏至接油斗2的外部;设置人孔能供工作人员进出接油斗2;在设置门23时,如图1所示,可以将门23设置为底侧边缘通过折叶24与接油斗2的外壁转动连接,通过上翻来实现门23的闭合,并通过下翻来实现门23的开启,且门23的顶部通过插销25与接油斗2能拆装地连接来保证门23能保持于闭合状态,需要说明的是,此种门23的设置方式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本实用新型并不以此为限。

作为优选,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井口防漏油装置还可以包括梯子,通过梯子来实现工作人员进出接油斗2,具体为,梯子包括第一段和第二段,第一段设于接油斗2的外侧,第二段设于接油斗2的内侧,第一段竖直设置,第一段的下端固设于地面上,第一段的上端延伸至接油斗2的顶部开口处,第二段固设于接油斗2的内壁上,第二段的上端与第一段的上端相接,第二段的下端延伸至筛板3处,设置梯子时可以省去人孔及门23的设置,更有利于避免落地油从接油斗2中发生泄漏的情况。

作为优选,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井口防漏油装置,其中,筛板3上开设有检修口,检修口处能拆装地盖设有盖板,通过设置检修口,能便于工作人员对泄油孔11进行清理,以保证落地油能顺利流入中心管1中。

需要说明的是,在接油空间4的内部可以设置两层筛板3,上层筛板可以为活动筛板,在落地油量非常大时,工作人员可以选择性地安装上层筛板,并站立在上层筛板上进行操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如下:

本实用新型设置中心管与油井套管连接,并在中心管上套设接油斗,同时在中心管与接油斗之间形成的接油空间中设置筛板,在作业时,操作人员可以站立在筛板上行进行操作,在上提油管的过程中,油管向上由中心管穿出,油管带出的落地油从中心管的上端被带出后直接下落至接油斗中,且落地油在接油斗中穿过筛板到达接油斗的底部,从中心管管壁上开设的泄油孔流入中心管的内部,并顺着中心管向下重新流回油井中,能有效将井口漏出的落地油导回油井内,有效防止井口的落地油落在地面上,保护环境的同时避免落地油的浪费,且本实用新型在使用过程中不受外界环境、天气等因素的影响,即使在落地油较多的情况下或大雨天气也能保证全部流回油井中。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示意性的具体实施方式,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任何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原则的前提下所作出的等同变化与修改,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