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筒和巷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176252发布日期:2019-11-19 22:02阅读:334来源:国知局
风筒和巷道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煤矿井下通风设备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风筒和巷道。



背景技术:

进入夏季后,由于地面的温度较高,地面的空气进入井下相对温度较低的巷道及风筒,空气中水蒸气逐渐由气态转化为液态形成冷凝水,并不断向较低位置的风筒流动、积聚。首先导致风筒受重力严重弯曲变形,甚至造成风筒断裂;其次液态水占据风筒内部有限空间,减少了供风断面,加大了供风阻力,造成工作面供风不足,形成重大安全隐患;再其次由于过去一直是采用风筒扎眼放水,导致冷凝水疏放完或进入秋冬季节,风筒不存在冷凝水时,多处风筒放水孔漏风,仍然是造成工作面迎头供风不足,导致有害气体积聚等重大安全隐患,风筒补漏风成为必不可少的工作。

也就是说,现有技术中风筒存在冷凝水排放效果差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风筒和巷道,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风筒存在冷凝水排放效果差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风筒,包括:筒体,筒体用于通风,筒体的筒壁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冷凝水排放口;冷凝水疏放组件,冷凝水疏放组件具有与冷凝水排放口对接的收集部以及调节收集部的排放状态的至少一个开关结构。

进一步地,筒体和/或收集部是风筒布材料的。

进一步地,收集部呈漏斗形。

进一步地,冷凝水疏放组件还包括引流管,引流管的第一端具有安装板并深入收集部内。

进一步地,引流管的第一端具有螺纹段,冷凝水疏放组件还包括:第一密封结构,第一密封结构套设在引流管上并与安装板贴合且位于收集部内;紧固螺母,紧固螺母与螺纹段配合,以将收集部的排放口、第一密封结构挤压在安装板与紧固螺母之间,以密封排放口。

进一步地,冷凝水疏放组件还包括疏水箱,引流管的第二端连接至疏水箱。

进一步地,冷凝水疏放组件还包括排放管,排放管与疏水箱连接,且排放管位于引流管的下方,排放管和/或引流管上设置有开关结构。

进一步地,引流管与疏水箱的顶面连接,排放管与疏水箱的底面连接。

进一步地,排放管包括顺次连接的钢管段和软管段,钢管段与疏水箱连接并设置有开关结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巷道,包括:巷道本体;上述的风筒,且风筒沿巷道本体的延伸方向延伸,风筒的疏水箱固定在巷道本体的巷帮上。

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风筒包括筒体和冷凝水疏放组件,其中,筒体用于通风,筒体的筒壁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冷凝水排放口,冷凝水疏放组件具有与冷凝水排放口对接的收集部以及调节收集部的排放状态的至少一个开关结构。

通过在筒体上设置有冷凝水排放口可以将筒体内部的冷凝水排出来,进而可以避免筒体内部冷凝水的积聚,避免了风筒受冷凝水的重力严重弯曲变形,减小了风筒的断裂。冷凝水疏放组件与冷凝水排放口对接,以避免风筒中无冷凝水时冷凝水排放口漏风,可以保证工作面的供风量。冷凝水疏放组件中的收集部用于收集风筒中的冷凝水,而开关结构的设置可以控制冷凝水的排放,增加了冷凝水疏放组件的便捷性。同时也避免了冷凝水疏放组件长期与风筒外界连接,而导致风筒漏风的可能性,同时也避免了工作面供风不足的问题,减小了安全隐患。本实用新型中的风筒结构能有效疏放井下长距离供风风筒内积聚的冷凝水,又能确保长距离供风风筒不漏风,保障工作面迎头风量充足。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可选实施例的风筒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图1中疏水箱的正视图;

图3示出了图1中疏水箱的俯视图;

图4示出了图1中疏水箱的侧视图;

图5示出了图1中收集部、开关结构和引流管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6示出了图5的俯视图;

图7示出了图5的仰视图;

图8示出了图1中筒体的剖视图;

图9示出了图1中筒体的仰视图;

图10示出了图1中排放管和开关结构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11示出了图10的俯视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0、筒体;11、冷凝水排放口;20、收集部;30、开关结构;40、引流管;50、疏水箱;60、排放管。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需要指出的是,除非另有指明,本申请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顶、底”通常是针对附图所示的方向而言的,或者是针对部件本身在竖直、垂直或重力方向上而言的;同样地,为便于理解和描述,“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但上述方位词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风筒存在冷凝水排放效果差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风筒和巷道。

如图1至图11所示,风筒包括筒体10和冷凝水疏放组件,其中,筒体10用于通风,筒体10的筒壁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冷凝水排放口11,冷凝水疏放组件具有与冷凝水排放口11对接的收集部20以及调节收集部20的排放状态的至少一个开关结构30。

通过在筒体10上设置有冷凝水排放口11可以将筒体10内部的冷凝水排出来,进而可以避免筒体10内部冷凝水的积聚,避免了风筒受冷凝水的重力严重弯曲变形,减小了风筒的断裂。冷凝水疏放组件与冷凝水排放口11对接,以避免风筒中无冷凝水时冷凝水排放口漏风,可以保证工作面的供风量。冷凝水疏放组件中的收集部20用于收集风筒中的冷凝水,而开关结构30的设置可以控制冷凝水的排放,增加了冷凝水疏放组件的便捷性。同时也避免了冷凝水疏放组件长期与风筒外界连接,而导致风筒漏风的可能性,同时也避免了工作面供风不足的问题,减小了安全隐患。本实用新型中的风筒结构能有效疏放井下长距离供风风筒内积聚的冷凝水,又能确保长距离供风风筒不漏风,保障工作面迎头风量充足。

需要说明的是,冷凝水排放口11一般设置在风筒的最低点,以保证风筒内部的冷凝水全部排出。本实施例中冷凝水排放口11的直径为10毫米,当然也可以根据风筒内的积水量的多少来决定冷凝水排放口11的直径。

具体的,筒体10和/或收集部20是风筒布材料的。风筒布材料具有抗静电、阻燃的特点,减小了矿井下的安全隐患。同时,采用风筒布,可以保证收集部20粘接在筒体10上,操作极为方便。

如图1和图5所示,收集部20呈漏斗形。收集部20设置成漏斗形有利于将收集部中的冷凝水收集到收集部20处,且收集部20可以适当存储部分冷凝水。具体的收集部20是漏斗状的补丁,将漏斗状的补丁粘到风筒上的冷凝水排放口11的下方,粘贴牢固严密不漏风,可以保证风筒中没有冷凝水的情况下风筒不漏风,保证工作面供风充足。

如图1所示,冷凝水疏放组件还包括引流管40,引流管40的第一端具有安装板并深入收集部20内。引流管40上端接变节与收集部20相连,变节是由上述安装板与引流管40连接产生的,且安装板中心为空心,引流管40的规格为内径为10毫米,外径为12毫米,长为300毫米。当然,引流管40的规格可以根据实际的使用需求来更改。由于收集部20是风筒布材料,所以收集部20与引流管40直接连接不便且易使收集部20漏水,所以在引流管40的第一端安装有安装板,且安装板卡在收集部20的内部,便于引流管40与收集部20连接。

具体的,引流管40的第一端具有螺纹段,冷凝水疏放组件还包括第一密封结构和紧固螺母,其中,第一密封结构套设在引流管40上并与安装板贴合且位于收集部20内,紧固螺母与螺纹段配合,以将收集部20的排放口、第一密封结构挤压在安装板与紧固螺母之间,以密封排放口。第一密封结构套设在引流管40上并与安装板贴合且置于收集部20内,可以将引流管40与安装板之间的间隙密封,以防安装板与引流管40之间的安装间隙漏水漏风。紧固螺母与螺纹段的配合可以将收集部20的排放口紧紧的密封,避免收集部20的排放口处漏水漏风,可以有效地保证风筒在无冷凝水的情况下不漏风,增加了风筒的密闭性,可以有效地保证工作面的供风。

如图1至图4所示,冷凝水疏放组件还包括疏水箱50,引流管40的第二端连接至疏水箱50。疏水箱50用于盛放冷凝水,可以控制冷凝水疏放组件中冷凝水的排放。工作人员可以观测到疏水箱50内的液位,可以根据疏水箱50内的液位高低来决定是否需要将疏水箱50内的冷凝水排出。定期排放疏水箱50中的冷凝水可以防止冷凝水积聚,对风筒造成压力,避免风筒破裂。而疏水箱50不能长期处于排放状态,避免疏水箱50中没有冷凝水时,造成风筒漏风的情况,避免了工作面供风不足的问题产生。

如图1和图10所示,冷凝水疏放组件还包括排放管60,排放管60与疏水箱50连接,且排放管60位于引流管40的下方,排放管60和/或引流管40上设置有开关结构30。疏水箱50中的冷凝水经排放管60排出冷凝水疏放组件,排放管60上的开关结构30可以控制疏水箱50中的冷凝水的排放。而引流管40上的开关结构可以控制疏水箱50中的冷凝水的进入。引流管40与排放管60之间具有高度差,有利于冷凝水的排放,避免冷凝水在疏水箱50中长时间积聚。

可选地,开关结构30是球阀或单向阀或电磁阀。在本实施例中开关结构是6分球阀,当然可以根据实际的使用需求来更改。

可选地,引流管40与疏水箱50的顶面连接,排放管60与疏水箱50的底面连接。当然引流管40和排放管60可以均与疏水箱50的侧面相连,只要保证排放管60位于引流管40的下方即可,保证排放管60与引流管40之间具有一定的高度差,避免冷凝水在疏水箱50中长时间积聚。

具体的,排放管60包括顺次连接的钢管段和软管段,钢管段与疏水箱50连接并设置有开关结构30。钢管段便于以疏水箱50连接,部分软管段包覆在部分钢管段上,连接严密不漏风。软管段的设置便于改变排水位置,增加排水的便捷性。可选地,软管段的规格为内径10毫米,外径12毫米,长1000毫米。当然软管段的规格可以根据实际的使用需求来更改。

具体的,巷道包括巷道本体和上述的风筒,且风筒沿巷道本体的延伸方向延伸,风筒的疏水箱50固定在巷道本体的巷帮上。每班工作人员逐个检查疏水箱50中的积水,并对疏水箱50中的积水进行疏放,从而解决了风筒冷凝水积聚的问题。

在一个未图示出的具体实施例中,冷凝水排放口为多个,收集部和引流管均为多个,多个收集部一一对应设置在多个冷凝水排放口处,多个引流管与多个收集部一一对应设置,多个引流管均与疏水箱连接,将多个位置处的冷凝水收集到一个疏水箱中,减少了工人的劳动强度。井工煤矿局部通风长距离供风风筒夏季风筒冷凝水疏放

本实用新型适用于井工煤矿用于长距离局部通风的供风风筒,夏季风筒冷凝水疏放,疏水箱50收集冷凝水,避免风筒低洼处聚积大量冷凝水造成风筒接头处断裂,减小风筒内部通风断面,增加通风阻力,导致工作面迎头供风不足,造成事故隐患。利用冷凝水自身重力作用,采用收集部20将积水储存到疏水箱50内,定期疏放,确保风筒供风可靠。

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实施例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

1、极大的降低了风筒维护的成本,同时确保了长距离供风的稳定性与可靠性。

2、该实用新型有效解决了长距离风筒积水疏放难的问题,克服了既要达到疏放目的还避免风筒漏风的矛盾。

3、能有效疏放井下长距离供风风筒内积聚的冷凝水,又能确保长距离供风风筒不漏风,保障工作面迎头风量充足。

显然,上述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工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方式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