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纵向通风联络风道与正洞零净距立体交叉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727597阅读:558来源:国知局
隧道纵向通风联络风道与正洞零净距立体交叉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隧道纵向通风联络风道与正洞零净距立体交叉结构。
【背景技术】
[0002]目前在隧道施工中,通常将仅允许右行车辆通行的隧道称为隧道右道(或称为隧道正洞),将仅允许左行车辆通行的隧道称为隧道左道(或称为隧道副洞),隧道正洞与隧道副洞呈一定的距离设置。为利于隧道正、副洞内的排烟和通风,通常在隧道正、副洞的中段一侧设排烟口,并通过排烟隧道与位于隧道正洞的右侧、或隧道副洞的左侧的竖井下端相通。以下为便于描述,仅对隧道正洞右侧设竖井的结构描述,隧道副洞左侧设竖井的结构亦相同,故不再累述。
[0003]如图1和图2所示,在隧道正洞13右侧设竖井12时,连通副洞排烟口 2与竖井之间的副洞排烟道3必须上跨隧道正洞拱顶,一般设计副洞排烟道下端面与隧道正洞拱顶的净距为6?10m,以防副洞排烟道在隧道正洞拱顶施工段对隧道正洞拱顶造成破环。且连通正洞排烟口 4与竖井之间的正洞排烟道11和副洞排烟道分开独立设置,两条排烟道只有在靠近竖井下端的主排烟道10处才合并。同时副洞排烟口与正洞排烟口也错开设计。这种传统的结构有如下缺点:
[0004](I)正、SU洞排烟道及主排烟道坡度大,正洞排烟道最大纵坡48%,副洞排烟道最大纵坡38%,主排烟最大纵坡20%。纵坡大使施工难度大,费工费力,质量难于保证。
[0005](2)上跨的副洞排烟道开挖会对隧道正洞施工造成干扰,使隧道正洞施工过程出现严重的窝工现象,会严重影响隧道正洞的施工进度,且随着开挖高度的增加,隧道拱顶围岩悬空面积加大,极易影响隧道围岩的稳定性,安全风险加大,人员伤亡大,工期长,建设速度慢。
[0006](3)正、副洞排烟道及主排烟道的长度大,工程造价高。

【发明内容】

[0007]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设计一种隧道纵向通风联络风道与正洞零净距立体交叉结构,具有结构设计合理,简单实用,能使烟道坡度和长度大幅地降低,省工省力,易施工,建设速度快,安全风险小,质量好和工程造价低的优点。
[0008]为此,本实用新型包括副洞排烟道和主洞排烟道:
[0009]隧道副洞的副洞排烟道零净距上跨隧道正洞且经过隧道正洞的正洞排烟口上端,在正洞排烟口后端设砼隔板分离主排烟道的前部分隔为位于上部空间的副洞排烟道和位于下部空间的正洞排烟道的混合排烟道,主排烟道的后部合并副洞排烟道和正洞排烟道,主排烟道的后端相通竖井排烟道,副洞排烟道与隧道副洞内的副洞排烟口相通,正洞排烟道与隧道正洞内的正洞排烟口相通,副洞排烟道的轴心线与正洞排烟道的轴心线在同一纵向平面上;
[0010]或隧道正洞的正洞排烟道零净距上跨隧道副洞且经过隧道副洞的副洞排烟口上端,在副洞排烟口后端设砼隔板分离主排烟道的前部分隔为位于上部空间的正洞排烟道和位于下部空间的副洞排烟道的混合排烟道,主排烟道的后部合并副洞排烟道和正洞排烟道,主排烟道的后端相通竖井排烟道,副洞排烟道与隧道副洞内的副洞排烟口相通,正洞排烟道与隧道正洞内的正洞排烟口相通,副洞排烟道的轴心线与正洞排烟道的轴心线在同一纵向平面上。
[0011]所述的副洞排烟道与隧道正洞拱顶的交叉口段隧道正洞的拱顶厚度大于其它部位的隧道正洞的拱顶厚度,或正洞排烟道与隧道副洞拱顶的交叉口段隧道副洞的拱顶厚度大于其它部位的隧道副洞的拱顶厚度。所述的副洞排烟道的轴心线与正洞排烟道的轴心线在同一纵向平面上。所述的正洞排烟口或副洞排烟口包括烟口钢支架,该段隧道正洞或隧道副洞的支护钢拱架的一侧端与烟口钢支架的上端横梁连接,支护钢拱架的另一侧端落于隧道正洞的拱脚,并用锁脚锚杆固定,在支护钢拱架上敷设钢筋网片,并在该段正洞拱顶依90°夹角范围内增加一层铁丝网。所述的隧道正洞的中心轴线与其上端的隧道副洞的中心轴线的夹角为直角。所述的混合排烟道中的副洞排烟道的横截面为半圆形,正洞排烟道的横截面为矩形。
[0012]上述结构设计达到了本实用新型的目的。
[0013]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设计合理,简单实用,能使烟道坡度和长度大幅地降低,省工省力,易施工,建设速度快,安全风险小,质量好和工程造价低的优点。具体优点如下:
[0014](I)正、副洞排烟道及主排烟道坡度小。正洞排烟道最大纵坡20%,较传统结构降低纵坡28%。副洞排烟道最大纵坡18%,较传统结构降低纵坡20%。主排烟最大纵坡16%。坡度小使施工难度大幅度地降低,省工省力,质量好,效率高。
[0015](2)本实用新型将正、副洞排烟道及主排烟道的长度大幅度缩短近30%,建筑施工成本较传统方法的施工成本降低50%以上,可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资源。
[0016](3)本实用新型建设速度快,易施工和安全风险小,可杜绝人员伤亡,确保施工安全,降低施工难度,确保爆破施工过程结构安全稳定。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传统设计的各排烟道分布结构示意图。
[0018]图2是图1的左视的局部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9]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各排烟道的分布结构示意图。
[0020]图4是图3的A-A局部结构示意图。
[0021]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隧道正洞零净距立体交叉部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0022]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隧道正洞零净距立体交叉部的钢骨架结构示意图。
[0023]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隧道正洞与副洞排烟道零净距立体交叉部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8是图7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案
[0025]如图1至图8所示,一种实现本实用新型方法的隧道纵向通风联络风道与正洞零净距立体交叉结构,包括副洞排烟道3和主洞排烟道11。
[0026]隧道副洞I的副洞排烟道零净距上跨隧道正洞13且经过隧道正洞的正洞排烟口4上端。在正洞排烟口后端设砼隔板14分离主排烟道10的前部分隔为位于上部空间的副洞排烟道和位于下部空间的正洞排烟道的混合排烟道。主排烟道的后部合并副洞排烟道和正洞排烟道。主排烟道的后端相通竖井排烟道9。副洞排烟道3与隧道副洞内的副洞排烟口 2相通,正洞排烟道与隧道正洞内的正洞排烟口 4相通,副洞排烟道的轴心线与正洞排烟道的轴心线在同一纵向平面上;
[0027]或隧道正洞的正洞排烟道零净距上跨隧道副洞且经过隧道副洞的副洞排烟口上端,在副洞排烟口后端设砼隔板分离主排烟道的前部分隔为位于上部空间的正洞排烟道和位于下部空间的副洞排烟道的混合排烟道,主排烟道的后部合并副洞排烟道和正洞排烟道,主排烟道的后端相通竖井排烟道,副洞排烟道与隧道副洞内的副洞排烟口相通,正洞排烟道与隧道正洞内的正洞排烟口相通,副洞排烟道的轴心线与正洞排烟道的轴心线在同一纵向平面上。
[0028]以下为便于描述,仅对隧道正洞右侧设竖井的结构描述,隧道副洞左侧设竖井的结构亦相同,故不再累述。
[0029]所述的副洞排烟道与隧道正洞拱顶的交叉口段隧道正洞的拱顶厚度大于其它部位的隧道正洞的拱顶厚度,或正洞排烟道与隧道副洞拱顶的交叉口段隧道副洞的拱顶厚度大于其它部位的隧道副洞的拱顶厚度。
[0030]所述的副洞排烟道的轴心线与正洞排烟道的轴心线在同一纵向平面上。
[0031]所述的正洞排烟口或副洞排烟口包括烟口钢支架16,该段隧道正洞或隧道副洞的支护钢拱架17的一侧端与烟口钢支架的上端横梁连接,支护钢拱架的另一侧端落于隧道正洞的拱脚。并用锁脚锚杆固定,在支护钢拱架上敷设钢筋网片,再进行喷射混凝土作业。即在副洞排烟口处的隧道副洞进行初砌。在正洞排烟口处的隧道正洞进行初砌是在该段正洞拱顶依90°夹角范围内增加一层铁丝网,再进行喷射混凝土作业,完成衬砌;即在该段正洞拱顶形成厚30?40cm的防爆隔断层15。
[0032]所述的隧道正洞的中心轴线与其上端的隧道副洞的中心轴线的夹角为直角。
[0033]所述的混合排烟道中的副洞排烟道的横截面为半圆形,正洞排烟道的横截面为矩形。
[0034]在隧道正、副洞的衬砌基础上再模注砼,由模板台车浇注完成。二衬完成后形成完整隧道正、副洞的隧道壁19,而后再在隧道下端面铺设路面18即可。
[0035]本实用新型的隧道纵向通风联络风道与正洞零净距立体交叉结构的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36](I)施工准备。设计优化方案是:将隧道副洞I的副洞排烟道3零净距上跨隧道正洞13且经过隧道正洞的正洞排烟口 4上端。在正洞排烟口后端用砼隔板14分离的形式将主排烟道10的前部分隔为位于上部空间的副洞排烟道和位于下部空间的正洞排烟道的混合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