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纵向通风联络风道与正洞零净距立体交叉结构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8727597阅读:来源:国知局
排烟道。主排烟道的后部合并副洞排烟道和正洞排烟道,以降低各排烟道的纵坡,并缩短各排烟道的长度,主排烟道的后部相通竖井排烟道9。
[0037]或将隧道正洞的正洞排烟道零净距上跨隧道副洞且经过隧道副洞的副洞排烟口上端,在副洞排烟口后端用砼隔板分离的形式将主排烟道的前部分隔为位于上部空间的正洞排烟道和位于下部空间的副洞排烟道的混合排烟道,主排烟道的后部合并正洞排烟道和副洞排烟道,以降低各排烟道的纵坡,并缩短各排烟道的长度,主排烟道的后部相通竖井排烟道。
[0038](2)隧道正洞和隧道副洞的测量。根据隧道正洞和隧道副洞的地理、水质、岩土的条件,对待施工的隧道正洞和隧道副洞进行测量,绘制施工图纸,制备隧道正洞和隧道副洞及副洞排烟道和正洞排烟道、竖井的立体结构模样。
[0039](3)隧道正洞和隧道副洞的开挖、衬砌和二衬。用挖掘机械挖掘隧道正洞和隧道副洞,对开挖的隧道正洞和隧道副洞进行衬砌和二衬,其中二衬施工前,在隧道正洞的正洞排烟口和隧道副洞的副洞排烟口的位置提前在各排风口轮廓处设置胶合板预隔断二衬混凝土,以便后期开凿,且减小对隧道正洞和隧道副洞二衬的扰动,确保安全。(衬砌是指:隧道是围岩与支护结构的综合体,隧道开挖破坏了地层的应力平衡,会产生围岩应力释放和洞室变形,导致洞室坍塌,在开挖后的洞室周边作钢、混凝土等支撑物为初期支护。初期支护都是由锚杆、钢筋网、钢架和喷砼组成。即在洞室岩面初喷一层3?4cm厚的砼,它与围岩共同构成永久隧道结构的承载体系,为衬砌。二衬是指:在衬砌基础上再模注砼,由模板台车浇注完成。二衬完成后形成完整的隧道壁19,而后再在隧道下端面铺设路面18即可。均为传统技术,故不再累述。)
[0040](4)副洞排烟道与隧道正洞拱顶的交叉口段隧道正洞的开挖和支护。隧道正洞在开挖至与副洞排烟道交叉口段时,将该段距离的隧道正洞拱顶依90°夹角范围向上扩大开挖断面30?40cm。并在该段右侧的设计正洞排烟口位置,设置烟口钢支架16,该段隧道正洞的支护钢拱架17的右侧端与烟口钢支架的上端横梁连接,烟口钢支架的两侧支柱的下端落于正洞排烟口下端两侧隧道正洞的拱脚;支护钢拱架的左侧端落于隧道正洞的拱脚,并用锁脚锚杆固定,而后在支护钢拱架上敷设钢筋网片,再进行喷射混凝土作业。即在副洞排烟口处的隧道副洞进行初砌。在正洞排烟口处的隧道正洞进行初砌是在该段正洞拱顶依90°夹角范围内增加一层铁丝网,再进行喷射混凝土作业,完成衬砌。即在该段正洞拱顶形成厚30?40cm的防爆隔断层15。如前所述在隧道正洞的正洞排烟口和隧道副洞的副洞排烟口的位置进行二衬施工前,应提前在各排风口轮廓处设置胶合板预隔断二衬混凝土,以便后期开凿。
[0041](5)隧道副洞的副洞排烟道零净距上跨隧道正洞段的开挖和支护。首先由隧道副洞的副洞排烟口处开口掘进副洞排烟道,采用人工爆破开挖方式,小型装载机配合无轨运输出渣施工。副洞排烟道开挖至隧道正洞拱顶时,采用经过计算的爆破方案安全穿越隧道正洞拱顶,爆炸量应精确计算和控制。隧道正洞的防爆隔断层能有效减缓副洞排烟道爆破时对隧道正洞的结构扰动,而后进行副洞排烟道的衬砌,衬砌长度至正洞排烟口上端。
[0042](6)交叉口段的隧道正洞的正洞排烟口及正洞排烟道的开挖。副洞排烟道与隧道正洞拱顶的交叉口段完成后,再进行正洞排烟口开挖。开挖前,精确测量开挖轮廓线,沿轮廓线利用风枪按间隔10?15cm钻孔,以防止预置的胶合板偏移而进行钻孔,钻孔深度45?50cm,以减小破除各排烟口的开口时对周边二衬造成的影响。然后利用破碎锤破除开口处二衬及初砌的混凝土。开口完成后,利用常规钻爆法进行正洞排烟道和副洞排烟道及主排烟道向竖井底部方向的开挖掘进,完成主排烟道与竖井排烟道底部的贯通。
[0043](7)副洞排烟道的二衬。正洞排烟道开始掘进后,立即组织实施副洞排烟道的二衬施工。施工顺序自副洞排烟口开始向隧道正洞拱顶方向施工,二衬施工长度至正洞排烟口上端。剩余部分为砼隔板段以上部分,待正洞排烟道二衬砼隔板段以下部和砼隔板分段施工完成后实施。
[0044](8)混合排烟道和主排烟道的初砌和二衬施工。主排烟道后部开挖贯通后,立即组织进行混合排烟道和主排风道的初砌和二衬施工。首先进行砼隔板14和砼隔板段以下部分主排烟道的初砌和二衬施工,每次浇筑18?22m,分数次浇筑完成。而后对砼隔板段以上部分的副排烟道进行初砌和二衬施工,从而形成在正洞排烟口后端用砼隔板分离的形式将主排烟道的前部分隔为位于上部空间的副洞排烟道和位于下部空间的正洞排烟道的混合排烟道。随后进行主排烟道的后部份初砌和二衬施工。
[0045](9)送风隧道施工,用混凝土隔板8将竖井纵向分隔成竖井排烟道和送风道。送风隧道6的送风进口 7与送风道上端口相通,送风隧道的送风出口 5相通距正洞排烟口一段距离的隧道正洞内。送风隧道的施工不影响隧道正洞的施工作业,均可按照正常施工进行。
[0046]所述的副洞排烟道的轴心线与正洞排烟道的轴心线在同一纵向平面上。所述的正洞排烟口后端用砼隔板分离的形式将主排烟道的前部分隔为位于上部空间的副洞排烟道和位于下部空间的正洞排烟道的混合排烟道。所述的送风隧道施工是在混合排烟道和主排烟道与竖井排烟道施工完成后进行。
[0047]总之,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设计合理,简单实用,能使烟道坡度和长度大幅地降低,省工省力,易施工,建设速度快,安全风险小,质量好和工程造价低的优点。可推广使用。
【主权项】
1.一种隧道纵向通风联络风道与正洞零净距立体交叉结构,包括副洞排烟道和主洞排烟道,其特征在于: 隧道副洞的副洞排烟道零净距上跨隧道正洞且经过隧道正洞的正洞排烟口上端,在正洞排烟口后端设砼隔板分离主排烟道的前部分隔为位于上部空间的副洞排烟道和位于下部空间的正洞排烟道的混合排烟道,主排烟道的后部合并副洞排烟道和正洞排烟道,主排烟道的后端相通竖井排烟道,副洞排烟道与隧道副洞内的副洞排烟口相通,正洞排烟道与隧道正洞内的正洞排烟口相通,副洞排烟道的轴心线与正洞排烟道的轴心线在同一纵向平面上; 或隧道正洞的正洞排烟道零净距上跨隧道副洞且经过隧道副洞的副洞排烟口上端,在副洞排烟口后端设砼隔板分离主排烟道的前部分隔为位于上部空间的正洞排烟道和位于下部空间的副洞排烟道的混合排烟道,主排烟道的后部合并副洞排烟道和正洞排烟道,主排烟道的后端相通竖井排烟道,副洞排烟道与隧道副洞内的副洞排烟口相通,正洞排烟道与隧道正洞内的正洞排烟口相通,副洞排烟道的轴心线与正洞排烟道的轴心线在同一纵向平面上。
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叉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副洞排烟道与隧道正洞拱顶的交叉口段隧道正洞的拱顶厚度大于其它部位的隧道正洞的拱顶厚度,或正洞排烟道与隧道副洞拱顶的交叉口段隧道副洞的拱顶厚度大于其它部位的隧道副洞的拱顶厚度。
3.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叉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副洞排烟道的轴心线与正洞排烟道的轴心线在同一纵向平面上。
4.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叉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正洞排烟口或副洞排烟口包括烟口钢支架,该段隧道正洞或隧道副洞的支护钢拱架的一侧端与烟口钢支架的上端横梁连接,支护钢拱架的另一侧端落于隧道正洞的拱脚,并用锁脚锚杆固定,在支护钢拱架上敷设钢筋网片,并在该段正洞拱顶依90°夹角范围内增加一层铁丝网。
5.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叉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隧道正洞的中心轴线与其上端的隧道副洞的中心轴线的夹角为直角。
6.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叉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混合排烟道中的副洞排烟道的横截面为半圆形,正洞排烟道的横截面为矩形。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隧道纵向通风联络风道与正洞零净距立体交叉结构,包括将隧道副洞的副洞排烟道零净距上跨隧道正洞且经过隧道正洞的正洞排烟口上端,在正洞排烟口后端用砼隔板分离的形式将主排烟道的前部分隔为位于上部空间的副洞排烟道和位于下部空间的正洞排烟道的混合排烟道,主排烟道的后部合并副洞排烟道和正洞排烟道,以降低各排烟道的纵坡,并缩短各排烟道的长度,主排烟道的后部相通竖井排烟道。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设计合理,简单实用,能使烟道坡度和长度大幅地降低,省工省力,易施工,建设速度快,安全风险小,质量好和工程造价低的优点。
【IPC分类】E21F1-00, E21D9-14, E21D11-00, E21D9-00
【公开号】CN204436405
【申请号】CN201520028567
【发明人】周建荣, 光明, 黄振燕
【申请人】中交一公局第一工程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7月1日
【申请日】2015年1月16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