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水机流动水冷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452378阅读:77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抽水机流动水冷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机械冷却装置,尤其是一种抽水机流动水冷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使用的抽水机,是利用静态储存在水箱内水的蒸发来对发动机进行散热。这种散热方式在抽水机使用一段时间后,就需要操作人员人工排出热水,加入凉水。而且,水箱内的水在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后,温度已经很高,降低了对发动机的散热效果,使发动机温度过高,其各部件间的磨损增大,缩短了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冷却水自动连续加入排出,温度稳定,散热效果好的抽水机流动水冷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由入水管、出水管、水箱和发动机冷却水管路组成,入水管一端与抽水机的泵出水管连通,一端连接水箱的入水口,出水管一端与抽水机的发动机冷却水管路出口连接,一端与抽水机的吸管连通。水箱顶盖上安装有包括排气筒、浮盒的空气排出装置,浮盒顶部设置有用于封闭排气筒的胶垫。出水管部分管路的水平位置高于水箱。
本实用新型利用抽水机自身工作产生的水流对发动机进行流动连续冷却,冷却水自动加入排出,水温稳定,散热效果好,从而保护了发动机,延长了发动机的使用寿命。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用于连接水管的水管嘴套的金剖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水箱顶盖的全剖主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与抽水机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所示的水管嘴套1,由充气轮胎气门的钢制气嘴改制而成。其安装使用方法如下。取一条水管,在管壁上开出一个小孔,将水管嘴套1取下螺母13、垫片12后放入水管内,把其突出的水嘴14从管壁的小孔中伸出,装回螺母13、垫片12,扭紧,水管嘴套1即牢固的安装在水管管壁上。为防止水中杂质流入,在水管嘴套1上还可以安装一个铝制的滤网11。
图2所示的水箱顶盖2上设置有向上突起的进水嘴套21和排气筒23。浮盒26设置在水箱3内,为圆锥形,内装塑料泡沫以增加浮力。浮盒26中心有一根两头都开有罗纹的螺杆22,一端固定在浮盒26上,另一端向上从排气筒23伸出。浮盒26顶部围绕着螺杆22有一圈圆锥形的胶垫24。向水箱3内注水时,箱内空气经排气简23排出。随着水位的升高,浮盒26逐渐浮起,当水注满后,胶垫24堵住排气筒23的气门25,防止水溢出。如还有少量水溢出,可使用螺母收紧螺杆22。
如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可直接在原有抽水机上,对静态蒸发水冷装置进行改装而成。原有抽水机已设置有带冷却水管路的发动机6及与冷却水管路连通的水箱3,冷却水管路出口安装有排水阀5。改装方法如下。卸下水箱3原有的顶盖,更换上图2所示的顶盖2。按照前述方法将两个水管嘴套1分别安装到抽水机的泵出水管8和吸管10上,再将两条胶管分别套在两个水管嘴套1的水嘴14上,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入水管4和出水管7。将入水管4另一端套在顶盖2上的进水嘴套21上,出水管7另一端套在排水阀5上,即完成改装。为防止漏水,在接头处可用紧锁环将胶管夹紧。
启动抽水机后,泵9抽上水的一部分经入水管4、水箱3,流入发动机气缸套、气门周围的冷却水管路,对发动机6进行冷却后,再经排水阀5、出水管7排入吸管10。在使用过程中,在水源不足,中途断水,本实用新型内的冷却水全部流出的情况下,如果不及时停机,发动机6极易烧坏。为避免该种情况的发生,可在安装时,把出水管7在泵9的颈部绕一圈后再与吸管10连接,使出水管7部分管路的水平位置高于水箱3,这样,即使泵9抽空,仍有部分水被封在水箱3内,对发动机6进行冷却。
权利要求1.一种抽水机流动水冷装置,由入水管(4)、出水管(7)、水箱(3)和发动机冷却水管路组成,其特征在于入水管(4)一端与抽水机的泵出水管(8)连通,一端连接水箱(3)的入水口,出水管(7)一端与抽水机的发动机冷却水管路出口连接,一端与抽水机的吸管(10)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抽水机流动水冷装置,其特征在于水箱(3)的顶盖(2)安装有包括排气筒(23)、浮盒(26)的空气排出装置,浮盒(26)顶部设置有用于封闭排气筒(23)的胶垫(24)。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抽水机流动水冷装置,其特征在于出水管(7)部分管路的水平位置高于水箱(3)。
专利摘要一种抽水机流动水冷装置,由入水管4、出水管7、水箱3和发动机冷却水管路组成,入水管4一端与抽水机的泵出水管8连通,一端连接水箱3的入水口,出水管7一端与抽水机的发动机冷却水管路出口连接,一端与抽水机的吸管10连通。本实用新型利用抽水机自身工作产生的水流对发动机进行流动连续冷却,冷却水自动加入排出,水温稳定,散热效果好,从而保护了发动机,延长了发动机的使用寿命。本实用新型可直接对现有抽水机的冷却装置进行改装来实现,简便易行,适合大面积推广。
文档编号F04D13/02GK2680875SQ20042001705
公开日2005年2月23日 申请日期2004年1月19日 优先权日2004年1月19日
发明者邓春勇 申请人:邓春勇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