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吸泵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462884阅读:28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自吸泵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泵,尤其涉及一种应用于化工、制药等行业进行液体输送的自吸泵。
背景技术
自吸泵是一种不需在吸入管路内充满液体就能自动地把液体抽上来的离心泵。自吸泵通过叶轮的旋转将管路中的空气排尽,使液体进入泵内,完成自吸过程。因此,密封效果是影响自吸泵性能优劣的一个重要因素。密封效果良好,自吸泵的性能就优越,如果密封效果不好,就容易产生漏气、漏液现象,不仅会大大影响自吸泵的性能,甚至有可能使自吸泵的功能失效。自吸泵的一些部件之间是采用密封圈和紧固螺栓密封连接,实际使用中,由于密封圈的老化和腐蚀,不可避免地会存在漏气、漏液现象。密封面愈多,漏气、漏液现象愈明显,自吸泵的性能就愈差。
现有的自吸泵,主体均包含四个部分进液口、与出液口为一整体的泵体、密封腔和泵盖。通常进液口与泵体通过密封圏和紧固螺栓结合在一起,这是一个密封面。而密封腔传统的做法是采用螺栓和密封圈,将密封腔与泵体和泵盖连接在一起,这样又存在两个密封面。因此现有的自吸泵需要三个必要的密封面,实际使用中,由于密封面较多,容易产生泄漏,影响自吸泵的性能。
因此,设计一种具有较少的密封面的自吸泵实为必要。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变多个密封面为单个密封面,以提供一种密封效果好,能够减少泄漏并提高其性能的自吸泵。
本实用新型通过将进液口与泵体设计成连体结构,通过注才莫成型减少一个
3密封面,并将密封腔设计安装在泵体与泵盖之间以减少密封面来实现密封效果良好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自吸泵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自吸泵,包括动力组件、组合转子和主体,所述动力组件与所述组合转子连接,所述组合转子安装在所述主体内。
所述主体包括进液口、密封腔、压出室、出液口、泵体和泵盖,所述进液口与所述泵体为整体成型结构,所述泵体的所述进液口为斜向进口。进液口与泵体设计为连体结构,进液口和泵体之间就不需要密封件,可以省去一个密封面,减少了密封面,自吸泵的防漏效果有所提高。
所述泵体的所述进液口为斜向进口 ,即所述进液口的轴线与所述泵体的轴线之间的夹角为锐角。斜向进口的设计,可减少弯头,缩短流程,减少流体阻力。
所述泵体内设有相连通的密封腔和压出室,所述密封腔固定于泵体和泵盖之间,所述泵盖上设置有一组柱形销钉,对应地所述密封腔设置有一组定位孔,所述柱形销钉与所述定位孔匹配,通过所述销钉与定位孔可实现泵盖与所述密封腔的固定。泵体和泵盖将密封腔上下夹住,同时通过柱形销钉将密封腔与泵盖固定,这样,密封腔就可稳定地固定在泵体内,防止自吸泵工作时密封腔发生上下左右的移动。通过泵体和泵盖将该密封腔固定在泵体内,这样,就不需像现有技术中那样将泵体和密封腔的一面通过密封圏和紧固螺栓固定在一起,泵盖和密封腔的另一面通过密封圈和紧固螺栓固定在一起,只需将所述泵体和所述泵盖用密封圈和紧固螺栓结合在一起。这样可省略一个密封面,提高密封效果,防止漏气、漏液。
所述密封腔和所述压出室相通,所述出液口与所述压出室相通,所述出液口设置于所述泵体。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自吸泵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自吸泵,将进液口与泵体设计成连体结构,通过注模一次成型,将进液口与泵体有机地连接在一起,省去了原进水口与泵体之间的密封面。并将密封腔设置于所述泵体内,所述密封腔固定于泵体和泵盖之间,所述泵盖上设置有一组柱形销钉,对应地所述密封腔设置有一组定位孔,所述柱形销钉与所述定位孔匹配,通过所述销钉与定位孔可实现泵盖与所述密封腔的固定。泵体和泵盖将密封腔上下夹住,同时通过柱形销钉将密封腔与泵盖固定,这样,密封腔就可稳定地固定在泵体内,防止自吸泵工作时密封腔发生上下左右的移动。通过泵体和泵盖将该密封腔固定在泵体内,这样,就不需像现有才支术中那样将泵体和密封腔的一面通过密封圏和紧固螺栓固定在一起,泵盖和密封腔的另一面通过密封圏和紧固螺栓固定在一起,只需将所述泵体和所述泵盖用密封圈和紧固螺栓结合在一起,相比现有技术可省去一个密封面。这样,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自吸泵只有泵体和泵盖一个密封面,将自吸泵由原来的需要三个密封面变为现在只需一个密封面。密封面的减少,明显减少了泄漏点,提高密封效果,改善自吸泵的性能。
另外,进液口采用斜向进口,可减少弯头,缩短流程,减少流体阻力。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自吸泵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自吸泵作进一步的描述。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自吸泵包括动力组件、组合转子和主
体。主体包括进液口31、密封腔32、压出腔33、泵体34、泵盖35、出液口 36和注液口 37,进液口 31与泵体34通过注4莫成型连接在一起,该泵体34的进液口 31为斜向进口 ,即所述进液口的轴线与所述泵体的轴线之间的夹角a为锐角。进液口 31与泵体34设计为连体结构,进液口 31和泵体34之间不需要密封件,可以省去一个密封面,提高自吸泵的防漏效果。出液口 36连接在泵体34,出液口 36可通过管道连接与外部出液管连接。注液口 37也位于泵体34,用来灌注自吸泵初次启动时所需的液体。该泵体34内设有相连通的密封腔32和压出腔33,密封腔32外连接进液口31,进液口 31设有单向阀30,该单向阀30用来保证自吸泵工作时液体单向流入进液口 31。所述密封腔32设置于所述泵体34内,所述密封腔32固定于泵体34和泵盖35之间,所述泵盖35上设置有一组柱形销钉,对应地所述密封腔32设置有一组定位孔,所述柱形销钉与所述定位孔匹配,通过所述销钉与定位孔可实现泵盖35与所述密封腔32的固定。泵体34和泵盖35将密封腔32上下夹住,同时通过柱形销钉将密封腔32与泵盖35固定,这样,密封腔32就可稳定地固定在泵体34内,防止自吸泵工作时密封腔32发生上下左右的移动。泵体34和泵盖35用密封圈和紧固螺栓固定在一起。这样,自吸泵的主体部分就只存在泵体34和泵盖35之间的一个密封面。密封面的减少,明显减少了泄漏点,提高密封效果,改善自吸泵的性能。
动力组件包括电机ll、电机动力轴12和电机架13。组合转子包括叶轮21和叶轮轴22,该叶轮21与叶轮轴22通过注塑连成一体,叶轮轴22用来带动叶轮21旋转。通过电机架13电机动力轴12与叶轮轴22固定连接,将电机11的动能传递给叶轮21,提供自吸泵的动力来源。
泵盖35上开有一个圓柱形通孔,该通孔可以穿过叶轮轴22。所述叶轮轴22外部设有机械密封,该机械密封包括机械密封静环25、机械密封压盖23和机械密封动环24。叶轮21安装在泵体34的所述压出腔33内,所述叶轮轴22穿过所述泵盖35上的所述通孔与所述电机动力轴12固定连接,所述叶轮轴22与泵盖35的接触处设有机械密封静环25和机械密封压盖23,该机械密封静环25用来实现叶轮轴22及泵盖35的固定,通过压盖23实现机械密封静环25与泵盖35的固定,机械密封动环24设置于所述叶轮轴22外部,该机械密封动环24与叶轮轴22 —起转动,防止液体泄漏。
安装时,将叶轮21安装在泵体34的压出腔33内,将叶轮轴22穿过泵盖35,装上机械密封静环25,然后固定机械密封压盖23,将密封腔32上的定位孔与泵盖35上的柱形销钉配合夺紧,装上单向阀30,然后装上泵体34,用螺栓将泵体34与泵盖35紧固,并将叶轮轴22与电机动力轴12固定连接,最后安装机械密封动环24即可。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本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自吸泵,包括动力组件、组合转子和主体,所述动力组件与所述组合转子连接,所述组合转子安装在所述主体内,所述自吸泵,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包括进液口、密封腔、压出腔、出液口、泵体和泵盖,所述进液口与所述泵体为整体成型结构,所述泵体内设有相连通的密封腔和压出腔,所述密封腔固定于所述泵体和所述泵盖之间,所述出液口设置于所述泵体。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吸泵,其特征在于与所述泵体为一体的所述进 液口为斜向进口,即所述进液口的轴线与所述泵体的轴线之间的夹角(a)为锐 角。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吸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泵体与所述泵盖之间设 置有密封圈,并通过紧固螺栓固定连接。
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吸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泵盖设置有一组柱形销 钉,对应地所述密封腔设置有一组定位孔,所述柱形销钉与所述定位孔匹配。
5、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吸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泵盖设置有一个圓柱形 轴孔。
6、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吸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组件包括电机、电 机动力轴和电机架,所述电机动力轴通过所述电机架与所述组合转子固定连接。
7、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自吸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合转子包括叶轮和与 所述叶轮通过注塑连成一体的叶轮轴。所述叶轮轴带动所述叶轮旋转,所述叶 轮安装在所述泵体的所述压出腔内,所述叶轮轴穿过所述泵盖的所述轴孔与所 述电机动力轴固定连接,所述叶轮轴外部设有机械密封。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密封效果好、能够减少泄露并提高其性能的自吸泵,所述自吸泵包括动力组件、组合转子和主体,所述动力组件与所述组合转子连接,所述组合转子安装在所述主体内。所述主体包括进液口、密封腔、压出室、出液口、泵体和泵盖,所述进液口与所述泵体为整体成型结构,所述进液口为斜向进口。泵体内设有密封腔和压出腔,该密封腔固定于泵体和泵盖之间,泵盖设置有一组柱形销钉,密封腔设置有一组定位孔,所述柱形销钉与所述定位孔匹配,通过销钉与定位孔可实现泵盖与密封腔的固定。此自吸泵只有一个密封面,具有密封面少,泄漏点少密封效果好,自吸泵性能优越的特点。
文档编号F04D29/42GK201281042SQ20082020022
公开日2009年7月29日 申请日期2008年9月8日 优先权日2008年9月8日
发明者波 张 申请人:波 张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