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温泵轴承体抛油接油冷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485311阅读:14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高温泵轴承体抛油接油冷却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流体机械制造领域,特指一种高温泵轴承体抛油接油冷却装置。
背景技术
高温泵输送的介质温度一般在200°C 460°C,高温条件下泵轴承体的冷却系统 设计是目前高温泵设计中的难题之一。目前,现有的高温泵轴承体冷却装置,是在轴承体内 设有油池,在运转过程中轴承的温度逐渐升高,一般靠抛油环甩落到轴承体内壁的油冷却。 但是,抛油环甩起的润滑油溅向轴承体内壁,在重力的作用下,大部分直接落到油池,少部 分流入上导油孔和轴承滚珠间隙,导致轴承润滑不良,冷却效果不理想,温度升高,加速了 轴承磨损。如《电动机轴承温度高原因分析及改进措施》〔华北电力技术,2009,4〕公开了一 种凝结水泵电动机轴承降温措施,具有减少电能浪费、提高设备安全可靠性的特点,但是泵 运行过程中冷却水源的温度要求较低,且回水可能发生涡流现象,使冷却效果不理想。《高 温气冷堆动力转换单元电磁轴承冷却系统的分析》〔清华大学学报,2008,vo148〕公开了一 种电磁轴承冷却措施,可以对电磁轴承腔内进行冷却,但是需安装专门的冷却器,计算过程 选用的方程较为复杂,且电磁轴承腔体内部的电磁线圈工作时温度较高,如不合理控制可 能烧毁,导致冷却效果不理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要提供一种高温泵轴承体抛油接油冷却装置,它能从根本上改 善轴承润滑状态及温度升高问题。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高温泵轴承体抛油接油冷却装置是由后腔、上导油
孔、轴承、流道、轴承体、抛油环、下导油孔、油池所组成,其特征在于在轴承体内壁设有流
线型的凹槽流道,流道的深度为轴承体壁厚的1/10 1/3,流道的宽度^ 0. 5mm,流道的条
数> 1条,流道的宽度和条数与抛油环的抛油量成正比关系,流道起始于轴承体顶部,流经
轴承座端面流道,到达上导油孔和轴承滚珠间隙,且沿轴承体内壁的流道呈均匀分布状态,
使抛油环抛起的油尽可能抛进流道,在重力的作用下沿流道的形状流动。 在泵运转时,抛油环一部分环体在油池,轴带动抛油环旋转,在离心力的作用下,
将润滑油甩向轴承体内壁,抛出的润滑油在重力的作用下,沿轴承体内壁流道流动,从而使
大部分抛出的润滑油流入上导油孔和轴承滚珠间隙,然后经过后腔,到达下导油孔和轴承
滚珠间隙,最后流入油池。这种方案提高了轴承的润滑能力,延长了油环及轴承的寿命。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在泵输送高温介质时,采用轴承体抛油接油冷却装置以后,
改善了轴承间润滑情况,使轴承温升较小,减少了轴承的磨损,延长了轴承的寿命,并避免
了高温进一步传到电机,提高了泵机组的运行可靠性,降低了检修费用。


图1是本发明型的一种结构原理图。
图2是A-A截面剖视图。
图3是B-B截面剖视图。
图4是C-C截面剖视图。 图中1、后腔,2、上导油孔,3、轴承,4、流道,5、轴承体,6、抛油环,7、下导油孔,8、油池。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进一步说明。 在高温泵装轴承位置的轴端部设置抛油环6,把与抛油环6相对应的轴承体5内 壁加工成具有流线特征的凹槽流道4,流道4的深度为轴承体5壁厚的1/10 1/3,流道4 的宽度^ 0. 5mm,流道4的条数^ 1条,流道4的宽度和条数与抛油环6的抛油量成正比关 系,流道4起始于轴承体5顶部,流经轴承座端面流道,到达上导油孔2和轴承3滚珠间隙, 且沿轴承体内壁的流道呈均匀分布状态。泵运转时,在重力的作用下,由抛油环6抛起的油 大部分沿流道4的形状,流入上导油孔2和轴承3滚珠间隙,然后经过后腔1 ,到达下导油孔 7和轴承3滚珠间隙,最后流入油池8。
权利要求
一种高温泵轴承体抛油接油冷却装置,由后腔(1)、上导油孔(2)、轴承(3)、流道(4)、轴承体(5)、抛油环(6)、下导油孔(7)、油池(8)所组成,其特征在于,在轴承体(5)的内壁设有流线特征的凹槽状流道(4),流道(4)的深度为轴承体壁厚的1/10~1/3,流道(4)的宽度≥0.5mm,流道(4)的条数≥1条,流道(4)的宽度和条数与抛油环(6)的抛油量成正比;所述流道(4)起始于轴承体(5)顶部,经轴承座端面,到达上导油孔(2)和轴承(3)滚珠间隙,所述沿轴承体内壁的流道(4)呈均匀分布状态。
全文摘要
一种高温泵轴承体抛油接油冷却装置是由上导油孔、轴承、流道、轴承体、抛油环等所组成,把轴承体内壁做成带有沟槽的流道,使抛油环抛起的油尽可能抛进流道,在重力的作用下沿流道的形状流动。在泵运转时,抛油环一部分环体在油池,轴带动抛油环旋转,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将润滑油甩向轴承体内壁,抛出的润滑油在重力的作用下,沿轴承体内壁流道流动,从而使大部分抛出的润滑油流入上导油孔和轴承滚珠间隙,然后经过后腔,到达下导油孔和轴承滚珠间隙,最后流入油池。这种方案提高了轴承的润滑能力,延长了油环及轴承的寿命。
文档编号F04D29/58GK101713419SQ20091023435
公开日2010年5月26日 申请日期2009年11月24日 优先权日2009年11月24日
发明者孔繁余, 王婷 申请人:江苏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