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塞往复式压缩机的全无余隙结构的机型设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460465阅读:14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活塞往复式压缩机的全无余隙结构的机型设计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活塞往复式压缩机的技术,尤其是涉及了 “全无余隙”机型的技术。
背景技术
目前问世的压缩机品种中的大多数都是常规的由曲轴驱动的活塞式压缩机,它具有制造简单,使用寿命长,对材质要求不高等其它品种压缩机无法与之相比的综合特点, 这是它问世以来经久不衰的主要原因。活塞往复式压缩机与其他压缩机一样,由于在结构上受到无法解决的“余隙”问题的困扰,因此它的排气效率或/和压缩比始终难以提高。一例如当压缩比接近于“10” 时,其排气量将会减小到失去其工作意义的程度。现有活塞往复式压缩机中的“余隙”包括活塞外顶部与气缸内顶部之间以及由于吸气与排气二者机构必须存在的“余隙”,以及由于活塞环的存在而造成的余隙。

发明内容
本发明之目的提出活塞往复式压缩机“全无余隙”的结构的机型设计方案。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拟采用以下的技术在活塞往复式机型结构基础上,在结构上还应该满足以下a、b与c的三个机构设置条件a.活塞的顶部外侧配用控制吸气孔开启与关闭的锥形吸气阀块;b.至少在与活塞的外侧与顶部齐平位置上设置了其断面为V型的活塞环,该V型的张口是向着圆心的,该V型断面的张口与定位它的环槽上位于活塞顶部的坡度接触面为滑动配合,并且,该活塞环是通过与上述V型断面相吻合的环槽来实施定位的;C.活塞向前排气运行过程中,最后能够顶开排气阀片冲出汽缸,活塞后退吸气运行过程中,当活塞欲完全退回到汽缸内,即要与被气缸阻挡在外的排气阀片分离的时刻,将会造成活塞、排气阀片、锥形吸气阀块与汽缸四者之间形成没有几何空间的“全无余隙”接触状态。——所述的排气阀片是通过诸如弹簧或弹片一类装置定位在汽缸的顶部;所述的活塞,当它在汽缸内的排气冲程过程中快要接触到紧盖在汽缸口位置的排气阀片之前,该活塞与该排气阀片之间会形成一层能够大幅度缓解该二者碰撞冲击力度的“高压气垫”;所述的吸气阀块取材的热胀冷缩系数所造成的形体变化,应该(最好)与活塞顶部取材的热胀冷缩系数所造成的形体变化达到尽可能相互吻合的程度。活塞往复式压缩机的“全无余隙”结构设计中关键部位的平面机加工方法将呈V型断面的活塞环套进活塞外环顶部的环形沟槽中,然后将该二者放进与汽缸内径相同的研磨工夹具内,露出与活塞外侧顶部齐平的其断面为呈V型断面的活塞环, 再将吸气阀块置于活塞的外顶部,最后,对活塞外侧顶部进行平面研磨,即对套进与汽缸内径相同的研磨工夹具内且与活塞外顶部齐平放置的呈V型断面的活塞环、活塞外顶部和与活塞外顶部齐平放置的并处于闭合状态下的吸气阀块三者共同研磨,以确保工作状态下的上述三者正好处于同一个平面。活塞往复式压缩机的“全无余隙”结构设计中采用的吸气阀块在结构上至少包括设置在活塞顶部的倒锥形阀盖,以及与它连接的阀柱体,该阀柱体下部由一对弹性支撑臂来取代,该一对弹性支撑臂穿过直阀孔在位于活塞内顶部一侧有与该一对弹性支撑臂连接的一对限位底脚,而且,一对限位底脚(包括与该一对限位底脚相连的一对弹性支撑臂之间)之间设置有一定的间距。——所述的倒锥形阀盖与设置在活塞顶部的倒锥形阀孔处于密闭配合的状态;所述的阀柱体与设置在活塞内顶部的直阀孔处于滑动配合状态;所述的吸气阀块取材于工程塑料或轻质合金材料。吸气阀块的配用安装方法只要将构成吸气阀块上设置有限位底脚的一端从活塞顶部压入直阀孔,直到该一对限位底脚伸出活塞下顶部并依靠该一对弹性支撑臂的弹性使得该一对限位底脚自动张开并复位至上述一定的间距即可。——必要时(主要是指活塞高频往复运行的机型),可以在该限位底脚与上述活塞内顶部之间增加能够使得吸气阀块开启与闭合周期频率与活塞往复运行频率一致的闭合复位(谐振)弹簧或能够起到相同作用的弹片。本发明的特点1.鉴于本发明所提出的上述活塞往复式压缩机“全无余隙”的结构设计方案,这就为活塞往复式压缩机在其结构原理上能够实现“全无余隙”工作状态的结构形式与运行方式均创造了条件,使得其活塞理论排气量达到100%的程度,而实际排气量在任何工况条件下都非常接近于100%,并进而能够大幅度地提高其工作压缩比又创造了条件。2.在现有“有余隙”活塞往复式压缩机具有制造简单与“性价比”很高的特点基础上,如果又进而实现了本发明的“全无余隙”结构,那么,在其制造简单的程度不会改变,而 “性价比”更大幅度地攀升情况下,这就会让历史最悠久的活塞往复式压缩机以更崭新的面貌在地球上出现,非但能够成为现有传统型活塞往复式压缩机的换代产品,而且,还很有可能成为其他工程领域中使用的各种类型压缩机的换代产品。


图1示意了本发明在卧式曲轴驱动型大功率活塞往复式压缩机中的实施例。图2示意了图1机型的活塞前进(排气)运行时活塞、阀和汽缸的相对位置。图3示意了图1机型的活塞后退(吸气)运行时活塞、阀和汽缸的相对位置。图4示意了一种能够实现“无余隙”结构而实用的整体型吸气阀块的实施例。图5是图4的仰视图。H 高压区;W 低压区;K 其断面为缺角矩形的活塞环;N 普通的常规活塞环;P 活塞顶部的吸气孔;D 交流电机;1 缸盖;2 弹簧;3 排气阀片;4 锥形吸气阀块;5 活塞;6 汽缸;7 曲轴;8 连杆;9 机体;10 定位螺丝;G 倒锥形阀盖;H 阀柱体(由一对弹性支撑臂组成);X 限位底脚;L 一对限位底脚之间的间距。
具体实施例方式一种由曲轴驱动的卧式大型活塞往复式压缩机的“全无余隙”设计的结构原理概况见上述图1的示意。当活塞5处于压缩冲程时,在它与排气阀片3接触之前,该二者之间就已经在汽缸 6中形成了将会缓解相互冲撞力度的高压气垫。一旦活塞5携带着活塞环K 一起冲出汽缸 6的洞口,即将已经被压缩成的高压气体全部挤入高压区H,并同时和活塞环K 一起与排气阀片3接触并顶着该排气阀片3 —起在汽缸6的洞口外部行进。图2示意了上述的活塞5在携带着活塞环K 一起,顶着排气阀片3在汽缸6的洞口外部一起行进的状况。——显然,在结构上应该确保活塞环K不能全部脱离(冲出)汽缸的洞口,否则,活塞环K就不可能被活塞5重新携带着返回汽缸6 了。此外,活塞5冲出汽缸6洞口的行程部分,可以控制在其有效吸气行程的十分之一左右。当活塞5处于吸气冲程并即将从高压区H中完全退进汽缸6的洞口之前,即将通过压力差自动开启锥形吸气阀块4做顺流吸气功并吸入低压区W中的低压气体之前,首先由较大直径的排气阀片3将较小口径的汽缸6的洞口顶部封闭住,此刻必将形成活塞 5 (包括位于其外缘的活塞环K)、锥形吸气阀块4、排气阀片3与汽缸6之间“全无余隙”的状态(就结构理论而言)。——在此刻之后,就不存在残余高压气体的膨胀过程了,直接让活塞5才进入了具有实际吸气意义的吸气冲程阶段,直到完全由吸进的低压气体将气缸6 中活塞5至排气阀片3之间的空间全部填满为止。图3示意了上述的通过活塞5上的锥形吸气阀块4吸进低压气体的状态。——显然,在结构上采用顺流式吸气机构最符合“全无余隙”的机型结构设计。综上所述从本发明机型的结构原理上看,当活塞5处于本发明的吸气冲程时但又尚未进行吸气时,即主要是在高气压的驱动下,让排气阀片3将汽缸6的洞口顶部封闭住的时刻将会造成活塞5、排气阀片3、锥形吸气阀块4与汽缸6四者之间形成没有几何空间的“全无余隙”接触状态。实现了如此的状态,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在实际制造上讲,都是很容易能够让上述的接触状态实现“零”余隙。关于本发明的V型断面形状活塞环K实现活塞5与汽缸6之间“无余隙”的问题活塞5与V型活塞环K(该V型的张口是向着圆心的)是通过一定的锥形坡度的挤压方式接触的,并且,该坡度方向是离开圆心而向着圆周的,显然,在活塞5压缩气体的过程当中,又增加了一个向着汽缸6圆周内壁方向上的可变的挤压分力,而该分力是与被压缩气体的压力成正比的;即当活塞5越是进入其行程的尾端时,由于被压缩气体的压力也升至越高,那么,附加的通过活塞环K的上述出力来制止活塞5两端的高压与低压之间漏气的力度也就越大;而在活塞5压缩气体的初始行程阶段,由于汽缸6内气体的压力不高时, 上述向着圆周的平挤压分力就不存在或很小。——活塞环K与定位该活塞环K的环槽之间在相互配合时总是会存在一定的、哪怕是极其微小的公差配合,机加工时只要有意识地充分把握住并设法实现了这一点,就能够很容易使得活塞5在压缩气体的过程当中,增加上述制止漏气的分力。此外,图2中所示意的活塞环K的V型断面中顶部尺寸S的范围应该大于或等于“零”如果其顶部尺寸S大于“零”,则活塞环K的V型断面形状就如图2与图3中示意的那样;如果其顶部尺寸S等于“零”,则活塞环K的V型断面形状就与该字母“V”很相像了。具体设计时,根据对活塞往复式压缩机实施“全无余隙”的结构改进时的不同需求,上述二种情况的设计都有可能存在。关于本发明中的活塞环K与活塞5以及锥形吸气阀块4共同研磨的机加工问题其关键在于对与活塞外顶部齐平定位的呈V型断面的活塞环、活塞外顶部,以及与活塞外顶部齐平放置的吸气阀块三者共同研磨,是在模拟工作时的状态下进行的,即是在与汽缸6内圆尺寸相同的工夹具套住上述共同研磨者的情况下进行,并以此确保让处于工作环境状态下的上述三者正好处于同一个平面。当由上述三者通过并列构成的密封平面与另一个平面(排气阀片3)充分接触时, 就会很容易确保该二个充分接触的平面之间能够形成一个没有任何几何空间,即“无余隙” 的充分接触状态。关于本发明高压缩比机型的高压温升问题高压缩比或特高压缩比机型必然会面临对于压缩机来说的高压温升问题,解决这个高压温升(含散热)的问题属于现有技术范畴一般可以采用风冷方式,甚至还可以采用如汽车发动机(通过汽油高温爆炸来驱动活塞的运行)那样的水冷方式(压低温升)来予以解决。此外,还应该如汽车发动机那样地考虑对于相关关键部件之间的涉及其热胀冷缩系数的一致性问题(当然其偏差越小越好),例如作为关键部件的锥形吸气阀块4与活塞5(其顶部设置了与锥形吸气阀块4成动配合洞孔)二者应该尽量考虑它们之间的热胀冷缩系数相互适应的问题,尤其是在特高压缩比的状况下。
权利要求
1.一种活塞往复式压缩机的“全无余隙”结构的机型设计,在活塞( 往复运行的机型结构基础上,结构上再满足以下a、b与c的三个机构设置条件a.活塞(5)的顶部外侧配用控制吸气孔(P)开启与关闭的锥形吸气阀块⑷;b.至少在与活塞(5)的外侧与顶部齐平位置上设置了其断面为V型的活塞环(K),该 V型的张口是向着圆心的,该V型断面的张口与定位它的环槽上位于活塞(5)顶部的坡度接触面为滑动配合,并且,该活塞环(K)是通过与上述V型断面相吻合的环槽来实施定位的;c.活塞(5)向前压缩排气运行过程中,最后能够顶开排气阀片C3)冲出汽缸(6),活塞(5)后退吸气运行过程中,当活塞(5)欲完全退回到汽缸(6)内,即要与被气缸(6)阻挡在外的排气阀片⑶分离的时刻,将会造成活塞(5)、排气阀片(3)、锥形吸气阀块(4)与汽缸(6)四者之间形成没有几何空间的“全无余隙”接触状态;并且,所述的吸气阀块(4)取材的热胀冷缩系数所造成的形体变化,应该与活塞(5)顶部取材的热胀冷缩系数所造成的形体变化达到相互吻合的程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活塞往复式压缩机的“全无余隙”结构的机型设计关键部位的平面机加工方法将呈V型断面的活塞环(K)套进活塞( 外环顶部的环形沟槽中,然后将该二者放进与汽缸(6)内径相同的研磨工夹具内,露出与活塞(5)外侧顶部齐平的其断面为呈V型断面的活塞环(K),再将吸气阀块(4)置于活塞( 的外顶部,最后,对活塞( 外侧顶部进行平面研磨,即对套进与汽缸(6)内径相同的研磨工夹具内且与活塞( 外顶部齐平放置的呈V型断面的活塞环(K)、活塞( 外顶部和与活塞( 外顶部齐平放置的并处于闭合状态下的吸气阀块(4)三者共同研磨,以确保工作状态下的上述三者正好处于同一个平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活塞往复式压缩机的“全无余隙”结构的机型设计中采用的整体型吸气阀块吸气阀块(4)在结构上至少包括设置在活塞(5)顶部的倒锥形阀盖(G),以及与它连接的阀柱体(H),该阀柱体下部由一对弹性支撑臂(H)来取代,该一对弹性支撑臂(H)穿过直阀孔在位于活塞( 内顶部一侧有与该一对弹性支撑臂(H)连接的一对限位底脚(X),而且,该一对限位底脚(X)之间设置有间距(L), 并且,所述的a.倒锥形阀盖(G)与设置在活塞( 顶部的倒锥形阀孔处于密闭配合的状态;b.阀柱体(H)与活塞(5)内顶部的直阀孔处于滑动配合状态;c.吸气阀块(4)取材于工程塑料或轻质合金材料。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活塞往复式压缩机的“全无余隙”结构的机型设计中采用的整体型吸气阀块的配用安装方法只要将构成吸气阀块(4)上设置有限位底脚(X)的一端从活塞(5)顶部压入直阀孔, 直到该一对限位底脚(X)伸出活塞(5)下顶部并依靠该一对弹性支撑臂(H)的弹性使得该一对限位底脚(X)自动张开并复位至间距(L)即可。
全文摘要
一种活塞往复式压缩机的“全无余隙”结构的机型设计,是在消灭“余隙”方面进行的重大改进而实现的,从结构原理的角度来看,在瞬间时刻完全可以消灭涉及活塞顶部空间的余隙、吸气与排气机构中的余隙以及通过活塞环造成的余隙。——最终让活塞(5)、排气阀片(3)、锥形吸气阀块(4)与汽缸(6)四者之间能够形成没有几何空间的“全无余隙”接触状态。——让世界上最传统的活塞往复式压缩机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其活塞(5)的实际排气量在任何工况条件下都非常接近于100%,并进而能够大幅度提高其压缩比,为它成为活塞往复式压缩机的换代产品创造了条件,甚至,鉴于其“性价比”的大幅度攀升,又为它有可能成为其他工程领域中使用的多种不同类别压缩机的换代产品创造了条件。
文档编号F04B39/00GK102384064SQ20101051533
公开日2012年3月21日 申请日期2010年10月12日 优先权日2010年8月30日
发明者梁嘉麟 申请人:梁嘉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