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缩机及其回油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423295阅读:31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压缩机及其回油结构的制作方法
压缩机及其回油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机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压缩机回油结构。
背景技术
对于低背压或中背压的两级压缩机来说,由于压缩机壳体内部的气体是低压或中压,经过第二级压缩后的气体都直接排出压缩机进入系统,造成过多的润滑油进入系统,因此需要及时回油。目前通用的回油方式是通过系统本身设计或在系统中增加油分离器来进行回油。利用系统本身循环进行回油,回油效果较差,会造成系统内润滑油过多,影响换热器的换热性能,而且还会使压缩机内润滑油减少,降低压缩机的可靠性;而采用油分离器进行回油会大大增加系统成本。因此,提供一种回油率高、成本低、压缩机可靠性高的压缩机回油结构实为必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回油率高、成本低、可靠性高的压缩机及其回油结构。为实现本发明目的,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一种压缩机回油结构,其包括依次设置的上消声器、上法兰、上气缸、中间隔板,该上气缸设有滑片槽,滑片槽设置有限位孔,在该上消声器、上法兰、上气缸三个元件结构中设有储油空间,在中间隔板上设有毛细管道,该毛细管道的起点位于该储油空间的对应位置并与其相通,该毛细管道的终点与壳体相通。作为本发明实施方式之一,在该上法兰的排气口一侧开设一条连通上气缸的滑片槽的通道,该通道作为所述储油空间,在中间隔板上设有毛细管道,该毛细管道的起点位于该滑片槽的限位孔对应的位置,并与该限位孔相通,该毛细管道的终点与壳体相通。该技术方案将二级排气进入上消声器的油气混合物进行分离后的润滑油通过所述连通上气缸的滑片槽的通道储存在滑片槽空隙内,根据二级压缩吸、排气压差和二级排气的带油量多少,通过计算得出毛细管道所需的大小和长度。以下是具体实施方案的计算公式
Ap
m = 5AA*i—fn*Din 其中ΔΡ毛细管进\出的压差(MPa) ;L:毛细管长度
(M) ;D :毛细管内径;m:制冷剂流量(g/s);、在同样工况和相同流量的情况下,毛细管的长度与其内径的4. 6次方近似成正比,即
A 一 /
—、』.
% 2
然后根据中间隔板与上气缸接触面形状与零件结构设计出该毛细管道的流通路径,也就是根据气缸空间和其上的孔位限制,以及气缸与隔板接触面的形状来设计毛细管通道的走向,利用二级排气和二级吸气之间的压差作用,使储存在所述通道的润滑油通过毛细管道返回到压缩机壳体内。优选的,该毛细管道是加工在中间隔板上的凹槽。由于中间隔板和上气缸表面都是精加工的,平面度和粗糙度都很好,能够很好的密封,因此该凹槽能够起着类似毛细管的节流降压作用,防止排气的高压部分与壳体内部的低压部分相串通,影响压缩机性能。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等效变换在该上消声器出口处设有消声器凹槽,在该上法兰和上气缸相应位置设有相贯通的并与该消声器凹槽相通的通孔,该通孔作为所述储油空间,在中间隔板上设有毛细管道,该毛细管道的起点位于该通孔的对应位置并与该通孔相通,该毛细管道的终点与壳体相通。该技术方案将使二级排气经过排气管时分离出来的润滑油沿着管壁流到上法兰和上气缸的通孔处储存,根据二级压缩吸、排气压差和二级排气的带油量多少,计算出毛细管道所需的大小和长度,然后根据中间隔板与气缸接触面形状与零件结构设计出该毛细管道的流通路径,利用二级排气和二级吸气之间的压差作用,使储存在该通孔处的润滑油通过毛细管道返回到压缩机壳体内。也可采用方案一与方案二相结合的方式来实施。通孔的大小根据排油量的多少而定。优选的,该毛细管道是加工在中间隔板上的凹槽。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压缩机,其包括如上所述的压缩机回油结构。对比现有技术,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本发明通过储油空间及相连通的毛细管道把二级排气经过排气管时分离出来的润滑油重新返回到压缩机壳体内,减少压缩机进入系统的含油量,提高换热器换热性能从而提高系统整体性能;保持压缩机内一定量的润滑油,保证压缩机的润滑,提高压缩机的可靠性;结构简单,加工方便,压缩机和系统均不需要增加额外的零部件,成本低。


图I为两级压缩机压缩气体流向示意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示意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二的示意 图4为现有上法兰的结构示意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上法兰的结构示意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二的上法兰的结构示意 图7为现有中间隔板的结构不意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中间隔板的结构示意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二的中间隔板的结构示意 图10为本发明中间隔板的毛细管道的另一实施例的示意 图11为本发明中间隔板的毛细管道的另一实施例的透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两级压缩机采用中背压结构的情况,压缩机的整个吸气流程制冷剂流向如图1,制冷剂气体从一级吸气口 9吸入后经下消声器7、下法兰6进入到下气缸5,气体在下气缸5被第一次压缩后从下法兰排气口排出、经下消声器7进入压缩机壳体8里面,然后从壳体8排出经二级吸气口 10进入上消声器I、由上法兰2进入上气缸3,在上气缸3中被第二次压缩后的制冷剂气体经上法兰2排出,进入上消声器I的排气通道直接排出压缩机壳体8外,从图中可以看出二级排气后的气体进行油气分离后,润滑油也不能回到压缩机壳体内,只能被气流强制带走进入系统。请参阅图2、5、8,本发明实施例一,在图4所示现有上法兰的基础上,在上法兰2的排气口一侧开设一条连通上气缸滑片槽的通道11,如图5所示,将二级排气进入上消声器I的油气混合物进行分离后的润滑油通过此通道11储存在滑片槽空隙内,在图7所示现有中间隔板的基础上,在中间隔板4上加工出毛细管道16,如图8所示,上气缸3滑片槽的限位孔对应的位置为毛细管道16的起点12,利用二级排气和二级吸气之间的压差作用,让储存后的润滑油沿着毛细管道16流回到压缩机壳体内。请参阅图3、6、9,本发明实施例二,在上消声器I出口处开设凹槽13,在上法兰2和上气缸3相应位置增加一定容积的通孔14,使二级排气经过排气管时分离出来的润滑油沿着管壁流到上法兰2和上气缸3的通孔14处储存,在中间隔板上设有毛细管道16,如图 9所示,该通孔处为毛细管道16的起点15,利用二级排气和二级吸气之间的压差作用,让储存后的润滑油沿着毛细管道16流回到压缩机壳体内。作为变换的实施方式,毛细管道16的迂回方式可以多样,如图10和图11所示,截面形状也不局限于此。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基于本发明技术方案上的等效变换均属于本发明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压缩机回油结构,其包括依次设置的上消声器、上法兰、上气缸、中间隔板,该上气缸设有滑片槽,滑片槽设置有限位孔,其特征在于,在该上消声器、上法兰、上气缸三个元件结构中设有储油空间,在中间隔板上设有毛细管道,该毛细管道的起点位于该储油空间的对应位置并与其相通,该毛细管道的終点与壳体相通。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压缩机回油结构,其特征在于,在该上法兰的排气ロー侧开设一条连通上气缸的滑片槽的通道,该通道作为所述储油空间,该毛细管道的起点位于该滑片槽的限位孔对应的位置并与该限位孔相通,该毛细管道的終点与壳体相通。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压缩机回油结构,其特征在干,该毛细管道是加工在中间隔板上的凹槽。
4.如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压缩机回油结构,其特征在于,在该上消声器出口处设有消声器凹槽,在该上法兰和上气缸相应位置设有相贯通并与该消声器凹槽相通的通孔,该通孔作为所述储油空间,该毛细管道的起点位于该通孔的对应位置并与该通孔相通,该毛细管道的終点与壳体相通。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压缩机回油结构,其特征在干,该毛细管道是加工在中间隔板上的凹槽。
6.一种压缩机,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如权利要求f 4任意一项所述的压缩机回油结构。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压缩机回油结构,其包括依次设置的上消声器、上法兰、上气缸、中间隔板,该上气缸设有滑片槽,滑片槽设置有限位孔,在该上消声器、上法兰、上气缸三个元件结构中设有储油空间,在中间隔板上设有毛细管道,该毛细管道的起点位于该储油空间的对应位置并与其相通,该毛细管道的终点与壳体相通。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具有上述回油结构的压缩机。本发明减少了压缩机进入系统的含油量,提高换热器换热性能从而提高系统整体性能;保证压缩机的润滑,提高压缩机的可靠性;结构简单,加工方便,压缩机和系统均不需要增加额外的零部件,成本低。
文档编号F04C29/02GK102650293SQ20111004464
公开日2012年8月29日 申请日期2011年2月24日 优先权日2011年2月24日
发明者夏四海, 申文龙 申请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