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闭型压缩机及制冷循环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424291阅读:13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密闭型压缩机及制冷循环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密闭型压缩机及制冷循环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将压缩气体制冷剂的压缩机构部和驱动该压缩机构部的电动机部收纳在密闭容器内、且压缩机构部包括隔板和隔着隔板上下设置的一对汽缸的密闭型压缩机,例如已知有下述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密闭型压缩机。根据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密闭型压缩机,在隔板内形成有排出室,并将在各汽缸的汽缸室内被压缩的气体制冷剂排出至排出室内。从各汽缸排出至排出室内的气体制冷剂从形成于隔板的排出口排出至密闭容器外,并被供给至热交换器。在隔板上设有用于将在汽缸室内被压缩的气体制冷剂排出至排出室内的排出孔, 此外,在排出室内设有用于防止排出室内的气体制冷剂逆流至汽缸室内的排出阀。另外,从排出室被排出的气体制冷剂的排出口形成于隔板的上部侧。专利文献1 日本专利特开平10-213087号公报在汽缸室内被压缩的气体制冷剂中含有用于对汽缸的滑动部位进行润滑的润滑油,该润滑油与被压缩的气体制冷剂一起排出至排出室内。由于排出口形成于隔板的上部侧,因此,被排出至排出室内的润滑油不易排出至排出室外,而逐渐地积存在排出室内。一旦润滑油积存在排出室内,则会因积存的润滑油而使排出阀的开闭动作受阻或是使排出室内的气体制冷剂的流动受阻,从而使密闭型压缩机的性能降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使气体制冷剂从汽缸室向形成于隔板内的排出室内排出的排出性能提高,并使气体制冷剂从排出室内排出的排出性能提高,从而提高密闭型压缩机的性能。根据本发明的密闭型压缩机,在密闭容器内收纳有通过具有上下方向轴心的转轴连结的压缩机构部和电动机部,上述密闭容器内空间的压力被设定成与向上述压缩机构部吸入的吸入压相同,并包括将被上述压缩机构部压缩的气体制冷剂排出至上述密闭容器外部的排出通路,上述密闭型压缩机的特征在于,上述压缩机构部包括隔板;一对汽缸,这一对汽缸设于上述隔板的上下两侧,并分别具有汽缸室;排出室,该排出室形成于上述隔板内;排出阀,该排出阀安装于上述排出室内,打开关闭将在上述汽缸室内被压缩的气体制冷剂排出至上述排出室内的排出孔,连通上述排出室与上述排出通路的排出口形成于上述排出室的下部侧。


图1是表示作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制冷循环装置的空调机的制冷循环的示意图。图2是表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密闭型压缩机的内部结构的纵剖主视图。图3(a)是表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上部侧隔板的俯视图,图3(b)是表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下部侧隔板的俯视图。图4是表示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下部侧隔板的俯视图。图5是表示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下部侧隔板的俯视图。图6是表示本发明第四实施方式的压缩机构部的纵剖主视图。图7是表示本发明第五实施方式的压缩机构部的纵剖主视图。(符号说明)2密闭型压缩机2a密闭容器3油分离器5热源侧热交换器(室外热交换器)6膨胀装置7利用侧热交换器(室内热交换器)9压缩机构部10电动机部11 转轴12排出通路(制冷剂排出管)16 隔板17、18 汽缸19排出室20a、20b 排出阀21汽缸室25汽缸室29a、29b 排出孔31 排出口41导向槽42阀座凹陷部51凹陷部61供给通路63a上侧供给通路64a下侧供给通路65推力轴承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使用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第一实施方式)基于图1 图3对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制冷循环装置即空调机1是通过如图1中制冷循环图所示将密闭型压缩机2、油分离器3、四通阀4、室外热交换器5、膨胀装置6、室内热交换器7以及储罐8连通成环状而形成的,其中,上述室外热交换器5是在制冷运转时起到冷凝器作用并在制热运转时起到蒸发器作用的热源侧热交换器,上述室内热交换器7是在制冷运转时起到蒸发器作用并在制热运转时起到冷凝器作用的利用侧热交换器。在上述空调机1中,在制冷运转时,高压的气体制冷剂被从密闭型压缩机2排出, 并按实线箭头所示流动,经由油分离器3和四通阀4流入室外热交换器(冷凝器)5内,并在室外热交换器5内与室外空气热交换后被冷凝。冷凝后的制冷剂经由膨胀装置6流入室内热交换器(蒸发器)7内,在室内热交换器7内与室内空气进行热交换而蒸发,从而对室内空气进行冷却。蒸发后的气体制冷剂经由四通阀4和储罐8而被吸入到密闭型压缩机2内。另一方面,在制热运转时,高压的气体制冷剂被从密闭型压缩机2排出,并按虚线箭头流动,经由油分离器3和四通阀4流入室内热交换器(冷凝器)7内,并在室内热交换器7内与室内空气进行热交换后被冷凝,从而对室内空气进行加热。冷凝后的制冷剂经由膨胀装置6流入室外热交换器(蒸发器)5内,在室外热交换器5内与室外空气进行热交换而蒸发。蒸发后的气体制冷剂经由四通阀4和储罐8而被吸入到密闭型压缩机2内。通过持续如上所述的制冷剂循环,能持续进行空调机1的制冷运转或制热运转。如图2所示,密闭型压缩机2具有密闭容器2a,在该密闭容器2a内收纳有压缩机构部9和电动机部10。压缩机构部9和电动机部10被配置成压缩机构部9位于下侧而电动机部10位于上侧,通过具有上下方向轴心的转轴11将上述压缩机构部9与电动机部10 连结,并通过电动机部10对压缩机构部9进行驱动。油分离器3设置在将被压缩机构部9压缩的气体制冷剂排出至密闭容器2a外部的排出通路即制冷剂排出管12的中途,来将气体制冷剂中所包含的润滑油分离。被油分离器3分离的润滑油经由构成供油通路的回油管13而被供给至压缩机构部9的滑动部位。电动机部10具有转子IOa和定子10b,定子IOb固定于密闭容器2a的内周部,转子IOa可旋转地配置于定子IOb内侧。在转子IOa的中央部固定有转轴11,转轴11被主轴承14和副轴承15支承成可旋转。此外,转轴11形成有一对偏心部11a、lib。压缩机构部9是对低压的气体制冷剂进行压缩以成为高压高温的气体制冷剂的部分,其包括具有上部侧隔板16a和下部侧隔板16b的隔板16 ;隔着隔板16位于上下两侧的一对汽缸17、18;形成于隔板16内的排出室19 ;以及安装于排出室19内并打开关闭排出孔29a、29b(参照图3)的排出阀20a、20b。汽缸17具有上端侧被支承轴14封闭且下端侧被隔板16封闭的汽缸室21。在该汽缸室21内配置有转轴11的偏心部11a,偏心部Ila嵌合有圆筒(roller) 22a。另外,在汽缸17中设有将汽缸室21内分隔成高压侧和低压侧的板(未图示)。该板被保持成可滑动并被弹簧等施力体施力而使前端部与圆筒22a的外周面抵接。此外,汽缸室21连接有将在空调机1内循环的制冷剂吸入汽缸室21内的制冷剂吸入管24a。使该制冷剂吸入管24a连通到密闭容器2a内,以将密闭容器2a内空间的压力与向压缩机构部9吸入的吸入压设定成相同。
汽缸18具有上端侧被隔板16封闭而下端侧被副轴承15封闭的汽缸室25。在该汽缸室25内配置有转轴11的偏心部11b,偏心部lib嵌合有圆筒22b。另外,在汽缸18中设有将汽缸室25内分隔成高压侧和低压侧的板(未图示)。该板被保持成可滑动并被弹簧等施力体施力而使前端部与圆筒22b的外周面抵接。此外,汽缸室25连接有将在空调机1内循环的制冷剂吸入汽缸室25内的制冷剂吸入管24b。该制冷剂吸入管24b也与制冷剂吸入管24a —样,连通到密闭容器2a内。通过使上部侧隔板16a与下部侧隔板16b接合来形成隔板16。图3表示将隔板16的接合状态分离后的上部侧隔板16a和下部侧隔板16b,图 3(a)是表示上部侧隔板16a的俯视图,图3 (b)是表示下部侧隔板16b的俯视图。上部侧隔板16a在中央部形成有供转轴11插通的通孔26a,并在该通孔26a周围形成有凹部27a。下部侧隔板16b在中央部形成有供转轴11插通的通孔26b,并在该通孔 26b周围形成有凹部27b。此外,通过将上部侧隔板16a与下部侧隔板16b朝使凹部27a、27b相对的方向接合,从而由相对的凹部27a、27b形成排出室19。在上部侧隔板16a和下部侧隔板16b中形成有供压缩机构部组装用的螺钉穿过的多个固定螺孔28。在上部侧隔板16a中形成有排出孔29a,该排出孔29a将汽缸室21与排出室19连通,以将在汽缸室21内被压缩的高压的气体制冷剂排出至排出室19内。在排出室19的上表面部、即凹部27a的表面安装有打开关闭排出孔29a的排出阀20a。在下部侧隔板16b中形成有排出孔29b,该排出孔29b将汽缸室25与排出室19连通,并将在汽缸室25内被压缩的高压的气体制冷剂排出至排出室19内。在排出室19的下表面部、即凹部27b的表面安装有打开关闭排出孔29b的排出阀 20b。另外,在下部侧隔板16b上形成有排出口 31,并通过该排出口 31将排出室19与制冷剂排出管12连通。另外,在上部侧隔板16a和下部侧隔板16b的接合面上形成有供油槽32。该供油槽32与回油管13 —起构成供油通路,并经由回油管13将从油分离器3供给来的润滑油供给至通孔26a、26b的内周面与转轴11的外周面之间的滑动部位。在上述结构中,当空调机1运转时,驱动电动机部10来使转轴11旋转,并使与偏心部IlaUlb嵌合的圆筒22a、22b在汽缸室21、25内滚动。此外,通过使圆筒22a、22b在汽缸室21、25内滚动,低压的气体制冷剂被从制冷剂吸入管24a、24b吸入到汽缸室21、25内而被压缩。通过将排出阀20a、20b打开来将在汽缸室21、25内被压缩的气体制冷剂排出至排出室19内,并从排出室19经由排出口 31排出至制冷剂排出管12内。被排出至制冷剂排出管12内的气体制冷剂经由油分离器3和四通阀4流入室外热交换器5或室内热交换器7内。在汽缸室21、25内被压缩的气体制冷剂含有用于对压缩机构部9中的滑动部位进行润滑的润滑油,该润滑油与气体制冷剂一起排出至排出室19内。在此,连通排出室19与制冷剂排出管12的排出口 31形成于排出室19的下部侧。 因此,与气体制冷剂一起排出至排出室19内的润滑油不会积存在排出室19内而会与气体制冷剂一起从排出口 31排出至制冷剂排出管12内。因此,不会出现润滑油积存在排出室19内的情形,也不会因积存在排出室19内的润滑油而使排出阀20a、20b的开闭动作受阻或是使排出室19内的气体制冷剂的流动受阻, 从而能将密闭型压缩机2的性能维持在良好的状态下。此外,用于对压缩机构部9中的滑动部位进行润滑的、气体制冷剂中所包含的润滑油不会积存在排出室19内而是被排出至制冷剂排出管12内,并在被油分离器3分离后经由回油管13供给至压缩机构部9的滑动部位。因此,不会因润滑油积存在排出室19内而出现对压缩机构部9的滑动部位进行润滑的润滑油不足的情况,从而能良好地进行压缩机构部9的滑动部位的润滑。(第二实施方式)基于图4对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以及以下说明的其它实施方式中,对与先前说明的实施方式的构成要素相同的构成要素标注相同的符号, 而省略重复说明。第二实施方式的基本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第二实施方式与第一实施方式的不同之处在于,第二实施方式中,在下部侧隔板16b上形成有导向槽41。在排出室19的下表面部、即下部侧隔板16b的凹部27b的底面部形成有位于排出阀20b的安装部位的阀座凹陷部42。该阀座凹陷部42比凹部27b的底面部的其它部分更凹陷地形成。此外,在凹部27b的底面部形成有连结阀座凹陷部42与排出口 31的凹状凹下的通路作为导向槽41。在上述结构中,润滑油容易积存在位于排出室19内下侧的阀座凹陷部42。积存在该阀座凹陷部42内的润滑油经过导向槽41内流动至排出口 31,并从排出口 31排出至制冷剂排出管12内。因此,通过形成导向槽41,能防止润滑油积存在阀座凹陷部42内阻碍排出阀20b 开闭的情况的发生,并能将密闭型压缩机2的性能维持在良好的状态下。(第三实施方式)基于图5对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第三实施方式的基本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第三实施方式与第一实施方式的不同之处在于,第三实施方式在下部侧隔板16b 上形成有多个凹陷部51以及与第二实施方式同样地形成有导向槽41。从排出室19中的排出阀20b的安装部位至排出口 31之间的排出室19的宽度尺寸不固定,在形成有固定螺孔28的区域内变窄。在排出室19的下表面部、即下部侧隔板16b的凹部27b的底面部形成有位于排出室19中宽度尺寸变窄的部位的凹陷部51。该凹陷部51比凹部27b的底面部的其它部分更凹陷地形成。此外,导向槽41将位于凹部27b底面部的阀座凹陷部42与排出口 31连结,并将多个凹陷部51连结。在上述结构中,从位于排出阀20b的安装部位的排出孔29b排出至排出室19内的气体制冷剂在排出室19内朝向排出口 31流动,但从排出阀20b的安装位置至排出口 31之间的排出室19的宽度尺寸不固定,在形成有固定螺孔28的区域变窄。因此,若不采取某些措施的话,在该变窄的区域内,气体制冷剂流动时的通路阻力有时会变大。
因此,如本实施方式所示,通过形成凹陷部51,能实现从排出阀20b的安装位置至排出口 31之间的通路面积的均勻化。藉此,能消除气体制冷剂在排出室19内流动时通路阻力变大的部位,从而能将密闭型压缩机2的性能维持在良好的状态。此外,由于将这些凹陷部51连结来形成导向槽41,因此,能防止润滑油积存在凹陷部51而使通路面积变窄的情况的发生。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列举了将凹陷部51形成于下部侧隔板16b的情形为例来进行说明,但也可以只形成于排出室19的上表面部、即上部侧隔板16a的凹部27a的表面部,还可以形成于上部侧隔板16a和下部侧隔板16b这两方。(第四实施方式)基于图6对本发明第四实施方式进行说明。第四实施方式的基本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第四实施方式与第一实施方式的不同之处在于,设有将积存在密闭容器2a底部的润滑油供给至压缩机构部9的吸入侧的供给通路61。在供给通路61的下端侧形成有浸渍在积存于密闭容器2a内的底部的润滑油中的吸入口 62。供给通路61在其上端部具有上下分支的上侧供给通路63和下侧供给通路64, 上侧供给通路63连接至汽缸17的吸入侧,下侧供给通路64连接至汽缸18的吸入侧。配置成具有上下方向轴心的转轴11的下端部被推力轴承65支承。供给通路61 的吸入口 62设在比推力轴承65高的位置上。在上述结构中,当空调机1运转时,气体制冷剂在制冷剂吸入管24a、24b内流动并被吸入至汽缸室21、25内。根据伴随该气体制冷剂流动的喷射效果,积存在密闭容器2a内的底部的润滑油在经过供给通路61、上侧供给通路63、下侧供给通路64内之后被吸起。被吸起的润滑油与气体制冷剂一起被吸入至汽缸室21、25内,被吸入至汽缸室 21,25内的润滑油用于对压缩机构部9的滑动部分进行润滑。在此,由于供给通路61的吸入口 62设在比对转轴11的下端部予以支承的推力轴承65高的位置,因此,推力轴承65维持浸渍在积存于密闭容器2a内的底部的润滑油中的状态。因此,能可靠地进行润滑油向推力轴承65的供给,并能防止因润滑油供给不足而造成推力轴承65烧结。藉此,能将密闭型压缩机2的性能维持在良好的状态下。(第五实施方式)根据图7对本发明第五实施方式进行说明。第五实施方式的基本结构与第四实施方式相同,第五实施方式与第四实施方式的不同之处在于,位于供给通路61的上端侧并朝上下分支的上侧供给通路63a的流路面积与下侧供给通路64a的流路面积不同。具体来说,上侧供给通路63a的流路面积形成得较大,下侧供给通路64a的流路面积形成得较小。在上述结构中,当空调机1运转时,积存在密闭容器2a内的底部的润滑油在经过供给通路61、上侧供给通路63a、下侧供给通路64a内之后被吸起。被吸起的润滑油与气体制冷剂一起被吸入至汽缸室21、25内,被吸入至汽缸室 21,25内的润滑油用于对压缩机构部9的滑动部位进行润滑。在此,在利用喷射效果将积存在密闭容器2a内的底部的润滑油吸起的情况下,若不采取某些措施的话,被吸入至位于上方的汽缸室21内的润滑油的量有时会比被吸入至位于下方的汽缸室25内的润滑油的量少。因此,如在本实施方式中所示,通过使上侧供给通路63的通路直径比下侧供给通路64a的通路直径大,能实现使流入上方的汽缸室21的润滑油的量与流入下方的汽缸室25 内的润滑油的量均勻化。因此,能防止因润滑油向上方的汽缸室21内的供给不足而造成汽缸17侧的烧结, 此外,能防止因润滑油向下方的汽缸室25内的供给过剩而造成的油压缩。藉此,能将密闭型压缩机2的性能维持在良好的状态下。根据以上所说明的各实施方式,由于将形成于隔板16的排出室19与制冷剂排出管12连通的排出口 31形成于排出室19的下部侧,因此,与气体制冷剂一起排出至排出室 19内的润滑油不会积存在排出室19内而是与气体制冷剂一起从排出口 31排出至制冷剂排出管12内。因此,不会因积存在排出室19内的润滑油而使排出阀20a、20b的开闭动作受阻或是使排出室19内的气体制冷剂的流动受阻。以上已经说明了本发明的几个实施方式,但这些实施方式只是作为例示,并不限定本发明的范围。能以其他各种方式实施这些新的实施方式,也可以在不脱离发明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各种省略、替换、变更。这些实施方式及其变形包含在发明范围及思想中,并包含在权利要求书所记载的发明及其等同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密闭型压缩机,在密闭容器内收纳有通过具有上下方向轴心的转轴连结的压缩机构部和电动机部,所述密闭容器内空间的压力被设定成与向所述压缩机构部吸入的吸入压相同,并包括将被所述压缩机构部压缩的气体制冷剂排出至所述密闭容器外部的排出通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机构部包括隔板;一对汽缸,这一对汽缸设于所述隔板的上下两侧,并分别具有汽缸室;排出室,该排出室形成于所述隔板内;排出阀,该排出阀安装于所述排出室内,打开关闭将在所述汽缸室内被压缩的气体制冷剂排出至所述排出室内的排出孔,连通所述排出室与所述排出通路的排出口形成于所述排出室的下部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密闭型压缩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排出室的下表面部的所述排出阀的安装部位形成有比所述排出室的下表面部的其它部分更凹陷的阀座凹陷部,连结该阀座凹陷部与所述排出口的凹状导向槽形成于所述排出室的下表面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密闭型压缩机,其特征在于,在从所述排出阀的安装部位至所述排出口之间的所述排出室的宽度尺寸变窄的部位处、所述排出室的下表面部和上表面部中的至少一方形成有比其它部分更凹陷的凹陷部。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密闭型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排出通路与将气体制冷剂中所含的润滑油分离的油分离器连接,并设有供给通路,该供给通路将被所述油分离器分离的润滑油供给至所述压缩机构部的滑动部位并将所述密闭容器内的润滑油供给至所述压缩机构部的吸入侧,所述供给通路的吸入口设于比对所述转轴的下端部予以支承的推力轴承高的位置。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密闭型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给通路具有与位于上侧的一个所述汽缸室内连通的上侧供给通路和与位于下侧的另一个所述汽缸室内连通的下侧供给通路,所述上侧供给通路的通路面积形成得比所述下侧供给通路的通路面积大。
6.一种制冷循环装置,其包括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密闭型压缩机、热源侧热交换器、膨胀装置以及利用侧热交换器。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密闭型压缩机及制冷循环装置,能提高密闭型压缩机的性能。密闭型压缩机(2)在密闭容器(2a)内收纳有压缩机构部(9)和电动机部(10),并包括将被压缩机构部(9)压缩的气体制冷剂排出至密闭容器(2a)外部的排出通路(12),压缩机构部(9)包括隔板(16);一对汽缸(17、18),这一对汽缸(17、18)设于隔板(16)的上下两侧并具有汽缸室(21、25);排出室(19),该排出室(19)形成于隔板(16)内;排出阀(20a、20b),该排出阀(20a、20b)安装于排出室(19)内,打开关闭将在汽缸室(21、25)内被压缩的气体制冷剂排出至排出室(19)内的排出孔。连通排出室(19)与排出通路(12)的排出口(31)形成于排出室(19)的下部侧。
文档编号F04B35/04GK102312816SQ20111017165
公开日2012年1月11日 申请日期2011年6月15日 优先权日2010年7月5日
发明者菊川元嗣 申请人:东芝开利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