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混凝土输送弯管及混凝土泵送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498228阅读:31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混凝土输送弯管及混凝土泵送设备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混凝土工程机械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混凝土输送弯管及混凝土泵送设备。
背景技术
混凝土输送管由直管和弯管连接组成,用于输送混凝土(即由水泥、砾石、砂浆混合而成的流体),使用时,混凝土在弯管内的流动方向发生改变,对弯管外弧段产生重大冲击,弯管外弧段因直接承受混凝土的冲击,发生严重的磨损,甚至迅速磨破,此时与弯管外弧段相对的内弧段磨损却相对较小,直管部分的磨损也相对轻微,而此时往往必须更换整个混凝土输送弯管,耽误工程时间而且造成较大的浪费,因此如何提高弯管外弧段的耐磨性是提高混凝土输送弯管的关键所在。现有技术通常采用改进混凝土输送弯管的结构和材料的方式来解决上述问题。例如在结构方面,将混凝土输送弯管外弧段的壁厚设计得比内弧段的壁厚更厚,或者采用双金属层,以使外弧段与内弧段的磨损周期相同,这种方式利于延长混凝土输送弯管的使用寿命,但是效果不是太好;在材料方面,采用高硬度、高耐磨材料来制作混凝土输送弯管,具有易脆裂的缺点;另外,同时采用上述两种方式制作的混凝土输送弯管具有较好的耐磨性,且不易脆裂,但加工工艺复杂,制造困难,成本大大增加。上述方法在提高弯管耐磨性和使用寿命方面起到了一定的效果,但在使用时,弯管外弧段仍然是承受着混凝土的直接冲击,磨损依然严重。

实用新型内容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混凝土输送弯管及混凝土泵送设备,以解决上述弯管易磨损,加工工艺复杂且制造成本高的问题。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混凝土输送弯管,包括管体,所述管体的中心线为弧线且管体内形成供混凝土输送的管腔,所述管体的外弧段设有一向外凸出的凸起部,所述凸起部形成一个内腔,所述内腔与所述管体的管腔贯通,形成一个腔体。进一步地,所述凸起部向外凸出的方向与所述管体的进料方向相同。进一步地,在所述中心线的外侧,所述管体的外侧直管壁与所述凸起部由弧形面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凸起部为弧面体;所述管体夹在所述凸起部与弯管入口之间的外侧管壁为直线管壁,所述直线管壁与所述弯管入口的进料方向平行,且所述直线管壁与所述凸起部相切;所述管体夹在所述凸起部与弯管出口之间的外侧管壁与所述凸起部由一个向弯管管腔内凸起的弧形面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凸起部为球面体。进一步地,所述凸起部与所述管体一体成型。[0013]进一步地,所述凸起部为可拆卸部件。[0014]进一步地,所述管体的外侧管壁的厚度要大于内侧管壁的厚度。[0015]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装设有该混凝土输送弯管的混凝土泵送设备。[0016]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具有以下优点在混凝土输送弯管的外弧段设有一向外凸出 的凸起部,所述凸起部形成一个内腔,所述内腔与所述管体的管腔贯通,形成一个腔体。当 混凝土从所述弯管入口流进来后,混凝土就会在所述凸起部形成混凝土垫层,那么后续流 入的混凝土就会减少对所述凸起部管壁的直接磨损,取代的是混凝土与所述垫层之间的摩 擦,这样就大大减轻了混凝土对弯管外弧段的直接冲刷和磨损;同时,在弯管的外弧段设置 一向外凸出的凸起部,加工简单,易于成型且成本低。


[0017]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 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 附图中[0018]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混凝土输送弯管结构示意图;[0019]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中混凝土输送弯管结构示意图。[0020]附图标记说明[0021]I弯管内侧管壁[0022]2弯管入口[0023]3凸起部[0024]4 内腔[0025]5弧形面[0026]6弯管出口[0027]7中心线具体实施方式
[0028]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 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0029]本实用新型的基本思想在于为了在减轻混凝土输送弯管的外壁在混凝土输送过 程中严重磨损的同时,还要简化弯管的制作工艺,节约成本,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混凝土输 送弯管,在管体的外弧段设有一向外凸出的凸起部,利用在凸起部内积存的混凝土垫层,减 轻了混凝土直接对拐角处管壁的冲刷和磨损,大幅度提高了弯管的使用寿命。[0030]下面结合图1和图2,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003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一种混凝土输送弯管,如图1所示,包括弯管管体,管体 的中心线7为弧线且管体内形成供混凝土输送的管腔,管体的外弧段设有一向外凸出的凸 起部3,凸起部形成一个内腔4,内腔4与管体的管腔贯通,形成一个腔体。[0032]需要说明的是,在管体的外弧段设有一向外凸出的凸起部3,至于上述凸起部3的 开口设置成多大,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弯管的实际大小以及弯管弧度的大小可以自行确 定。[0033]另外,凸起部3形成的空腔4与管体的管腔贯通形成一个整体的腔体。工作的时 候,混凝土由弯管入口 2流入,然后进入凸起部3的空腔4,于是空腔4内就会积存一定的混 凝土垫层,这些积存的混凝土垫层对后续流入的混凝土起到缓冲的作用,减轻了高速流动 的混凝土直接对弯管外侧管壁的冲刷磨损;由于凸起部空腔4内混凝土垫层的存在,将原 来混凝土与弯管的外弧段之间的直接摩擦变成了后流入的混凝土与预先积存的混凝土垫 层之间的摩擦,这样就大大减轻了混凝土对管壁的磨损,提高了弯管的使用寿命。[0034]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的凸起部3可以在弯管制作的时候一体成型,也可以是可拆 卸部件。当然,如果凸起部3是可拆卸部件,在使用的过程中就可以定期更换,操作简单,节 约成本。但是需要指出的是,如果凸起部3是可拆卸部件,要注意结合部位的密封性。[0035]进一步地,凸起部3向外凸出的方向与管体的进料方向相同,这样尽可能保证凸 起部3对高速流入的混凝土的缓冲作用以及增加混凝土垫层与后流入混凝土之间摩擦的 几率,减小混凝土与管壁的直接摩擦。[0036]更进一步地,管体的外侧直管壁与凸起部3由弧形面连接,这种流线型设计可以 减轻混凝土对外侧管壁与凸起部3连接部位管壁的磨损,提高弯管的使用寿命。[0037]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提供一种优选的混凝土输送弯管,如图2所示,包括弯管管 体,管体的中心线7为弧线且管体内形成供混凝土输送的管腔,管体的外弧段设有一向外 凸出的凸起部3,凸起部3形成一个内腔4,内腔4与管体的管腔贯通,形成一个腔体。[0038]本实施例中凸起部3为弧面体;管体夹在凸起部3与弯管入口 2之间的外侧管壁 为直线管壁,直线管壁与弯管入口 2的进料方向平行,且直线管壁与凸起部3相切;管体夹 在凸起部3和弯管出口 6之间的外侧管壁与凸起部3由一个向内凸起的弧形面5连接。[0039]更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凸起部3为球面体,这样更容易在凸起部内形成一个回 流缓冲作用,进一步减轻混凝土对外弧段的直接冲刷。[0040]更进一步地,输送弯管内侧管壁I厚度比输送弯管的外侧管壁薄,这样在保证施 工安全的前提下,可以节约材料,减轻弯管的重量,节约成本。[004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还提供了一种混凝土泵送设备,该混凝土泵送设备设置有上 述的混凝土输送弯管。因此,该混凝土泵送设备也应该具有上述各项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 述。[0042]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 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 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混凝土输送弯管,包括管体,所述管体的中心线(7)为弧线且管体内形成供混凝土输送的管腔,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的外弧段设有一向外凸出的凸起部(3),所述凸起部形成一个内腔(4),所述内腔(4)与所述管体的管腔贯通,形成一个腔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凝土输送弯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部(3)向外凸出的方向与所述管体的进料方向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凝土输送弯管,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中心线(7)的外侧,所述管体的外侧直管壁与所述凸起部(3)由弧形面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混凝土输送弯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部(3)为弧面体; 所述管体夹在所述凸起部(3)与弯管入口(2)之间的外侧管壁为直线管壁,所述直线管壁与所述弯管入口(2)的进料方向平行,且所述直线管壁与所述凸起部(3)相切; 所述管体夹在所述凸起部(3)和弯管出口(6)之间的外侧管壁与所述凸起部(3)由一个向弯管管腔内凸起的弧形面(5)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混凝土输送弯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部(3)为球面体。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凝土输送弯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部(3)与所述管体一体成型。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凝土输送弯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部(3)为可拆卸部件。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凝土输送弯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的外侧管壁的厚度要大于内侧管壁(1)的厚度。
9.一种混凝土泵送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混凝土输送弯管。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混凝土输送弯管及混凝土泵送设备,属于混凝土工程机械领域。该混凝土输送弯管,包括管体,所述管体的中心线为弧线且管体内形成供混凝土输送的管腔,所述管体外侧圆弧管壁处设有一向外凸出的凸起部,所述凸起部形成一个内腔,所述内腔与所述管体的管腔贯通,形成一个腔体。本实用新型利用在凸起部空腔内形成的混凝土垫层的缓冲隔绝作用,大大减轻了混凝土对弯管外侧壁的高速冲刷和直接磨损,同时,该弯管加工简单,易于成型且成本低。
文档编号F04B53/16GK202834534SQ20122046162
公开日2013年3月27日 申请日期2012年9月11日 优先权日2012年9月11日
发明者杨司空, 邓习树 申请人: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