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混凝土泵送设备液压系统及混凝土泵送设备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9861490阅读:526来源:国知局
一种混凝土泵送设备液压系统及混凝土泵送设备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工程车辆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到一种混凝土栗送设备液压系统及混凝土栗送设备。
【背景技术】
[0002]现代工程施工中,需要输送大量混凝土,一般采用栗送设备如拖式混凝土栗、车载混凝土栗、混凝土栗车等进行输送。
[0003]在施工中,施工工况往往非常复杂,输送不同距离或输送不同牌号的混凝土时,所需的混凝土栗送压力变化很大,同时,不同工况下,栗送方量的要求也不同。这就要求栗送设备能适应宽范围的输出压力范围和宽范围的栗送方量范围。受功率的限制,一般采用高低压转换来实现。当系统处在高压状态时,混凝土栗送压力较高,但输出方量较小。当系统处在低压栗送状态时,混凝土栗送压力较低,但输出方量较大。
[0004]通过改变油缸与无杆腔或有杆腔连通来实现高压或低压的转换。
[0005]如图1所示,当两栗送油缸1、2无杆腔连通,有杆腔通闭式回转栗的两工作油口时,压力油作用在有杆腔,由于有杆腔有效作用面积较小,此时混凝土栗送压力较小,但输出的栗送方量较大。
[0006]如图2所示,当两栗送油缸1、2有杆腔连通,无杆腔通闭式回转栗的两工作油口时,压力油作用在无杆腔,由于无杆腔有效作用面积较大,此时混凝土栗送压力较高,但输出的栗送方量较小。
[0007]现有栗送机构高低压转换方式一般有以下几种:
[0008]—、通过改变胶管连接位置进行转换,即当进行高低压转换时,需重新接管,实现油路连接方式的转变。
[0009]二、采用转阀的形式。进行高低压转换时,需人工拆卸转动油路块,实现高低压油路的沟通。
[0010]三、自动高低压转换,利用六个插装阀实现高低压自动转换。
[0011]现有栗送机构存在以下缺陷:
[0012]—、在进行高低压转换时,存在一些不足:
[0013](I)如通过改变胶管连接位置进行转换,工作量大,费时,且拆卸时会导致油液流失及油液污染。
[0014](2)采用转阀的形式较为方便,但同样需人工拆卸,且拆卸时会导致油液流失及油液污染。
[0015](3)采用自动高低压转换方式时,虽然较为快捷方便,但六个插装阀的匹配、插装阀的泄漏又会影响系统性能(因为插装阀的泄漏会影响连通腔的油量,进而影响行程),同时插装阀出故障时也较难排除。
[0016]二、现有栗送机构低压栗送时,栗送油缸无杆腔流量远大于栗流量,导致阀规格和油路规格增大,成本增加,当不增大阀及油路规格时则压力损失较大。
[0017]三、现有栗送机构低压栗送时,栗送油缸有杆腔也需承受高压,密封寿命有所降低。

【发明内容】

[0018]本发明提供一种混凝土栗送设备液压系统,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混凝土栗送设备换向冲击的问题。
[0019]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混凝土栗送设备液压系统,该混凝土栗送设备液压系统包括:第一主油路、第二主油路以及两个栗送油缸;
[0020]所述栗送油缸包括缸体,设置在所述缸体内的具有中空腔体的活塞杆,以及套装在所述活塞杆的中空腔体内的中空柱塞,且所述中空柱塞与所述缸体固定连接,所述中空柱塞的腔体与所述中空腔体连通;其中,与所述活塞杆连接的活塞将缸体的腔体分为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所述活塞杆所在的腔体为第二腔体,另一个腔体为第一腔体,所述活塞杆内的中空腔体为第三腔体;
[0021]其中一个栗送油缸的第一腔体和第三腔体各自通过带有插装阀的油路与所述第一主油路连接,另一个栗送油缸的第一腔体和第三腔体各自通过带有插装阀的油路与所述第二主油路连接;
[0022]所述两个栗送油缸的第二腔体可选择性地连通或断开,其中,在所述两个栗送油缸的第二腔体连通时,
[0023]在高压栗送时,其中一个栗送油缸的第一腔体和第三腔体通过其对应的主油路与高压油源连通,另一个栗送油缸的第一腔体和第三腔体通过其对应的主油路与回油油路连通;
[0024]在低压栗送时,其中一栗送油缸的第一腔体或第三腔体中的一个腔体通过其对应的主油路与高压油源连通,另一个栗送油缸的第一腔体或第三腔体通过其对应的主油路与回油油路连通。
[0025]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采用具有三个腔室的栗送油缸来实现送油,并通过采用插装阀及换向阀的组合来实现对栗送油缸高低压栗送的控制,提高了液压系统的工作效率。
[0026]优选的,所述两个栗送油缸的第一腔体之间通过连接油路可选择的连通或断开,所述两个栗送油缸的第三腔体之间通过连接油路可选择的连通或断开,且所述两个连接油路分别通过带有单向阀的油路与油箱连通;在所述其中一个栗送油缸的第一腔体进油时,所述两个第一腔体之间的连接油路断开,在所述其中一个栗送油缸的第三腔体进油时,所述两个第三腔体之间的连接油路断开。实现两个栗送油缸的第一腔体之间的连通及第三腔体之间的连通。
[0027]优选的,所述每个连接油路上设置有插装阀。通过插装阀实现两个第一腔体之间连接油路的通断控制,及两个第三腔体之间的连接油路的通断控制。
[0028]优选的,所述插装阀的先导控制腔通过换向阀可选择地与压力油路或油箱连接,在所述插装阀的先导控制腔与压力油路连接时,所述插装阀断开,在所述插装阀的先导控制腔与油箱连接时,所述插装阀导通。通过压力油路及油箱控制插装阀的通断。
[0029]优选的,所述两个栗送油缸分别为第一栗送油缸和第二栗送油缸;所述插装阀的个数为六个,分别为:第一插装阀、第二插装阀、第三插装阀、第四插装阀、第五插装阀及第六插装阀;其中,
[0030]所述第一栗送油缸的第一腔体通过第一插装阀与所述第一主油路连接,所述第一栗送油缸的第三腔体通过第二插装阀与所述第一主油路连接,所述第二栗送油缸的第一腔体通过第三插装阀与所述第二主油路连接,所述第二栗送油缸的第三腔体通过第四插装阀与所述第二主油路连接,所述第一栗送油缸的第一腔体通过第五插装阀与所述第二栗送油缸的第一腔体连接,所述第一栗送油缸的第三腔体通过第六插装阀与所述第二栗送油缸的第三腔体连接。
[0031]优选的,所述换向阀的个数为两个,分别为第一换向阀及第二换向阀,所述第一换向阀和第二换向阀均为具有第一工作位及第二工作位,其中,
[0032]所述第一插装阀的先导控制腔及所述第三插装阀的先导控制腔连接在第一换向阀的第一油口上,所述第二插装阀先导控制腔及所述第四插装阀的先导控制腔连接在第一换向阀的第二油口上,且所述第一换向阀的第三油口和第四油口分别与所述压力油路和所述油箱连接;所述第五插装阀的先导控制腔和所述第六插装阀的先导控制腔分别与第二换向阀的第一油口和第二油口连接,所述第二换向阀的第三油口和第四油口分别与所述压力油路和油箱连接;
[0033]在所述第一换向阀位于第一工作位时,所述第一插装阀的先导控制腔和所述第三插装阀的先导控制腔与所述油箱连通,所述第二插装阀的先导控制腔和所述第四插装阀的先导腔控制腔与所述压力油路连通;在所述第一换向阀位于第二工作位时,所述第一插装阀的先导控制腔和所述第三插装阀的先导控制腔与所述压力油路连通,所述第二插装阀的先导控制腔和所述第四插装阀的先导控制腔与所述油箱连通;
[0034]在所述第二换向阀位于第一工作位时,所述第五插装阀的先导控制腔与所述油箱连通,所述第六插装阀的先导控制腔与所述压力油路连通;在所述第二换向阀位于第二工作位时,所述第五插装阀的先导控制腔与所述压力油路连通,所述第六插装阀的先导控制腔与所述油箱连通。
[0035]优选的,所述第一换向阀和第二换向阀还分别具有第三工作位;其中,
[0036]在所述第一换向阀位于第三工作位时,所述第一插装阀的先导控制腔、第二插装阀的先导控制腔、第三插装阀的先导控制腔和第四插装阀的先导控制腔均与所述油箱连通;
[0037]在所述第二换向阀位于第三工作位时,所述第五插装阀的先导控制腔和第六插装阀的先导控制腔均与所述压力油路连通。
[0038]优选的,还包括第七插装阀、第八插装阀和第九插装阀,所述第一栗送油缸的第二腔体分别与第七插装阀与第二栗送油缸的第二腔体连接,所述第一栗送油缸的第二腔体通过第八插装阀与第一主油路连接,所述第二栗送油缸的第二腔体通过第九插装阀与第二主油路连接;
[0039]还包括第三换向阀,所述第三换向阀具有第一工作位及第二工作位,所述第七插装阀的先导控制腔与所述第三换向阀的第一油口连接,所述第八插装阀的先导控制腔和第九插装阀的先导控制腔均与所述第三换向阀的第二油口连接,且所述第三换向阀的第三油口和第四油口分别与所述压力油路和油箱连接,在所述第三换向阀位于第一工作位时,所述第七插装阀的先导控制腔与所述油箱连通,所述第八插装阀的先导控制阀和第九插装阀的先导控制阀与所述压力油路连通;在所述第三换向阀位于第二工作位时,所述第七插装阀的先导控制腔与所述压力油路连通,所述第八插装阀的先导控制阀和第九插装阀的先导控制阀与所述油箱连通。
[0040]优选的,所述第一主油路及所述第二主油路分别连接在闭式回转栗的两个油口上。
[0041]优选的,还包括第四换向阀,所述第四换向阀的第一油口与开式栗连接,第二油口与油箱连接,第三油口与第一主油路连接,第四油口与所
当前第1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