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心式风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467298阅读:219来源:国知局
离心式风扇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薄型且能够减少噪声的产生的离心式风扇。离心式风扇具有在下壳体(21)的上方配置有叶轮(30)的构造。叶轮(30)具有上侧护罩(31)、固定有马达的转子(63)的下侧护罩(41)以及配置于它们之间的叶片(51)。离心式风扇随着叶轮(30)的旋转,使从叶轮(30)的吸入口(33)导入的空气向叶轮(30)的侧方排出。在通过叶轮(30)的旋转轴的剖面中,与下述圆(C2)相比,转子(63)以及下侧护罩(41)均位于外侧,该圆的中心(A2)位于通过吸入口(33)的内侧的上端部(35)且与旋转轴平行的直线(L)上,该圆通过下侧护罩(41)的外周端部(45)。圆(C2)的半径(R2)是从上端部(35)至下方的下侧护罩(41)的表面的距离的80%。
【专利说明】离心式风扇【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离心式风扇,尤其涉及实现减少送风的噪声的离心式风扇。
【背景技术】
[0002]图17是表示以往的离心式风扇的一个例子的立体图。图18是表示以往的离心式风扇的一个例子的侧剖视图。
[0003]如图17以及图18所示,离心式风扇(也称作“离心风扇”。)801 —般构成为,在具有吸入口 813 (833)和吹出口 819的壳体810内储存叶轮830。叶轮830是绕马达860的旋转轴配置有多个叶片851的部件。离心式风扇801使从吸入口 813 (833)吸入的空气从叶轮830的中心流入翼(叶片)间,并利用由伴随叶轮830的旋转的离心作用引起的流体作用力,将空气朝向叶轮830的径向外侧吹出。从叶轮830的外周向外侧吹出的空气从壳体810的吹出口 819喷出。各叶片851的吸入口 813侧的部位具有垂直的端缘部。
[0004]如图18所示,离心式风扇801是薄型风扇。在该离心式风扇801的壳体810的大致中央部,具有用于使叶轮830旋转的马达860。马达860是以在叶轮830安装转子磁轭863的方式配置的外转子型的无刷马达。
[0005]这样的离心式风扇801广泛用于家用电器、OA设备、工业设备的冷却、换气、空气调节或车辆用的送风机等。离心式风扇801的送风性能和噪声受叶轮830的翼(叶片)形状和壳体810的形状(离心式风扇801的构造)影响较大。
[0006]为了减少噪声、实 现送风性能的提高,提出了各种将叶轮的形状、壳体的构造最优化的方案。例如,提出了通过将翼(叶片)形状最优化来实现低噪声化的离心式风扇(例如,参照专利文献I)。
[0007]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昭63-289295号公报
[0008]然而,在上述的薄型离心式风扇801中,存在容易产生噪声的问题。即,对于用于使叶轮830旋转的马达860的薄型化而言存在极限。因此,若使离心式风扇801薄型化,则马达860的高度比离心式风扇801的高度高。因此,如图18所示,马达860的转子磁轭863在离心式风扇801的吸入口 813 (833)的中央部突出。这样在吸入口 813 (833)突出的转子磁轭863会阻碍空气从吸入口 813 (833)向吹出口 819的流动,从而成为噪声的产生要因。
实用新型内容
[0009]本实用新型是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点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薄型且能够减少噪声产生的离心式风扇。
[0010]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离心式风扇具有叶轮、位于叶轮的下方的下壳体、以及安装于下壳体且使叶轮旋转的马达,叶轮具有上侧护罩、下侧护罩、以及在上侧护罩与下侧护罩之间排列在圆周上的多个叶片,离心式风扇随着叶轮的旋转,使从上侧护罩上部的吸入口导入的流体向叶轮的侧方排出,马达的转子安装于下侧护罩的安装部,在通过叶轮的旋转轴的剖面中,相对于下述圆,转子以及安装部均位于外侧,圆的中心位于通过吸入口的内侧的上端部且与叶轮的旋转轴平行的直线上,圆的半径是从吸入口的内侧的上端部至其下方的下侧护罩的表面的距离的80%,该圆与下侧护罩的表面相切、或通过下侧护罩的端缘部。
[0011]优选构成为,马达是外转子型的马达,转子在叶轮的吸入口的内部以朝向吸入口外而向上方突出的方式配置,转子的上下方向的高度为离心式风扇的上下方向的高度的二分之一以下。
[0012]优选构成为,下壳体使用金属板构成。
[0013]优选构成为,在下壳体的至少一部分实施滚花加工。
[0014]优选构成为,在下壳体的中央部,形成有向下方凹陷的凹部,在凹部,至少配置有马达的驱动电路。
[0015]优选构成为,下壳体中的与叶轮对置的面成为对从吸入口导入的流体进行引导的
壁面的一部分。
[0016]优选构成为,以使多个叶片各自的至少外周侧的部位面对下壳体的上表面的方式,下侧护罩仅设置在叶轮的靠近旋转轴的部分。
[0017]优选构成为,离心式风扇还具备位于叶轮的上方的上壳体,在上壳体,以向吸入口导入流体的方式形成有俯视时呈圆形的开口部,从多个叶片各自的下端至吸入口的上下方向的高度的值相对于开口部的内侧的直径在15%以上?25%以下的范围内。
[0018]优选构成为,吸入口的上端部的上下方向的位置与开口部的上端部相同、或位于其上方。
[0019]优选构成为,离心式风扇还具备位于叶轮的上方的上壳体,在上壳体,以向吸入口导入流体的方式形成有开口部,吸入口的上端部的上下方向的位置与开口部的上端部相同、或位于其上方。
[0020]优选构成为,在下壳体,设有固定用于向马达供电的连接器的安装部。
[0021 ] 优选构成为,所述叶轮一体成形而成。
[0022]根据这些实用新型,转子以及安装部均比中心位于通过吸入口的内侧的上端部且与叶轮的旋转轴平行的直线上、与下侧护罩的表面相接或通过下侧护罩的端缘部的规定的大小的圆靠近外侧。因此,能够提供薄型且能够减少噪声的产生的离心式风扇。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3]图1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离心式风扇的俯视图。
[0024]图2是图1的A-A线的剖视图。
[0025]图3是图2的局部放大图。
[0026]图4是说明叶轮的形状的图。
[0027]图5是表示下侧护罩的形状与离心式风扇的性能的关系的图表。
[0028]图6是表示作为比较对象的其它的离心式风扇的结构的一个例子的图。
[0029]图7是从下侧观察下壳体的立体图。
[0030]图8是离心式风扇的与图2不同的剖面的侧剖视图。
[0031]图9是表示使用由厚度1.6毫米的金属板构成且实施了滚花加工的下壳体时的振动的产生状况的图表。
[0032]图10是表示使用由厚度1.6毫米的金属板构成且未实施滚花加工的下壳体时的振动的产生状况的图表。
[0033]图11是表示使用由厚度1.2毫米的金属板构成且实施了滚花加工的下壳体时的振动的产生状况的图表。
[0034]图12是表示使用由厚度1.2毫米的金属板构成且未实施滚花加工的下壳体时的振动的产生状况的图表。
[0035]图13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一个变形例的离心式风扇的结构的侧剖视图。
[0036]图14是表示与本实施方式的上述变形例不同的变形例的离心式风扇的结构的侧首1J视图。
[0037]图15是说明离心式风扇的叶轮的形状的图。
[0038]图16是对与本实施方式的上述变形例不同的变形例的离心式风扇的下壳体从下侧观察的立体图。
[0039]图17是表示以往的离心式风扇的一个例子的立体图。
[0040]图18是表示以往的离心式风扇的一个例子的侧剖视图。
[0041]附图标记说明 :
[0042]1、101、201…尚心式风扇;11…上壳体;19…吹出口 ;21…下壳体;23…凹部;25…孔部;29…间隔壁部;30、230…叶轮;31、231…上侧护罩;33…吸入口 ;35、235…上端部;41…下侧护罩;43…圆筒部(安装部的一个例子);51…叶片;60、160…马达;61、161…主轴(叶轮的旋转轴的一个例子);63、163…转子;69…电路基板(马达的驱动电路的一个例子);71连接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43]以下,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离心式风扇进行说明。
[0044]图1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离心式风扇的俯视图。图2是图1的A-A线的剖视图。图3是图2的局部放大图。
[0045]参照图1至图3,离心式风扇I具备壳体10、叶轮30以及马达60。除了安装有马达60的部分,离心式风扇I整体构成为俯视时大致呈正方形的长方体状。离心式风扇I是上下方向的尺寸(高度)比较小的薄型风扇。叶轮30安装在与马达60的主轴61 —起旋转的转子63上。离心式风扇I通过马达60使叶轮30旋转。对于离心式风扇I而言,随着叶轮30的旋转,使从其吸入口 33导入的空气(流体的一个例子)向叶轮30的侧方排出。即,从吸入口 33导入的空气受到因伴随叶轮30的旋转的离心作用引起的流体作用力而在叶轮30的叶片51之间通过,并朝向叶轮30的径向外侧吹出。空气从位于叶轮30的侧方的壳体10的吹出口 19排出。
[0046]马达60例如是外转子型的无刷马达。马达60通过螺纹件、螺栓等紧固部件安装于下壳体21的中央部。马达60具有朝向下方开口的杯状的转子(转子磁轭)63。在转子63的侧周部的内表面安装有环状的磁铁65。在转子63的中央部安装有主轴61。
[0047]主轴61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被安装于轴承支架66的一对轴承66a支承。在轴承支架66的外周部设有定子67。定子67由层叠的定子铁芯、安装于定子铁芯且卷绕有线圈的绝缘体等构成。定子67与磁铁65在径向(图2中左右方向)上隔开规定的间隙地对置配置。定子67与电路基板69连接。电路基板69例如是印刷布线基板。在电路基板69,安装有用于控制马达60的电子部件等,并且搭载有马达60的驱动电路。
[0048]壳体10通过组合上壳体11和下壳体21而构成。具体而言,上壳体11和下壳体21使用俯视时位于四个角的螺纹件14而相互组装,从而构成壳体10。螺纹件14例如是从下壳体21侧插入的螺栓。上壳体11和下壳体21例如在配设螺纹件14的部分以夹持支柱的方式相互组装。此外,此时,支柱也可以与上壳体11和下壳体21中的任一方一体构成。吹出口 19例如设置在上壳体11与下壳体21之间,且在除了使用螺纹件14紧固上壳体11和下壳体21的紧固部分之外的壳体10的侧部设置。
[0049]叶轮30以收纳在壳体10内的方式配置。叶轮30整体具有圆盘形状。在叶轮30的上方配置有上壳体11,在下方配置有下壳体21。即,离心式风扇I构成为,以在上壳体11与下壳体21之间夹持的方式保持叶轮30。
[0050]叶轮30大概具有上侧护罩31、下侧护罩41、以及配置于上侧护罩31与下侧护罩41之间的多个叶片51。在叶轮30的中央部,形成有向上方开口的吸入口 33。吸入口 33通过被上侧护罩31的内侧的上端部35围起而构成。如图1所示,多个叶片51以适当的间隔在圆周上排列。
[0051]在叶轮30的中央部,配置有供转子63嵌装的下侧护罩41。在下侧护罩41的中央部,设有以供转子63配置的方式形成的圆筒部(安装部的一个例子)43。转子63在设于下侧护罩41的中央部的圆筒部43嵌装,来保持叶轮30。转子63在吸入口 33的内部朝向吸入口 33外侧以向上方突出的方式配置。如图3所示,转子63保持圆筒部43的部分的上下方向的高度被设定为离心式风扇I的上下方向的高度H的二分之一以下。由此,使离心式风扇I比较薄,并且以从吸入口 33吸引的空气不会被转子63遮挡的方式构成。
[0052]各叶片51具有相同的弯曲形状。叶片51是朝向后方的叶片、是所谓涡轮型叶片。叶片51的形状成为相对于旋转方向朝向后方弯曲倾斜的形状。上侧护罩31、下侧护罩41、以及叶片51例如通过使用合成树脂一体成型而形成。
[0053]上壳体11例如使用工程塑料等树脂形成。在上壳体11的中央部形成有开口部13。俯视时,开口部13呈圆形。开口部13以向设于叶轮30的吸入口 33导入空气的方式形成。开口部13具有比由上侧护罩31构成的吸入口 33的内径稍大的内径。S卩,本实施方式中,开口部13的大小与吸入口 33的大小大致相等。
[0054]下壳体21例如使用铁等金属板形成。在下壳体21的中央部形成有向下方凹陷的凹部23。凹部23形成为碗状。如图2所示,本实施方式中,在凹部23安装有马达60、以及电路基板69等的马达60的驱动电路。马达60通过螺纹件、螺栓等紧固部件安装于下壳体21,但也可以代替紧固部件而通过将轴承支架66的下部铆接固定于凹部23而将马达60安装于下壳体21。
[0055]下壳体21的外周部成为在轴向(图2上下方向)上折弯的侧板。通过设有侧板,来提闻下壳体21的刚性。
[0056]下壳体21的上表面中的、凹部23的周围的部分,成为面对叶轮30的下表面的间隔壁部29。间隔壁部29以接近叶轮30的下表面的方式形成为平面状。
[0057]如图2所示,叶轮30的下侧护罩41仅在靠近主轴(叶轮30的旋转轴)61的部分设置,以使各叶片51中的至少外周侧的部位面对间隔壁部29。即,各叶片51在叶轮30中的与间隔壁部29相对的部位露出。下壳体21中的与叶轮30对置的面成为将从吸入口 33导入的空气向侧方引导的壁面的一部分。叶片51在轴向上与间隔壁部29隔开规定的间隙地对置配置。此外,对于各叶片51的下部而言,可以是其至少一部分向间隔壁部29侧露出,也可以是其全部向间隔壁部29侧露出。
[0058]此外,收纳在壳体10中的叶轮30的外径尺寸被设定为比壳体10的一边的尺寸小。由此,旋转的叶轮30不从壳体10的外缘突出,从而防止叶轮30与其它部件的接触、由接触引起的破损等。
[0059]下壳体21兼具作为在叶轮30中导向空气的主板的功能,并且也具有作为壳体10的基板的功能。因此,形成在叶轮30与间隔壁部29之间的间隙的设定十分重要。在间隙过大的情况下,从吸入口 33吸入的空气在叶片51之间通过,并且也向间隙流动。其结果,从叶轮30吹出的空气的压力减少,送风特性降低。另一方面,在间隙过小的情况下,存在如下问题。即,若各部件的尺寸精度产生偏差,则存在叶片51与间隔壁部29接触的可能性。为了防止这样的接触,产生高精度地管理各部件的尺寸精度的需要,从而导致离心式风扇I的成本升高。鉴于这样的问题点,适当地设定间隙。
[0060]从各叶片51的下端至吸入口 33的上端部的上下方向的高度h相对于开口部13的内侧的直径(图2中以(td表示。)的值在15%以上~25%以下的范围内。即,该高度h与开口部13的内径Ad的关系如下式表示。
[0061]0.15 ≤h/>d ≤0.25
[0062]此处,本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下侧护罩41的上表面在侧剖面中是成为向下凸的圆弧状的曲线的曲面49。下侧护罩41中的外周端部45位于上侧护罩31的上端部35的铅垂下方附近。另外,下侧护罩41中的作为圆筒部43的上端部的内周端部47成为下侧护罩41的上端部。内周端部47位于转子63的外周上端部63a的附近。曲面49形成在外周端部45与内周端部47之间。曲面49之中位于最下方的是外周端部45,位于最上方的是内周端部47。
[0063]图4是说明叶轮30的形状的说明图。
[0064]图4所示的剖视图是以与图2所示的剖面相同的剖面剖切而成的。参照图4,进一步对下侧护罩41的形状进行说明。即,本实施方式中,在通过叶轮30的旋转轴的剖面(以下,仅称作剖面。)中,曲面49形成为以通过吸入口 33的内侧的上端部35且与叶轮30的旋转轴平行的直线L上的点为中心的圆弧状。在剖面中,曲面49形成为与图4所示的圆C2相比位于外侧。换言之,在剖面中,转子63和包括圆筒部43在内的下侧护罩41与圆C2相比位于外侧(不会伸进圆C2的内部)。由此,上侧护罩31与下侧护罩41之间的、从吸入口33至吹出口 19的空气的流路以空气容易流动的方式构成。
[0065]圆C2是其中心A2位于直线L上、且通过下侧护罩41的端缘部亦即外周端部45的圆。圆C2的半径R2为圆Cl的半径R的80%。圆Cl是以上端部35为中心Al的圆。圆Cl的半径R是从上端部35至下侧护罩41的表面中的位于上端部35的铅垂下方附近部位的外周端部45的距离。即,本实施方式中,圆Cl的半径R与图4所示的从吸入口 33导入的空气的流路的上下方向的高度h大致相等。
[0066]此外,曲面49也可以是在剖面中、中心不位于直线L上的圆弧状。另外,曲面49也可以在剖面中不形成为圆弧状。可以形成为椭圆弧状,也可以形成为其它的曲线状。在任意情况下,包括曲面49的下侧护罩41在剖面中具有从上端部35至曲面49的表面的距离的80%的半径,且与中心位于直线L上的与曲面49相接的圆C2相比位于外侧。另外,同样,转子63也与圆C2相比位于外侧。此外,该情况下,圆C2也可以是中心A2位于直线L、半径R2为圆Cl的半径R的80%、与下侧护罩41的表面相接的圆。
[0067]在本实施方式中,下侧护罩41通过具有这样的形状,得到如下效果。即,离心式风扇I中,难以使叶轮30旋转的马达60的薄型化。因此,以往,马达的转子部在吸入口的中央部突出等,而阻碍空气的流动,从而成为噪声的产生原因。然而,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结构,能够保持使离心式风扇I薄型不变,并以空气能够顺畅地流动的方式构成空气的流路。因此,能够抑制噪声的产生。
[0068]图5是表示下侧护罩41的形状与离心式风扇I的性能的关系的图表。
[0069]图5中,横轴的圆弧尺寸表示:对于中心位于通过上端部35 (上侧护罩内周部)的铅垂线上且通过剖面中的下侧护罩41的外周端部45的曲面49的圆弧的半径,将该半径与空气的流路的高度h相等的情况设为100%而得到的相对比例。
[0070]如图5所示,圆弧尺寸越大,噪声值越单调减少。与圆弧尺寸是60%、70%的情况比较,当圆弧尺寸是80%时,噪声值大幅度降低。与圆弧尺寸是80%的情况比较,当圆弧尺寸是90%时,噪声值虽减少,但减少量比较少。
[0071]最大静压与圆弧尺寸无关,基本没有变化。当离心式风扇I动作时,流过马达60的最大电流在圆弧尺寸为80%左右时最小,在圆弧尺寸为90%时稍微变高,在圆弧尺寸为70%、60%时大幅度上升。
[0072]根据像这样表示的下侧护罩41与离心式风扇I的性能的关系,也可以说,若圆弧尺寸比80%大,则相对来说能够使流过马达60的电流比较小,并且能够相当程度地减小噪声值。即,本实施方式中,下侧护罩41的曲面49通过具有上述的形状,能够使离心式风扇I的噪声值比较小。
[0073]图6是表示作为比较对象的其它的离心式风扇的结构的一个例子的图。
[0074]图6所示的离心式风扇901作为本实施方式的离心式风扇I的比较对象。离心式风扇901与离心式风扇I相同,具有上壳体911、下壳体921、叶轮930以及马达960等。马达960具有主轴961以及转子963等。叶轮930具有上侧护罩931、下侧护罩941以及多个叶片951。各叶片951的吸入口 933侧的部位构成为随着靠近叶轮930的中央部而向下方变低的锥形状。
[0075]与图18所示的以往的离心式风扇801 (现有例的离心式风扇801)、图6所示的离心式风扇901 (比较例的离心式风扇901)相比,本实施方式的离心式风扇I能够以较低的噪声值驱动。即,在以某速度驱动这些各离心式风扇1、801、901的各个情况的噪声值如下。
[0076]即,现有例的离心式风扇801的噪声值例如为58dBA。
[0077]比较例的离心式风扇901的噪声值例如为55dBA。
[0078]另一方面,本实施方式的离心式风扇I的噪声值例如为52dBA。
[0079]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下侧护罩41的曲面49通过具有上述的形状,能够使离心式风扇I的噪声值与现有例、比较例相比而比较小。
[0080]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述那样,除了得到能够改善空气的流路的效果,还能够得到如下效果。
[0081]S卩,图18所示的以往的构造中,叶轮的下侧护罩延伸至外周部,因此为了一体构成叶轮,需要滑动式等复杂的金属模,并且,叶轮的生产率显著低。与此相对,在本实施方式中,叶轮30构成为,叶片51中的至少一部分向间隔壁部29露出,并且与间隔壁部29相对。因此,能够使用于一体成形叶轮30的金属模的结构比较简单,从而能够提高叶轮30的生产率。
[0082]另外,以往的构造中,壳体中的位于叶轮的下方的部分使用树脂构成。因此,存在离心式风扇的刚性低、且振动或噪声比较大的问题。与此相对,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下壳体21使用金属板构成,所以与使用树脂的情况比较,能够提高离心式风扇I的刚性。因此,能够减少离心式风扇I的振动、噪声。由于能够减少具有比较复杂的形状的树脂部件的件数,所以能够减少离心式风扇I的制造成本。
[0083]储存叶轮30的壳体10除了设于上壳体11与下壳体21之间的支柱部分,不具备侦_。这样,壳体10的侧部开口,成为吹出口 19,从而朝向叶轮30的径向外侧喷出的空气不会由于壳体10侧壁而产生乱流。因此,能够大幅度抑制送风时的空气的乱流所引起的噪声。另外,壳体10不具备侧壁,并以与叶轮30的外径尺寸大致相同的尺寸形成,从而能够使离心式风扇I小型化。
[0084]此处,离心式风扇I中,下壳体21具有如下的特征。
[0085]图7是从下侧观察下壳体21的立体图。图8是离心式风扇I的与图2不同的剖面的侧剖视图。
[0086]如图7所示,本实施方式中,在下壳体21形成有孔部25。孔部25形成在凹部23中的安装有轴承支架66的部分的旁边。孔部25是俯视时大致呈长方形的孔。在下壳体21的四个角,形成有供螺纹件14配置的螺纹孔14b。
[0087]如图8所示,在孔部25安装有连接器71。连接器71用于向马达60供电,在凹部23的内侧,与马达60连接。用户将用于供给电力的电缆连接于连接器71,从而容易地成为能够驱动离心式风扇I的状态。
[0088]另外,在下壳体21中的间隔壁部29的下侧的面,实施滚花加工,设有多个较小的凹部。由此,在间隔壁部29的下表面,设有较小的凹凸。这样,通过在间隔壁部29实施滚花加工,能够提高间隔壁部29的刚性,并且矫正形变,提高平面度。滚花加工例如可以在间隔壁部29的上下两面进行,也可以也在间隔壁部29以外的部分进行。滚花加工在下壳体21中的至少间隔壁部29实施即可。
[0089]此处,通过在下壳体21的一部分实施滚花加工,能够减小在离心式风扇I的驱动时产生的振动、噪声。一般地,越是减小构成下壳体21的金属板的厚度,产生振动、噪声的程度越大。然而,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实施滚花加工,能够使用更薄的金属板,并同时抑制振动或噪声的产生。由此,能够减少离心式风扇I的重量。另外,能够减少离心式风扇I的制造成本。
[0090]图9是表示使用由厚度1.6毫米的金属板构成且实施了滚花加工的下壳体21时的振动的产生状况的图表。图10是表示使用由厚度1.6毫米的金属板构成且未实施滚花加工的下壳体21时的振动的产生状况的图表。图11是表不使用由厚度1.2毫米的金属板构成且实施了滚花加工的下壳体21时的振动的产生状况的图表。图12是表示使用由厚度1.2毫米的金属板构成且未实施滚花加工的下壳体21时的振动的产生状况的图表。
[0091]图9至图12分别是假定下壳体21以外的部件大致相同的离心式风扇I的结构而得到的测定结果。滚花加工(以下,有仅称作加工的情况。)在下壳体21的下表面侧以间距2毫米、深度0.5毫米实施。
[0092]比较图9和图10可知,在实施了加工的情况下,与没有实施加工的情况比较,在频率120Hz附近产生的振动的大小大幅度减少。比较图12和图10可知,若使下壳体21的厚度变薄为1.2毫米,则在没有实施加工的情况下,振动的产生变大。然而,比较图10和图11可知,即使减薄下壳体21的厚度,在实施了加工的情况下,与以厚度厚的金属板构成且没有实施加工的情况比较,也能够大幅度抑制振动的产生。在实施了加工的情况下,减薄下壳体21的厚度,振动稍微变大,但也能够使振动比没有实施加工的情况小很多。因此,能够使用厚度比较薄的金属板来构成下壳体21,并且能够抑制离心式风扇I的振动的产生。
[0093]变形例的说明
[0094]此外,转子的形状不限定于上述的形状。
[0095]图13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一个变形例的离心式风扇101的结构的侧剖视图。
[0096]如图13所示,与上述的实施方式的离心式风扇I比较,离心式风扇101在具备具有形状不同的转子163的马达160的这方面不同。其它的结构与离心式风扇101以及离心式风扇I相同。
[0097]转子163的安装于下侧护罩41的侧方的部分的上下方向的长度与转子63的该长度相同,但在上表面具有随着接近中心部而向上方变高的圆锥形状(锥体形状)。与此相伴,马达160具有比主轴61稍长的主轴161。
[0098]这样,转子163的上部通过具有圆锥形状,而获得从吸入口 33导入的空气的导风效果。即,导入叶轮30的内部的空气随着接近转子163的上部,被引导向侧方的上侧护罩31与下侧护罩41之间的流路。由此,能够使空气顺畅地流动。
[0099]此外,也可以构成为,转子163的上部不形成为圆锥形状,而得到上述的导风效果。例如,也可以构成为,通过对上部平坦地形成的转子63安装具有圆锥形状的罩,来使转子63和罩整体形成为本变形例的转子163那样的形状。
[0100]图14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与上述变形例不同的变形例的离心式风扇201的结构的侧剖视图。
[0101]如图14所示,与上述的实施方式的离心式风扇I比较,离心式风扇201在具备形状不同的叶轮230的方面不同。其它的结构与离心式风扇201以及离心式风扇I相同。
[0102]叶轮230具有上侧护罩231、下侧护罩41以及叶片51。上侧护罩231的上部的形状与上述实施方式的上侧护罩31的上部的形状不同。本变形例中,上侧护罩231的上端部比上壳体11的开口部13的上端部靠近上方。即,离心式风扇I中,吸入口 33的上端部235的上下方向的位置位于开口部13的上端部的上方。
[0103]图15是说明离心式风扇201的叶轮230的形状的图。
[0104]图15中,与图4对应地局部放大叶轮230。本变形例中,也与上述的实施方式相同,在通过叶轮30的旋转轴的剖面中,曲面49形成为以通过吸入口 33的内侧的上端部235且与叶轮30的旋转轴平行的直线L2上的点为中心的圆弧状。而且,在剖面中,曲面49形成为与圆C2相比位于外侧。换言之,在剖面中,转子63和包括圆筒部43的下侧护罩41与圆C2相比位于外侧。此处,本变形例中,圆C2也是中心位于直线L2上且具有圆Cl的80%的半径R2的圆。圆Cl是以上端部235为中心Al而通过下侧护罩41的表面中的位于上端部235的铅垂下方附近的外周端部45的圆。
[0105]通过像这样构成叶轮230,来使上侧护罩231与下侧护罩41之间的、从吸入口 33至吹出口的空气的流路以空气容易流动的方式构成。因此,离心式风扇201中,能够抑制噪
声的产生。
[0106]此外,吸入口 33的上端部235的上下方向的位置也可以与开口部13的上端部相同。
[0107]图16是从下侧观察本实施方式的与上述变形例不同的变形例的离心式风扇的下壳体421的立体图。
[0108]在下壳体也可以不设置用于安装连接器的孔部。S卩,如图16所示,在下壳体421,与上述的下壳体21不同,未形成孔部25。在下壳体421中,例如在凹部23形成有布线孔425。布线孔425设为用于将与马达60的驱动电路连接的导线471从离心式风扇的内部向外部引出。下壳体421的其它部分的构造与下壳体21相同。
[0109]其它
[0110]壳体的形状不限定于俯视时大致呈正四边形。壳体也可以是包括多边形、圆形、非对称形状的任意形状。上壳体和下壳体的紧固位置不限定于俯视时的上壳体的四个角的内侦U。例如,也可以构成为,以从上壳体的俯视时大致呈正方形的外周边向外侧突出的方式,在与上壳体连接设置的位置,设有用于结合上壳体和下壳体的螺纹件、支柱等。
[0111]此外,在紧固上壳体和下壳体的位置,在上壳体与下壳体之间设置支柱的情况下,支柱的形状例如如下形成即可。即,支柱形成为具有能够使用于结合上壳体和下壳体的螺纹件贯通的程度的大小的近似圆筒形状即可。通过使用这样的形状的支柱,从叶轮吹出的空气几乎不受到阻力地从壳体的侧面向外侧吹出,从而能够实现离心式风扇的低噪声化。
[0112]下壳体例如也可以使用树脂材料等、金属板以外的材料构成。上壳体和下壳体也可以形成为一体。
[0113]上述实施方式的全部方面均为举例表示,并不进行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不限定于上述的说明,通过权利要求书表示,包括与权利要求书等同的内容以及范围内的全部变更。
【权利要求】
1.一种离心式风扇,其具有: 叶轮; 下壳体,其位于所述叶轮的下方;以及 马达,其安装于所述下壳体,使所述叶轮旋转, 所述叶轮具有上侧护罩、下侧护罩、以及在所述上侧护罩与下侧护罩之间排列在圆周上的多个叶片, 随着所述叶轮的旋转,使从所述上侧护罩上部的吸入口导入的流体向所述叶轮的侧方排出, 所述离心式风扇的特征在于, 所述马达的转子安装于所述下侧护罩的安装部, 在通过所述叶轮的旋转轴的剖面中,相对于下述圆,所述转子以及所述安装部均位于外侧,所述圆的中心位于通过所述吸入口的内侧的上端部且与所述叶轮的旋转轴平行的直线上,所述圆的半径是从所述吸入口的内侧的上端部至其下方的所述下侧护罩的表面的距离的80%,该圆与所述下侧护罩的表面相切、或通过所述下侧护罩的端缘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心式风扇,其特征在于, 所述马达是外转子型的马达, 所述转子在所述叶轮的吸入口的内部以朝向所述吸入口外而向上方突出的方式配置, 所述转子的上下方向的高度为所述离心式风扇的上下方向的高度的二分之一以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心式风扇,其特征在于,` 所述下壳体使用金属板构成。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离心式风扇,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下壳体的至少一部分实施滚花加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心式风扇,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下壳体的中央部,形成有向下方凹陷的凹部, 在所述凹部,至少配置有所述马达的驱动电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心式风扇,其特征在于, 所述下壳体中的与所述叶轮对置的面成为对从所述吸入口导入的流体进行引导的壁面的一部分。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心式风扇,其特征在于, 以所述多个叶片各自的至少外周侧的部位面对所述下壳体的上表面的方式,所述下侧护罩仅设置在所述叶轮的靠近旋转轴的部分。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离心式风扇,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位于所述叶轮的上方的上壳体, 在所述上壳体,以向所述吸入口导入流体的方式形成有俯视时呈圆形的开口部, 从所述多个叶片各自的下端至所述吸入口的上下方向的高度的值相对于所述开口部的内侧的直径在15%以上~25%以下的范围内。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离心式风扇,其特征在于, 所述吸入口的上端部的上下方向的位置与所述开口部的上端部相同、或位于其上方。
10.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离心式风扇,其特征在于,还具备位于所述叶轮的上方的上壳体, 在所述上壳体,以向所述吸入口导入流体的方式形成有开口部, 所述吸入口的上端部的上下方向的位置与所述开口部的上端部相同、或者位于其上方。
11.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离心式风扇,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下壳体,设有孔部,在该孔部固定用于向所述马达供电的连接器。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心式风扇,其特征在于, 所述叶轮一 体成形而成。
【文档编号】F04D29/42GK203404127SQ201320393294
【公开日】2014年1月22日 申请日期:2013年7月3日 优先权日:2012年7月5日
【发明者】铃木让, 藤本征也, 大塚贵子, 小串正树 申请人:美蓓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