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心式风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437308阅读:14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离心式风扇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关于一种风扇,尤其关于一种离心式风扇。
背景技术
现有的离心式风扇,如美国专利第5,813,831号所公开的离心式风扇,其主要由毂部(图中未示出)以及多个叶片11所组成,如图Ia及图Ib所示。用来将风扇固定在旋转轴(图中未示出)而使风扇旋转;叶片11的近轴端则分别固定在毂部的外缘,其排列方式区分为前倾叶(如图Ia所示)以及后倾叶(如图Ib所示)。然而,上述离心式风扇仍存在许多缺点必须改进。例如,在风扇转速相同的条件下,对于后倾叶式风扇,虽然前倾叶式风扇可输出较大的风压,提供较佳的散热效果,但是也使马达的负荷增加不少,因此欲提升前倾叶式风扇的转速有技术上的瓶颈难以突破。而后倾叶式风扇由于在相同转速下,其散热效果较前倾叶式风扇差,因此转速必须提高才可达到与前倾叶式风扇相同的散热效果。但是由于转速提高,其所产生的噪音也相对增大。另外,风扇叶片与风扇外框所包围形成的流道,在风扇叶片与风扇外框间存在一定的间隙,若此间隙太小,则叶片容易因震动等因素与风扇外框产生碰撞而损坏。若此间隙太大,则吸入的气体有轴向流动的空间,而发生泄压的情况,使得散热效果降低,同时产生较大的噪音。现有的离心式风扇常为了增加叶片作功的面积,而使得入风口面积减小,也即叶片两端的宽度相等,因此在入风量减少的情况下,散热效果自然地相对降低。另外,现有的风扇设计都只注重系统的散热,对于风扇马达本身因高速运转所产生的高温并未加以重视,因此容易发生因风扇马达本身高温或自我保护而停止运作的情况发生。综上所述,离心式风扇的设计如何克服上述问题便是目前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其中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离心式风扇,其可兼具前倾式叶片及后倾式叶片的优点,以改善离心式风扇的散热效果。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离心式风扇,其可改善风扇运转时的泄压情况,以提升散热效果,同时降低噪音的产生。本发明的另外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离心式风扇,其可加大风扇的入风口,同时保持有叶片的主要作功面积,以提升散热效果。本发明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离心式风扇,当风扇运转时,其有助于风扇马达本身的散热。
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离心式风扇的主要结构包括一毂部、一连接部以及一叶轮。该毂部用来将该离心式风扇固定在一旋转轴,经由该旋转轴旋转而带动风扇叶片。连接部由毂部的外周面向外径向延伸而成。该叶轮是由多个叶片所组成,这些叶片的近轴侧分别连接于连接部以固定在该毂部的外缘。在第一实施例中,这些叶片的近轴侧呈后倾叶式结构,而远轴侧则呈前倾叶式结构,按照此结构,使两叶片间远轴端的间隔小于近轴端的间隔。在第二实施例中,除上述主要结构外,还包括一防泄压盖,其为一环形结构,连接于该叶轮的入风口侧,且该防泄压盖的内径略大于、等于或略小于该叶轮入风口的直径。在第三实施例中,这些叶片于入风口侧的径向宽度小于相对侧的径向宽度,使这些叶片于近轴侧形成一倒角结构,该倒角结构可为一曲角或切角结构,且这些叶片近轴侧的轴向高度小于远轴侧的轴向高度。 在第四实施例中,这些叶片于入风口侧的相对侧包含一突出部向该旋转轴方向延伸。并包括一强化环,连接这些叶片入风口侧相对端的外缘。上述实施例除了可单独实施外,熟悉该项技术的技术人员也可依不同需求而加以任意组合实施,例如,将上述实施例同时实施于同一个离心式风扇上。依据本发明的离心式风扇,由于叶片的近轴侧呈后倾叶式结构,而远轴侧呈前倾叶式结构,因此可兼具前倾式叶片及后倾式叶片的优点。而防泄压盖,可阻止进入叶片内的气体产生轴向流动,因此可改善风扇运转时的泄压情况,以提升散热效果,同时降低噪音的产生。另外,叶片的倒角结构使叶轮有一较大的入风口,有利于气体吸入,且保持有叶片的主要作功面积,因此可提升散热效果。另外,叶片的突出部结构可增加流经风扇马达的气流量,当风扇运转时,其有助于风扇马达本身的散热。而强化环以及防泄压盖皆可强化叶片的结构,使叶片的厚度更薄。


图Ia为一现有前倾叶式风扇的正视图。图Ib为一现有后倾叶式风扇的正视图。图2为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离心式风扇的第一实施例正视图。图3为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离心式风扇的第二实施例立体图。图4a为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离心式风扇的第三实施例立体图。图4b显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一个叶片的倒角结构为一曲角结构。图4c显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一个叶片的倒角结构为一切角结构。图5为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离心式风扇的第四实施例立体图。符号说明11叶片;2、3、4、5离心式风扇;20、30、40、50毂部;21、31、41、52叶轮;211、311、411、521叶片;22、33、42、51连接部;32防泄压盖;5211突出部;53强化环。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将参照相关附图,说明本发明优选的实施例的离心式风扇,其中相同的组件将以相同的符号加以说明。图2为本发明离心式风扇2的第一实施例,其包括一毂部20以及一叶轮21。毂部20用来将离心式风扇2固定在一旋转轴,经由旋转轴旋转而带动风扇。叶轮21是由多个叶片211所组成,叶片211的近轴侧分别与毂部20连接,固定于毂部20的外缘,且近轴侧的叶片211呈后倾叶式结构,而远轴侧的叶片211则呈前倾叶式结构。如图2所示,俯视叶轮21时,叶片211呈一勺状。按照此结构,将使两叶片211间远轴端的间隔aa’小于近轴端的间隔bb’。图3为本发明离心式风扇3的第二实施例,其包括一毂部30、一叶轮31以及一防泄压盖32。毂部30用来将离心式风扇3固定在一旋转轴,经由旋转轴旋转而带动风扇。叶轮31是由多个叶片311所组成,叶片311的近轴侧分别与毂部30连接,固定于毂部30的外缘。防泄压盖32为一环形结构,连接于叶轮31的入风口侧。防泄压盖32的内径可略大于、等于或略小于叶轮31入风口的直径,该入风口大小是各个叶片311入风口侧的近轴端点联线所形成的区域。防泄压盖32的外径则略大于、等于或略小于叶轮31的外径,叶轮31的外径是各个叶片311入风口侧的远轴端点联线所形成区域的直径。须注意,为避免防泄压盖32的内径小于入风口直径而使得入风口的有效入风面积减小,故建议防泄压盖32的内径以略大于或等于入风口直径为佳。
图4a为本发明离心式风扇4的第三实施例,其包括一毂部40以及一叶轮41。毂部40用来将离心式风扇4固定在一旋转轴,经由旋转轴旋转而带动风扇。叶轮41是由多个叶片411所组成,叶片411的近轴侧分别与毂部40连接,固定于毂部40的外缘。其中叶片411于入风口侧的径向宽度cc’小于相对侧的径向宽度dd’,使叶片411于近轴侧形成一倒角结构。该倒角结构可为一弧线的曲角(如图4b所示)或为一直线的切角(如图4c所示),且叶片411近轴侧的轴向高度ed’可依需求调整,以适度加大或缩小叶片的作功面积。叶片411近轴侧的轴向高度ed’介于O与叶片411远轴侧的轴向高度Cd之间。图5为本发明离心式风扇5的第四实施例,其包括一毂部50、一连接部51以及一叶轮52。毂部50用来将离心式风扇5固定在一旋转轴,经由旋转轴旋转而带动风扇。连接部51,由毂部50的外周面向外径向延伸而成。叶轮52是由多个叶片521所组成,叶片521的近轴侧分别与连接部51外缘连接,而固定于毂部50的外缘。连接部51与毂部50的连接方式可为一体成型的方式连接。叶片521于入风口侧的相对端所在的平面突出于同侧连接部51所在的平面,且叶片521向该旋转轴方向延伸,形成一突出部5211。如图5所示,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还包括一强化环53,连接叶片521入风口侧相对端的外缘。综上所述,本发明的离心式风扇,由于近轴侧的叶片211采用后倾叶式结构,因此可减轻风扇马达的负荷,而远轴侧的叶片211则呈前倾叶式结构,可改善后倾叶式风扇散热效果不佳的问题。同时,按第一实施例的结构,两叶片211间远轴端之间隔aa’小于近轴端的间隔bb’,使气体通过此流道时产生加压的作用,而产生较大的风压以增进散热的效果O本发明的离心式风扇,由于气体被限制在叶片311及防泄压盖32所包围形成的流道内,进入叶片内的气体不易逸出,因此可改善泄压的状况,以输出较大的风压,增进散热的效果,同时可有效的降低噪音。另外,防泄压盖32也可强化叶片311的结构,使叶片311的厚度可以更薄,而有较大的流道供气体流动。而且,本发明离心式风扇的叶片411的入风口侧宽度较窄,因此旋转时有一较大的入风口以吸入较大量的气体。而相对侧的叶片宽度较宽,以保持有叶片适当的作功面积,因此不会因为加大入风口而损失叶片大部份的作功面积。另外,本发明离心式风扇为降低风扇马达运作时所累积的热量,可于毂部50或毂部50与旋转轴间连接的铁壳上开孔,通过叶片521的突出部5211结构以增加流经风扇马达的气流量,因此可带走风扇马达在高速旋转时所产生的高热能,有效降低风扇马达的温度,使风扇马达能长时间维持在高转速运转以增加散热功能。再 者,强化环53也可强化叶片521的结构,而使叶片521的厚度更薄。须注意,上述实施例的技术特征虽单独说明,但熟悉该项技术的技术人员可将上述实施例加以混合实施。例如,第一实施例的叶片在近轴侧呈后倾叶式结构,而在远轴侧呈前倾叶式结构,熟悉该项技术者可再结合第二实施例,即于叶片的入风口侧加装一防泄压盖,以改善泄压的情况。另外,如图3所示,该离心式风扇3除了包含防泄压盖32外,其叶片311也有一倒角结构,同时包含一强化环53以加强叶片强度。另外例如,连接部51的结构不仅使用于第四实施例,于其它实施例中也可有相对应的连接部22、33、42结构,因此,上述实施例可依不同需求而加以任意组合实施。以上所述仅为例举性,而并非为限制性的。任何熟悉该项技术的技术人员均可依据上述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等效的改动,而不脱离其精神与范畴。故任何未脱离本发明的精神与范畴,而对其进行的等效修改或变更,均应包含于所附的权利要求中。
权利要求
1.一种离心式风扇,其包括 一毂部,用以固定该离心式风扇于一旋转轴;以及 一叶轮,由多个叶片组成,这些叶片的近轴侧分别固定于该毂部的外缘,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一连接部,自该毂部底部外周面向外径向延伸而成,该叶片的近轴侧呈后倾叶式结构,而远轴侧呈前倾叶式结构,所述叶片入风口侧的近轴侧呈一倒角结构,该倒角结构为一曲角或切角结构,该倒角结构与该毂部间具有一定水平距离。
2.一种离心式风扇,其包括 一毂部,用以固定该离心式风扇于一旋转轴;以及 一叶轮,由多个叶片组成,这些叶片的近轴侧分别固定于该毂部的外缘,其特征在于, 该离心式风扇还包括至少一防泄压盖,该防泄压盖呈环形结构,连接于该叶轮的入风口侧,防泄压盖的外径则略大于、等于或略小于该叶轮的外径; 所述叶片入风口侧的近轴侧呈一倒角结构,该倒角结构为一曲角或切角结构,该倒角结构与该毂部间具有一定水平距离。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离心式风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连接部,自该毂部底部外周面向外径向延伸而成。
4.根据权利要求I或3所述的离心式风扇,其特征在于,这些叶片的近轴侧底部则固定于该连接部外缘以固定于该毂部。
5.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离心式风扇,其特征在于,这些叶片的入风口侧的径向宽度小于相对侧的径向宽度,使这些叶片的近轴侧的轴向高度小于远轴侧的轴向高度。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离心式风扇,其特征在于,该叶轮入风口侧相对侧的叶片所在平面突出于该连接部同侧的平面,且该侧叶片向该旋转轴方向延伸。
7.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离心式风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一强化环,连接于该叶轮入风口侧相对侧的叶片的外缘。
8.—种离心式风扇,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一毂部,用来将该离心式风扇固定在一旋转轴; 一连接部,自该毂部底部外周面向外径向延伸而成;以及 一叶轮,由多个叶片组成,这些叶片的近轴侧分别固定于该连接部外缘以固定于该毂部,且这些叶片的入风口侧的径向宽度小于相对侧的径向宽度,使这些叶片入风口侧的近轴侧呈一倒角结构,该倒角结构为一曲角或切角结构,该倒角结构与该毂部间具有一定水平距离,且这些叶片的近轴侧的轴向高度小于远轴侧的轴向高度;该叶轮入风口侧相对侧的叶片所在平面突出于该连接部底侧的平面,且该侧叶片向该旋转轴方向延伸,从而形成一突出部,通过该突出部的结构以增加流经风扇马达的气流量。
全文摘要
一种离心式风扇,其包括一毂部以及一叶轮。该毂部用来将该离心式风扇固定在一旋转轴。该叶轮是由多个叶片所组成,固定于毂部的外缘。其中这些叶片的近轴侧呈后倾叶式结构,而远轴侧则呈前倾叶式结构。这些叶片并可在近轴侧设计一倒角结构以加大风扇的入风口。这些叶片于入风口侧的相对侧还包含一突出部向该旋转轴方向延伸,以增加流经风扇马达的气流量。该离心式风扇还包括一防泄压盖,该防泄压盖连接于该叶轮的入风口侧,可阻止吸入气体的轴向流动以改善泄压的情况。
文档编号F04D17/08GK102878093SQ20121032373
公开日2013年1月16日 申请日期2003年11月18日 优先权日2003年11月18日
发明者高毓键, 林祖亮, 林国正, 黄文喜 申请人:台达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