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压缩机整流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5478295阅读:478来源:国知局
空气压缩机整流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是有关在一种空气压缩机整流装置,其包括:进气管、一组压缩机以及储气筒,进气管的进气端连接空气滤清器,进气管的连接端连接至压缩机的进气侧,压缩机的出气侧连接出气管,出气管的出气端连接至储气筒,储气筒的供气侧连接供气管,其中,进气管或出气管或供气管上可以串接一以上的整流管体,整流管体内部为一贯通孔,贯通孔内周面上设有多条螺旋凹沟,气体经过该整流管体时,气流自然被多条螺旋凹沟导引而旋转加速加压,从而可以更短时间达到压力容量的需求,进而可以节省电力,而气体输出时气流自然被多条螺旋凹沟导引而旋转加速加压,从而可以较小压缩机提供较大压力气体。
【专利说明】空气压缩机整流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空气压缩机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空气压缩机整流装置,其在空气压缩机的进气管或出气管或供气管上串接一个以上的整流管体,并且在整流管体内部的贯通孔的内周面上设置多条螺旋凹沟,由此将气流加速加压,从而可节省电力或可以小压缩机提供大压力气体。

【背景技术】
[0002]空气压缩机在机械领域大量被使用,如工厂、汽车维修厂、装潢建筑等场所,空气压缩机几乎不可或缺,但是空气压缩机的压缩机动力一般都需要用到电力或燃油,因此如果能够在较短时间即可蓄积足够的压缩气体,则相对的就可节省部分电力或燃油,进而达到节能效益,但是如何能达到这一目标仍有待开发。
[0003]另一方面,压缩气体的输出如果能够再加速加压,则必能使压力再提升,而如果可以使较小的压缩机提供较大的压力气体,则在购买压缩机时可买较小的压缩机,设备成本也可降低。
[0004]再一方面,加速增压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动力加速增压,另一种是自然加速增压。其中,动力加速增压必需消耗能源,且动力加速增压也必须精密调整,动力加速增压还必须考虑动力品质;而自然加速增压,没有耗能问题,不需调整,不需动力,所以也不需考虑动力品质,是最佳的考虑方案。
[0005]因此,针对上述现有习知结构所存在的问题,如何开发一种更具有理想实用性的创新结构,实为消费者所殷切企盼的,也是相关业者须努力研发突破的目标及方向。
[0006]有鉴于此,本创作人基于多年从事相关产品的制造开发与设计经验,针对上述的目标,详加设计与审慎评估后,终于创设出确具实用价值的本实用新型。


【发明内容】

[0007]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结构的空气压缩机整流装置,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使其通过在空气压缩机的进气管或出气管或供气管上串接一个以上的整流管体,且整流管体内部的贯通孔的内周面上设有多条螺旋凹沟,可以将气流加速加压,从而可节省电力或可以小压缩机提供大压力气体,非常适于实用。
[0008]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依据本发明提出的一种空气压缩机整流装置,其包括有:进气管、一组压缩机以及储气筒,该进气管的连接端连接至该组压缩机的进气侧,该组压缩机的出气侧连接出气管,该出气管的出气端连接至该储气筒,该储气筒的供气侧连接供气管,其中,该进气管或该出气管或该供气管上串接一个以上的整流管体,该整流管体内部为一贯通孔,该贯通孔内周面上设有多条螺旋凹沟,气体经过该整流管体时,气流自然被该多条螺旋凹沟导引而旋转加速加压,从而可以更短时间达到压力容量的需求,进而可以节省电力,而气体输出时气流自然被该多条螺旋凹沟导引而旋转加速加压,可以较小压缩机提供较大压力气体,使设置成本得以降低,由于整流管体是完全采用自然而非动力加速增压,因此没有能源耗损问题,也不需要如动力加速增压般需精密调整或容易受到动力品质影响。
[0009]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
[0010]前述的空气压缩机整流装置,其中该进气管的进气端连接空气滤清器,
[0011]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空气压缩机整流装置至少具有下列优点及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空气压缩机整流装置通过在进气管或出气管或供气管上串接一个以上的整流管体,其中整流管体内部为贯通孔,且在贯通孔的内周面上设有多条螺旋凹沟,可以将气流加速加压,从而可节省电力或可以小压缩机提供大压力气体,符合较佳的产业利用性。
[0012]综上所述,本发明是有关在一种空气压缩机整流装置,其包括:进气管、一组压缩机以及储气筒,进气管的进气端连接空气滤清器,进气管的连接端连接至压缩机的进气侧,压缩机的出气侧连接出气管,出气管的出气端连接至储气筒,储气筒的供气侧连接供气管,其中,进气管或出气管或供气管上可以串接一以上的整流管体,整流管体内部为一贯通孔,贯通孔内周面上设有多条螺旋凹沟,气体经过该整流管体时,气流自然被多条螺旋凹沟导引而旋转加速加压,从而可以更短时间达到压力容量的需求,进而可以节省电力,而气体输出时气流自然被多条螺旋凹沟导引而旋转加速加压,从而可以较小压缩机提供较大压力气体。本发明在技术上有显著的进步,并具有明显的积极效果,诚为一新颖、进步、实用的新设计。
[0013]上述说明仅是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发明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发明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4]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系统流程图。
[0015]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整流管体的立体示意图。
[0016]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一整流管体的立体透视示意图。
[0017]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于空气压缩机的平面剖视图。
[0018]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于空气压缩机的平面动作剖视图。
[0019]10:进气管11:进气端
[0020]12:空气滤清器13:连接端
[0021]20:压缩机21:进气侧
[0022]22:出气侧23:出气管
[0023]231:出气端30:储气筒
[0024]31:供气侧32:供气管
[0025]40:整流管体41:贯通孔
[0026]42:螺旋凹沟50:进气
[0027]51:整流管体52:压缩机加压
[0028]53:整流管体54:蓄压筒蓄压
[0029]55:整流管体56:供气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发明为达成预定发明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发明提出的空气压缩机整流装置其【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
[0031]请参阅图1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空气压缩机整流装置包括:
[0032]进气管10,该进气管10的进气端11连接空气滤清器12 ;
[0033]一组压缩机20,该进气管10的连接端13连接至该组压缩机20的进气侧21,该组压缩机20的出气侧22连接出气管23 ;以及
[0034]储气筒30,该出气管23的出气端231连接至该储气筒30,该储气筒30的供气侧31连接供气管32。
[0035]其中,该进气管10或该出气管23或该供气管32上可以串接一个以上的整流管体40,该整流管体40内部为一贯通孔41,该贯通孔41内周面上设有多条螺旋凹沟42,气体经过该整流管体40时,气流自然被该多条螺旋凹沟42导引而旋转加速加压,从而可以使该压缩机20以更短的时间达到压力容量的需求,进而可以节省电力,而气体输出时气流自然被该多条螺旋凹沟42导引而旋转加速加压,可以较小的该压缩机20提供较大压力气体,使设置成本得以降低,由于该整流管体40是完全采用自然而非动力加速增压,因此没有能源耗损问题,也不需要如动力加速增压般需精密调整或容易受到动力品质影响。
[0036]请参阅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在进气50与压缩机加压52间设置整流管体51,可以自然方式加速加压气体,而压缩机加压52与蓄压筒蓄压54间也可设置整流管体53,可以自然方式加速加压气体,从而可以更快速使蓄压筒蓄压54达到标准,如此可节省电力,而蓄压筒蓄压54与供气56间设置整流管体55,可以使供气56的流速与压力增强,可令较小功率压缩机有较大功率输出。
[0037]请参阅图2与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该整流管体40内部为一贯通孔41,该贯通孔41内周面上设有多条螺旋凹沟42,气体经过该整流管体40时,气流自然被该多条螺旋凹沟42导引而旋转加速加压,且由于该整流管体40完全采用自然而非动力加速增压,因此没有能源耗损问题,也不需要如动力加速增压般需精密调整或容易受到动力品质影响。
[0038]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空气压缩机整流装置,其包括: 进气管; 一组压缩机,该进气管的连接端接至该组压缩机的进气侧,该组压缩机的出气侧连接出气管;以及 储气筒,该出气管的出气端连接至该储气筒,该储气筒的供气侧连接供气管; 其特征在于: 该进气管或该出气管或该供气管上串接一个以上的整流管体,该整流管体内部为一贯通孔,该贯通孔内周面上设有多条螺旋凹沟,气体经过该整流管体时,气流自然被该多条螺旋凹沟导引而旋转加速加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压缩机整流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进气管的进气端连接空气滤清器。
【文档编号】F04B39/00GK203962328SQ201420269524
【公开日】2014年11月26日 申请日期:2014年5月23日 优先权日:2014年5月23日
【发明者】陈南吉, 陈旺骏, 陈建宏 申请人:陈南吉, 陈旺骏, 陈建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