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变电站气动控制系统的油气分离排气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517398阅读:26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用于变电站气动控制系统的油气分离排气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变电站气动控制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变电站气动控制系统 的油气分离排气装置。
背景技术
国内大型变电站通常采用德国西门子公司提供的电路开关系统,由于变电站的电 压十分高,处于安全考虑,其电路开启或关闭采用气动控制系统控制。而气动控制系统所 需的气压则由往复式液压泵来提供,因此往复式液压泵是大型变电站气动控制系统的动力 源,往复式液压泵正常工作是确保整个气动控制系统可靠的关键所在。目前,气动控制系统中液压泵在工作时,少量空气进入液压泵进口端或液压泵运 动部件自身产生气体,气体不能被及时排出,一旦进入液压泵增压腔,将导致液压泵所提供 的压力和流量达不到设计的要求。则无法保障大型变电站气动控制系统所需的动力要求, 导致气动控制系统无法正常工作。若人工排出气体,则存在安全隐患,因此设计一种应用于 大型变电站气动控制系统液压泵进口端的油气分离排气装置十分必要。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提供一种新的能有效、可靠 的用于变电站气动控制系统的油气分离排气装置,该油气分离排气装置能将变电站气动控 制系统液压泵进口端进入的气体及时排出,同时还能达到油气自动分离目的。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该用于变电站气动控制系统 的油气分离排气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内设腔体的阀体,该阀体上部设置连通腔体的开口,该阀体的腔体内设置有阀 球,该阀球的密度小于变电站气动控制系统液压泵的油液密度;所述阀体内还设置有一能 沿所述腔体上下移动的活塞杆,该活塞杆的上部与阀体的开口通过密封挡圈密封连接,该 活塞杆的下部具有一设置在所述腔体内的抵挡部,并且所述活塞杆上还设置有一通气孔, 该通气孔仅在所述活塞杆下移至该通气孔位于所述腔体内部时能将所述腔体与阀体外界 连通;—管路,连接在所述本体的腔体与变电站气动控制系统的液压泵进口端之间,用 于将通所述本体的腔体与变电站气动控制系统的液压泵进口端连通。所述活塞杆的上部中间设置开口朝上的槽孔,该通气孔设置在该槽孔的侧壁上。所述活塞杆在所述通气孔的下侧部位设置有能抵挡于阀体开口部位的凸起。所述阀体外设置有外罩壳。所述阀体下部设置有阀座。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油气分离排气装置, 在变电站气动控制系统液压泵工作时,气体进入液压泵进口端后,经过管路导入阀体内,并 在阀体内先将油气自动分离,防止气体进入液压泵增压腔内,确保液压泵正常工作,避免了变电站气动控制系统的失效,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通气孔将腔体与阀体外界连通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通气孔关闭时的结构示意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如图1 图3所示的用于变电站气动控制系统的油气分离排气装置,其包括一内 设腔体3的阀体1,该阀体1上部设置连通腔体3的开口 2,该阀体1的腔体3内设置有阀 球4,该阀球4的密度小于变电站气动控制系统液压泵的油液密度;所述阀体1内还设置有 一能沿所述腔体3上下移动的活塞杆5,该活塞杆5的上部与阀体1的开口 2通过密封挡圈 6密封连接,该活塞杆5的下部具有一设置在所述腔体3内的抵挡部51,并且所述活塞杆5 上部中间设置开口朝上的槽孔53,该槽孔53的侧壁上开有通气孔52,该通气孔52仅在所 述活塞杆5下移至该通气孔52位于所述腔体3内部时能通过所述槽孔53将所述腔体3与 阀体外界连通;活塞杆5在所述通气孔52的下侧部位设置有能抵挡于阀体开口 2部位的凸 起54 ;阀体1外设置有外罩壳8 ;阀体1下部设置有阀座9 ;管路7连接在所述本体1的腔 体3与变电站气动控制系统的液压泵进口端之间,用于将通所述本体1的腔体3与变电站 气动控制系统的液压泵进口端连通。本实用新型的油气分离排气装置整体布置于液压泵的 上方,与液压泵的油液箱齐平,从而可以保证本实用新型的油气分离排气装置与液压泵的 油液箱等压。当变电站气动控制系统的液压泵正常工作时,气体和液压油通过管路7进入阀体 内,气体在上层,液压油在下层,参见图2所示,当阀体的腔体3内液压油液位位于A点时, 阀球4上浮抵住活塞杆5的抵挡部51,而活塞杆5上的通气孔52还处于腔体的内部,这时, 腔体内上层的空气会通过通气孔52流入槽孔53,进而排出阀体外进入外罩壳8内,此时,整 个阀体处于打开状态,因此可以达到很好的油气自动分离并排出气体的效果。当腔体3内的液压油液位继续升高,参见图3所示,阀球4继续上浮推动活塞杆5 向上移动,当液压油到达B点,活塞杆5上的通气孔52被推动到阀体1的开口处,不再位于 腔体3的内部,此时,通气孔52被完全关闭,整个阀体1处于关闭状态,阀体不再对外进行 排气。当气体通过管路7继续进入阀体的腔体3内时,液压油液位从B点向下运动,这时 阀球4下沉,活塞杆5也慢慢向下移动,活塞杆5上的通气孔52慢慢打开,此时整个阀体又 处于打开状态,可以对外排气。在安装上述油气分离排气装置时,上述液压油液位所处的B点最好略低于与液压 泵的油液箱的上限液位,而上述液压油液位所处的A点最好略高于液压泵的油液箱的下限 液位。这样,可以较好保证阀体内腔体的气压与液压泵的油液箱相同。
权利要求一种用于变电站气动控制系统的油气分离排气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内设腔体(3)的阀体(1),该阀体(1)上部设置连通腔体(3)的开口(2),该阀体(1)的腔体(3)内设置有阀球(4),该阀球(4)的密度小于变电站气动控制系统液压泵的油液密度;所述阀体(1)内还设置有一能沿所述腔体(3)上下移动的活塞杆(5),该活塞杆(5)的上部与阀体(1)的开口(2)通过密封挡圈(6)密封连接,该活塞杆(5)的下部具有一设置在所述腔体(3)内的抵挡部(51),并且所述活塞杆(5)上还设置有一通气孔(52),该通气孔(52)仅在所述活塞杆(5)下移至该通气孔(52)位于所述腔体内部时能将所述腔体(3)与阀体外界连通;一管路(7),连接在所述本体(1)的腔体(3)与变电站气动控制系统的液压泵进口端之间,用于将通所述本体(1)的腔体(3)与变电站气动控制系统的液压泵进口端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气分离排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杆(5)的上部中 间设置开口朝上的槽孔(53),该通气孔(52)设置在该槽孔(53)的侧壁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油气分离排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杆(5)在所 述通气孔(52)的下侧部位设置有能抵挡于阀体开口(2)部位的凸起。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油气分离排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1)外设置 有外罩壳⑶。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油气分离排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1)下部设 置有阀座(9)。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变电站气动控制系统的油气分离排气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内设腔体(3)的阀体(1),腔体(3)通过管路与液压泵进口端相连,阀体(1)上部设置连通腔体(3)的开口(2),腔体(3)内设置阀球(4),该阀球(4)的密度小于液压泵的油液密度;阀体(1)内还设置有一能沿腔体(3)上下移动的活塞杆(5),该活塞杆(5)的上部与阀体(1)的开口(2)通过密封挡圈(6)密封连接,活塞杆(5)的下部为抵挡部(51),并且所述活塞杆(5)上还设置有一通气孔(52),该通气孔(52)仅在所述活塞杆(5)下移至该通气孔(52)位于所述腔体内部时能将所述腔体(3)与阀体外界连通。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能将油气自动分离,防止气体进入液压泵增压腔内,确保液压泵正常工作,避免变电站气动控制系统失效。
文档编号F15B21/04GK201582250SQ20092021568
公开日2010年9月15日 申请日期2009年12月29日 优先权日2009年12月29日
发明者张生昌, 张金海, 陈明海 申请人:宁波合力机泵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