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液压缸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508519阅读:26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液压缸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液压缸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应用于多轴汽车上,兼有对中和助力功能的液压缸。
背景技术
随着国防现代化和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多轴特种车辆的需求量日益增多,人们也对多轴特种车辆的综合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当多轴车辆通过弯道时的转向性能和当多轴车辆直行时的平稳性能。为了提高多轴车辆通过弯道时的转向性能,就需要为多轴车辆的后轮转向机构提供助力;为了提高多轴车辆直行时的平稳性能,就需要使多轴车辆的后轮转向机构对中。多轴转向技术起源于四轮转向技术(4WS),目前以日本Nissan公司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各大汽车公司都在致力于4WS及多轴转向技术的研究。Nissan公司为它的四轮汽车设计的SUPER HICAS系统,可以根据车速和方向盘的转向条件来控制后轮的转向。Mazda公司在其kntia轿车上安装了电控的四轮转向系统,可以根据前轮的转角和车速来控制后轮转角。多轴转向技术包括前后组的同向转动和反向转动两种工作状态,其优点有a.在车辆高速时后轮与前轮实现同向转向,减小车辆质心的侧偏角,提高了高速行驶时车辆的操纵稳定性、安全性。b.低速时,后轮与前轮实现反向转向,减小转弯半径,提高了车辆低速时的机动性和灵活性。现代的多轴转向车辆多是越野车辆与工程机械,在实现有后轮参与转向的多轴转向时,往往车速较低,不超过45km/h,这是因为后轮转向机构中缺乏简单有效的对中锁紧装置,以使转向完成后,后轴转向轮从最大转角位置回正到直线行驶位置,造成在车速较高时,车辆行驶的稳定性变差,对安全行车极为不利。此外,多轴车辆往往轴荷比较大,转向需要克服的转向阻力矩也比较大,应用于轿车和轻型车辆上的电子可调式后轮转向系统无法提供多轴车辆转向所需的转向力,同时也增加了成本。
发明内容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应用于多轴汽车上,兼有对中和助力功能的液压缸。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液压缸的技术方案如下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液压缸包括缸体、油管、活塞杆、隔套、对中活塞,以及,助力活 ,所述缸体内部利用隔套被分隔为对中缸和助力缸,所述油管连接于所述对中缸上,所述缸体上分别连通有第I油液通道、第II油液通道、第III油液通道和第IV油液通道,所述活塞杆贯穿所述对中缸并伸入到所述助力缸中,所述对中活塞被分隔为左右两部分,所述活塞杆于所述对中活塞的左右两部分之间具有与所述活塞杆一体成型的环形凸台,所述对中缸于所述对中活塞的左右两部分之间具有向所述缸体内部凸起的接头,所述对中缸被所述对中活塞分隔为左右两个对中油腔,所述左右两个对中油腔中有一个与所述第I油液通道连通,所述左右两个对中油腔利用连接于所述对中缸上的油管连通,所述助力活塞固定套接于所述活塞杆的末端,所述助力缸被所述助力活塞分隔为左右两个助力油腔,所述左助力油腔与所述第 III油液通道连通,所述右助力油腔与所述第IV油液通道连通。作为优选,所述对中缸的左端于所述活塞杆上套接有用于保证所述活塞杆沿直线运动的导向套。作为优选,所述环形凸台上设有环形凹槽,所述环形凸台与所述缸体上向所述缸体内部凸起的接头之间有空隙,所述凹槽和所述空隙形成中间油腔,所述中间油腔与所述第II油液通道连通。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液压缸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液压缸兼有对中与助力功能,既能为多轴车辆的后轮转向机构提供助力从而提高多轴车辆通过弯道时的转向性能,又能使多轴车辆的后轮转向机构对中,从而提高多轴车辆直行时的平稳性能。与分别安装的对中缸和助力缸的结构型式相比, 它结构简单紧凑、成本低廉、所占空间小,工作性能可靠。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液压缸的半剖结构示意图,其中活塞杆3部分为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深入了解本实用新型,
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液压缸包括缸体5、油管7、活塞杆3、隔套8、对中活塞,以及,助力活塞9。缸体5内部利用隔套8被分隔为对中缸α和助力缸β,油管7连接于对中缸α 上,缸体5上分别连通有第I油液通道Ρ1、第II油液通道Τ、第III油液通道Ρ2和第IV油液通道Ρ3。活塞杆3贯穿对中缸α并伸入到助力缸β中。对中活塞被分隔左右两部分,分别为左对中活塞6和右对中活塞6’,活塞杆3于左对中活塞6和右对中活塞6’的之间具有与活塞杆3—体成型的环形凸台11,对中缸α于左对中活塞6和右对中活塞6’的之间具有向缸体5内部凸起的接头12。对中缸α被对中活塞分隔为左对中油腔A和右对中油腔 C,左对中油腔A与第I油液通道Pl连通,左对中油腔A和右对中油腔C利用连接于对中缸 α上的油管7连通。助力活塞9固定套接于活塞杆3的末端。助力缸β被助力活塞9分隔为左助力油腔D和右助力油腔Ε,左助力油腔D与第III油液通道Ρ2连通,右助力油腔E与第IV油液通道Ρ3连通。其中,对中缸α的左端于活塞杆3上套接有导向套4,用于保证活塞杆3沿直线运动。其中,环形凸台11上设有环形凹槽,环形凸台11与缸体5上向缸体5内部凸起的接头12之间有空隙,凹槽和空隙形成中间油腔B,中间油腔B与第II油液通道T连通,以避免左对中活塞6和右对中活塞6’的之间形成负压。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液压缸的工作原理如下应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液压缸时,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液压缸的左端利用左销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液压缸的右端利用右销1’连接于多轴车辆后轮转向机构的车架支座上。用电磁阀控制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液压缸,应用其对中功能,利用第I油液通道Pl 向对中缸α中充油,由于左对中油腔A和右对中油腔C利用连接于对中缸α上的油管7 连通,油液将会充满于左对中油腔A和右对中油腔C中,左对中活塞6和右对中活塞6’将环形凸台11和缸体5上向缸体5内部凸起的接头12夹紧,实现对中功能。用电磁阀控制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液压缸,应用其助力功能,利用第III油液通道Ρ2 向助力缸β的左助力油腔D中充油,当油液充满左助力油腔D后继续向其中充油,过多的油液推动助力活塞9向右移动并带动活塞杆3向右移动,此时,活塞杆3上设有的环形凸台 11带动右对中活塞6’ 一同向右移动,由于中间油腔B与第II油液通道T连通,中间油腔B 内不会形成负压;或者,利用第IV油液通道Ρ3向助力缸β的右助力油腔E中充油,当油液充满右助力油腔E后继续向其中充油,过多的油液推动助力活塞9向左移动并带动活塞杆 3向左移动,此时,活塞杆3上设有的环形凸台11带动左对中活塞6 —同向左移动,由于中间油腔B与第II油液通道T连通,中间油腔B内不会形成负压;实现助力功能。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液压缸兼有对中与助力功能,既能为多轴车辆的后轮转向机构提供助力从而提高多轴车辆通过弯道时的转向性能,又能使多轴车辆的后轮转向机构对中,从而提高多轴车辆直行时的平稳性能。与分别安装的对中缸和助力缸的结构型式相比, 它结构简单紧凑、成本低廉、所占空间小,工作性能可靠。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液压缸,其特征在于,包括缸体、油管、活塞杆、隔套、对中活塞,以及,助力活塞, 所述缸体内部利用隔套被分隔为对中缸和助力缸,所述油管连接于所述对中缸上,所述缸体上分别连通有第I油液通道、第II油液通道、第III油液通道和第IV油液通道, 所述活塞杆贯穿所述对中缸并伸入到所述助力缸中,所述对中活塞被分隔为左右两部分,所述活塞杆于所述对中活塞的左右两部分之间具有与所述活塞杆一体成型的环形凸台,所述对中缸于所述对中活塞的左右两部分之间具有向所述缸体内部凸起的接头,所述对中缸被所述对中活塞分隔为左右两个对中油腔,所述左右两个对中油腔中有一个与所述第I油液通道连通,所述左右两个对中油腔利用连接于所述对中缸上的油管连通,所述助力活塞固定套接于所述活塞杆的末端,所述助力缸被所述助力活塞分隔为左右两个助力油腔,所述左助力油腔与所述第III油液通道连通,所述右助力油腔与所述第IV油液通道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压缸,其特征在于,所述对中缸的左端于所述活塞杆上套接有用于保证所述活塞杆沿直线运动的导向套。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压缸,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凸台上设有环形凹槽,所述环形凸台与所述缸体上向所述缸体内部凸起的接头之间有空隙,所述凹槽和所述空隙形成中间油腔,所述中间油腔与所述第II油液通道连通。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应用于多轴汽车上,兼有对中和助力功能的液压缸,属于液压缸技术领域。该液压缸兼有对中与助力功能,既能为多轴车辆的后轮转向机构提供助力从而提高多轴车辆通过弯道时的转向性能,又能使多轴车辆的后轮转向机构对中,从而提高多轴车辆直行时的平稳性能。与分别安装的对中缸和助力缸的结构型式相比,它结构简单紧凑、成本低廉、所占空间小,工作性能可靠。
文档编号F15B15/14GK202194884SQ20112030995
公开日2012年4月18日 申请日期2011年8月24日 优先权日2011年8月24日
发明者冯炜, 李安元, 李建峰, 袁大学 申请人:湖北航天技术研究院特种车辆技术中心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