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心泵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41245阅读:216来源:国知局
离心泵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输送例如个人计算机、计算机服务器、打印机等各种设备的冷却水、内燃机等的冷却水、空调、冷冻机等空气调和设备的制冷剂循环回路等所使用的制冷剂等流体的离心泵。



背景技术:

以往,例如,作为个人计算机、计算机服务器、打印机等比较小型的设备的冷却水等的用于冷却小型的设备的离心泵,如专利文献1(特开2003-13878号公报)所记载,公开了以在叶轮形成从中心放射状地延伸的流动流体的多个流路部的方式改进叶轮的构造,而构成为冷却水的循环量变化少,不易产生冷却性能的变化的离心泵。

另外,在专利文献2(特开2003-161284号公报)公开了,在外周形成有多个叶片,在内周设置有转子磁铁的叶轮,在转子磁铁的内周侧配置马达定子,从而实现薄型化并且能够实现高效的冷却的薄型的离心泵。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3-13878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3-161284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然而,在这样的以往的离心泵中,虽能够用于比较小型的设备的冷却,然而不是牢固的气密构造,不适合用于例如内燃机等的冷却水、空调、冷冻机等空气调和设备的制冷剂循环回路等要求耐压性、气密性的流体。

另外,在以往的离心泵的构造中,无法装卸作为马达定子的线圈部,所以即使为了使用到要求耐压性、气密性的流体而想要使用金属制的壳体、配管等,也无法进行焊接、钎焊、熔敷等利用加热的固定,无法使用气密性高的金属壳体和配管。

并且,叶轮的轴承由配置在叶轮的轴的一侧的轴承构成,不稳定,在耐久性、静音性上存在问题。

并且,这样的以往构造的离心泵中,轴承处于流体中,无法使用润滑油,所以因叶轮的旋转而轴部件和叶轮摩耗损伤,在叶轮产生间隙、偏心,难以保持所期望的泵性能。

本发明鉴于这样的现状,其目的在于,提供能够进行焊接、钎焊、熔敷等利用加热的固定,能够使用气密性高的金属壳体和配管,能够使用于要求耐压性、气密性的流体的离心泵。

另外,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旋转叶片部件的轴承为稳定的构造,耐久性、静音性优良的离心泵。

并且,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即使在轴承位于流体中的无润滑条件下,滑动性也良好,不会出现因叶轮的旋转而轴部件和叶轮摩耗损伤的情况,提高耐久性,并且,在叶轮不会产生间隙、偏心,能够保持所期望的泵性能的离心泵。

此外,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线圈部与主体壳体能够以能够装卸的方式固定的离心泵。

本发明是为了实现前述的以往技术中的课题以及目的而作出的发明,本发明的离心泵,其特征在于,具备:包括叶轮和设置于叶轮的下方的转子磁铁的旋转叶片部件;收纳上述旋转叶片部件的主体壳体;为了将流体导入至上述叶轮,而以与主体壳体连通的方式设置的吸入侧接头部件;为了通过上述叶轮的旋转来排出流体,而以与主体壳体连通的方式设置的排出侧接头部件;以及以位于上述转子磁铁的周围的方式配置且使旋转叶片部件旋转的线圈部,通过使上述线圈部及主体壳体中的至少一方旋转,从而使设置于上述线圈部侧的卡定片与设置于上述主体壳体侧的卡合片扣合式卡合,线圈部与主体壳体能够以能够装卸的方式固定。

通过这样构成,通过旋转线圈部及主体壳体中的至少一方,从而使设置于上述线圈部侧的卡定片与设置于上述主体壳体侧的卡合片扣合式卡合,线圈部与主体壳体能够以能够装卸的方式固定。

此外,在本发明的离心泵中,设置于上述线圈部侧的卡定片形成在固定于线圈部的线圈侧固定零件,设置于上述主体壳体侧的卡合片形成在固定于主体壳体的主体壳体侧固定零件。

此外,在本发明的离心泵中,在设置于上述线圈部侧的卡定片,形成有卡定用切口部,在设置于上述主体壳体侧的卡合片,形成有卡定部,上述主体壳体侧的卡定部与线圈部侧的卡定用切口部卡合。

此外,在本发明的离心泵中,上述线圈侧固定零件具备线圈侧固定零件主体,在其中心形成有对应于线圈部的开口部,在上述线圈侧固定零件的开口部的内周边缘,以向内周侧突出设置的方式形成有上述卡定片,上述主体壳体侧固定零件具备环状的固定零件主体,上述卡合片以从固定零件主体向外周方向延伸设置的方式形成。

此外,在本发明的离心泵中,在上述线圈侧固定零件主体的角部,形成剖面大致L字形状的固定片,上述固定片具备固定片主体、及在固定片主体的前端向内侧弯曲而形成的卡合片,在以扩大上述固定片主体的状态下,安装于线圈部之后,使固定片主体缩窄,通过卡合片进行卡合,从而能够固定于线圈部。

本发明的离心泵,具备:包括叶轮和设置于叶轮的下方的转子磁铁的旋转叶片部件;收纳上述旋转叶片部件的金属制的主体壳体;为了将流体导入至上述叶轮,而以与主体壳体连通的方式设置的金属制的吸入侧接头部件;为了通过上述叶轮的旋转来排出流体,而以与主体壳体连通的方式设置的金属制的排出侧接头部件;以及以位于上述转子磁铁的周围的方式配置且使旋转叶片部件旋转的线圈部,上述主体壳体具备:上侧主体壳体;固定于上述上侧主体壳体的下侧主体壳体;以及叶片壳体,上述叶片壳体对由上述上侧主体壳体和下侧主体壳体形成的内部空间进行分隔,在上方形成流体导入流路,并且在下方形成收纳旋转叶片部件的旋转部收纳空间,上述上侧主体壳体、下侧主体壳体、与叶片壳体的接合部以密封状态进行固定,上述吸入侧接头部件与主体壳体的接合部,以及上述排出侧接头部件与主体壳体的接合部固定为密封状态。

通过这样构成,例如能够对构成金属制的主体壳体的上侧主体壳体、下侧主体壳体与叶片壳体的接合部进行焊接、钎焊、熔敷等利用加热的固定,能够以密封状态固定。

另外,能够对金属制的吸入侧接头部件与主体壳体的接合部、以及排出侧接头部件与主体壳体的接合部进行焊接、钎焊、熔敷等利用加热的固定,能够以密封状态固定。

即,为能够对这些连接部采用焊接、钎焊等具有高气密性和保持强度的接合方法的构造。

因此,能够进行焊接、钎焊、熔敷等利用加热的固定,所以能够使用气密性高的金属壳体和配管,能够提供可用于要求耐压性、气密性的流体的离心泵。

另外,具备分隔由上侧主体壳体和下侧主体壳体形成的内部空间,在上方形成流体导入流路,并且在下方形成收纳旋转叶片部件的旋转部收纳空间的叶片壳体,所以能够容易地形成流体的路径。

另外,本发明的离心泵特征在于,上述主体壳体由金属制的冲压成形品构成,并且,上述吸入侧接头部件和排出侧接头部件由金属管构成。

这样主体壳体由金属制的冲压成形品构成,并且,吸入侧接头部件和排出侧接头部件由金属管构成,所以能够对这些连接部进行焊接、钎焊等具有高气密性和保持强度的接合方法,并且,能够减少成本。

另外,本发明的离心泵的特征在于,上述主体壳体和线圈部通过装卸机构以能够装卸的方式进行固定。

通过这样构成,主体壳体和线圈部通过装卸机构以能够装卸的方式固定着,所以在将线圈部固定于主体壳体之前,能够对主体壳体进行例如焊接、钎焊、熔敷等利用加热的固定、需要加热的加工,提高了作业性。

另外,主体壳体和线圈部通过装卸机构以能够装卸的方式进行固定,所以线圈部发生故障时的更换也变得容易。并且,能够任意地选择布线的引出方向和接头方向。

另外,本发明的离心泵其特征在于,具备:配置于上述上侧主体壳体且轴支承旋转叶片部件的轴部件的上侧的上侧轴承部件;配置于上述下侧主体壳体且轴支承旋转叶片部件的轴部件的下侧的下侧轴承部件,在上述上侧轴承部件形成有将上述流体导入流路和旋转部收纳空间连通的连通路。

通过这样构成,旋转叶片部件的轴部件被上侧轴承部件和下侧轴承部件轴支承,所以旋转叶片部件的轴承为稳定的构造,能够提供耐久性、静音性良好的离心泵。

即,旋转叶片部件的旋转稳定,旋转时的噪声减少,旋转叶片部件的振动减少,从而提高了耐久性。

并且,在上侧轴承部件形成有将流体导入流路和旋转部收纳空间连通的连通路,所以不需要另外的配管等而能够简单地形成流路。

另外,本发明的离心泵其特征在于,上述旋转叶片部件的轴部件固定于上侧轴承部件和下侧轴承部件,上述旋转叶片部件构成为在轴部件的外周旋转。

通过这样构成,旋转叶片部件的轴部件固定于上侧轴承部件和下侧轴承部件,旋转叶片部件在轴部件的外周旋转,所以在旋转叶片部件和轴部件的外周之间的旋转滑动面积增大,接触面压也减小。

由此,旋转叶片部件的旋转稳定,旋转时的噪声减少,旋转叶片部件的振动减少,从而提高了耐久性。

另外,本发明的离心泵构成为在轴部件固定于上述旋转叶片部件,旋转叶片部件在上侧轴承部件和轴部件之间以及下侧轴承部件和轴部件之间旋转。

通过这样构成,在旋转叶片部件固定轴部件,旋转叶片部件在上侧轴承部件和轴部件之间、以及下侧轴承部件和轴部件之间旋转,所以旋转叶片部件的旋转稳定,旋转时的噪声减少,旋转叶片部件的振动减少,从而提高了耐久性。

另外,本发明的离心泵其特征在于,上述旋转叶片部件与轴部件之间的旋转部分由滑动性良好的合成树脂构成。

另外,本发明的离心泵其特征在于,上述上侧轴承部件、下侧轴承部件、与轴部件之间的旋转部分由滑动性良好的合成树脂构成。

像这样对旋转部分使用滑动性良好的合成树脂,例如,耐化学药品性的润滑性树脂(PPS、PTFE),从而即使在轴承在流体中的无润滑条件下,滑动性也良好,不会由于旋转叶片部件的旋转而轴部件和旋转叶片部件产生摩耗损伤,提高了耐久性,并且,不会在旋转叶片部件产生间隙、偏心,能够保持所期望的泵性能。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线圈部与主体壳体以能够装卸的方式固定的离心泵。

此外,根据本发明,能够对构成金属制的主体壳体的上侧主体壳体、下侧主体壳体、与叶片壳体的接合部进行例如焊接、钎焊、熔敷等利用加热的固定,能够以密封状态固定。

另外,能够对金属制的吸入侧接头部件与主体壳体的接合部、以及排出侧接头部件与主体壳体的接合部进行例如焊接、钎焊、熔敷等利用加热的固定,能够以密封状态固定。

即,成为能够采用对这些连接部进行焊接、钎焊等具有高气密性和保持强度的接合方法的构造。

因此,能够进行焊接、钎焊、熔敷等利用加热的固定,所以能够使用气密性高的金属壳体和配管,能够提供可使用于要求耐压性、气密性的流体的离心泵。

另外,具备分隔由上侧主体壳体和下侧主体壳体形成的内部空间,在上方形成流体导入流路,并且在下方形成收纳旋转叶片部件的旋转部收纳空间的叶片壳体,所以能够容易地形成流体的路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离心泵的纵剖视图。

图2是在图1的A-A线的向视图。

图3是说明从本发明的离心泵的主体壳体取下线圈部的状态的与图1相同的纵剖视图。

图4是从本发明的离心泵的上侧轴承部件的上面一侧观察的立体图。

图5是从本发明的离心泵的上侧轴承部件的下面一侧观察的立体图。

图6是本发明的离心泵的上侧轴承部件的俯视图。

图7是本发明的离心泵的主体侧固定零件的俯视立体图。

图8是本发明的离心泵的线圈侧固定零件的俯视立体图。

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离心泵的其它实施例的纵剖视图。

图中:10—离心泵,12—旋转叶片部件,14—轴承部,16—叶片部件,18—基端部分,20—弯曲部,22—外侧叶片部,24—转子磁铁收纳部,26—凸缘部,28—支承部,30—凹部,32—转子磁铁,34—主体壳体,36—上侧主体壳体,38—顶壁,40—侧周壁,42—吸入侧接头部件,44—凸缘,46—排出侧接头部件,48—下侧主体壳体,50—凸缘,51—下端,52—外周凸缘,54—叶片收纳部,56—转子磁铁收纳部,58—下侧轴承部件收纳部,60—下侧轴承部件,62—轴孔,64—轴部件,66—下端部,68—叶片壳体,70—外周凸缘,72—侧周壁,72a—扩径部分,72b—引导部分,72c—流动控制侧壁部,74—弯曲部,75—内周凸缘,76—凸缘,78—上侧轴承部件,80—轴孔,82—上端部,84—流体导入流路,86—侧壁,88—切口部,90—中央轴承部,92—肋,94—垂直流路,96—主体壳体侧固定零件,98—固定零件主体,100—卡合片,102—卡定部,104—线圈部,106—线轴壳体,108—绕线,110—线圈,112—电子基板,114—模制树脂部,116—线圈侧固定零件,118—收纳用凹部,120—线圈侧固定零件主体,122—开口部,124—卡定片,126—卡定用切口部,128—固定片,130—固定片主体,132—卡合片,134—排水用孔,136—线圈壳体,138—侧壁,140—阶梯部,142—盖部件,144—外周,S1—内部空间,S2—旋转部收纳空间,S3—流动控制空间。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实施例)更详细地进行说明。

(实施例1)

图1是本发明的离心泵的纵剖视图,图2是在图1的A-A线的向视图,图3是说明从本发明的离心泵的主体壳体取下线圈部后的状态的与图1相同的纵剖视图,图4是从本发明的离心泵的上侧轴承部件的上面一侧观察的立体图,图5是从本发明的离心泵的上侧轴承部件的下面一侧观察的立体图,图6是本发明的离心泵的上侧轴承部件的俯视图,图7是本发明的离心泵的主体侧固定零件的俯视立体图,图8是本发明的离心泵的线圈侧固定零件的俯视立体图。

在图1~图3中,附图标记10整体表示本发明的离心泵。

如图1~图3所示,本发明的离心泵10具备旋转叶片部件12。该旋转叶片部件12如图2所示,在圆管状的轴承部14的上部具备向外周方向放射状地延伸配置的多个(该实施例中为8个)叶片部件16。

此外,该叶片部件16的个数根据离心泵10的用途、所需要的泵能力来选择即可,不进行特别限定。

如图1所示,叶片部件16由从轴承部14向外周方向延伸配置的基端部分18、从该基端部分18向上方弯曲的弯曲部20、及从该弯曲部20向外周方向延伸配置的外侧叶片部22构成。

通过将叶片部件16的形状设为这样的形状,从而利用由叶片部件16的旋转而带来的外侧叶片部22的作用,能够提高排出能力。

另外,旋转叶片部件12在轴承部14的下部形成有向外周方向延伸配置的转子磁铁收纳部24。转子磁铁收纳部24由从轴承部14的下部向外周方向延伸配置的凸缘部26、从凸缘部26向下方延伸的支承部28构成。

而且,在由这些凸缘部26和支承部28构成的凹部30嵌合有由环状的永久磁铁构成的转子磁铁32。

另外,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离心泵10具备收纳旋转叶片部件12的金属制的主体壳体34。主体壳体34具备上侧主体壳体36,上侧主体壳体36由顶壁38、从顶壁38的外周向下方延伸配置的侧周壁40构成。

而且,如图1、图2所示,在上侧主体壳体36的侧周壁40形成有凸缘44,在该凸缘44形成用于固定金属制的吸入侧接头部件42的开口部。如图2所示,在该凸缘44,例如通过焊接、钎焊、熔敷等以密封状态固定有吸入侧接头部件42。由此,构成为吸入侧接头部件42与主体壳体34内连通。

另外,如图2所示,在上侧主体壳体36的侧周壁40形成有凸缘50,该凸缘50以与用于固定吸入侧接头部件42的开口部偏移中心角度(该实施例中,偏移45度中心角度)的方式形成有用于固定金属制的排出侧接头部件46的开口部。

此外,该偏移角度不特别限定,能够根据用途等进行设计变更。

如图2所示,在该凸缘50例如通过焊接、钎焊、熔敷等以密封状态固定有排出侧接头部件46。由此,构成为排出侧接头部件46与主体壳体34内连通。

另外,如图1、图2所示,主体壳体34具备下侧主体壳体48。而且,在上侧主体壳体36的侧周壁40的下端51的内壁,通过例如焊接、钎焊、熔敷等以密封状态固定有下侧主体壳体48的外周凸缘52。由此,在主体壳体34内,形成由上侧主体壳体36和下侧主体壳体48围起的内部空间S1。

如图1所示,该下侧主体壳体48具备从下侧主体壳体48的外周凸缘52向内周侧水平延伸的叶片收纳部54、及从该叶片收纳部54向下方延伸的转子磁铁收纳部56。并且,在该转子磁铁收纳部56的下方形成有有底筒状的下侧轴承部件收纳部58。

而且,在下侧轴承部件收纳部58,通过例如压入等而嵌合有下侧轴承部件60。在形成于该下侧轴承部件60的轴孔62,通过例如压入等以轴支承的方式固定有轴部件64的下端部66。

另外,在该旋转叶片部件12的轴承部14内,以旋转叶片部件12能够旋转的方式插入有轴部件64。

并且,如图1、图2所示,主体壳体34具备叶片壳体68。该叶片壳体68的外周凸缘70以夹在上侧主体壳体36的下端51和下侧主体壳体48的外周凸缘52之间的状态下,通过例如焊接、钎焊、熔敷等,以密封状态被固定。

另外,叶片壳体68具备从外周凸缘70向上方延伸的侧周壁72和从侧周壁72以沿着叶片部件16的弯曲部20的形状向下方弯曲的弯曲部74。并且,形成有从弯曲部74向上方延伸的内周凸缘75。

通过设为这样的形状,能够在叶片壳体68和下侧主体壳体48的叶片收纳部54之间收纳叶片部件16。而且,在叶片壳体68的内周凸缘75通过例如压入等嵌合有上侧轴承部件78。由此,通过叶片壳体68的内周凸缘75,上侧轴承部件78被稳定地支承,能够防止因旋转叶片部件12的旋转带来的偏心和振动。

在形成于该上侧轴承部件78的轴孔80,通过例如压入等以轴支承的方式固定有被插入旋转叶片部件12的轴承部14内的轴部件64的上端部82。

另外,如图1、图2所示,叶片壳体68的侧周壁72的径形成为比上侧主体壳体36的侧周壁40的径小,并且,叶片壳体68的侧周壁72的高度形成为比上侧主体壳体36的侧周壁40的高度小。

由此,叶片壳体68将由上侧主体壳体36和下侧主体壳体48形成的内部空间S1分隔,在上方形成流体导入流路84,并且,在下方形成收纳旋转叶片部件12的旋转部收纳空间S2。

另外,如图2所示,在叶片壳体68的侧周壁72的一部分形成有凸缘76,在该凸缘76形成有用于固定排出侧接头部件46的开口部。而且,排出侧接头部件46通过例如焊接、钎焊、熔敷等以密封状态被同时固定于上侧主体壳体36的侧周壁40的凸缘50及凸缘76。由此,构成为排出侧接头部件46与主体壳体34的旋转部收纳空间S2连通。

并且,构成为旋转叶片部件12的叶片部件16按图2的箭头F所示的方向(图2中逆时针方向)旋转。

该情况下,如图2所示,在作为与叶片壳体68的侧周壁72的与排出侧接头部件46固定的部分的凸缘76,具备叶片部件16的旋转方向上游侧逐渐向扩径方向扩径的扩径部分72a。而且,该扩径部分72a和凸缘76的连接部分构成与上侧主体壳体36的侧周壁40内接的状态的引导部分72b。

另一方面,如图2所示,在作为叶片壳体68的侧周壁72的与排出侧接头部件46固定的部分的凸缘76,在叶片部件16的旋转方向下游侧,形成有在半径方向上延伸配置的流动控制侧壁部72c。

通过这样构成,如图2所示,形成由扩径部分72a和引导部分72b、流动控制侧壁部72c包围的积存流体的流动控制空间S3。

而且,通过旋转叶片部件12的叶片部件16的旋转,流体如箭头G所示,从扩径部分72a被引导到引导部分72b,与流动控制侧壁部72c抵接(被按压)。由此,存在叶片壳体68内的一侧的流体压力上升,流量增加的效果。

另一方面,如图4~图6所示,上侧轴承部件78呈大致王冠形状,在侧壁86的上部形成有多个切口部88,即,该实施例中,形成有以中心角度90度相互分离地形成的四个切口部88。

另外,在上侧轴承部件78的中央部分设置有轴孔80形成于下方的中央轴承部90,该中央轴承部90和侧壁86之间通过多个肋92连结。即,在该实施例中,通过与四个切口部88对应地以中心角度90度相互分离地形成的4个肋92进行连结。

通过这样构成,如图5、图6所示,形成四个在轴向贯通的垂直流路94。

由此,如图1的箭头B所示,从吸入侧接头部件42吸入的流体从由叶片壳体68和上侧主体壳体36形成的流体导入流路84通过上侧轴承部件78的侧壁86的切口部88。然后,通过切口部88后的流体经由垂直流路94,被导入由叶片壳体68和下侧主体壳体48形成的旋转部收纳空间S2。

并且,如图1、图7所示,在下侧主体壳体48的转子磁铁收纳部56的外周通过例如焊接、钎焊、熔敷、压入等固定有构成装卸机构的金属制的主体壳体侧固定零件96。

如图7所示,该主体壳体侧固定零件96具备环状的固定零件主体98、从固定零件主体98向外周方向延伸配置且以恒定间隔相互分离地形成的多个卡合片100。另外,在卡合片100的中央部分以向上方突出设置的方式形成有卡定部102。该实施例的情况下,如图7所示,以中心角度60度相互分离地具备6个卡合片100。

另外,如图1、图3所示,本发明的离心泵10具备线圈部104,该线圈部104配置于下侧主体壳体48的转子磁铁收纳部56的外周而位于转子磁铁32的周围且使旋转叶片部件12旋转。线圈部104在用于进行电子控制的电子基板112上将由卷绕于线轴壳体106的绕线108构成的多个线圈110以恒定间隔分离地设置在周方向上(未图示)。

而且,这些线圈110由模制树脂模制而构成模制树脂部114而被一体化,形成线圈部104。此外,虽未图示,由模制树脂模制的线圈部104如后述,如图2所示,呈四棱柱形状,以便在线圈部104的上表面容易固定线圈侧固定零件116。

另外,如图1所示,在线圈部104的中央部分形成有用于收纳下侧主体壳体48的转子磁铁收纳部56和下侧轴承部件收纳部58的收纳用凹部118。

并且,如图1、图8所示,在线圈部104具备构成装卸机构的线圈侧固定零件116。如图8所示,线圈侧固定零件116具备平板形状的线圈侧固定零件主体120,在其中心形成有与线圈部104的收纳用凹部118对应的开口部122。

而且,在开口部122的内周边缘,以向内周侧上方突出设置的方式形成有两个对置地配置的卡定片124。构成为在该卡定片124的前端形成有卡定用切口部126,如后述,主体壳体侧固定零件96的卡定部102与线圈侧固定零件116的卡定用切口部126卡合。

并且,在线圈侧固定零件主体120的四个角部分别形成有剖面为大致L字形状的固定片128。固定片128具备固定片主体130及在固定片主体130的前端向内侧弯曲形成的卡合片132。

这样构成的线圈侧固定零件116在扩大固定片主体130的状态下,安装于线圈部104之后,使固定片主体130缩窄,由卡合片132进行卡合,从而能够固定于线圈部104。

为了将这样构成的线圈部104以能够装卸的方式安装到主体壳体34的下方,如以下这样进行即可。

即,如图3的箭头C所示,在形成于线圈部104的中央部分的收纳用凹部118内收纳下侧主体壳体48的转子磁铁收纳部56和下侧轴承部件收纳部58。

该状态下,如图3的箭头D所示,使线圈部104、主体壳体34中的至少一方旋转。由此,线圈侧固定零件116的卡定片124和主体壳体侧固定零件96的卡合片100卡合,并且,主体壳体侧固定零件96的卡定部102弹性变形,与线圈侧固定零件116的卡定用切口部126以所谓的扣合(snap-fit)式卡合而固定。

另外,为了将线圈部104从主体壳体34取下,进行相反的操作,如图3的箭头D所示,使线圈部104、主体壳体34中的至少一方旋转。

由此,主体壳体侧固定零件96的卡定部102与线圈侧固定零件116的卡定用切口部126的扣合式卡合被解除,同时,线圈侧固定零件116的卡定片124和主体壳体侧固定零件96的卡合片100的卡合被解除。由此,如图3的箭头C所示,能够将线圈部104从主体壳体34的下方取下。

此外,在图1、图3中,附图标记134表示形成于线圈部104的排水用孔。

这样构成的本发明的离心泵10如下工作。

首先,使线圈部104的线圈110中流动电流,从而线圈110被励磁,由此,作用于旋转叶片部件12的转子磁铁32,旋转叶片部件12能够围绕插入于轴承部14的轴部件64旋转。

由此,旋转叶片部件12的叶片部件16旋转,如图1的箭头B所示,从吸入侧接头部件42吸入的流体,从由叶片壳体68和上侧主体壳体36形成的流体导入流路84通过上侧轴承部件78的侧壁86的切口部88。

然后,通过切口部88的流体经由上侧轴承部件78的垂直流路94,被导入由叶片壳体68和下侧主体壳体48形成的旋转部收纳空间S2。

然后,由于旋转叶片部件12的叶片部件16的旋转力,被导入至旋转部收纳空间S2的流体如图2的箭头E所示,从主体壳体34的旋转部收纳空间S2经由排出侧接头部件46被排出。

根据这样构成的本发明的离心泵10,能够将构成金属制的主体壳体34的上侧主体壳体36、下侧主体壳体48、与叶片壳体68的接合部进行例如焊接、钎焊、熔敷等利用加热的固定,能够以密封状态进行固定。

另外,能够对金属制的吸入侧接头部件42与主体壳体34的接合部以及排出侧接头部件46与主体壳体34的接合部进行例如焊接、钎焊、熔敷等利用加热的固定,能够以密封状态进行固定。

即,成为能够对这些连接部采用焊接、钎焊等具有高气密性和保持强度的接合方法的构造。

因此,能够进行焊接、钎焊、熔敷等利用加热的固定,所以能够使用气密性高的金属壳体和配管,能够提供可用于要求耐压性、气密性的流体的离心泵。

另外,具备叶片壳体68,该叶片壳体68将由上侧主体壳体36和下侧主体壳体48形成的内部空间S1分隔,在上方形成流体导入流路84,同时在下方形成收纳旋转叶片部件12的旋转部收纳空间S2,所以能够容易形成流体的路径。

该情况下,优选主体壳体34由金属制的冲压成形品构成,并且,吸入侧接头部件42和排出侧接头部件46由金属管构成。由此,能够对这些连接部采用焊接、钎焊等具有高气密性和保持强度的接合方法,并且,能够减少成本。

另外,主体壳体34和线圈部104通过装卸机构,在该实施例的情况下,通过主体壳体侧固定零件96和线圈侧固定零件116以能够装卸的方式固定,所以在将线圈部104固定于主体壳体34之前,能够对主体壳体34进行例如焊接、钎焊、熔敷等利用加热的固定、需要加热的加工,提高了作业性。

另外,主体壳体34和线圈部104利用装卸机构以能够装卸的方式固定,所以在线圈部104故障时,能够容易地进行更换。并且,能够任意地选择布线的引出方向和接头方向(吸入侧接头部件42和排出侧接头部件46)。

此时,该实施例的情况下,作为装卸机构,采用了主体壳体侧固定零件96和线圈侧固定零件116的卡合。即,由线圈侧固定零件116的卡定片124和主体壳体侧固定零件96的卡合片100的卡合,以及,主体壳体侧固定零件96的卡定部102和线圈侧固定零件116的卡定用切口部126的卡合构成。

然而,作为装卸机构,不限于此,例如,能够采用螺纹卡合、利用凹凸的卡合等其他的装卸机构。

并且,旋转叶片部件12的轴部件64被上侧轴承部件78和下侧轴承部件60轴支承,所以旋转叶片部件12的轴承为稳定的构造,能够提供耐久性、静音性良好的离心泵10。

即,旋转叶片部件12的旋转稳定,旋转时的噪声减少,旋转叶片部件12的振动减少,从而提高了耐久性。

并且,在上侧轴承部件78形成有连通流体导入流路84和S2的连通路(切口部88和垂直流路94),所以不需要另外的配管等能够简单地形成流路。

另外,旋转叶片部件12的轴部件64固定于上侧轴承部件78和下侧轴承部件60,旋转叶片部件12能够在轴部件64的外周旋转,所以在旋转叶片部件12和轴部件64的外周之间旋转滑动面积增大,接触面压也减少。

由此,旋转叶片部件12的旋转稳定,旋转时的噪声减少,旋转叶片部件12的振动减少,从而提高了耐久性。

该情况下,优选旋转叶片部件12和轴部件64之间的旋转部分,即,至少旋转叶片部件12的轴承部14的内周和轴部件64的外周由滑动性良好的合成树脂构成。

因此,除了将旋转叶片部件12的轴承部14和轴部件64自身由滑动性良好的合成树脂构成之外,还可以仅将旋转叶片部件12的轴承部14的内周和轴部件64的外周的表面包覆这样滑动性良好的合成树脂。

该情况下,作为滑动性良好的合成树脂,不特别限定,例如,能够使用PPS、PTFE等的耐化学药品性的润滑性树脂。

通过像这样对旋转部分使用滑动性良好的合成树脂,即使在轴承在流体中的无润滑条件下,滑动性良好,不会因旋转叶片部件12的旋转引起轴部件64和旋转叶片部件12摩耗损伤,从而提高了耐久性,并且在旋转叶片部件12不产生间隙、偏心,能够保持所期望的泵性能。

该情况下,虽未图示,也可以构成为在旋转叶片部件12固定轴部件64,旋转叶片部件12在上侧轴承部件78和轴部件64之间,以及下侧轴承部件60和轴部件64之间旋转。

通过这样构成,旋转叶片部件12的旋转稳定,旋转时的噪声减少,旋转叶片部件12的振动减少,从而提高了耐久性。

并且,在这种情况下,也能够同样地对上侧轴承部件78和轴部件64之间,以及,下侧轴承部件60和轴部件64之间的旋转部分使用滑动性良好的合成树脂。

(实施例2)

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离心泵的其它的实施例的纵剖视图。

该实施例的离心泵10是与图1~图8所示的实施例1的离心泵10基本相同的构成,对相同的构成部件赋予相同的参照编号,并省略其详细说明。

上述的实施例1的离心泵10中,线圈110由模制树脂模制而构成模制树脂部114从而被一体化,形成线圈部104。

与此相对,该实施例的离心泵10中,如图9所示,线圈110配置在有底筒形状的线圈壳体136内。而且,在形成于线圈壳体136的侧壁138的上端的阶梯部140嵌合盖部件142的外周144从而固定。

此外,该线圈壳体136的阶梯部140和盖部件142之间,根据需要,例如,通过焊接、钎焊、熔敷、压入等固定。

通过这样构成,能够省略模制树脂,能够减少成本,并且实现轻型化。

以上,对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上述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采用了将线圈侧固定零件116通过使固定片主体130缩窄,用卡合片132进行卡合,从而固定到线圈部104的构造,但虽未图示,也能够用模制树脂对线圈侧固定零件116进行一体化,而固定到线圈部104。

并且,上述实施例中,吸入侧接头部件42、排出侧接头部件46的个数分别为一个,但也可以设置多个吸入侧接头部件42、排出侧接头部件46等,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目的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更。

本发明能够用于输送例如,个人计算机、计算机服务器、打印机等各种设备的冷却水、内燃机等的冷却水、用于空调、冷冻机等空气调和设备的制冷剂循环回路等的制冷剂等的流体的离心泵。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