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调平控制阀、液压系统及工程机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24834阅读:207来源:国知局
一种调平控制阀、液压系统及工程机械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程机械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调平控制阀、液压系统及工程机械。



背景技术:

控制阀,如自动调平控制阀等,在工程机械液压系统中是属于常用元件,目前在市场上常用的平举控制阀主要采用顺序阀控制分流的方式,运用过程中,由于顺序阀的开启特性不理想,再加之二级工作机构负载很重,通常会导致工作机构大腔的压力很低,还会导致顺序阀无法开启,调平失效。

综上所述,如何提供一种调平效果及工作可靠性好的调平控制阀,以及包括此调平控制阀的液压系统和工程机械,成了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调平效果及工作可靠性好的调平控制阀、液压系统和工程机械。

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是这样实现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调平控制阀,用于工程机械,包括阀体以及设置于阀体内的主阀芯,所述阀体上还设有第一节流阀、第二节流阀和第三节流阀,所述第一节流阀、第二节流阀和第三节流阀分别与主阀芯连通,所述阀体上还设有第一单向阀和第二单向阀。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技术方案在于在上述基础之上,所述第一节流阀包括阀芯和套设置于阀芯上的阀套,所述阀芯可相对于所述阀套移动。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技术方案在于在上述基础之上,所述阀套与阀体之间设有密封圈,所述阀芯与阀套之间也设有密封圈。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技术方案在于在上述基础之上,所述第二节流阀、第三节流阀与第一节流阀的结构一致。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技术方案在于在上述基础之上,所述主阀芯的左端设有第一堵头,所述主阀芯的右端设有第二堵头,所述第二堵头与阀体之间还设有密封圈。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技术方案在于在上述基础之上,所述主阀芯靠近第二堵头的一端还设有复位弹簧。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技术方案在于在上述基础之上,所述第一单向阀,第二单向阀的数量均为一个。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技术方案在于在上述基础之上,所述调平控制阀为两位五通液力换向阀。

上述结构的调平控制阀,与现有结构的控制阀类相比,具有调平效果好,以及工作可靠性高的优点。

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液压系统,用于工程机械,包括调平控制阀,所述调平控制阀为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调平控制阀。

此结构的液压系统相应地,具有调平控制阀所具有优点。

最后,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工程机械,所述工程机械包括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调平控制阀或权利要求9所述的液压系统。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调平控制阀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俯视图;

图3为图2的A-A向剖视示意图;

图4为图1的B-B剖视示意图;

图5为调平控制阀的工作原理图。

附图标记对应关系为:

1:阀体 2:主阀芯 3:锁紧螺母

4:阀套 5:密封件 6:密封件

7:阀芯 8:第一堵头 9:复位弹簧

10:密封件 11:第二堵头 12:工艺堵头1

13:工艺堵头2 14:单向阀阀芯 15:单向阀弹簧

16:单向阀密封件 17:单向阀堵头 18:调平控制阀

19:手动阀 Y1:第一油缸 Y2:第二油缸

NVⅠ第一节流阀 NVⅡ第二节流阀 NVⅢ第三节流阀

CVⅠ第一单向阀 CVⅡ第二单向阀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本部分的描述仅是示范性和解释性,不应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有任何的限制作用。此外,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文件的描述,可以对本文件中实施例中以及不同实施例中的特征进行相应组合。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如下,请参见图1至图4所示的调平控制阀18,用于滑移装载机及高空作业车等工程机械上,具体包括阀体1,阀体1内设有主阀芯2,阀体1上还设有第一节流阀NVⅠ、第二节流阀NVⅡ和第三节流阀NVⅢ,并且,第一节流阀NVⅠ、第二节流阀NVⅡ和第三节流阀NVⅢ分别与主阀芯2连通,同时,阀体1上还设有第一单向阀CVⅠ和第二单向阀CVⅡ,第一单向阀CVⅠ和第二单向阀CVⅡ均包括单向阀阀芯14,单向阀阀芯14上还设有单向阀弹簧15。第二单向阀CVⅡ的两端可分别与节流阀或主阀芯2连通。此结构的调平控制阀18,与现有结构的控制阀类相比,具有调平效果好,以及工作可靠性高的优点。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节流阀包括阀芯7和套设于阀芯7上的阀套4,并且,阀芯7可相对于阀套4径向方向移动,阀芯上还设有锁紧螺母3,通过锁紧螺母3可调节阀芯7与阀套4的相对位置。如图3所示的第二节流阀NVⅡ和第三节阀流NVⅢ,其内部分别设有第二节流阀芯和第三节流阀芯,当节流阀芯向下移动时,起到逐步节流的作用。当节流阀芯向上移动时,流经第二节流阀和第三节流阀的油液会逐步增大。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4所示,为防止泄漏,节流阀套4与阀体1之间还设有密封圈5,同时,节流阀芯7与节流阀套4之间也设有密封圈6,密封圈优选O形密封圈。对于图3至图4中所示的所有密封件型号、材质等参数可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在此不作具体限定。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4所示,第一节流阀NVⅠ、第二节流阀NVⅡ及第三节流阀NVⅢ的结构一致,分别包括节流阀芯7、阀套4、锁紧螺母3及密封圈56等部件。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主阀芯2的一端,具体为左端还设有第一堵头8,而主阀的另一端,即主阀芯2的右端,还设有第二堵头11,主阀芯2可在阀体1内移动。为防止泄漏,第二堵头11与阀体1之间还设有密封圈10,密封圈同样可为O形密封圈。此外,如图3图4所示,阀体1上还设有工艺堵头12、13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主阀芯2靠近第二堵头11的一端还设有复位弹簧9,当主阀芯2向右移动至预定位置后,由复位弹簧9助其复位,推动主阀芯2向左移动。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对于第一单向阀和第二单向阀的数量,如图3所示,优选两个,即各为一个,两个单向阀的两端均与主阀芯2或节流阀连通。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调平控制阀18优选为两位五通液力换向阀,需要说明的是,调平控制阀18除通过液力控制外,还可以通过电磁控制,还可以人为控制,但无论哪种控制方式,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对于调平控制阀18的工作原理,如图5所示,在右侧手动阀19的作用下,第一油缸Y1的无杆腔进油时,有杆腔回油,回油通过B口,阀芯2换向,阀芯2从工作状态1进入工作状态2,此时,B口油液的一部分通过阻尼,再通过A口流回油箱。一部分油液则通过第一单向阀CVⅠ进入C口,并进入第二油缸Y2的无杆腔,第一单向阀CVⅠ可保证油液不会倒流,第二油缸Y2的有杆腔中的油液通过D口与A口汇合后回到油箱,通过调节节流阀来控制第二油缸Y2的工作速度,使第一油缸Y1的无杆腔进油工作速度与第二油缸Y2进油工作速度形成一定比例,保证第二油缸Y2一直处于水平工作状态,达到调平效果。

另一方面,除上述调平控制阀18以外,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液压系统,液压系统可用于各种工程机械,包括调平控制阀18,具体地,调平控制阀18为如上所述的调平控制阀18。

最后,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工程机械,具体如滑移装载机及高空作业车等,包括如上所述的调平控制阀18,或如上所述的液压系统。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