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机油泵的双缸一体全油冷空气压缩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02818阅读:846来源:国知局
一种带机油泵的双缸一体全油冷空气压缩机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带机油泵的双缸一体全油冷空气压缩机,属于机械设备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普遍使用的双缸空气压缩机的气缸体采用风冷式结构,且冷却水腔的位置均布置在气缸盖和阀板内,由于风冷结构冷却效果不理想,造成了空气压缩机的使用温度高,气缸盖内很容易形成积碳,活塞环磨损加剧,出现内部泄露,最终导致空气压缩机出现不打气、打气慢、窜油等故障,可靠性差。国内普遍使用的后端带输出的空压机,均预留联接端。机油泵单独制造,由主机厂装配时再连接。由于制造、装配工艺衔接问题,常出现装配间隙、联接可靠性等问题,造成异响,磨损严重,故障点多、故障点寻找难等问题发生。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带机油泵的双缸一体全油冷空气压缩机,具体方案为:

一种带机油泵的双缸一体全油冷空气压缩机,包括箱体、设置在箱体上的阀板、设置在阀板上的气缸盖,所述箱体内设置有左压缩腔、右压缩腔和传动腔,左压缩腔和右压缩腔分别与阀板相通,左压缩腔和右压缩腔内分别设置有左压缩活塞和右压缩活塞,传动腔内设置有曲轴,左压缩活塞和右压缩活塞分别设置在曲轴上,所述曲轴上设置有内转子相连,所述内转子上设置有外转子,所述箱体上设置有进油孔和出油孔。

进一步,左压缩活塞和右压缩活塞分别设置在曲轴的两个相反的位点上。

进一步,气缸盖内设置有气缸盖进油口、气缸盖进油腔、气缸盖进油腔出油口、气缸盖出油口、气缸盖回油腔、气缸盖回油腔进油口;阀板内设置有阀板进油腔进油口、阀板进油腔、阀板出油腔、阀板进油腔出油口、阀板出油腔进油口、阀板出油腔出油口;箱体内设置有箱体进油口、箱体环形油腔、箱体出油口;气缸盖进油口、气缸盖进油腔、气缸盖进油腔出油口、阀板进油腔进油口、阀板进油腔、阀板进油腔出油口、箱体进油口、箱体环形油腔、箱体出油口阀板出油腔进油口、阀板出油腔、阀板出油腔出油口、气缸盖回油腔进油口、气缸盖回油腔、气缸盖出油口依次相通。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空气压缩机工作时,冷却油由气缸盖的进油口经冷却油腔进入阀板的冷却油腔内,再由阀板的冷却油腔进入箱体的冷却油腔内,在箱体内完成循环后流经阀板的冷却油腔、回到气缸盖的回油腔内,从出油口流出;冷却油在流动过程中带走大量的热量,气缸体从而得到充分的冷却,因而具有工作温度低,可靠性高,使用寿命长的的优点。

2、机油泵与空压机一体结合,结构紧凑,即减轻了重量,又大大提高了机油泵与空压机结合的可靠性。减小故障率,大幅提高机油泵及空压机寿命。具有很高的经济性同时又提高了产品质量。

3、由于采用双缸结构,实现了空压机连续打气,因此使排气量有了大幅度提高,使空压机的适用范围有较大的提高。双缸结构还能大大改善曲轴的动平衡性,使空压机的噪音、震动性有明显的减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箱体上端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阀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气缸盖下端面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如图1~4所示,

一种带机油泵的双缸一体全油冷空气压缩机,包括箱体5、设置在箱体5上的阀板4、设置在阀板4上的气缸盖2,所述箱体5内设置有左压缩腔、右压缩腔和传动腔,左压缩腔和右压缩腔分别与阀板4相通,左压缩腔和右压缩腔内分别设置有左压缩活塞23和右压缩活塞24,传动腔内设置有曲轴25,左压缩活塞23和右压缩活塞24分别设置在曲轴25上,所述曲轴上设置有内转子10相连,所述内转子10上设置有外转子9,所述箱体上设置有进油孔8和出油孔11。外转子9及内转子10与进油孔8及出油孔11共同组成机油泵系统。

为了实现连续打气,左压缩活塞23和右压缩活塞24分别设置在曲轴25的两个相反的位点上。

进一步,气缸盖2内设置有气缸盖进油口20、气缸盖进油腔1、气缸盖进油腔出油口19、气缸盖出油口22、气缸盖回油腔7、气缸盖回油腔进油口21;阀板4内设置有阀板进油腔进油口12、阀板进油腔3、阀板出油腔17、阀板进油腔出油口13、阀板出油腔进油口18、阀板出油腔出油口16;箱体5内设置有箱体进油口14、箱体环形油腔6、箱体出油口15;气缸盖进油口20、气缸盖进油腔1、气缸盖进油腔出油口19、阀板进油腔进油口12、阀板进油腔3、阀板进油腔出油口13、箱体进油口14、箱体环形油腔6、箱体出油口15阀板出油腔进油口18、阀板出油腔17、阀板出油腔出油口16、气缸盖回油腔进油口21、气缸盖回油腔7、气缸盖出油口22依次相通。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