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节能气缸活塞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115362阅读:259来源:国知局
一种节能气缸活塞杆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气缸活塞杆设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节能气缸活塞杆。



背景技术:

目前,气压缸活塞杆的结构仅设有防漏气设计和耐磨性设计,在组装气压缸的过程中,会在气压缸缸体内壁涂抹一层润滑油层,通过润滑油使得活塞在往复运动的过程中降低活塞与气缸内壁之间产生的摩擦热,避免损伤活塞和防漏气结构,以延长气压缸的使用寿命,但是,气压缸在长时间的运动过程中,由于摩擦效应导致气缸缸体内部,尤其是完全设置于气缸内部的活塞以及活塞杆,会产生大量的热量,小则从而加剧气缸的寿命消耗,大则引起气缸活塞杆的过热承受不住内应力而断裂引起工业事故,故针对于以上情况,本发明设计的一种节能气缸活塞杆,在活塞杆内部设置有冷却通道用以对活塞杆的冷却,在冷却通道中设置紊流散热圈,通过抗磨液压油作为冷却液在紊流散热圈中形成紊流,并且紊流散热圈的直径逐渐增大,会是的液压油的冲击力与流速越来越快,能够在润滑槽中更好的流出起到自润滑与降温的作用,吸收了热量的冷却液通过冷却液出口排出,在冷热两通道之间形成了温差腔,通过设置在温差腔中的温差发电片将散失的热量进行回收,起到节能的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设计的一种节能气缸活塞杆,包括气缸活塞杆主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气缸活塞杆主体内部的冷却通道,所述冷却通道包括设置在所述气缸活塞杆主体一端的冷却液进口和冷却液出口,所述冷却液进口与所述冷却液出口之间构成冷却腔,所述冷却通道包括多个紊流散热圈,所述紊流散热圈沿着冷却液的前进方向直径逐渐增大。

由此,所述冷却液进口和所述冷却液出口设置在所述气缸活塞杆主体的同一端面上,实现了冷却循环回路的最小化,并且冷却液在进入所述冷却液进口时会进行一端很长的针对所述活塞杆主体的冷却,而冷却液吸收完热量之后通过所述冷却液出口排出之前也将经过所述活塞杆主体,由于冷却液是源源不断的通过动力装置比如油泵流动,故在所述活塞杆主体内部的两条通道之间形成了温差腔,冷却液在进入所述活塞后,由于所述冷却通道的形状和方向发生了变化,再加上所述紊流散热圈的存在,在所述活塞中冷却液呈无规则的紊流状态,能够更好的对热量产生巨大的所述活塞部位进行散热的同时,也能够形成冷却液的一层接一层的冲击,为润滑槽的设计提供了动力支持。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还包括活塞,所述活塞中也设置有所述冷却通道,所述活塞与所述气缸活塞杆主体的一端连接,所述气缸活塞杆主体的另一端设置有所述冷却液出口和所述冷却液进口。

由此,所述冷却通道的循环路径为所述气缸活塞杆主体的一端的所述冷却液进口通向所述活塞,沿着所述活塞的外廓环绕一圈后回到所述气缸活塞杆主体,最后通向所述冷却液出口,所述冷却液进口和所述冷却液出口在所述气缸活塞杆主体的同一端面上。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所述活塞与所述气缸活塞杆主体通过所述冷却通道连通,所述紊流散热圈设置于所述活塞内的所述冷却通道中。

由此,在所述活塞内部的所述冷却通道内设置有紊流散热圈进行冷却液的紊流散热,由于所述活塞的外表面是摩擦最多也是热量产生最大的地方,故在所述活塞内部设计一个以所述活塞外廓为轮廓的所述冷却通道,并且在冷却液的前进方向上设置有所述紊流散热圈,所述紊流散热圈的存在不仅使得冷却液在此处停留的时间变长能够更好的对所述活塞进行均匀的散热,而且此处形成的紊流运动并且后一个紊流运动比前一个剧烈,能够产生冷却液的冲击力,为后续的润滑提供动力。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所述活塞至少包括第一活塞和第二活塞,所述第一活塞一端与所述气缸活塞杆主体连接,所述第一活塞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活塞连接,所述第一活塞中设置有冷却通道,所述第二活塞为实心结构。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所述冷却腔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冷却液进口的通道余所述冷却液出口的通道之间的温差腔,所述温差腔中设置有多个温差发电片。

由此,所述温差发电片能够将冷却液吸收来的热能转化为电能储存起来,实现能源的回收,防止资源的浪费,响应节能的号召。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所述第一活塞外圆面设置有润滑槽,所述润滑槽与设置在所述第一活塞内的所述冷却通道连通,所述润滑槽的宽度为0.8mm~1.2mm。

由此,在所述紊流散热圈的作用下,使得冷却液到达所述润滑槽处的冲击力能够更快的将冷却液带入所述润滑槽,并且流到所述第一活塞的外圆面上,减小摩擦,减小能量的损失。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冷却液为液压油、机油等。

由此,导热性能好,并且具有很强的耐磨性和润滑作用。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适用性很强,有很大的发展前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设计的一种节能气缸活塞杆,在活塞杆内部设置有冷却通道用以对活塞杆的冷却,在冷却通道中设置紊流散热圈,通过抗磨液压油作为冷却液在紊流散热圈中形成紊流,并且紊流散热圈的直径逐渐增大,会是的液压油的冲击力与流速越来越快,能够在润滑槽中更好的流出起到自润滑与降温的作用,吸收了热量的冷却液通过冷却液出口排出,在冷热两通道之间形成了温差腔,通过设置在温差腔中的温差发电片将散失的热量进行回收,起到节能的效果。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节能气缸活塞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紊流散热圈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和2所示,本发明设计的一种节能气缸活塞杆,包括气缸活塞杆主体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气缸活塞杆主体1内部的冷却通道2,所述冷却通道2包括设置在所述气缸活塞杆主体1一端的冷却液进口21和冷却液出口22,所述冷却液进口21与所述冷却液出口22之间构成冷却腔23,所述冷却通道2包括多个紊流散热圈24,所述紊流散热圈24沿着冷却液的前进方向直径逐渐增大,所述冷却液进口21和所述冷却液出口22设置在所述气缸活塞杆主体1的同一端面上,实现了冷却循环回路的最小化,并且冷却液在进入所述冷却液进口21时会进行一端很长的针对所述活塞杆主体1的冷却,而冷却液吸收完热量之后通过所述冷却液出口22排出之前也将经过所述活塞杆主体1,由于冷却液是源源不断的通过动力装置比如油泵流动,故在所述活塞杆主体1内部的两条通道之间形成了温差腔,冷却液在进入所述活塞3后,由于所述冷却通道2的形状和方向发生了变化,再加上所述紊流散热圈24的存在,在所述活塞3中冷却液呈无规则的紊流状态,能够更好的对热量产生巨大的所述活塞3部位进行散热的同时,也能够形成冷却液的一层接一层的冲击,为润滑槽311的设计提供了动力支持。

本实施例中,还包括活塞3,所述活塞3中也设置有所述冷却通道2,所述活塞3与所述气缸活塞杆主体1的一端连接,所述气缸活塞杆主体1的另一端设置有所述冷却液出口21和所述冷却液进口22,所述冷却通道2的循环路径为所述气缸活塞杆主体1的一端的所述冷却液进口21通向所述活塞3,沿着所述活塞3的外廓环绕一圈后回到所述气缸活塞杆主体1,最后通向所述冷却液出口22,所述冷却液进口21和所述冷却液出口22在所述气缸活塞杆主体1的同一端面上,所述活塞3与所述气缸活塞杆主体1通过所述冷却通道2连通,所述紊流散热圈24设置于所述活塞3内的所述冷却通道2中,在所述活塞3内部的所述冷却通道2内设置有紊流散热圈24进行冷却液的紊流散热,由于所述活塞3的外表面是摩擦最多也是热量产生最大的地方,故在所述活塞3内部设计一个以所述活塞3外廓为轮廓的所述冷却通道2,并且在冷却液的前进方向上设置有所述紊流散热圈24,所述紊流散热圈24的存在不仅使得冷却液在此处停留的时间变长能够更好的对所述活塞3进行均匀的散热,而且此处形成的紊流运动并且后一个紊流运动比前一个剧烈,能够产生冷却液的冲击力,为后续的润滑提供动力。

本实施例中,所述活塞3至少包括第一活塞31和第二活塞32,所述第一活塞31一端与所述气缸活塞杆主体1连接,所述第一活塞31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活塞32连接,所述第一活塞31中设置有冷却通道2,所述第二活塞32为实心结构,所述冷却腔23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冷却液进口21的通道余所述冷却液出口22的通道之间的温差腔231,所述温差腔231中设置有多个温差发电片4,所述温差发电片4能够将冷却液吸收来的热能转化为电能储存起来,实现能源的回收,防止资源的浪费,响应节能的号召,所述第一活塞31外圆面设置有润滑槽311,所述润滑槽311与设置在所述第一活塞31内的所述冷却通道2连通,所述润滑槽311的宽度为0.8mm~1.2mm,在所述紊流散热圈24的作用下,使得冷却液到达所述润滑槽311处的冲击力能够更快的将冷却液带入所述润滑槽311,并且流到所述第一活塞31的外圆面上,减小摩擦,减小能量的损失,冷却液为液压油、机油等,导热性能好,并且具有很强的耐磨性和润滑作用。

上面所述的实施例仅是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发明的构思和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发明设计构思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人员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出的各种变型和改进,均应落入到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本发明请求保护的技术内容,已经全部记载在权利要求书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