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直流无刷电机泵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749922发布日期:2018-06-22 11:40阅读:55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电机泵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直流无刷电机泵。



背景技术:

目前,排水泵主要包括两部分:泵体和电机。泵体包括泵体和位于泵体内的叶轮。电机一般包括电路板、端盖组件、定子组件、转子组件。定子组件固定在电机壳体内;电机轴、转子磁钢和转子支架固定相连组成转子组件;电路板通过适当的控制和驱动电路改变定子组件的磁场进而控制电机的运转;电机轴的一端伸出电机壳体外,并伸入泵体内与叶轮相连。在电机启动时,电机轴能够与转子一同旋转,从而驱动叶轮旋转,通过吸入口吸入冷凝水,再通过排出口将冷凝水排出。排水泵的电机通常采用直流无刷电机,因此,该排水泵称为直流无刷电机泵。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旨在提供一种直流无刷电机泵,使叶片泵与直流无刷电机组成直流无刷电机泵,两者都具有使用寿命较长的优点,而该发明中提及的叶片泵在上泵体和下泵体上设置有环状凸台,环状凸台与叶片接触,随着叶轮的旋转,环状凸台会推动叶片在叶片槽内滑动,避免了普通叶片泵叶片与叶轮易咬死,泵腔内易漏油的问题,使该直流无刷电机泵能够稳定工作。

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直流无刷电机泵,包括:

泵体,泵体包括上泵体和下泵体,下泵体的内部设置有泵腔,且下泵体的外部泵壁上设置有进口和出口,进口、出口分别与泵腔连通,上泵体的下端面与下泵体的上端面相匹配并连接,上泵体的上端面设置有轴孔;

叶轮,叶轮布置在泵腔中,叶轮为圆柱体状设置,叶轮的圆柱面上呈环形阵列设置有若干叶片槽,且叶轮的上端面设置有连接轴,连接轴与上端面的轴孔相匹配;

若干叶片,一叶片的一端可沿径向滑动地卡接在一叶片槽中,一叶片的另一端与泵腔的内壁接触;

电机,电机为直流无刷电机,电机的下端面与上泵体的上端面连接,且电机的输出轴与叶轮的连接轴连接。

在本发明提供的直流无刷电机泵中,还具有这样的特征,叶片的长度长于叶片槽的槽长;叶片的宽度小于叶片槽的槽宽。

在本发明提供的直流无刷电机泵中,还具有这样的特征,叶轮径向的圆心与泵腔径向的圆心呈偏移。

在本发明提供的直流无刷电机泵中,还具有这样的特征,上泵体的下端面和下泵体的上端面均设置有环状凸台,环状凸台径向的圆心与泵腔径向的圆心相同。

在本发明提供的直流无刷电机泵中,还具有这样的特征,每一叶片的一端还与环状凸台接触。

在本发明提供的直流无刷电机泵中,还具有这样的特征,每一叶片的一端在径向上与叶片槽之间设置有间隙,且间隙的大小随叶片绕叶轮中心轴旋转而呈线性变化。

在本发明提供的直流无刷电机泵中,还具有这样的特征,间隙最大处对应的外部泵壁上设置有进口;间隙最小处对应的外部泵壁上设置有出口。

在本发明提供的直流无刷电机泵中,还具有这样的特征,上泵体与电机的连接处还设置有密封圈。

上述技术方案的积极效果是:

本发明提供的直流无刷电机泵由直流无刷电机与叶片泵组成,具有工作寿命长的优点,另外叶片泵中的环状凸台与叶片接触,能够避免叶片泵的叶片与叶轮咬死以及泵腔内部的漏油,持续稳定的工作,结构紧凑,排量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一种直流无刷电机泵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一种直流无刷电机泵的实施例中泵腔的俯视图。

附图中:1、上泵体;2、下泵体;3、进口;4、出口;5、叶轮;6、叶片槽;7、连接轴;8、叶片;9、环状凸台;10、密封圈;11、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以下实施例结合附图1至2对本发明提供的直流无刷电机泵作具体阐述。

图1为本发明的一种直流无刷电机泵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的一种直流无刷电机泵的实施例中泵腔的俯视图,如图1至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直流无刷电机泵,用来持续稳定的工作,该直流无刷电机泵包括:上泵体1、下泵体2、进口3、出口4、叶轮5、叶片槽6、连接轴7、叶片8、环状凸台9、密封圈10、电机11。

在本实施例中,泵体包括上泵体1和下泵体2,下泵体2的内部设置有泵腔,且下泵体2的外部泵壁上设置有进口3和出口4,进口3、出口4分别与泵腔连通,上泵体1的下端面与下泵体2的上端面相匹配并连接,上泵体1的上端面设置有轴孔。

进一步的,叶轮5布置在泵腔中,叶轮5为圆柱体状设置,叶轮5的圆柱面上呈环形阵列设置有若干叶片槽6,且叶轮5的上端面设置有连接轴7,连接轴7与上端面的轴孔相匹配。

进一步的,一叶片8的一端可沿径向滑动地卡接在一叶片槽6中,一叶片8的另一端与泵腔的内壁接触。

更进一步的,电机11为直流无刷电机,电机11的下端面与上泵体1的上端面连接,且电机11的输出轴与叶轮5的连接轴7连接。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如图1和图2所示,叶片8的长度长于叶片槽6的槽长;叶片8的宽度小于叶片槽6的槽宽。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叶轮5径向的圆心与泵腔径向的圆心呈偏移。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如图1和图2所示,上泵体1的下端面和下泵体2的上端面均设置有环状凸台9,环状凸台9径向的圆心与泵腔径向的圆心相同。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每一叶片8的一端还与环状凸台9接触。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每一叶片8的一端在径向上与叶片槽6之间设置有间隙,且间隙的大小随叶片8绕叶轮5中心轴旋转而呈线性变化。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间隙最大处对应的外部泵壁上设置有进口3;间隙最小处对应的外部泵壁上设置有出口4。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上泵体1与电机11的连接处还设置有密封圈10。

以下,以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需要指出的是,以下实施方式中所描述之结构、工艺、选材仅用以说明实施方式的可行性,并无限制本发明保护范围之意图。

直流无刷电机泵的工作原理:电机11通过输出轴与叶轮5的连接轴7连接,叶轮5在泵腔中为偏心设置,叶片8卡接在叶轮5的叶片槽6中,靠近泵体进口3处的叶片8与叶片槽6因为环状凸台9的限位而留有较大间隙,叶轮与腔壁设置有间隙,靠近泵体出口4处的叶片8与叶片槽6因为环状凸台9的限位紧密贴合,叶轮5也与腔壁贴合,液体从进口3被吸入,此时液体所处泵腔内空间较大,当液体随着叶轮5与叶片8旋转180°靠近出口4后,液体所处的泵腔内的空间逐渐变小,将液体从出口泵出。

本实施例提供的直流无刷电机泵中泵体包括上泵体1和下泵体2,下泵体2的内部设置有泵腔,且下泵体2的外部泵壁上设置有进口3和出口4,进口3、出口4分别与泵腔连通,上泵体1的下端面与下泵体2的上端面相匹配并连接,上泵体1的下端面和下泵体2的上端面均设置有环状凸台9,环状凸台9径向的圆心与泵腔径向的圆心相同,上泵体1的上端面设置有轴孔。叶轮5布置在泵腔中,叶轮5径向的圆心与泵腔径向的圆心呈偏移,叶轮5为圆柱体状设置,叶轮5的圆柱面上呈环形阵列设置有若干叶片槽6,且叶轮5的上端面设置有连接轴7,连接轴7与上端面的轴孔相匹配。一叶片8的一端可沿径向滑动地卡接在一叶片槽6中,且该叶片8的一端还与环状凸台9接触,卡接在叶片槽6内的叶片8的一端在径向上与叶片槽6之间设置有间隙,间隙的大小随叶片8绕叶轮5中心轴旋转而呈线性变化。间隙最大处对应的外部泵壁上设置有进口3,间隙最小处对应的外部泵壁上设置有出口4。一叶片8的另一端与泵腔的内壁接触,叶片8的长度长于叶片槽6的槽长。叶片8的宽度小于叶片槽6的槽宽。电机11为直流无刷电机,电机11的下端面与上泵体1的上端面连接,且电机11的输出轴与叶轮5的连接轴7连接。上泵体1与电机11的连接处还设置有密封圈10。该发明提出的直流无刷电机泵由直流无刷电机与叶片泵组成,具有工作寿命长的优点,另外叶片泵中的环状凸台与叶片接触,能够避免叶片泵的叶片与叶轮咬死以及泵腔内部的漏油,持续稳定的工作,结构紧凑,排量大。

以上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及保护范围,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应当能够意识到凡运用本发明说明书及图示内容所作出的等同替换和显而易见的变化所得到的方案,均应当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