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压站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77524阅读:2187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液压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液压站系统。



背景技术:

工业液压油目前在液压系统中有非常广泛的使用,但其在使用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通过泄漏、挥发等方式进入到我们的生态系统中,产生非常严重的污染,随着人们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增强,使用绿色液压油替代工业液压油是今后的发展趋势。

而在食品加工领域,食品安全是大家关注的重中之重,工业液压油在食品机械中的大量使用,给食品行业带来了非常严重的食品安全隐患,一旦发生泄露,将给企业带来非常重大的损失,同时严重地威胁到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因此使用可食用的植物油为基础油的绿色液压油在食品加工领域的呼声越来越高。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简便、安全、绿色环保的液压站系统。

一种液压站系统,包括液压循环系统,所述液压循环系统包括油箱、液压泵和控制系统,所述液压循环系统的液压基础油为食用油,所述液压站系统还包括温控系统,所述温控系统与所述控制系统连接,用于调控所述液压循环系统内食用油的温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温控系统为水循环温控系统,所述水循环温控系统包括水箱、水泵、设置在水箱内的加热装置、以及设置在所述油箱内的换热装置,所述水泵、加热装置与所述控制系统连接,所述水箱、水泵与换热装置之间连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水泵的出水口与所述换热装置的进水口之间设置有用于加冷水的进水阀,所述换热装置的出水口与所述水箱的进水口之间设置有用于排热水的排水阀。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进水阀为T型气动球阀,所述排水阀为L型气动球阀。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水箱内设置有第一高位液位开关和第一低位液位开关,所述第一高位液位开关和第一低位液位开关分别与所述控制系统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水箱内设置有第一温度传感器,所述油箱内设置有第二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和第二温度传感器分别与所述控制系统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换热装置的进水口处设置有压力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与所述控制系统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油箱的出油口与液压泵的进油口之间设置有用于加食用油的进油阀,所述液压泵的出油口与所述油箱的进油口之间设置有用于排食用油的排油阀。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进油阀为T型气动球阀,所述排油阀为L型气动球阀。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液压油箱内设置有第二高位液位开关和第二低位液位开关,所述第二高位液位开关和第二低位液位开关分别与所述控制系统连接。

上述液压站系统,以食用油替代工业液压油,从根本上解决了工业液压油泄露带来的食品安全隐患。设置温控系统用于调控液压循环系统内食用油的温度,保证了液压循环系统的正常运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液压站系统的示意图;

附图说明:

液压循环系统100;油箱110;第二高位液位开关111;第二低位液位开关112;第二温度传感器113;液压泵120;控制系统130;进油阀140;排油阀150;

温控系统200;水箱210;水泵220;第一高位液位开关211;第一低位液位开关212;第一温度传感器213;加热装置230;换热装置240;进水阀250;排水阀260;压力传感器270;Y型过滤器280;

手动球阀310。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案进行详细阐述,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由权利要求限定和覆盖的多种不同方式实施。

本实用新型液压站系统,主要应用于使用板框压滤机进行食用油加工的行业,如图1所示,其包括液压循环系统100和温控系统200。液压循环系统100包括油箱110、液压泵120和控制系统130。其中,图中虚线表示控制系统130与其他元件的电气连接。液压循环系统100的液压基础油为食用油,通过实验测试取样检验了解食用油的粘度、耐磨性、抗压、抗氧化等特性从而选择合适的食用油作为液压基础油。同时,通过实验测试出不同食用油使用寿命临界点。针对食用油高温易氧化、低温易粘稠的特点,设置温控系统200,温控系统200与控制系统130连接,用于调控液压循环系统100内食用油的温度,以保证液压循环系统100的正常运行,为驱动装置提供动力。

上述液压站系统以食用油替代工业液压油,从根本上解决了工业液压油泄露带来的食品安全隐患。

具体地,温控系统200为水循环温控系统,水循环温控系统包括水箱210、水泵220、设置在水箱210内的加热装置230、以及设置在油箱110内的换热装置240。水泵220、加热装置230与控制系统130连接,水箱210、水泵220与换热装置240之间连通。水泵220优选为离心泵,换热装置240优选为换热盘管。水箱210内的水被加热装置230加热后,进入换热盘管内,与油箱110内的食用油进行换热后流回水箱210中。水循环温控系统结构简单、成本低、安全环保。

为了对食用油进行冷却降温,水泵220的出水口与换热盘管的进水口之间设置有用于加冷水的进水阀250,进水阀250优选为T型气动球阀。循环模式下,进水阀250的两个出水口连通、连通水泵和换热盘管之间的管路,保持管路畅通。从图1中A处的进水阀250加冷水时,控制进水阀250的一个出水口与换热盘管的进水口连通,进水阀250的另一个出水口关闭,进水阀250进冷水后进入换热盘管内,可以对油箱110内的食用油进行降温,实现冷却模式。换热盘管的出水口与水箱210的进水口之间设置有用于排热水的排水阀260,排水阀260优选为L型气动球阀。循环模式下,排水阀的一个出水口与水箱的进水口连通、排水阀另一个出水口关闭。在加热过程中产生的热水可以通过控制排水阀260从另一出水口经过图1中的B处、与排水阀260另一出水口连通的管路排出。上述的T型气动球阀、L型气动球阀均通过控制系统控制,操作简便。

另外,水箱210内设置有第一高位液位开关211和第一低位液位开关212,第一高位液位开关211和第一低位液位开关212分别与控制系统130连接,分别用于监测水箱210内的水量是否低于最低安全水位和是否高于最高安全水位。水箱210内设置还有第一温度传感器213,油箱110内设置有第二温度传感器113,第一温度传感器213和第二温度传感器113分别与控制系统130连接,用于监测水箱210和油箱110内的温度变化。换热盘管的进水口处还设置有压力传感器270,压力传感器270与控制系统130连接,用于监测的水循环温控系统的压力。控制系统130能够及时发出水位、温度、水压的超限报警并及时调控水箱210内水位、温度和水压。

水泵220的进水口处还设置有Y型过滤器280,用于对进入水泵220的水进行过滤。水箱210与Y型过滤器280之间、进油阀与油箱出油口之间均设置有手动球阀310,用于控制管路的通断。水箱210和油箱110底部也均设置手动球阀310,用于排出废水、废油。

食用油更换时,通过设置在油箱110的出油口与液压泵120的进油口之间的用于加食用油的进油阀140,进油阀140优选为T型气动球阀。进油阀140的两个出油口连通,连通油箱与压液泵之间的管路时,保持循环模式。加油模式时,从图1中C处的进油阀140加食用油,进油阀140的一个出油口与液压泵的进油口连通,进油阀140的另一个出油口关闭,从进油阀140进油,实现加油模式。液压泵120的出油口与油箱110的进油口之间设置有用于排食用油的排油阀150,排油阀150优选为L型气动球阀。循环模式下,排油阀的一个出油口与油箱连通,另一个出油口关闭;排油模式下,控制排油阀150的另一个出油口开启,油可以从图中D处、与排油阀150另一出油口连通的管路排出。通过控制系统130可以实现全自动排油、加油,操作简便,节省维护时间。

同时,液压油箱110内设置有第二高位液位开关111和第二低位液位开关112,第二高位液位开关111和第二低位液位开关112分别与控制系统130连接,分别用于监测油箱110内的油量是否低于最低安全液位、是否高于最高安全液位,保证液压循环系统100正常运作。

本实用新型液压站系统的工作过程如下:

水循环系统:

循环模式下,进水阀250的进水口关闭,两个出水口连通、连通水泵和换热盘管之间的管路,保持管路畅通。排水阀260的一个出水口与水箱的进水口连通、排水阀另一个出水口关闭。加热装置230对水箱210内的水加热后,热水流入设置在油箱中的换热装置240中,与油箱中的食用油进行换热,之后经过换热后的水再次流回水箱中进行循环。

冷却模式下,在加热过程中产生的热水可以通过控制排水阀260从另一出水口经过图1中的B处、与排水阀260另一出水口连通的管路排出。然后从图1中A处的进水阀250加冷水时,控制进水阀250的一个出水口与换热盘管的进水口连通,进水阀250的另一个出水口关闭,进水阀250进冷水后进入换热盘管内,可以对油箱110内的食用油进行降温,实现冷却。

在此过程中,控制系统130通过第一高位液位开关211、第一低位液位开关212、第一温度传感器213、压力传感器270的监测,及时发出水位、温度、水压的超限报警并及时调控水箱210内水位、温度和水压。

液压循环系统:

加油模式时,从图1中C处的进油阀140加食用油,进油阀140的一个出油口与液压泵的进油口连通,进油阀140的另一个出油口关闭,从进油阀140进油,实现加油模式。

循环模式下,排油阀的一个出油口与油箱连通,另一个出油口关闭;排油模式下,控制排油阀150的另一个出油口开启,油可以从图中D处、与排油阀150另一出油口连通的管路排出。

在此过程中,控制系统130通过第二高位液位开关111和第二低位液位开关112监测油箱110的油量,可以实现全自动排油、加油。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