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化工泵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962198发布日期:2018-07-18 01:02阅读:22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化工液体输送设备技术,尤其涉及一种化工泵。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使用的化工泵一般采用的是机械密封结构进行密封,该机械密封结构包括静环和动环,静环和动环活动密封配合。

但是,现有的机械密封结构的化工泵存在以下缺陷:

在无液空运行、在气蚀的异常工况或是正常磨损的工况下容易因为静环和动环相互摩擦产生热量而发生渗漏甚至损坏,大大缩短了化工泵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化工泵,其能够解决现有的化工泵因机械密封结构摩擦产生热量而容易发生渗漏甚至损坏的问题,大大延长了化工泵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化工泵,包括泵体、泵轴和电机,所述泵体内设有叶轮,所述电机通过所述泵轴驱动所述叶轮运转,所述泵轴与所述泵体之间设置有静环座,所述叶轮与所述泵体之间设置有所述动环和所述静环,所述动环和所述静环活动密封配合,所述静环安装于所述静环座上并与所述静环座配合形成冷却液体通道,所述泵体上设有储液箱,所述静环座上设有与所述冷却液体通道连通的冷却液入口和冷却液出口,所述储液箱通过第一管道与所述冷却液入口连接,所述储液箱通过第二管道与所述冷却液出口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静环座上设有开槽,所述静环与所述开槽配合形成所述冷却液体通道。

进一步地,所述开槽为环形开槽。

进一步地,所述静环座上设有卡合部,所述静环上设有与所述卡合部相配合的扣合部。

进一步地,所述卡合部为三角形卡槽,所述扣合部为三角形凸起。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管道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冷液管接头、冷液管和第二冷液管接头,所述第一冷液管接头与所述储液箱连接,所述第二冷液管接头与所述冷却液入口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管道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回液管接头、回液管和第二回液管接头,所述第一回液管接头与所述储液箱连接,所述第二回液管接头与所述冷却液出口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冷液管接头与所述冷却液入口螺纹连接,所述第二回液管接头与所述冷却液出口螺纹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静环上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上安装有第一密封件,所述静环通过所述第一密封件与所述静环座密封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静环座上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上安装有第二密封件,所述静环通过所述第二密封件与所述静环座密封连接。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上述技术方案的化工泵,其冷却液体通道、储液箱、第一管道、第二管道相互配合形成循环冷却系统,在电机运转时,动环和静环摩擦产生的热量通过该循环冷却系统带走,从而实现对动环和静环的降温,解决了因泵内无液体运转、气蚀的异常工况、正常磨损或运转时间过长,静环和动环相互摩擦产生大量热量,致使动环或静环烧毁而发生液体渗漏的问题,大大延长了化工泵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化工泵的结构示意图,其中电机未示出;

图2为图1中化工泵的循环冷却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化工泵的循环冷却系统的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化工泵的部分剖视图;

图5为图4中化工泵在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6为图1中化工泵的部分爆炸示意图。

图中:10、泵体;11、储液箱;20、泵轴;30、电机;40、叶轮;50、静环座;52、开槽;53、卡合部;55、第二凹槽;56、第二密封件;60、动环;70、静环;71、扣合部;72、第一凹槽;73、第一密封件;80、第一管道;81、第一冷液管接头;82、冷液管;83、第二冷液管接头;90、第二管道;91、第一回液管接头;92、回液管;93、第二回液管接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

请参照图1-6,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化工泵,包括泵体10、泵轴20和电机30,泵体10内设有叶轮40,电机30通过泵轴20驱动叶轮40运转,泵轴20与泵体10之间设置有静环座50,叶轮40与泵体10之间设置有动环60和静环70,动环60和静环70活动密封配合,静环70安装于静环座50上并与静环座50配合形成冷却液体通道(未标示),所述泵体10上设有储液箱11,静环座50上设有与冷却液体通道连通的冷却液入口(未标示)和冷却液出口(未标示),储液箱11通过第一管道80与冷却液入口连接,储液箱11通过第二管道90与冷却液出口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动环60固定于叶轮40上,冷却液为水。

上述实施例的化工泵,其冷却液体通道、储液箱11、第一管道80、第二管道90相互配合形成循环冷却系统,在电机30运转时,动环60和静环70摩擦产生的热量通过该循环冷却系统带走,从而实现对动环60和静环70的降温,解决了因泵内无液体运转、气蚀的异常工况、正常磨损或运转时间过长,静环70和动环60相互摩擦产生大量热量,致使动环60或静环70烧毁而发生液体渗漏的问题,大大延长了化工泵的使用寿命。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静环座50上设有开槽51,静环70与开槽51配合形成冷却液体通道。开槽51为环形开槽,其与静环70的形状相适配,这种结构能够增大静环70与冷却液体通道的接触面积,从而更大程度地将动环60和静环70上热量带走,实现对动环60和静环70的降温,有效延长了化工泵的使用寿命。静环座50上设有卡合部53,静环70上设有与卡合部53相配合的扣合部71。在本实施例中,卡合部53为三角形卡槽,扣合部71为三角形凸起,三角形卡槽与三角形凸起的相互配合能够将静环70稳固的安装在静环座50上。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第一管道80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冷液管接头81、冷液管82和第二冷液管接头83,第一冷液管接头81与储液箱11连接,第二冷液管接头83与冷却液入口连接。第二管道90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回液管接头91、回液管92和第二回液管接头93,第一回液管接头91与储液箱11连接,第二回液管接头93与冷却液出口连接。当电机30通过泵轴20带动叶轮40旋转时,固定于叶轮40上的动环60与静环70相互摩擦而产生热量。与此同时,储液箱11中的水依次经过第一冷液管接头81、冷液管82和第二冷液管接头83流至冷却液体通道,冷却液体通道中的水与静环70发生热交换,经热交换后水依次经第二回液管接头93、回液管92和第一回液管接头91流回储液箱11,储液箱11内的水因为水压以及流动动力而在整个循环冷却系统循环流动,当然也可以通过辅助的驱动结构提供动力使储液箱11内的水在整个循环冷却系统循环流动。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冷液管接头81与储液箱11螺纹连接,第二冷液管接头83与冷却液入口螺纹连接;第一回液管接头91与储液箱11螺纹连接,第二回液管接头93与冷却液出口螺纹连接,这种结构便于根据实际需要拆装第一管道80和第二管道90。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静环70上设有第一凹槽72,第一凹槽72上安装有第一密封件73,静环70通过第一密封件73与静环座50密封连接。静环座50上设有第二凹槽55,第二凹槽55上安装有第二密封件56,静环70通过第二密封件56与静环座50密封连接。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密封件73和第二密封件56均为O型密封圈。

上述实施方式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基础上所做的任何非实质性的变化及替换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