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有水冷隔层的罗茨泵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648747发布日期:2018-06-08 21:23阅读:421来源:国知局
一种带有水冷隔层的罗茨泵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真空泵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带有水冷隔层的罗茨泵。



背景技术:

罗茨泵是一种双转子的容积式真空泵,在做功的过程中,气体压缩和输送时会产生热量以及齿轮和轴承在运转过程中也会产生热量,这些产生的热量会传到转子和泵体上;一旦温度过高会造成零件膨胀率不相同而卡死、轴封泄漏、真空下降和轴承损坏等故障。齿轮和轴承通常都是与转子和泵体分隔开来封闭在罗茨泵的两端,利用真空油进行润滑和冷却,而真空油通过水冷盘管带走热量,这种冷却方式可靠性不是很高,冷却盘管容易出现破裂泄漏现象。

目前泵内转子和气体的冷却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喷水冷却、喷油冷却、在排气口加水冷盘管冷却、在排气口加冷凝器冷却排出气体后回流冷却、转子用空心轴通入冷却油或水进行冷却。喷水或喷油冷却会产生蒸汽影响抽气量,同时也会将水或油混入气体,使用的工况受到限制;排气口加水冷盘管冷却,换热面只较小效果不是很好;气冷回流的冷却方式会造成效率下降;用空心轴的冷却方式结构太过复杂,目前很少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一种散热面积大、冷却效率高、适用范围广的带有水冷隔层的罗茨泵,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一种带有水冷隔层的罗茨泵,在罗茨泵的后端盖、后侧盖、泵体、前侧盖和前端盖设置连通的中空隔层,在后端盖设置第一中空隔层出口,在前端盖设置第二中空隔层出口。

进一步地,第一中空隔层出口为进水口,第二中空隔层出口为出水口。

进一步地,第一中空隔层出口为出水口,第二中空隔层出口为进水口。

具体地,在第一中空隔层出口或第二中空隔层出口设置手动阀。

具体地,在罗茨泵的后端盖、后侧盖、泵体、前侧盖和前端盖之间的连接处均设置密封胶或密封垫。

本新用新型的优点是:1、水冷隔层灌通整个泵外壳,散热面积大,可以通入水或油等冷却液进行冷却,冷却效率高而且非常简单方便;2、齿轮和轴承无需单独设冷却盘管,结构简单、密封和可靠性高;3、冷却用的油和水不会混入气体,适用范围广;4、没有回流或蒸汽等对抽气性能的影响,罗茨泵效率更高;5、水冷隔层能同时起到隔音降噪的作用,设备运行更安静。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轴向剖面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横截剖面示意图;

图3为密封垫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轴向剖面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横截剖面示意图。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带有水冷隔层的罗茨泵,在罗茨泵的后端盖10、后侧盖11、泵体12、前侧盖13和前端盖14设置连通的中空隔层1,在后端盖10设置第一中空隔层出口2,在前端盖14设置第二中空隔层出口3。

中空隔层1将整个泵外壳分成内外两层,内外两层的连接处通过螺栓连接,在中空隔层1内设置上下连接的筋条(图中未示出),筋条与内层和外层一起铸造成型,筋条的作用是把被中空隔层1隔开的内外两层连成一体,冷却水通过中空隔层1灌通整个泵外壳,从而实现整个泵带有水冷隔层的散热效果。

本实施例的第一中空隔层出口2为进水口,第二中空隔层出口3为出水口;当然,也可以第一中空隔层出口2为出水口,第二中空隔层出口3为进水口,在第一中空隔层出口或第二中空隔层出口设置手动阀4。图3为密封垫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在罗茨泵的后端盖、后侧盖、泵体、前侧盖和前端盖之间的连接处均设置密封胶或密封垫5,确保整个隔层密封性,不容易渗漏。

本新用新型的优点是:1、水冷隔层灌通整个泵外壳,散热面积大,可以通入水或油等冷却液进行冷却,冷却效率高而且非常简单方便;2、齿轮和轴承无需单独设冷却盘管,结构简单、密封和可靠性高;3、冷却用的油和水不会混入气体,适用范围广;4、没有回流或蒸汽等对抽气性能的影响,罗茨泵效率更高;5、水冷隔层能同时起到隔音降噪的作用,设备运行更安静。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