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液体灌装的柱塞泵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894918发布日期:2018-07-07 22:26阅读:32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主要涉及食品、制药包装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液体灌装的柱塞泵。



背景技术:

对灌装用的金属柱塞泵进行灭菌时,需将其活塞放至抽出泵体最大处固定不动,通注射用水进行清洗后用纯蒸汽进行灭菌。现有的金属柱塞泵在活塞杆固定不动时,水和蒸汽因正压直接通过单向阀,不会流经泵体内部,因此做不到在线清洗和在线灭菌,故灌装后的金属柱塞泵都是采用离线灭菌方式进行清洗和灭菌。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实用、成本低廉、自动化程度高、可提高生产效率的用于液体灌装的柱塞泵。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液体灌装的柱塞泵,包括泵体、活塞杆、上盖和下盖,所述上盖和下盖分装在泵体的上下端部,所述活塞杆活动套装在泵体内腔并贯穿所述下盖,所述上盖上设有气液输入接头和气液输出接头。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所述气液输入接头包括气液输入管和第一管帽接头,所述气液输入管一端与上盖固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管帽接头连接。

所述气液输出接头包括气液输出管和第二管帽接头,所述气液输出管一端与上盖固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管帽接头连接。

还包括上卡箍和下卡箍,所述上盖通过上卡箍与泵体上端部相互箍紧,所述下盖通过下卡箍与泵体下端部相互箍紧。

所述活塞杆与泵体的腔壁之间设有密封圈。

所述下盖于贯穿位的腔壁装设有与活塞杆接触的衬套。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本实用新型的用于液体灌装的柱塞泵,包括泵体、活塞杆、上盖和下盖,上盖和下盖分装在泵体的上下端部,活塞杆活动套装在泵体内腔并贯穿下盖,上盖上设有气液输入接头和气液输出接头。使用时,气液输入接头通过硬管和单向阀连接气液源,气液输出接头通过硬管和单向阀连接灌针,正常灌装时,气液源的药液通过硬管、单向阀和气液输入接头送入泵体内,活塞杆上行产生泵送力,使药液通过气液输出接头、硬管和单向阀送至灌针,再由灌针实现灌装;当需要灭菌时,气液源先将注射用水通过硬管、单向阀和气液输入接头送入泵体内,活塞杆上行产生泵送力,使注射用水通过气液输出接头、硬管和单向阀送至灌针进行各部件的清洗,而后气液源将纯蒸汽过硬管、单向阀和气液输入接头送入泵体内,活塞杆上行产生泵送力,使纯蒸汽通过气液输出接头、硬管和单向阀送至灌针进行各部件的高温灭菌。较传统结构而言,该柱塞泵结构简单实用,其能实现在线灌装和灭菌,自动化程度高,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人工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图。

图中各标号表示:

1、泵体;2、活塞杆;3、上盖;4、下盖;41、衬套;5、气液输入接头;51、气液输入管;52、第一管帽接头;6、气液输出接头;61、气液输出管;62、第二管帽接头;7、上卡箍;8、下卡箍;9、密封圈;10、硬管;11、单向阀;12、气液源;13、灌针。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用于液体灌装的柱塞泵的一种实施例,包括泵体1、活塞杆2、上盖3和下盖4,上盖3和下盖4分装在泵体1的上下端部,活塞杆2活动套装在泵体1内腔并贯穿下盖4,上盖3上设有气液输入接头5和气液输出接头6。使用时,气液输入接头5通过硬管10和单向阀11连接气液源12,气液输出接头6通过硬管10和单向阀11连接灌针13,正常灌装时,气液源12的药液通过硬管10、单向阀11和气液输入接头5送入泵体1内,活塞杆2上行产生泵送力,使药液通过气液输出接头6、硬管10和单向阀11送至灌针13,再由灌针13实现灌装;当需要灭菌时,气液源12先将注射用水通过硬管10、单向阀11和气液输入接头5送入泵体1内,活塞杆2上行产生泵送力,使注射用水通过气液输出接头6、硬管10和单向阀11送至灌针13进行各部件的清洗,而后气液源12将纯蒸汽过硬管10、单向阀11和气液输入接头5送入泵体1内,活塞杆2上行产生泵送力,使纯蒸汽通过气液输出接头6、硬管10和单向阀11送至灌针13进行各部件的高温灭菌。较传统结构而言,该柱塞泵结构简单实用,其能实现在线灌装和灭菌,自动化程度高,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人工成本。

本实施例中,气液输入接头5包括气液输入管51和第一管帽接头52,气液输入管51一端与上盖3固接,另一端与第一管帽接头52连接。该结构中,气液输入管51负责气液输入至泵体1内,第一管帽接头52负责与硬管10的快速拆装,提高了拆装的方便性。

本实施例中,气液输出接头6包括气液输出管61和第二管帽接头62,气液输出管61一端与上盖3固接,另一端与第二管帽接头62连接。该结构中,气液输出管61负责气液输出,第二管帽接头62负责与硬管10的快速拆装,提高了拆装的方便性。

本实施例中,还包括上卡箍7和下卡箍8,上盖3通过上卡箍7与泵体1上端部相互箍紧,下盖4通过下卡箍8与泵体1下端部相互箍紧。该结构中,上盖3通过上卡箍7与泵体1上端部形成快速箍紧连接,下盖4通过下卡箍8与泵体1下端部形成快速箍紧连接,进一步提高了拆装的方便性。

本实施例中,活塞杆2与泵体1的腔壁之间设有密封圈9。该密封圈9一方面能弥补活塞杆2与泵体1的腔壁之间的间隙,防止漏气,保证了泵送力;另一方面能避免活塞杆2与泵体1的腔壁形成刚性摩擦,提高了使用寿命。

本实施例中,下盖4于贯穿位的腔壁装设有与活塞杆2接触的衬套41。该衬套41同样一方面能弥补活塞杆2与贯穿位的腔壁之间的间隙,防止漏气,保证了泵送力;另一方面能避免活塞杆2与贯穿位的腔壁形成刚性摩擦,提高了使用寿命。

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示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的情况下,都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做出许多可能的变动和修饰,或修改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因此,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及修饰,均应落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保护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