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量可变型斜板式压缩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736444发布日期:2018-10-23 21:33阅读:140来源:国知局
容量可变型斜板式压缩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容量可变型斜板式压缩机。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有专利文献1的容量可变型斜板式压缩机(以下仅称为压缩机)。该压缩机具备壳体、斜板、多个活塞、吸入通路以及容量控制阀。壳体具有吸入室、多个缸膛(英文:cylinder bore)、曲轴室以及排出室。斜板设置于曲轴室内,并利用曲轴室内的曲轴室压力变更倾斜角度。各活塞收纳在缸膛内并在与壳体之间形成压缩室。另外,各活塞以与倾斜角度相应的行程在缸膛内往复运动。这样,各活塞向压缩室内吸入吸入室内的制冷剂,且在压缩室内压缩制冷剂,并将高压的制冷剂从压缩室向排出室排出。吸入通路将外部与吸入室连接。容量控制阀能够变更曲轴室压力。

更详细而言,该压缩机具备:将排出室与容量控制阀连通的第1供气通路、将容量控制阀与曲轴室连接的第2供气通路、以及将曲轴室与吸入室连接的抽气通路。容量控制阀调整第1供气通路与第2供气通路的连通面积。另外,该压缩机具备开度调整阀。开度调整阀设置在与形成于壳体的外部连通并在径向上延伸的阀收纳室内。该开度调整阀具有相对于外部开设有吸入口并在径向上延伸的阀室。在壳体形成有:吸入连通孔,该吸入连通孔与吸入室连通并相对于阀室开设连通口;抽气连通孔,该抽气连通孔与曲轴室连通并相对于阀室开设有抽气口;以及控制连通孔,该控制连通孔与第2供气通路连通并相对于阀室开设有控制口。在阀室收纳有能够在径向上移动的第1阀芯及第2阀芯、和将第1阀芯与第2阀芯连接的施力弹簧。第1阀芯及第2阀芯利用向吸入室吸入之前的制冷剂的吸入压力与曲轴室压力的压差而在径向上移动。

在该压缩机中,若吸入压力与曲轴室压力的压差变大,则第1阀芯缩小吸入通路的开度,第2阀芯缩小抽气通路的开度。另外,若吸入压力与曲轴室压力的压差变小,则第1阀芯扩大吸入通路的开度,第2阀芯扩大抽气通路的开度。由此,在该压缩机中,防止大容量时的吸入压力的压力损失的同时,降低小容量时的吸入压力的压力变动,确保了肃静性(日文:静粛性)。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6-207464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但是,在上述以往的压缩机中,小容量时的体积效率不足够,并且难以在起动时使能填充到曲轴室内的液体制冷剂等迅速地流出,而难以迅速地提升容量。

即,在该压缩机中,开度调整阀中的第2阀芯无法关闭抽气通路,在小容量时使曲轴室内的高压的制冷剂向吸入室流出而再次进行压缩行程,所以体积效率不足够。因此,在将抽气通路的开口面积设定得小时,无法在起动时使能填充到曲轴室的液体制冷剂等迅速地向吸入室流出,而难以迅速地提升容量。

因此,为了能够使小容量时的体积效率足够的同时在起动时使液体制冷剂等迅速地向吸入室流出,可以考虑:将抽气通路的开口面积设定得大的同时,例如如日本特开2011-185138号公报记载的那样使用能够变更抽气通路的开口面积的另外的抽气阀。在该情况下,若在起动时抽气阀开放抽气通路的开口面积,则可以认为能够在起动时使液体制冷剂等迅速地向吸入室流出,而容易迅速地提升容量。另外,若在小容量时抽气阀关闭抽气通路的开口面积,则可以认为:由于不会再次压缩曲轴室内的高压的制冷剂,所以体积效率提高。

然而,若使用这样的另外的抽气阀,则零件件数变多,会导致制造成本的高昂化和设计自由度的下降。

本发明鉴于上述以往的实际情况而做出,其课题在于提供一种能够解决以下所有的课题的容量可变型斜板式压缩机。

(1)能够防止大容量时的吸入压力的压力损失的同时,也确保小容量时的肃静性。

(2)能够以不会导致制造成本的高昂化和设计自由度的下降的方式,实现小容量时的高体积效率。

(3)能够在起动时使能填充到曲轴室内的液体制冷剂等迅速地流出,而能够迅速地提升容量。

用于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压缩机的特征在于具备:

壳体,该壳体具有吸入室、缸膛、曲轴室以及排出室;

斜板,该斜板设置在所述曲轴室内,并利用所述曲轴室内的曲轴室压力变更倾斜角度;

活塞,该活塞收纳在所述缸膛内并在与所述壳体之间形成压缩室,以与所述倾斜角度相应的行程在所述缸膛内往复运动,从而向所述压缩室内吸入所述吸入室内的制冷剂,且在所述压缩室内压缩制冷剂,并将高压的制冷剂从所述压缩室向所述排出室排出;以及

容量控制阀,该容量控制阀设置于所述壳体,并能够变更所述曲轴室压力,

在所述壳体形成有:将外部与所述吸入室连接的吸入通路、将所述排出室与所述容量控制阀连通的第1供气通路、将所述容量控制阀与所述曲轴室连接的第2供气通路、以及将所述曲轴室与所述吸入室连接的抽气通路,

在所述壳体形成有:阀室,该阀室相对于所述外部开设有吸入口,并在第1方向上延伸;吸入连通孔,该吸入连通孔与所述吸入室连通,并相对于所述阀室开设有连通口;抽气连通孔,该抽气连通孔与所述曲轴室连通,并相对于所述阀室开设有抽气口;以及控制连通孔,该控制连通孔与所述第2供气通路连通,并相对于所述阀室开设有控制口,

在所述阀室收纳有:第1阀芯,该第1阀芯能够在所述第1方向上移动,并使所述连通口的开口面积变化;第2阀芯,该第2阀芯能够在所述第1方向上移动,并使所述抽气口的开口面积变化;以及施力弹簧,该施力弹簧将所述第1阀芯与所述第2阀芯连接,

所述压缩机构成为,

若取入到所述吸入室的制冷剂的吸入压力比设定吸入压力低且所述曲轴室压力比所述第2供气通路内的控制压力高,则所述第1阀芯缩小所述吸入通路的开度,并且所述第2阀芯将所述抽气通路打开,

若所述吸入压力比所述设定吸入压力高且所述曲轴室压力比所述控制压力高,则所述第1阀芯扩大所述吸入通路的开度,并且所述第2阀芯将所述抽气通路打开,

若所述曲轴室压力比所述控制压力低,则所述第1阀芯缩小所述吸入通路的开度,并且所述第2阀芯将所述抽气通路关闭。

在本发明的压缩机中,在吸入压力比设定吸入压力低且曲轴室压力比控制压力高的起动时,第2阀芯将抽气通路打开。另外,在吸入压力比设定吸入压力高且曲轴室压力比控制压力高的最大容量时,第2阀芯也将抽气通路打开。因此,能够在起动时使液体制冷剂等迅速地向吸入室流出,而容易迅速地提升容量。

另外,在该压缩机中,在曲轴室压力比控制压力低的最小容量时,第2阀芯将抽气通路关闭。因此,由于在小容量时不会再次压缩曲轴室内的高压的制冷剂,所以体积效率提高。

而且,在该压缩机中,在取入到吸入室的制冷剂的吸入压力比设定吸入压力低且曲轴室压力比控制压力高的起动时,第1阀芯缩小吸入通路的开度。另外,在曲轴室压力比控制压力低的最小容量时,第1阀芯也缩小吸入通路的开度。另一方面,在吸入压力比设定吸入压力高且曲轴室压力比控制压力高的最大容量时,第1阀芯扩大吸入通路的开度。由此,在该压缩机中,防止大容量时的吸入压力的压力损失的同时,降低小容量时的吸入压力的压力变动,确保了肃静性。

另外,在该压缩机中,由于不使用另外的抽气阀,所以零件件数减少,能够实现制造成本的低廉化和设计自由度的提高。

因此,在本发明的压缩机中,能够防止大容量时的吸入压力的压力损失的同时,也确保小容量时的肃静性。另外,在该压缩机中,以不会导致制造成本的高昂化和设计自由度的下降的方式,小容量时的体积效率高。而且,在该压缩机中,能够在起动时使能填充到曲轴室内的液体制冷剂等迅速地流出,而迅速地提升容量。

优选的是,连通口位于外部侧并在与第1方向交叉的第2方向上向阀室开口。优选的是,抽气口位于比连通口远离外部的位置并在第2方向上向阀室开口。优选的是,控制口在阀室中的与吸入口相反的一侧的端部在第1方向上向阀室开口。并且,优选的是,第1阀芯利用吸入口承受吸入压力,并且能够封闭连通口。优选的是,第2阀芯利用控制口承受控制压力,并且能够封闭抽气口。优选的是,施力弹簧设置于第1阀芯与第2阀芯之间,并具有将第1阀芯与第2阀芯分离开的施加力。在该情况下,容易使本发明具体化。

优选的是,在第2阀芯形成有将控制连通孔与阀室连通的细孔。在该情况下,由于细孔能够去除阀室内的压力,所以第2阀芯变得容易移动,控制性提高。

优选的是,阀室包括第1阀室和第2阀室,所述第1阀室形成为圆柱状并使第1阀芯移动,所述第2阀室与第1阀室连通,并且形成为与第1阀室同轴且不同直径的圆柱状并使第2阀芯移动。在该情况下,由于能够将第1阀室与第2阀室之间设为第1阀芯或第2阀芯的阀座,所以不需要用作阀座的弹性挡圈(英文:circlip)等,能够进一步实现制造成本的低廉化。

优选的是,第2阀室的直径比第1阀室的直径小。并且,优选的是,壳体具有:壳体主体,该壳体主体形成有阀收纳室;和阀壳,该阀壳经由O形圈收纳于阀收纳室并形成第1阀室及第2阀室。在该情况下,能够容易地形成第1阀室及第2阀室。

优选的是,抽气通路具有:抽气窗,该抽气窗形成于阀壳并将阀收纳室与第2阀室连通;和阀连通孔,该阀连通孔形成于阀壳并将阀收纳室与第1阀室连通。在该情况下,在起动时曲轴室内的液体制冷剂能够经由抽气连通孔、抽气窗、第2阀室、第1阀室、阀连通孔、阀收纳室以及吸入连通孔而迅速地向吸入室移动。因此,在本发明的压缩机中,由于曲轴室压力迅速地变低,所以容易迅速地提升容量。

优选的是,吸入通路具有形成于阀壳并将阀收纳室与第1阀室连通的吸入窗。并且,优选的是,在阀壳和第1阀芯中的至少一方形成有起动时开放路,该起动时开放路仅在吸入压力比设定吸入压力低且曲轴室压力比控制压力高时将第1阀室与吸入窗连通。在该情况下,由于在起动时利用起动时开放路将第1阀室与吸入窗连通,所以能够使液体制冷剂更迅速地向吸入室移动。更具体而言,液体制冷剂经由抽气连通孔、抽气窗、第2阀室、第1阀室、起动时开放路、吸入窗、阀收纳室以及吸入连通孔而向吸入室移动。因此,在本发明的压缩机中,容易更迅速地提升容量。

优选的是,阀壳在第1阀室与第2阀室之间具有凸缘。优选的是,该凸缘利用比第2阀芯的外径小的内径将第1阀室与第2阀室连通。在该情况下,能够将凸缘设为第2阀芯的阀座。并且,若第2阀芯落座于凸缘,则在第2阀芯的吸入室侧可确保第1受压面积,在第2阀芯的曲轴室侧可确保比第1受压面积大的第2受压面积。因此,变得容易将抽气通路再次开放。

发明的效果

本发明的压缩机能够发挥以下的效果。

(1)能够防止大容量时的吸入压力的压力损失的同时,也确保小容量时的肃静性。

(2)能够以不会导致制造成本的高昂化和设计自由度的下降的方式,实现小容量时的高体积效率。

(3)能够在起动时使能填充到曲轴室内的液体制冷剂等迅速地流出,而能够迅速地提升容量。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1的压缩机的剖视图。

图2是涉及实施例1的、起动时的压缩机的主要部分放大剖视图。

图3是涉及实施例1的、最大容量时的压缩机的主要部分放大剖视图。

图4是涉及实施例1的、最小容量时的压缩机的主要部分放大剖视图。

图5是涉及实施例2的、起动时的压缩机的主要部分放大剖视图。

图6是涉及实施例2的、最大容量时的压缩机的主要部分放大剖视图。

图7是涉及实施例2的、最小容量时的压缩机的主要部分放大剖视图。

图8是涉及实施例3的、最小容量时的压缩机的主要部分放大剖视图。

图9是涉及实施例3的、起动时的压缩机的主要部分放大剖视图。

图10是涉及实施例4的、起动时的压缩机的主要部分放大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将本发明具体化了的实施例1~4。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实施例1的压缩机是单头活塞式的容量可变型斜板式压缩机。该压缩机搭载于车辆,构成了空调装置的制冷回路。

该压缩机的壳体1具有前壳体3、后壳体5、缸体7以及阀形成板9。在本实施例中,将前壳体3所位于的一侧设为压缩机的前方侧,将后壳体5所位于的一侧设为压缩机的后方侧,从而规定了压缩机的前后方向。并且,在图2以后的图中,与图1对应地规定了前后方向。此外,压缩机与搭载的车辆等对应地适当变更其姿势。

在前壳体3形成有朝向前方突出的凸起部3a。在凸起部3a内形成有在压缩机的前后方向上延伸的第1轴孔3b。在第1轴孔3b内设置有轴封装置11a及第1径向轴承11b。另外,在前壳体3的后表面设置有第1推力轴承11c。

在后壳体5形成有吸入室5a及排出室5b。另外,在后壳体5设置有容量控制阀13。吸入室5a位于后壳体5的径向上的外侧。吸入室5a利用后述的吸入通路51的吸入口51a与外部的蒸发器连接。排出室5b位于后壳体5的径向上的内侧。排出室5b利用排出通路53与外部的冷凝器连接。在排出通路53设置有止回阀55。由压缩机、冷凝器、膨胀阀、蒸发器等构成空调装置。

缸体7位于前壳体3与阀形成板9之间。在前壳体3与缸体7之间形成有曲轴室15。在缸体7,在周向上等角度间隔地形成有多个缸膛7a。各缸膛7a的前部与曲轴室15连通。

另外,在缸体7形成有形成为与第1轴孔3b同轴的第2轴孔7b。在第2轴孔7b内设置有第2径向轴承17a、第2推力轴承17b以及按压弹簧17c。

在前壳体3和缸体7插通有驱动轴19。驱动轴19在前壳体3内插通于轴封装置11a。另外,驱动轴19在缸体7内插通于第2径向轴承17a及第2推力轴承17b。由此,驱动轴19被支承于壳体1,能够绕与压缩机的前后方向平行的旋转轴心进行旋转。

在驱动轴19压入有凸缘板(英文:lug plate)21。凸缘板21在曲轴室15内配置于前方,并能够伴随于驱动轴19的旋转而在曲轴室15内旋转。在凸缘板21与前壳体3之间设置有第1径向轴承11b及第1推力轴承11c。

另外,在驱动轴19插通有斜板23。斜板23在曲轴室15内位于凸缘板21的后方。在凸缘板21与斜板23之间,绕驱动轴19设置有倾角缩小弹簧25。另外,在驱动轴19的后方固定有弹性挡圈27,在弹性挡圈27与斜板23之间,绕驱动轴19设置有复位弹簧29。

在曲轴室15内,凸缘板21与斜板23由连杆机构31连接。连杆机构31以能够变更斜板23相对于凸缘板21的倾斜角度的方式支承着斜板23。

在各缸膛7a内分别以能够往复运动的方式收纳有活塞33。各活塞33的后端面在各缸膛7a内与阀形成板9相对。由此,各活塞33在各缸膛7a的后侧区划出压缩室35。

在各活塞33与斜板23之间设置有在前后成对的滑履(英文:shoe)37a、37b。利用各对滑履37a、37b将斜板23的旋转转换为活塞33的往复运动。另外,各活塞33能够利用各对滑履37a、37b以与斜板23的倾斜角度相应的行程在各缸膛7a内往复运动。

阀形成板9是从前方层叠了吸入阀板、阀板以及排出阀板而成的部件。在阀形成板9,与各缸膛7a对应地形成有吸入簧片阀、吸入通道、排出通道以及排出簧片阀。在后壳体5的排出室5b内,在阀形成板9的后表面固定有保持件(英文:retainer)39。保持件39限制排出簧片阀的最大开度。

如图2所示,该压缩机具备:将排出室5b与容量控制阀13连通的第1供气通路41、将容量控制阀13与曲轴室15连接的第2供气通路43、以及将吸入室5a与容量控制阀13连通的检测通路45。另外,该压缩机具备与吸入口51a连通并在径向上延伸的阀收纳室47。第1供气通路41、检测通路45以及阀收纳室47形成于后壳体5,第2供气通路43形成于后壳体5、保持件39、阀形成板9以及缸体7。容量控制阀13基于吸入室5a内的吸入压力Ps及控制器49的控制信号来调整第1供气通路41与第2供气通路43的连通面积。

后壳体5是壳体主体的一例。阀收纳室47具有:吸入口51a,该吸入口51a形成为圆柱状并与外部连通;第1阀收纳室47b,该第1阀收纳室47b形成为圆柱状并与吸入口51a连续并且直径比吸入口51a的直径小;以及第2阀收纳室47c,该第2阀收纳室47c形成为圆柱状并与第1阀收纳室47b连续并且直径比第1阀收纳室47b的直径小。在吸入口51a与第1阀收纳室47b之间及在第1阀收纳室47b与第2阀收纳室47c之间形成有台阶部47a、47d。在阀收纳室47内设置有开度调整阀61。

开度调整阀61包括阀壳63、第1阀芯65、第2阀芯67以及施力弹簧69。阀壳63包括筒体63a、盖体63b以及支承体63c。筒体63a包括大径部64a和小径部64b,所述大径部64a形成为直径比第1阀收纳室47b的直径稍小的圆筒状,所述小径部64b与大径部64a同轴且形成为一体,并形成为直径比第2阀收纳室47c的直径稍小的圆筒状。大径部64a内设为第1阀室71a,小径部64b内设为第2阀室71b。在大径部64a,在周向上形成有将第1阀收纳室47b与第1阀室71a连通的数个吸入窗73a。另外,在小径部64b,也在周向上形成有将第2阀收纳室47c与第2阀室71b连通的数个抽气窗73b。

开度调整阀61插入于阀收纳室47内,并利用弹性挡圈73来防脱。在该状态下,开度调整阀61构成为大径部64a的下部与第1阀收纳室47b和第2阀收纳室47c所形成的台阶部47d抵接。

在大径部64a与小径部64b之间,在内侧形成有呈环状地突出的凸缘75。凸缘75构成为限制第1阀芯65的下位置,并且限制第2阀芯67的上位置。如果第2阀芯67落座于凸缘75,则在第2阀芯67的上表面利用凸缘75的内径可确保第1受压面积S1,在第2阀芯67的下表面可确保比第1受压面积S1大的第2受压面积S2。

在凸缘75,在周向上形成有将第1阀收纳室47b与第1阀室71a连通的数个阀连通孔75a。即使第1阀芯65位于下位置,阀连通孔75a也不会被封闭。另外,在小径部64b,形成有上下夹着抽气窗73b的O形圈槽77a、77b,在O形圈槽77a、77b设置有O形圈79a、79b。O形圈79a、79b与第2阀收纳室47c的内周面抵接。

在小径部64b的与大径部64a侧相反的一侧的端部固定有盖体63b。在盖体63b形成有贯通孔73c。在大径部64a的上部固定有支承体63c。支承体63c也形成为圆筒状。盖体63b限制第2阀芯67的下位置,支承体63c限制第1阀芯65的上位置。在支承体63c形成有O形圈槽77c,在O形圈槽77c设置有O形圈79c。O形圈79c与第1阀收纳室47b的内周面抵接。

第1阀芯65包括圆筒状的筒部65a和圆盘状的盖部65b,所述盖部65b在筒部65a的上部与筒部65a形成为一体。在盖部65b设置有通孔65c和弹簧座65d。该第1阀芯65能够在第1阀室71a内滑动。

第2阀芯67包括圆筒状的筒部67a和圆盘状的盖部67b,所述盖部67b在筒部67a的下部与筒部67a形成为一体。该第2阀芯67能够在第2阀室71b内滑动。施力弹簧69被保持在第1阀芯65的弹簧座65d与第2阀芯67的盖部67b之间,并利用施力弹簧69的施加力将第1阀芯65与第2阀芯67分离开。

在后壳体5形成有吸入连通孔50、抽气连通孔57以及控制连通孔59。吸入连通孔50与吸入室5a连通,并相对于第1阀收纳室47b开设有连通口50a。阀收纳室47的吸入口51a、支承体63c的内周面、第1阀室71a、吸入窗73a、第1阀收纳室47b以及吸入连通孔50为吸入通路51。因此,被吸入压缩机之前的吸入压力Ps作用于第1阀芯65的上表面。连通口50a在与驱动轴19平行的轴向上向第1阀收纳室47b开口。第1阀芯65通过使吸入窗73a的开口面积变化,从而使连通口50a的开口面积变化。

抽气连通孔57与曲轴室15连通,并相对于第2阀收纳室47b开设有抽气口57a。抽气口57a经由第2阀收纳室47c及抽气窗73b与第2阀室71b连通。抽气口57a也在轴向上向第2阀收纳室47c开口。抽气连通孔57、抽气窗73b、第2阀室71b、第1阀室71a、阀连通孔75a、第1阀收纳室47b以及吸入连通孔50为抽气通路52。第2阀芯67通过使抽气窗73b的开口面积变化,从而使抽气口57a的开口面积变化。

控制连通孔59与第2供气通路43连通,并相对于第2阀收纳室47c开设有控制口59a。控制口59a经由第2阀收纳室47c及贯通孔73c与第2阀室71b连通。控制口59a在第2阀收纳室47c中的与吸入口51a相反的一侧的端部在径向上开口。因此,第2供气通路43内的控制压力Pcv作用在第2阀芯67的下表面。

在该压缩机中,利用车辆的发动机和/或马达驱动驱动轴19旋转,凸缘板21及斜板23旋转,各活塞33在缸膛7a内往复运动。此时,各活塞33以与斜板23的倾斜角度相应的行程在缸膛7a内往复运动。因此,各活塞33向压缩室35内吸入吸入室5a内的制冷剂,且在压缩室35内压缩制冷剂,并将高压的制冷剂从压缩室35向排出室5b排出。

在此期间,在该压缩机中,通过利用容量控制阀13调整曲轴室15的曲轴室压力Pc,从而能够适当变更排出容量。例如,若容量控制阀13增大第1供气通路41与第2供气通路43的连通面积,则排出室5b内的排出压力Pd的制冷剂变得容易流入曲轴室15内,曲轴室压力Pc变高。在该情况下,斜板23的倾斜角度变小,驱动轴19的每旋转一圈的排出容量变小。另外,若容量控制阀13减小第1供气通路41与第2供气通路43的连通面积,则排出压力Pd的制冷剂变得难以流入曲轴室15内。因此,曲轴室15内的制冷剂变得容易经由抽气通路52向吸入室5a流出,曲轴室压力Pc变低。在该情况下,斜板27的倾斜角度变大,排出容量变大。

在压缩机以最小容量状态停止并长时间停止时,有时曲轴室15内的制冷剂被冷却而成为液体制冷剂。接着,在使压缩机起动时,取入到吸入室5a的制冷剂的吸入压力Ps比设定吸入压力低,且曲轴室压力Pc比第2供气通路43内的控制压力Pcv高。

在该情况下,如图2所示,在开度调整阀61中,第1阀芯65位于上位置,吸入窗73a由第1阀芯65封闭着。因此,吸入通路51的开度被缩小,小容量时的吸入压力Ps的压力变动被降低,能够确保肃静性。

另外,第2阀芯67位于下位置,抽气窗73b由第2阀芯67开放着。因此,抽气通路52被打开着。因此,在起动时积存在曲轴室15内的液体制冷剂经由抽气连通孔57、抽气窗73b、第2阀室71b、第1阀室71a、阀连通孔75a、第1阀收纳室47b以及吸入连通孔50向吸入室5a迅速地移动。因此,曲轴室压力Pc迅速地变低,所以容易迅速地提升容量。

另外,在吸入压力Ps比设定吸入压力高且曲轴室压力Pc比第2供气通路43内的控制压力Pcv高的最大容量时,开度调整阀61成为了图3所示的状态。在该情况下,第1阀芯65位于下位置,吸入窗73a由第1阀芯65开放着。因此,吸入通路51的开度被扩大,能够防止大容量时的吸入压力Ps的压力损失。

另外,第2阀芯67位于下位置,抽气窗73b由第2阀芯67开放着。若压缩机以最大容量状态工作,则斜板23的倾斜角度最大,所以排出室5b内的高压的制冷剂将止回阀55打开而向冷凝器排出。

在曲轴室压力Pc比第2供气通路43内的控制压力Pcv低的最小容量时,开度调整阀61成为图4所示的状态。在该情况下,第2阀芯67位于上位置,第1阀芯65利用施力弹簧69的施加力而位于上位置。因此,吸入窗73a由第1阀芯65封闭,吸入通路51的开度被缩小。

另外,第2阀芯67位于上位置,抽气窗73b由第2阀芯67封闭着。因此,抽气通路52被关闭。因此,变得在小容量时不会再次压缩曲轴室15内的高压的制冷剂,所以体积效率提高。

另外,此时,能够利用容量控制阀13迅速地提高曲轴室压力Pc,能够将排出容量从大容量迅速地向小容量变更。

而且,在该压缩机中,也无需在开度调整阀61之外另外设置能够根据需要关闭抽气通路52这样的抽气阀。因此,零件件数变少,能够实现制造成本的低廉化和设计自由度的提高。

在压缩机以最小容量状态工作着的状态下,斜板23的倾斜角度仅比0°稍大,所以排出室5b内的高压的制冷剂无法打开止回阀55,而不向冷凝器排出。

因此,在该压缩机中,能够防止大容量时的吸入压力Ps的压力损失的同时,也确保小容量时的肃静性。另外,在该压缩机中,以不会导致制造成本的高昂化和设计自由度的下降的方式,小容量时的体积效率高。而且,在该压缩机中,能够在起动时使能填充到曲轴室15内的液体制冷剂等迅速地流出,而能够迅速地提升容量。

而且,在该压缩机中,通过在后壳体5设置阀收纳室47,并在阀收纳室47内插入开度调整阀61,从而形成了第1、2阀室71a、71b。另外,由于使吸入连通孔50的连通口50a、抽气连通孔57的抽气口57a以及控制连通孔59的控制口59a向阀收纳室47开口,并在开度调整阀61形成了吸入窗73a、抽气窗73b以及贯通孔73c,所以能够容易地设置开度调整阀61。

尤其是,在该压缩机中,阀收纳室47在径向上延伸,连通口50a及抽气口57a在轴向上向阀收纳室47开口。另外,控制口59a在阀收纳室47中的与吸入口51a相反的一侧的端部在径向上向阀收纳室47开口。并且,开度调整阀61具有第1阀芯65、第2阀芯67以及施力弹簧69。因此,能够更容易地设置开度调整阀61。

另外,由于开度调整阀61具有第1阀室71a和第2阀室71b,并在第1阀室71a与第2阀室71b之间设置有凸缘75,所以能够将凸缘75设为第1阀芯65及第2阀芯67的阀座。因此,变得不需要用作这些阀座的弹性挡圈等,能够进一步实现制造成本的低廉化。

而且,在开度调整阀61中,第2阀室71b的直径比第1阀室71a的直径小,并在阀收纳室47收纳有阀壳63,所以能够容易地形成第1阀室71a及第2阀室71b。

另外,关于开度调整阀61,阀壳63在第1阀室71a与第2阀室71b之间具有凸缘75,该凸缘75利用比第2阀芯67的外径小的内径来将第1阀室71a与第2阀室71b连通。并且,在第2阀芯67位于上位置且第1阀芯65位于上位置时,第1连通面积S1×吸入压力Ps的力作用于第2阀芯67的内表面,第2连通面积S2×控制压力Pcv的力作用于第2阀芯67的下表面。由于第1连通面积S1<第2连通面积S2,所以第2阀芯67对控制压力Pcv的下降敏感地反应。因此,变得容易再次开放抽气通路52。

(实施例2)

如图5~图7所示,关于实施例2的压缩机,凸缘76比实施例1的凸缘75大地向内侧突出。在凸缘76,在周向上形成有在径向上比实施例1的阀连通孔75a长的阀连通孔76a。

另外,使第2阀芯68的上表面比实施例1的第2阀芯67的上表面小。因此,若第2阀芯68落座于凸缘76,则在上表面可利用凸缘75的内径来确保第1受压面积S3。使第1受压面积S3比实施例1的第1受压面积S1小。其他构成与实施例1同样。

关于该压缩机,由于第1受压面积S3比第1受压面积S1小,所以对控制压力Pcv的下降更敏感地反应,变得容易再次开放抽气通路52。其他的作用效果与实施例1同样。这样,该压缩机通过调整开度调整阀61的第1受压面积S1、S3,从而能够容易地进行调整。

(实施例3)

如图8及图9所示,实施例3的压缩机在第2阀芯70的盖部70b形成有细孔70c。细孔70c经由控制口59a、第2阀收纳室47c以及贯通孔73c,将控制连通孔59与第2阀室71b连通。其他构成与实施例1同样。

在该压缩机中,如图8所示,在曲轴室压力Pc比第2供气通路43内的控制压力Pcv低的最小容量时,第2阀芯70位于上位置,第1阀芯65也利用施力弹簧69的施加力而位于上位置。在该情况下,抽气窗73b被第2阀芯70封闭,抽气通路52被关闭。另外,吸入窗73a被第1阀芯65封闭,吸入通路51的开度被缩小。

另外,在该压缩机中,如图9所示,在控制压力Pcv下降了的情况下,第2阀芯70向下位置移动。此时,细孔70c能够去除第1阀室71a及第2阀室71b内的压力,所以第2阀芯70变得容易移动,控制性提高。其他的作用效果与实施例1同样。

(实施例4)

如图10所示,实施例4的压缩机在第1阀芯66的筒部66a的下部,在周向上形成有数个起动时开放路66e。起动时开放路66e以随着从筒部66a的大致中间朝向下侧、而筒部66a的厚度向内侧顶端变细的方式形成为锥状。其他构成与实施例1同样。

在该压缩机以最小容量状态停止且长时间停止时,有时曲轴室15内的制冷剂被冷却而成为液体制冷剂。接着,在使该压缩机起动时,取入到吸入室5a的制冷剂的吸入压力Ps比设定吸入压力低,且曲轴室压力Pc比第2供气通路43内的控制压力Pcv高。因此,在开度调整阀61中,在起动时,第1阀芯66位于上位置,第2阀芯67位于下位置。

在该状态下,在该压缩机中,第1阀室71a与吸入窗73a由起动时开放路66e连通。因此,能够在起动时使积存在曲轴室15内的液体制冷剂更迅速地向吸入室5a移动。更具体而言,液体制冷剂经由抽气连通孔57、抽气窗73b、第2阀室71b、第1阀室71a、起动时开放路65e、吸入窗73a、第1阀收纳室47b以及吸入连通孔50向吸入室5a移动。由此,曲轴室压力Pc更迅速地变低,所以容易更迅速地提升容量。其他的作用效果与实施例1同样。

以上,按照实施例1~4说明了本发明,但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例1~4,不言而喻在不脱离其宗旨的范围内能够适当变更地应用。

例如,在上述实施例1~4的压缩机中,仅第2阀芯67对抽气通路52进行了开闭,但也能够构成为第1阀芯65及第2阀芯67对抽气通路52进行开闭。

另外,在取入到吸入室的制冷剂的吸入压力比设定吸入压力低且曲轴室压力比第2供气通路内的控制压力高的情况下、和在吸入压力比设定吸入压力高且曲轴室压力比控制压力高的情况下,也能够利用阀收纳室与第1阀芯的间隙、阀壳与第1阀芯的间隙等来将抽气通路打开。

另外,在取入到吸入室的制冷剂的吸入压力比设定吸入压力低且曲轴室压力比第2供气通路内的控制压力高的情况下、和在吸入压力比设定吸入压力高且曲轴室压力比控制压力高的情况下,也能够利用阀收纳室与第1阀芯的间隙、阀壳与第1阀芯的间隙等来将抽气通路打开。

另外,在上述实施例1~4的压缩机中,作为容量控制阀13,采用了调整第1供气通路41与第2供气通路43的连通面积的容量控制阀,但也可以采用同时调整供气通路及抽气通路的连通面积的容量控制阀。

而且,在上述实施例3的压缩机中,起动时开放路66c形成于第1阀芯66的筒部66a,但起动时开放路也可以形成于筒体63a的大径部64a。另外,起动时开放路也可以形成于第1阀芯66的筒部66a及筒体63a的大径部64a双方。

工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能够用于车辆的空调装置等。

附图标记说明

5a…吸入室;

7a…缸膛;

15…曲轴室;

5b…排出室;

1…壳体;

Pc…曲轴室压力;

23…斜板;

35…压缩室;

33…活塞;

51…吸入通路;

13…容量控制阀;

41…第1供气通路;

43…第2供气通路;

52…抽气通路;

65、66…第1阀芯;

67、68、70…第2阀芯;

Ps…吸入压力;

Pcv…控制压力;

71a、71b…阀室(71a…第1阀室、71b…第2阀室);

51…吸入通路;

51a…吸入口;

50a…连通口;

50…吸入连通孔;

57a…抽气口;

57…抽气连通孔;

59a…控制口;

59…控制连通孔;

69…施力弹簧;

70c…细孔;

5…壳体主体(后壳体);

79a、79b、79c…O形圈;

63…阀壳;

73b…抽气窗;

75a…阀连通孔;

73a…吸入窗;

66e…起动时开放路;

75、76…凸缘。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