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箱呼吸器及油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918837发布日期:2019-02-19 19:11阅读:996来源:国知局
油箱呼吸器及油箱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油箱呼吸器技术,特别涉及一种油箱呼吸器及油箱。



背景技术:

油箱上一般会配置有呼吸器,用于保证油箱内部与外部连通,以防止油箱内产生较大的正压力或负压力影响工作,该呼吸器在保证油箱内部与外部连通的同时,还要防止油箱内的油液喷到外面污染环境,以及防止外部空气中的杂质等进入到油箱内部,其中,在此所指的油箱可以是任何盛装有油液的箱体,如可以是盛装有液压油箱,也可以是装有润滑油的齿轮箱等。但是,由于目前现有技术中的呼吸器吸气和呼气的通道未能实现很好的分离,反流的油气会污染空气过滤滤材而降低了该滤材对空气过滤的效果,且反流的油气容易通过呼吸器的进气口溢出到外部环境中污染空气。因此,现有技术不能够同时实现很好地对油气和空气的过滤。

因此,目前亟需一种油箱呼吸器及油箱,通过对呼吸器的呼气通道和吸气通道分离,避免反流的油气对空气过滤滤材的污染,以及避免反流的油气溢出到外部环境中而污染空气。并且同时实现既有效地对油气进行过滤,又有效地对空气过滤。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油箱呼吸器及油箱,通过对呼吸器的呼气通道和吸气通道分离,避免反流的油气对空气过滤滤材的污染,以及避免反流的油气溢出到外部环境中而污染空气。并且同时实现既有效地对油气进行过滤,又有效地对空气过滤。

本申请提供一种油箱呼吸器,包括:

一整体呈圆筒状的顶端开口设置的呼吸器壳体190;

一单向集油漏斗110,;其设置于所述呼吸器壳体190内;其中,所述单向集油漏斗110的顶端边缘装配于所述呼吸器壳体190的上端;两端贯通的通气管180,其竖直居中设置于所述呼吸器壳体内;其顶端将所述集油漏斗110连接;其底端贯穿所述呼吸器壳体190的底部并伸出;

其中,所述呼吸器壳体190的顶端还设置有一呼吸器上盖;所述呼吸器上盖上设置有排气口;所述呼吸器壳体190的底部设置有进气口191;

其中,所述集油漏斗110上设置有沿其圆周方向顺序排列的多个通孔113;

其中,所述集油漏斗110的顶端还设置有将所述单向集油漏斗110的顶部敞口进行密封的气路单向结构120;

其中,所述气路单向阀120与所述漏斗单向膜片116之间还设置有油气聚结件130;

其中,所述呼吸器壳体190内还设置有:空气过滤装置,其设置于由通气管180外壁面、单向集油漏斗110外壁面、呼吸器壳体190内壁面共同围成的腔体内;所述腔体与所述集油漏斗之间的连接处设置有用于使腔体内的气体单向进入单向集油漏斗的单向结构。

由上,本申请通过上述设置,呼气通道为:通气管180——单向集油漏斗110——油气聚结件130——气路单向阀120——呼吸器上盖上设置的排气口——排出。吸气通道为:进气口191——由通气管180外壁面、单向集油漏斗110外壁面、呼吸器壳体190内壁面共同围成的腔体及其中设置的空气过滤装置—单向结构—通孔113——单向集油漏斗110——通气管180——油箱。由上,在呼气时,单向结构关闭,从而避免了油气进入到吸气通道污染其中的空气过滤装置;在吸气时,单向结构打开,使得被过滤后的空气通过通孔113进入到单向集油漏斗110中,再通过通气管180进入到油箱中,由上,本申请通过所述单向结构将呼吸器的呼气通道和吸气通道分离,避免了反流的油气对空气过滤滤材的污染,以及避免反流的油气溢出到外部环境中而污染空气。该装置实现了既能够有效地对油气进行过滤,又能够有效地对空气进行过滤。

优选地,所述单向结构为以下任一:

所述集油漏斗110内设置的用以在气流压力作用下打开或关闭通孔113的漏斗单向膜片116;或者

所述集油漏斗110内的通孔113处设置的用以控制气流单向流动的气路单向阀;或者

所述集油漏斗110外于所述腔体与所述通孔113之间的设置的用以控制气流单向流动的气路单向阀。

由上,在呼气时,漏斗单向膜片116紧贴所述通孔113使其关闭,从而避免了油气进入到吸气通道污染其中的空气过滤装置;在吸气时,在气流压力的作用下将所述漏斗单向膜片116顶开,使得被过滤后的空气通过通孔113进入到单向集油漏斗110中,再通过通气管180进入到油箱中,由上,本申请通过所述漏斗单向膜片116对呼吸器的呼气通道和吸气通道分离,避免了反流的油气对空气过滤滤材的污染,以及避免反流的油气溢出到外部环境中而污染空气。

同样,气路单向阀120也可以起到控制气体单向流动的作用,对呼吸器的呼气通道和吸气通道分离,避免了反流的油气对空气过滤滤材的污染,且吸气时吸入的气体流经油气聚结件时可以促进其聚结收集后的油液流回油箱。避免反流的油气溢出到外部环境中而污染空气。

优选地,所述气路单向阀120具有一阀体121,在所述阀体121上设置有与所述集油漏斗110连通的通气孔122,在所述阀体121的顶部于其相反于集油漏斗110的一侧设置有用以在气流压力作用下打开或关闭通气孔122的膜片123;

其中,所述单向结构120与呼吸器上盖192顶端上表面之间设置有供呼气时、气体流通的空间。

由上,通过设置所述阀体121及所述膜片123,在呼气时,该阀体121打开,该膜片123在气流的压力下打开,吸气时,阀体121关闭,该膜片紧贴所述通气孔122。通过上述的设置,实现了集油漏斗的单向过滤集油。

优选地,所述空气过滤装置,包括:

第一支架151,其设置于所述呼吸器壳体190内的通气管180的顶部与所述呼吸器壳体之间且设置于所述集油漏斗110下方;

其中,所述第一支架151整体呈圆环形,其内圆周表面与通气管180的外表面紧贴设置,其外圆周表面与呼吸器壳体190的内表面紧贴设置;

其中,在所述第一支架151上安装有用以滤除吸入空气所携带的固体颗粒的第一滤材。

由上,通过上述的设置有利于将空气中的固体颗粒物过滤掉。

优选地,所述空气过滤装置,还包括:

第二支架171,其设置于所述呼吸器壳体190的底部上方;

其中,所述第二支架171整体呈圆环形;其内圆周表面与通气管180的外表面紧贴设置,其外圆周表面与呼吸器壳体190的内表面紧贴设置;

其中,在第二支架171上设置有第二通气孔172;在所述第二支架171与所述呼吸器壳体190底部之间的间隔内设置有用以滤除吸入空气所携带的水汽的第二滤材。

由上,通过上述的设置有利于将空气中所携带的水汽过滤掉。

优选地,在所述呼吸器壳体190内还设置有:位于由通气管180外壁面、呼吸器壳体190内壁面、第一支架151、第二支架171共同围成的腔体内、用以对吸入空气进行干燥处理的第三滤材。

由上,通过上述的设置有利于将空气进行进一步地干燥。

优选地,所述油气聚结件130的底部设置有一自上而下、由径向外侧朝向径向内侧逐渐倾斜并向中间聚集的尖端部132。

由上,通过上述的设置有利于使得被聚集后的油滴顺着所述尖端部132流下,并通过通气管180回流到油箱中,实现了对油滴的回收。

优选地,所述通气管180从所述呼吸器壳体190底部伸出的部分设置有用于将所述油箱呼吸器安装固定于油箱上的安装接口193。

由上,通过设置所述安装接口193以用于方便将所述油箱呼吸器安装于油箱上。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油箱呼吸器,包括:

一单向集油漏斗,其下端与油箱连接;

其中,所述单向集油漏斗的顶端设置有漏斗上盖,所述漏斗上盖上设置有排气口,所述排气口处设置有用于控制气体由单向集油漏斗向外单向流动的排气气路单向阀;

一腔体,其内部设置有空气过滤滤材;该腔体的一端设置有一进气口,另一端通过所述漏斗上盖上设置的通孔与所述漏斗连通;其中,所述腔体与所述漏斗上盖的连通处设置有一用于控制气体由所述腔体向单向集油漏斗内单向流动的进气气路单向阀;

其中,所述单向集油漏斗内设置有油气聚结件。

由上,本申请通过上述设置,呼气通道为:单向集油漏斗的颈部——锥面部——穿过油气聚结件——排气气路单向阀——排气口——排出。吸气通道为:进气口——内部设置有空气过滤滤材的腔体—漏斗上盖上设置的通孔——单向集油漏斗锥面部——油气聚结件外锥面——单向集油漏斗颈部——油箱。由上,在呼气时,在气流的压力下,排气气路单向阀打开,进气气路单向阀关闭,从而避免了油气进入到吸气通道污染其中的空气过滤滤材;在吸气时,在气流的压力下,进气气路单向阀打开,排气气路单向阀关闭,使得被过滤后的空气通过通孔进入到单向集油漏斗中,再通过单向集油漏斗颈部进入到油箱中,在吸入的空气流经油气聚结件的外锥面时还可以有利于将油气聚结件聚结油滴带回至油箱中,由上,本申请通过上述结构将呼吸器的呼气通道和吸气通道分离,避免了反流的油气对空气过滤滤材的污染,以及避免反流的油气溢出到外部环境中而污染空气。该装置实现了既能够有效地对油气进行过滤,又能够有效地对空气进行过滤。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油箱,所述油箱上设置有油箱呼吸器,所述油箱呼吸器采用前述所述的油箱呼吸器。

综上所述,本申请的油箱呼吸器避免了反流的油气对空气过滤滤材的污染,以及避免反流的油气溢出到外部环境中而污染空气,且吸气时吸入的气体流经油气聚结件的外锥面时可以促进其聚结收集后的油液流回油箱。该装置同时还实现了既能够有效地对油气进行过滤,又能够有效地对空气进行过滤(包括干燥除水及过滤固体颗粒物)。

附图说明

图1为油箱呼吸器处于爆炸状态下的斜视图;

图2为油箱呼吸器处于爆炸状态下的正视图;

图3为图2中A‐A向的剖视图;

图4为油箱呼吸器的上盖与呼吸器壳体处于分体下的正视图;

图5为图4中B‐B向的剖视图;

图6为油箱呼吸器处于组装状态下的正视图;

图7为图6中B‐B向的剖视图;

图8为本申请的油箱呼吸器与油箱的结构的简化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的油箱呼吸器与油箱的结构的替代方案的简化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的油箱呼吸器与油箱的结构的替代方案的简化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的油箱呼吸器与油箱的结构的替代方案的简化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下面结合图1~图7对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油箱呼吸器及油箱进行具体地描述。

参照图1~图7所示,本实施方式所述的油箱呼吸器主要包括一整体呈圆筒状的顶端开口设置的呼吸器壳体190,该呼吸器壳体190的顶端设置有套设于其上的呼吸器上盖192;该呼吸器上盖上设置有排气口1921,该呼吸器的底部设置有进气口191。

在呼吸器壳体190内设置有一单向集油漏斗110,具体的,该集油漏斗110优选为短颈漏斗,具有锥面部111和颈部112;其中所述锥面部111朝向所述呼吸器上盖设置。在锥面部111的顶部一体形成有沿其周向设置的凸缘114,如图3所示,在该凸缘114上一体形成有整体呈圆环状的安装部115,该安装部115的纵截面大致呈倒L形,该倒L形的竖直面部115a与凸缘114的顶面边缘部分相垂直设置,其水平面部115b朝向径向外侧延伸并与凸缘114的顶面相平行设置。安装部115的水平面部115b搭接并固定在呼吸器壳体190的顶端。

如图3、图5、图7所示,在呼吸器壳体190内还设置有两端贯通的通气管180,其竖直居中设置于所述呼吸器壳体内;其顶端将所述集油漏斗110的颈部112套设于其中;其底端贯穿所述呼吸器壳体190的底部并伸出;在该伸出部分上设置有用以实现呼吸器100与油箱之间安装固定的安装接口193。

其中,在所述集油漏斗110的锥面部111上开设有沿其圆周方向顺序排列的多个通孔113,该通孔113为沿锥面部111的母线方向设置的长条孔。由此,经由集油漏斗110和通气管180将呼吸器壳体190的内部空间大体分隔成由通气管180所限定并用以与油箱200连通的通道a,由集油漏斗110的锥面部111所限定并与通气管180的顶端开口连通的呼气腔室b,由呼吸器壳体190、盖板192、通气管180、集油漏斗110所共同限定的吸气腔室c,其中,吸气腔室c与呼气腔室b经由通孔113连通。由此,经由集油漏斗110和通气管180将呼吸器壳体190的内部空间分隔成由通气管180所限定并用以与油箱200连通的通道a,由呼吸器壳体190、通气管180、集油漏斗110所共同限定的吸气腔室b,其中,吸气腔室b与通道a经由通孔113连通。

如图5、图7所示,在呼吸器壳体190的顶部还设置有用以对集油漏斗110的顶部敞口进行密封的气路单向阀120(也可称之为气体单向阀),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图3所示,气路单向阀120具有一阀体121,在该阀体121的顶部开设有与阀体腔内连通的通气孔122,在阀体121的顶部于其相反于集油漏斗110的一侧设置有用以关闭通气孔122的膜片123,由该膜片123在气流压力作用下实现单向的功效。

如图1~图3、图5、图7所示,在集油漏斗110的锥面部111内设置有漏斗单向膜片116,漏斗单向膜片116具有一体形成于其顶部整个周向上的第一凸缘117,该第一凸缘117搭接在前述集油漏斗110的凸缘114上。本实施方式中,漏斗单向膜片116是由表面光滑的橡胶材质制成的、整体呈漏斗状(具体是指无径漏斗状)的端封结构。安装状态下,漏斗单向膜片116的锥面部通常紧贴集油漏斗110的锥面部111的内壁面设置。如图1~图3、图5、图7所示,在呼吸器壳体190内还设置有位于前述气路单向阀120与漏斗单向膜片116之间的油气聚结件130,本实施方式中,油气聚结件130优选由金属丝毛毡材质来制成,该油气聚结件130可以是由金属丝毛毡材质来制成的具有规则形状(例如,与漏斗单向膜片116所限定的形状相匹配)的部件,也可由任意填充在前述气路单向阀120与漏斗单向膜片116所限定出的空间内的金属丝毛毡材质来直接构成(即油气聚结件130的形状不做具体限定,由填充材料的最终整体形状来限定)。特别地,如图2~图3、图5、图7所示,在油气聚结件130的顶部设有沿其整个周向设置的第二凸缘131,该第二凸缘131搭接在前述漏斗单向膜116的第一凸缘117的顶部。在油气聚结件130的底部形成一自上而下、由径向外侧朝向径向内侧逐渐倾斜并向中间聚集的尖端部132。该设置有利于使得聚集后的油滴沿着所述尖端部132滴落回油箱。

在呼吸器壳体190内设置有安装在通气管180的顶部、位于集油漏斗110下方的第一支架151,该第一支架151整体呈圆环形,其纵截面呈n形。第一支架151的内圆周表面与通气管180的外表面紧贴设置,其外圆周表面与呼吸器壳体190的内表面紧贴设置。在第一支架151上于用以构成n形的平面部的部位开设有第一通气孔152。在第一支架151上安装有用以滤除吸入空气所携带的固体颗粒的第一滤材,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滤材的材质包括但不限于:植物纤维、活性炭、细纤度聚苯硫醚纤维、无纺布织物等。

在呼吸器壳体190内设置有安装在通气管180的底部、位于呼吸器壳体190底部上方的第二支架171,该第二支架171整体呈圆环形,其纵截面呈U形。第二支架171的内圆周表面与通气管180的外表面紧贴设置,其外圆周表面与呼吸器壳体190的内表面紧贴设置。在第二支架171上于用以构成U形的平面部的部位开设有第二通气孔172。在呼吸器壳体190内设置有位于第二支架171与呼吸器壳体190底部之间的间隔内、用以滤除吸入空气所携带的水汽的第二滤材,该第二滤材由水汽聚结滤材来构成,该水汽聚结滤材可以是聚四氟乙烯防水透气膜,也可以是其他的能够过滤水汽且透气的滤材。被过滤聚结后的水汽会在重力的作用下通过进气口排出。

在呼吸器壳体190内设置有位于由通气管180外壁面、呼吸器壳体190内壁面、第一支架151、第二支架171共同围成的腔体内、用以对吸入空气进行干燥处理的第三滤材,该第三滤材由干燥吸附颗粒构成。该干燥吸附颗粒可以是硅胶颗粒或者是氯化钙颗粒,或者是其他的具有干燥功能的干燥吸附颗粒。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油箱,该油箱上设置有油箱呼吸器,该油箱呼吸器采用上述的油箱呼吸器。

为了进一步地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现将本申请的油箱呼吸器的工作原理说明如下:

本申请的油箱呼吸器的呼气时,油气通过呼气通道过滤排出:通气管180——单向集油漏斗110——油气聚结件130——气路单向阀120的阀体121上的通气孔122——呼吸器上盖上设置的排气口——排出。由上,油气通过油气聚结件130进行油气的过滤和聚集,被过滤后的油气通过气路单向阀阀的通气孔122(呼气时膜片123在气流压力作用下打开),并进一步的通过呼吸器上盖上设置的排气口排出。其中,所述油气聚结件130的底部设置有一自上而下、由径向外侧朝向径向内侧逐渐倾斜并向中间聚集的尖端部132。通过上述的设置有利于使得被聚集后的油滴顺着所述尖端部132流下,并通过通气管180回流到油箱中,实现对油滴的回收。

本申请的油箱呼吸器吸气时,油气通过吸气通道过滤吸入:吸气通道为:进气口191——用以滤除吸入空气所携带的水汽的第二滤材——由通气管180外壁面、呼吸器壳体190内壁面、第一支架151、第二支架171共同围成的腔体内及其中用以对吸入空气进行干燥处理的第三滤材——用以滤除吸入空气所携带的固体颗粒的第一滤材——通孔113(此时的漏斗单向膜片116在气流压力的作用下打开使得通孔113打开)——单向集油漏斗110——通气管180——油箱。由上,通过上述的第二滤材、第三滤材、第一滤材依次对空气进行过滤,之后过滤后的空气再通过通孔113进入单向集油漏斗110,再通气管180进入油箱。

如图5、7所示,也可以将上述的呼气通道和吸气通道分别简化表示为:

呼气通道:通道a——呼气腔室b——排气口——排出;

吸气通道:进气口——吸气腔室c——通孔113——呼气腔室b——通道a——油箱

综上所述,在呼气时,漏斗单向膜片116紧贴所述通孔113使其关闭,从而避免了油气进入到吸气通道污染其中的空气过滤装置;在吸气时,在气流压力的作用下将所述漏斗单向膜片116顶开,使得被过滤后的空气通过通孔113进入到单向集油漏斗110中,再通过通气管180进入到油箱中,由上,本申请的呼气通道和吸气通道分离,避免了反流的油气对空气过滤滤材的污染,以及避免反流的油气溢出到外部环境中而污染空气。该装置实现了既能够有效地对油气进行过滤,又能够有效地对空气进行过滤。

图8所示,为本申请前述油箱呼吸器及油箱的结构的简化示意图。其中,1表示单向集油漏斗;2表示单向结构;2.1表示单向结构(例如单向阀或者是前述的漏斗单向膜片116);3表示油气聚结滤材;4.1表示排气口;5表示微米滤材(用以滤除吸入空气所携带的固体颗粒);6表示干燥吸附颗粒(用以对吸入空气进行干燥处理);7表示水汽聚结滤材(能够过滤水汽且透气的滤材,被过滤聚结后的水汽会在重力的作用下通过进气口排出。);8表示通气管;9.1表示进气口。其工作原理如前所述。

如图10所示,为本申请的油箱呼吸器及油箱的结构一种替代方案。其与图8的不同在于,2.1表示的单向结构设置的位置在单向集油漏斗1与微米滤材5之间。其余结构与图8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如图11所示,为本申请的油箱呼吸器与油箱的结构的另一替代方案。其与图10的不同在于,2.1表示的单向结构设置的位置在进气口处。在进气口处设置单向阀也可以起到:呼气时、阻止气流持续经5、6、7之后流出,防止油气污染外界环境的作用。

实施例二

如图9所示,为本申请的油箱呼吸器及油箱的结构另一种替代方案。包括:

一单向集油漏斗91,具有锥面部91.1和颈部91.2;所述颈部下端与油箱连接;

其中,所述锥面部的顶端设置有漏斗上盖,所述漏斗上盖上设置有排气口94,所述排气口94处设置有用于控制气体由单向集油漏斗向外单向流动的排气气路单向阀92;

一内部设置有空气过滤滤材的腔体,该腔体的一端设置有一进气口99,另一端通过所述漏斗上盖上设置的通孔与所述漏斗连通;其中,所述腔体与所述漏斗上盖的连通处设置有一用于控制气体由所述腔体向单向集油漏斗内单向流动的进气气路单向阀92.1;

其中,所述单向集油漏斗的锥面部内设置有油气聚结件93。

为了更清楚的说明该替代方案,现将该替代方案的油箱呼吸器工作原理说明如下:该油箱呼吸器的呼气通道为:单向集油漏斗的颈部——锥面部——油气聚结件——排气气路单向阀——排气口——排出。吸气通道为:进气口——内部设置有空气过滤滤材的腔体—漏斗上盖上设置的通孔——单向集油漏斗锥面部——油气聚结件——单向集油漏斗颈部——油箱。由上,在呼气时,在气流的压力下,排气气路单向阀打开,进气气路单向阀关闭,从而避免了油气进入到吸气通道污染其中的空气过滤滤材;在吸气时,在气流的压力下,进气气路单向阀打开,排气气路单向阀关闭,使得被过滤后的空气通过通孔进入到单向集油漏斗中,再通过单向集油漏斗颈部进入到油箱中,在吸入的空气流经油气聚结件的外锥面时还可以有利于将油气聚结件聚结油滴带回至油箱中,由上,本申请通过上述结构将呼吸器的呼气通道和吸气通道分离,避免了反流的油气对空气过滤滤材的污染,以及避免反流的油气溢出到外部环境中而污染空气。该装置实现了既能够有效地对油气进行过滤,又能够有效地对空气进行过滤。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