柱塞泵浦及包含该柱塞泵浦的输送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75056发布日期:2019-02-15 21:04阅读:198来源:国知局
柱塞泵浦及包含该柱塞泵浦的输送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关于一种泵浦与输液系统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柱塞泵浦及包含该柱塞泵浦的输送系统。



背景技术:

双液混合灌注制造的材料应用非常普遍,诸如PU发泡材应用于隔热、仿木材、自成皮、包装、补强等,FRP应用于船体、箱体浪板的制造等,不胜枚举。此类材料主要系由A液加B液(或称黑料与白料)混合灌注成型的。

A液与B液是被容置在预定的料筒内。混合时需搭配适当的输出装置把液体输出混合。例如中国台湾公告第184221号专利揭示一种双液混合灌注机原料定压自动供应系统,其主要是以压缩空气作动力来源,并由作动阀配合气动阀组成自动控制回路,来促使两具气压缸推动柱塞泵浦输送原料的整个传达系统,即开启空压机压缩空气,促动自动控制回路,使两具气压缸以相反方向作循环前进,回行动作,相对带动两组柱塞泵浦相互抽送原料入蓄压缸,再由送料管传导输出。

然而该专利前案需藉由气压缸缸径,柱塞轴径两者间截面积之比数及出料孔孔径大小,配合调压阀的调整,才能有效控制原料输送压力及出输量,显示该专利前案的设计具有操作使用不方便的缺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柱塞泵浦,其具有能够提供结构精简及易于控制输出量的功效。

本实用新型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包含该柱塞泵浦的输送系统,其具有能够提供操作简便及精准输出量的功效。

为达上述的目的与功效,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柱塞泵浦,是用以微量地输出液状材料,其包含:

一筒体,是轴向内部具有一容置空间,以及外表面具有一出料口,且该出料口连通该容置空间;

一活塞杆,是可活动的配置在该筒体的该容置空间;

一间隙,是形成在该活塞杆的外壁面与该容置空间的内壁面间;

一控制阀,是为单向阀且配置在该筒体的一端,该控制阀具有一入料口;

该液状材料自该入料口进入该容置空间且受该控制阀限制不产生逆流,该塞杆朝位在较低位置的该入料口方向移动,则压挤该液状材料经过该间隙而自位在较高位置的该出料口输出。

所述高压柱塞泵浦更包含一驱动机构连结该活塞杆,该驱动机构包含一螺杆连结一马达,该螺杆连结该活塞杆,该马达用以带动该螺杆及连动该活塞杆产生位移。

所述高压柱塞泵浦的该控制阀为单向阀。

一种包含该柱塞泵浦的输送系统,其包含:

一料筒,是用以容置液状材料;

一柱塞泵浦组,其包含至少二个柱塞泵浦且连接该料筒,其中各该柱塞泵浦包含:

一筒体,轴向内部具有一容置空间,以及外表面具有一出料口,且该出料口连通该容置空间;

一活塞杆,系配可活动的配置在该筒体的该容置空间;

一间隙,系形成在该活塞杆的外壁面与该容置空间的内壁面间;

一控制阀,系为单向阀且配置在该筒体的一端,该控制阀具有一入料口;

一切换阀,系连通各该柱塞泵的该出料口,以及具有一输出口;

该液状材料自该入料口进入该容置空间且受该控制阀限制不产生逆流;

该活塞杆朝位在较低位置的该入料口方向移动,则压挤该液状材料经过该间隙而自位在较高位置的该出料口输出;

该切换阀改变导通方向,可使不同的该柱塞泵浦所输出的该液状材料由该输出口输出。

包含该柱塞泵浦的输送系统包含至少二驱动机构,每一该驱动机构连结一该柱塞泵浦的该活塞杆,该驱动机构包含一螺杆连结一马达,该螺杆连结该活塞杆,该马达用以带动该螺杆及连动该活塞杆产生位移。

该控制阀为单向阀。

包含该柱塞泵浦的输送系统更包含一压力侦测器,该压力侦测器连通各该柱塞泵浦用以侦测各该柱塞泵的压力值,以及发出一控制信号促使该切换阀改变导通方向。

该切换阀为三通阀且受该压力侦测器控制而改变导通方向。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具有能够提供结构精简及易于控制输出量的功效。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柱塞泵浦外观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柱塞泵浦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柱塞泵浦汲料动作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柱塞泵浦输出料液的动作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输出系统外观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输出系统的柱塞泵浦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输出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输出系统输出料液的动作示意图一。

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输出系统输出料液的动作示意图二。

10 筒体 12 容置空间

14 出料口 20 活塞杆

22 间隙 30 控制阀

32 入料口 40 驱动机构

42 螺杆 44 马达

50 料筒 60 柱塞泵浦

61 筒体 62 活塞杆

64 控制阀 66 出料口

68 入料口 69 间隙

70 柱塞泵浦

71 筒体 72 活塞杆

74 控制阀 76 出料口

78 入料口 79 间隙

80 压力侦测器 90 切换阀

92 输出口 94 管体

96 管体 100 驱动机构

102 螺杆 110 驱动机构

112 螺杆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图中揭示一种柱塞泵浦,包含一筒体10、一活塞杆20及一控制阀30,且该柱塞泵浦可连结一驱动机构40,并藉由该驱动机构40来促使该柱塞泵浦进行汲取液状材料及输出液状材料。

请参阅图2,该筒体10的轴向内部具有一容置空间12,以及外表面具有一出料口14,且该出料口14连通该容置空间12。该活塞杆20可活动的配置在该筒体10的该容置空间12。特别是,一间隙22形成在该活塞杆20的外壁面与该容置空间12的内壁面间;该控制阀30为单向阀且配置在该筒体10的一端。该控制阀30具有一入料口32。该驱动机构40包含一螺杆42连结一马达44,且该螺杆42连结该活塞杆20。

请参阅图3,依图示方向,该驱动机构40带动该活塞杆20向上位移,则该筒体10与该活塞杆20的组合可以提供一汲取作用力,并透过该控制阀30的该入料口32对预定的该液状材料进行汲取作用,如此该液状材料可通过该控制阀30并且进入该筒体10的该容置空间12。

请参阅图4,由于液体具不可压缩性,所以该驱动机构40带动该活塞杆20朝该入料口32方向移动(如图式该活塞杆20向下位移),则该活塞杆20会压挤该液状材料,致使该液状材料被挤至该间隙22内,且该液状材料会向上自该出料口14输出。

由上所述,该柱塞泵浦具有精简结构。此外由于该控制阀30为单向阀,所以该液状材料在进入该柱塞泵浦内部或自该柱塞泵浦输出,皆可受该控制阀30的限制而不产生逆流。

又该马达44带动该螺杆42转动使该活塞杆12产生线性位移的方式,可以精准控制该活塞杆12的位移行程,进而达到精确控制该液状材料经过该间隙22而自该出料口14输出时的输出量。再者,该柱塞泵浦直立的状态下,该出料口14高于该入料口32,所以每次汲取及输出该液状材料时,可以降低空气进入该筒体10内部的机率。

请参阅图5,利用至少二该柱塞泵浦搭配适当的流体回路设计可构成一柱塞泵浦供液系统。该柱塞泵浦供液系统包含一料筒50、二该柱塞泵浦60和70、一压力侦测器80及一切换阀90。

该料筒50用以容置该液状材料。该料筒50与该柱塞泵浦60和70藉适当的管体52和54连接,其中该管体54用以连接二该柱塞泵浦60和70,且该压力侦测器80连结该管体54。是以该压力侦测器80可用以侦测该柱塞泵浦60和70的内部压力变化。其次,该切换阀90具有一输出口92,该柱塞泵浦60、70所输出的该液状材料由该输出口92输出至预定位置。

请参阅图6,该柱塞泵浦60和70的结构与前述实施例相同。换言之,该柱塞泵浦60和70皆包含一筒体61、71的轴向内部配置可升降位移的一活塞杆62、72;该活塞杆62、72的一端连接一驱动机构100、110的一螺杆102、112。此外,该筒体61和71的一端皆配接一控制阀64、74;该筒体61、71的外表面具有一出料口66、76,该控制阀64、74具有一入料口68、78。该活塞杆62、72的外表面与该筒体61、71轴向内部的内壁面间形成一间隙69、79。

请再参阅图7,该切换阀90是藉适当的管体94连通各该柱塞泵浦60、70的该出料口68和78,此外该控制阀64、74与该切换阀90以适当的管体96连接。上述的该切换阀90为一种三通阀,该压力侦测器80侦测的该柱塞泵60、70的压力值,并依据压力值促使该切换阀90改变导通方向。

请参阅图8,该柱塞泵浦60的该活塞杆62向下压挤该液状材料输出。当该活塞杆62下降至预定高度,且该压力侦测器80侦测该柱塞泵浦60的压力值符合预定的压力,则该柱塞泵浦70进入待作动状态。随着该柱塞泵浦60再下降一小段距离,则该压力侦测器80可以发出一控制信号用以促使该切换阀90改变导通方向。

请参阅图9,随后该柱塞泵浦70的该活塞杆72向下位移,用以将该液状材料输出;同时该柱塞泵浦60的该活塞杆62向上位移重新汲取该液状材料。当该活塞杆72下降至预定高度使得该压力侦测器80侦测该柱塞泵浦70的压力值符合预定的压力,则该压力侦测器80可以发出一控制信号用以促使该切换阀90改变导通方向,并使得该柱塞泵浦60的该活塞杆62再次向下位移压挤该液状材料。

值得注意的是,二该柱塞泵浦60和70交换输出该料筒50内的该液状材料的过程,可藉由该压力侦测器80侦测二该柱塞泵浦60和70的压力,更甚者,二该柱塞泵浦60、70进行切换的过程,可以搭配(或同步位移)的行为,藉此使得二该活塞杆62、72能够在等压的条件下进行位移方向的切换。上述的预压(或同步位移)的时机可以藉由适当的感测器进行侦测与启动。如此不但各该柱塞泵浦60、70能够用以微量地输出该液状材料外,更能够提供操作简便,以及稳定且精确输出液状材料的效果。

上述实施例仅为例示性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任何熟于此项技术人士均可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及精神的情况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改及变化,因此本实用新型的权利保护范围应如后所述的申请专利范围所列。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