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履带式收割机液压控制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572938发布日期:2019-05-03 19:32阅读:275来源:国知局
一种履带式收割机液压控制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履带式收割机,具体涉及一种履带式收割机液压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自动收割机是一种直接将玉米、水稻、麦子的颗粒从杆上收割下来的机器。国内的履带式收割机中的水稻机主要有割台、拨禾轮、转向、卸粮桶等四个动作,在实际使用工况中,需要实行转向优先功能。而目前应用中的手动及电控多路阀都无法实现此功能。图1为现有手动水稻机原理,图2为现有电控水稻机原理。这两种工作原理存在以下问题:1.当转向和其他动作同时工作时,无法实现转向优先;2.电控转向还需要手动节流阀来实现转向功能;3.都是串联系统,多路阀中位油路损失过大。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背景技术中现有多路阀无法实现转向优先功能,使得水稻机转向不可靠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履带式收割机液压控制系统。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履带式收割机液压控制系统,包括主进油口、回油口、控制联和至少一个工作联,每个工作联包括工作换向阀和工作油口,所述的控制联包括控制换向阀和优先阀,所述的主进油口分别与优先阀进油口、控制换向阀进油口相连通,所述的控制换向阀具有在左位时使得主进油口通过优先阀与转向油缸左进油口相连通的第一位置、中位时使得主进油口与工作联中的工作换向阀相连通的第二位置、右位时使得主进油口通过优先阀与转向油缸右进油口相连通的第三位置,所述的优先阀在控制换向阀处于第一位置、第三位置时接受主进油口压力油并分别输出给控制换向阀和工作换向阀,优先阀的左侧弹簧腔在控制换向阀处于第一位置、第三位置时选取控制换向阀出油口的压力油与优先阀的右侧控制腔相互配合用于控制优先阀阀杆位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还包括卸荷阀,卸荷阀进油口分别与控制换向阀出油口、优先阀出油口相连通,卸荷阀出油口与回油口相连通。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卸荷阀为二位二通电磁换向阀。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梭阀,所述的梭阀用于选取控制换向阀出油口至转向油缸左进油口管路、控制换向阀出油口至转向油缸右进油口管路之间的高压油,并输出给优先阀的左侧弹簧腔。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梭阀出油口与回油口之间设有转向安全溢流阀。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优先阀的左侧弹簧腔与回油口之间设有优先阀安全溢流阀。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主进油口和回油口之间设有主溢流阀。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转向油缸出油口通过控制换向阀与回油口相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转向油缸出油口与回油口之间设有电比例溢流阀或电比例节流阀。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控制换向阀为手动三位七通换向阀或电比例三位七通换向阀。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可以通过选取控制换向阀出油口的压力油及优先阀的左侧弹簧腔控制转向油缸的开启压力,通过对换向阀和优先阀的设置,当转向油缸和工作联其他动作同时工作时,可以实现转向优先,使得产品转向可靠。本实用新型还具有结构简单,装配方便,动作可靠,使用寿命长等优点。

附图说明

附图1为现有手动水稻机的液压原理图。

附图2为现有电控水稻机的液压原理图。

附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液压原理图。

附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液压原理图。

附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液压原理图。

附图6为附图3中优先阀处的液压原理图。

图中,1、控制联;2、工作联;21、工作换向阀;22、工作油口;3、控制换向阀;4、优先阀;41、优先阀进油口;42、优先阀的左侧弹簧腔;43、优先阀的右侧控制腔;44、优先阀出油口;5、卸荷阀;6、梭阀;7、转向安全溢流阀;8、优先阀安全溢流阀;9、主溢流阀;10、电比例溢流阀;A1、转向油缸左进油口;B1、转向油缸右进油口;C1、转向油缸出油口;P、主进油口;T、回油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一、二、三:由图3结合图4、5、6所示,一种履带式收割机液压控制系统,包括主进油口P、回油口T、控制联1和至少一个工作联2,具体的说,工作联相互并联设置,结构简单,装配方便,且可以根据工况添加或减少联数,适配范围广,且便于直接卸荷,油路压力损失低。每个工作联包括工作换向阀21和工作油口22,所述的控制联1包括控制换向阀3和优先阀4,所述的主进油口P分别与优先阀进油口41、控制换向阀进油口相连通,所述的控制换向阀3具有在左位时使得主进油口P通过优先阀4与转向油缸左进油口A1相连通的第一位置、中位时使得主进油口P与工作联2中的工作换向阀21相连通的第二位置、右位时使得主进油口P通过优先阀4与转向油缸右进油口A2相连通的第三位置,所述的优先阀4在控制换向阀3处于第一位置、第三位置时接受主进油口P压力油并分别输出给控制换向阀3和工作换向阀21,优先阀的左侧弹簧腔42(优先阀的左侧弹簧腔、优先阀的右侧控制腔中提到的优先阀的左侧和右侧,只是为了描述方便,而不是限制其具体位置,控制换向阀的左位、右位也只是为了描述方便清楚,具体参看附图3和6,下同。)在控制换向阀处于第一位置、第三位置时选取控制换向阀出油口的压力油与优先阀的右侧控制腔43相互配合用于控制优先阀阀杆位置。在控制换向阀3处于第一位置、第三位置时,主进油口不能直接通过控制换向阀与工作换向阀相连通。具体的说,所述的控制换向阀3为手动三位七通换向阀或电比例三位七通换向阀。更具体的说,优先阀的左侧弹簧腔选取的是经过控制换向阀阀杆节流孔后的压力油,该节流孔可以直接设置在控制换向阀阀杆上,也可以单独设置使得控制换向阀阀杆只具备换向作用;优先阀的右侧控制腔选取的是优先阀出油口处的压力油。具体的说,所述的优先阀为二位三通阀,在转向油缸和其他工作联都有动作时,通过选取取控制换向阀出油口的压力油与优先阀的右侧控制腔43相互配合用于控制优先阀阀杆位置,即只需要设定优先阀的左侧弹簧腔内弹簧力,通过弹簧力来确定压差,超过压差就换向,就能对系统进行精确的控制,使得系统在工作中能可靠实现优先转向。本实用新型可以通过选取控制换向阀出油口的压力油及优先阀的左侧弹簧腔控制转向油缸的开启压力,通过对换向阀和优先阀的设置,当转向油缸和工作联其他动作同时工作时,可以实现转向优先,使得产品转向可靠。本实用新型还具有结构简单,装配方便,动作可靠,使用寿命长等优点。本实用新型可以实现完全电比例控制,不需要手动节流阀。

本实用新型还包括卸荷阀5,卸荷阀进油口分别与控制换向阀出油口、优先阀出油口44相连通,卸荷阀出油口与回油口相连通。具体的说,所述的卸荷阀为二位二通电磁换向阀。卸荷阀的设置使得在并联系统中液压油直接从控制联直接卸荷,控制换向阀处于中位时系统、油路压力损失低。

本实用新型还包括梭阀6,所述的梭阀用于选取控制换向阀3出油口至转向油缸左进油口A1管路、控制换向阀出油口至转向油缸右进油口A2管路之间的高压油,并输出给优先阀的左侧弹簧腔42。

实施例二:梭阀6出油口与回油口T之间设有转向安全溢流阀7。转向安全溢流阀的设置防止转向冲击,保护转向油缸。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的区别是增加了转向安全溢流阀7。

优先阀的左侧弹簧腔与回油口之间设有优先阀安全溢流阀8。具体的说,所述的主进油口和回油口之间设有主溢流阀9。这样的结构使得故障或在压力过高时能实现溢流,保证零部件及系统安全。

转向油缸出油口C1通过控制换向阀与回油口相连接。这样能使得转向油缸可靠回油。另外特别指出,本实用新型所指的出油口,并不一定是指通过出油口回油箱或只能用于出油,只是指与工作时的进油相对。

实施例三,参看附图5,转向油缸出油口C1与回油口T之间设有电比例溢流阀10或电比例节流阀。实施例三是将实施例一中的转向油缸出油口C1与控制换向阀3中的节流功能单独提取出来用电比例溢流阀10或电比例节流阀来替代,使得转向油缸能可靠回油。

一种履带式收割机液压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包括:①当控制换向阀处于中位,卸荷阀失电,从主进油口的压力油通过控制换向阀中位到卸荷阀,并直接回油箱,此时转向油缸和工作联都不动作时;②当控制换向阀处于左位或右位的换向位置,卸荷阀失电,从主进油口来的压力油经过优先阀到控制换向阀,然后到转向油缸,控制转向油缸动作,多余的压力油旁通至卸荷阀回油箱,此时只有转向油缸动作,而工作联无其他动作时;③当控制换向阀处于中位,卸荷阀得电换向,处于关闭状态,从主进油口来的压力油直接通过控制换向阀中位与其他工作联连接,此时转向油缸不动作,而其他工作联动作;④当控制换向阀处于左位或右位的换向位置,卸荷阀得电换向,处于关闭状态,从主进油口来的压力油经过优先阀到控制换向阀,然后到转向油缸;优先阀的左侧弹簧腔在选取控制换向阀出油口的压力油与优先阀的右侧控制腔相互配合用于控制优先阀阀杆位置及优先阀的开口,使得多余的流量和他工作联连接,此时转向油缸和工作联都有动作且实现转向优先动作。这样能可靠控制水稻机动作,并满足水稻机工作中转向的优先要求。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各位技术人员须知:虽然本实用新型已按照上述具体实施方式做了描述,但是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思想并不仅限于此实用新型,任何运用本实用新型思想的改装,都将纳入本专利专利权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