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油箱冷却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526171发布日期:2019-04-29 12:54阅读:325来源:国知局
一种油箱冷却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油箱冷却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油箱冷却系统及其冷却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液压系统中的油液在使用过程中会产生较多的热量,而油液温度过高时容易出现氧化,进而释放出难溶的树脂和酸类等,而这些物质聚积在油液中会造成吸油泵、各种阀件等零件的加速磨损和腐蚀。同时这些难溶物质粘附在精加工零件表面上还会使得零件失去原有功能。油液因过热变得稀还会使得传动工作变得迟缓且无法达到所需工作压力值。现有油箱冷却一般采用油箱体内底部及内壁上铺设水冷循环管路,并外置水冷却器或风冷散热器加以辅助散热。无法根据油温变化进行节能调节散热。当选择相对应的水冷却器或风冷散热器功率过小时,冷却效果达不到降温目的。当选择相对应的水冷却器或风冷散热器功率过大时,能耗成本增加。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主要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冷却效果差和无法节能调节的不足,提供了一种油箱冷却系统,其具有结构紧凑、节能调节和冷却效果明显等优点,其冷却控制方法,解决了液压设备使用过程中根据油温变化进行调节冷却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问题主要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的:

一种油箱冷却系统,包括油箱体,所述的油箱体上设有与油箱体相套嵌的汇总回油管,所述的汇总回油管侧边设有位移传感器,所述的汇总回油管上设有与汇总回油管相活动式套接的散热管组件,所述的散热管组件上设有与位移传感器相活动式触接的拨杆,所述的散热管组件外侧设有与油箱体相螺栓固定的风机;所述的散热管组件包括与汇总回油管法兰连接的过渡法兰和固定安装法兰,所述的过渡法兰上设有若干与过渡法兰相嵌接的温感伸缩杆,所述的温感伸缩杆端面设有限位板,所述的温感伸缩杆内设有与汇总回油管相活动式套接的散热管,所述的固定安装法兰与温感伸缩杆外壁设有波纹防尘套。

采用温感伸缩杆根据温度情况对散热管进行伸缩,拨杆随温感伸缩杆进行位移触接位移传感器。位移传感器给与风机启停信号,并控制散热管内冷却水循环的水量和流速。风机作用于散热管外壁进行快速散热。波纹防尘套为可通风散热的帆布材质,保证散热的高效性。波纹防尘套还起到保护汇总回油管与散热管相对位移段的防尘作用,防止出现伸缩卡顿现象。

作为优选,所述的温感伸缩杆包括杆基座,所述的杆基座内设有拉伸复位弹簧,所述的拉伸复位弹簧上端设有与杆基座相活动式套接且延伸至限位板的伸缩杆,所述的杆基座内填充满水银。

温感伸缩杆通过水银的热涨冷缩驱动伸缩杆在杆基座上进行伸缩。拉伸复位弹簧起到收缩时的回缩复位。并缓解控制拉伸时的移动速度,防止对冷却水循环切换过快烧坏水泵电路。

作为优选,所述的伸缩杆与波纹防尘套相套接固定,所述的伸缩杆外壁与拨杆相固定,所述的拨杆与位移传感器上的若干感应点相活动式触接。

伸缩杆的位移驱动波纹防尘套的伸缩,同时带动拨杆与位移传感器上的若干感应点相活动式触接。

作为优选,所述的散热管两端分别与限位板、过渡法兰相连接固定,且所述的散热管的进出水端口与伸缩杆、杆基座相间隔分布。

散热管与过渡法兰相连接固定端为固定点,通过限位板的伸缩实现散热管的伸缩。通过伸展增加空气流通的面积和速度,加快散热。散热管的进出水端口与伸缩杆、杆基座相间隔分布,防止散热管对汇总回油管实际温度的干扰。

作为优选,所述的油箱体上设有与油箱体相套嵌且与汇总回油管同侧相对称分布的主回油管,所述的主回油管通过胶管相连接且固定在油箱体侧边的水冷却器。

使得主回油管和汇总回油管的油液在油箱体内进行沉淀,与主、副吸油泵相间隔分布,让回油在油箱体内进一步得到冷却。采用水冷却器持续对主回油管进行循环水冷,保证了散热的高效性。

本实用新型能够达到如下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油箱冷却系统,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具有结构紧凑、节能调节和冷却效果明显的特点,实现了根据回油温度调节冷却效果,保证冷却油温的同时达到节能的功能。避免因回油温度影响液压设备受到损伤,延长了使用周期,稳定了液压系统内各个阀件压力变化值。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的散热管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的温感伸缩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主回油管1,油箱体2,散热管组件3,风机4,汇总回油管5,水冷却器6,过渡法兰7,拨杆8,位移传感器9,固定安装法兰10,波纹防尘套11,限位板12,散热管13,温感伸缩杆14,伸缩杆15,杆基座16,水银17,拉伸复位弹簧18。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

实施例:如图1-4所示,一种油箱冷却系统,包括油箱体2,油箱体2上分别设有与油箱体2相套嵌的主回油管1和汇总回油管5,主回油管1和汇总回油管5同侧相对称分布,主回油管1通过胶管相连接且固定在油箱体2侧边的水冷却器6。汇总回油管5侧边设有位移传感器9,汇总回油管5上设有与汇总回油管5相活动式套接的散热管组件3,散热管组件3上设有与位移传感器9相活动式触接的拨杆8,散热管组件3外侧设有与油箱体2相螺栓固定的风机4;散热管组件3包括与汇总回油管5法兰连接的过渡法兰7和固定安装法兰10,过渡法兰7上设有4组环形等间距分布且与过渡法兰7相嵌接的温感伸缩杆14,温感伸缩杆14包括杆基座16,杆基座16内设有拉伸复位弹簧18,杆基座16内填充满水银17。固定安装法兰10与温感伸缩杆14外壁设有波纹防尘套11,拉伸复位弹簧18上端设有与杆基座16相活动式套接且延伸至限位板12的伸缩杆15,伸缩杆15与波纹防尘套11相套接固定,伸缩杆15外壁与拨杆8相固定,拨杆8与位移传感器9上的若干感应点相活动式触接。温感伸缩杆14端面设有限位板12,温感伸缩杆14内设有与汇总回油管5相活动式套接的散热管13,散热管13两端分别与限位板12、过渡法兰7相连接固定,且所述的散热管13的进出水端口与伸缩杆15、杆基座16相间隔分布。

油箱冷却系统及其冷却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操作步骤:

第一步:主回油管1和汇总回油管5同侧相对称分布,与主、副吸油泵相间隔分布,让回油在油箱体2内进一步得到冷却。

第二步:将油压设备的操作台中的各路油管通过胶管连接到汇总回油管5上,随着操作台的运转,回油油温升高,此时散热管组件3内的杆基座16吸收热量,水银17热膨胀推动伸缩杆15及拨杆8,波纹防尘套11随着伸缩杆15的位移逐渐打开。

同时对驱动马达采用单独水冷,将驱动马达油路通过胶管连接到水冷却器6进油口,水冷却器6出油口通过胶管胶管连接到主回油管1,主回油管1与油箱体2之间套接有滤芯过滤器。

第三步:当油管温度持续上升,拨杆8依次触接位移传感器9上的感应点,散热管13内的水量及流速档位逐渐提高,波纹防尘套11随着伸缩杆15的位移逐渐打开直至当伸缩杆15将限位板12延伸至与固定安装法兰10相触碰限位波纹防尘套11完全打开,散热管13内的水量及流速档位为最大值,散热管13的拉伸间隔也为最大间距,风机4对散热管13整体进行分冷。

当驱动马达工作时,水冷却器6侧边的进出水口保证冷热水循环交替,保证回油箱内的油得到充分冷却。

第四步:在整个操作台操作过程中,散热管组件3随温度的变化改变散热管13内的水量和流速,波纹防尘套11随着伸缩杆15进行伸缩并保护散热管13与汇总回油管5相对位移段防尘及保护。

第五步:当操作台运行完毕后,随着油温的下降,拨杆8随着伸缩杆15回缩直至脱离与位移传感器9上的感应点触接时,散热管13内停止进水,风机停止运行,波纹防尘套11回到初始位置。

当驱动马达停止工作时,水冷却器6再延迟工作2~5分钟,使得油管内的油得到充分冷却。

综上所述,该油箱冷却系统,具有结构紧凑、节能调节和冷却效果明显的特点。实现了根据回油温度调节冷却效果,保证冷却油温的同时达到节能的功能。避免因回油温度影响液压设备受到损伤,延长了使用周期,稳定了液压系统内各个阀件压力变化值。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实用新型的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总之,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但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并不局限于此,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领域内,所作的变化或修饰皆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之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