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作用转子速度交叉泵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022748发布日期:2019-11-01 20:56阅读:366来源:国知局
一种双作用转子速度交叉泵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机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双作用转子速度交叉泵。



背景技术:

目前,许多泵里面都具有转子,其通过转子与泵体间的相对运动来改变工作容积,进而使液体的能量增加。如图1所示,这种泵存在以下问题:两个转子之间以及转子与泵体之间存在摩擦,容易使泵体和转子疲劳受损,转子与泵体之间的只具有线接触,接触面积过小,导致密封效果不够好。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双作用转子速度交叉泵的技术方案。

所述的一种双作用转子速度交叉泵,包括泵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泵体内设置主轴,主轴自上而下依次套设第一齿轮、第二齿轮、第一椭圆齿轮、第三齿轮和第四齿轮,第一齿轮、第二齿轮、第三齿轮和第四齿轮与主轴转动配合,第一椭圆齿轮与主轴固定配合,泵体内转动连接第一传动轴和第二传动轴,两个传动轴分别位于主轴的两侧,第一传动轴自上而下依次固定套设与第二齿轮啮合的第五齿轮、与第一椭圆齿轮啮合的第二椭圆齿轮以及与第四齿轮啮合的第六齿轮,第二传动轴自上而下依次固定套设与第一齿轮啮合的第七齿轮、与第一椭圆齿轮啮合的第三椭圆齿轮以及与第三齿轮啮合的第八齿轮,主轴上端套设与第一齿轮传动连接的第一转子以及与第二齿轮传动连接的第二转子,第一转子与第二转子构成叉形结构,主轴下端套设与第三齿轮传动连接的第三转子以及与第四齿轮传动连接的第四转子,第三转子与第四转子构成叉形结构。

所述的一种双作用转子速度交叉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齿轮固定连接第二管套,第二齿轮通过第二管套转动套接于主轴,第二转子的中部套接于第二管套,第二管套能够带动第二转子转动。

所述的一种双作用转子速度交叉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齿轮固定连接第一管套,第一齿轮通过第一管套转动套接于第二管套,第一转子的中部套接于第一管套,第一管套能够带动第一转子转动。

所述的一种双作用转子速度交叉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齿轮固定连接第三管套,第三齿轮通过第三管套转动套接于主轴,第三转子的中部套接于第三管套,第三管套能够带动第三转子转动。

所述的一种双作用转子速度交叉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齿轮固定连接第四管套,第四齿轮通过第四管套转动套接于第三管套,第四转子的中部套接于第四管套,第四管套能够带动第四转子转动。

所述的一种双作用转子速度交叉泵,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子包括连接块和分别固定连接于连接块两侧的叶片,两个叶片以及连接块之间形成与连接块形状对应的插槽,第一转子的连接块和第二转子的连接块位于对方的插槽中,使得两个转子的四个叶片高度位置相同;第三转子的连接块和第四转子的连接块位于对方的插槽中,使得两个转子的四个叶片高度位置相同。

所述的一种双作用转子速度交叉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叶片的外端为与泵体内壁形状吻合的圆弧面。

所述的一种双作用转子速度交叉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泵体的上下端外部分别设置多个液管。

所述的一种双作用转子速度交叉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泵体为圆桶形。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中成对的两个转子构成叉形结构,借助椭圆齿轮实现了转子的张开闭合,减小了转子之间的摩擦力,延长了泵的使用寿命,而且密封效果更好。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转子泵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去除缸体的顶盖和底板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去除缸体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去除缸体时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去除缸体和转子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中的三个椭圆齿轮配合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中的主轴及其上的五个齿轮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中的第一转子和第二转子分解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2-9所示,一种双作用转子速度交叉泵,包括泵体1,泵体1为圆桶形,包括顶盖、顶板和多个环状的圆环,顶盖、顶板和圆环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泵体1的上下端外部分别设置多个液管17。泵体1内部形成三个容腔,分别为上层容腔、中间容腔和下层容腔。

泵体1内转动连接主轴2,主轴2自上而下依次套设第一齿轮4、第二齿轮5、第一椭圆齿轮6、第三齿轮7和第四齿轮8,第一齿轮4、第二齿轮5、第三齿轮7和第四齿轮8与主轴2转动配合,第一椭圆齿轮6与主轴2固定配合,泵体1内转动连接第一传动轴9和第二传动轴10,两个传动轴分别位于主轴2的两侧,第一传动轴9自上而下依次固定套设与第二齿轮5啮合的第五齿轮11、与第一椭圆齿轮6啮合的第二椭圆齿轮12以及与第四齿轮8啮合的第六齿轮13,第二传动轴10自上而下依次固定套设与第一齿轮4啮合的第七齿轮14、与第一椭圆齿轮6啮合的第三椭圆齿轮18以及与第三齿轮7啮合的第八齿轮15,主轴2上端套设与第一齿轮4传动连接的第一转子16a以及与第二齿轮5传动连接的第二转子16b,第一转子16a与第二转子16b构成叉形结构,主轴2下端套设与第三齿轮7传动连接的第三转子16c以及与第四齿轮8传动连接的第四转子16d,第三转子16c与第四转子16d构成叉形结构。其中,第一转子16a和第二转子16b位于上层容腔,所有的齿轮结构和两个传动轴位于中间容腔,第三转子16c和第四转子16d位于下层容腔。

作为优化,第二齿轮5固定连接第二管套500,第二齿轮5通过第二管套500转动套接于主轴2,第二转子16b的中部套接于第二管套500,第二管套500能够带动第二转子16b转动。第一齿轮4固定连接第一管套400,第一齿轮4通过第一管套400转动套接于第二管套500,第一转子16a的中部套接于第一管套400,第一管套400能够带动第一转子16a转动。第三齿轮7固定连接第三管套700,第三齿轮7通过第三管套700转动套接于主轴2,第三转子16c的中部套接于第三管套700,第三管套700能够带动第三转子16c转动。第四齿轮8固定连接第四管套800,第四齿轮8通过第四管套800转动套接于第三管套700,第四转子16d的中部套接于第四管套800,第四管套800能够带动第四转子16d转动。其中,管套与转子16配合的部分通过形状的匹配使管套能够带动转子16转动,例如将管套设计成多边形或花键状,转子16与管套形状相吻合,在本实施方式中,管套与转子的配合部分均为长方体状。

作为优化,转子16包括连接块1600和分别固定连接于连接块1600两侧的叶片1601,两个叶片1601以及连接块1600之间形成与连接块1600形状对应的插槽1602,第一转子16a的连接块1600和第二转子16b的连接块1600位于对方的插槽1602中,使得两个转子16的四个叶片1601高度位置相同;第三转子16c的连接块1600和第四转子16d的连接块1600位于对方的插槽1602中,使得两个转子16的四个叶片1601高度位置相同,四个叶片1901的上表面处于同一平面内,四个叶片1901的下表面也处于同一平面。叶片1601的外端为与泵体1内壁形状吻合的圆弧面,该圆弧面越大,叶片1601与泵体2内壁之间的密封效果越好。

工作时,本发明的交叉泵还配备公知的驱动装置,驱动装置带动主轴2转动,主轴2转动时仅带动第一椭圆齿轮6转动,第一椭圆齿轮6带动旁边的第二椭圆齿轮12和第三椭圆齿轮18转动,第二椭圆齿轮12带动第一传动轴9转动,第一传动轴9带动其上的第五齿轮11和第六齿轮13转动,第五齿轮11带动主轴2上的第二齿轮5转动,第二齿轮5通过第二管套500带动第二转子16b转动,第六齿轮13带动主轴2上的第四齿轮8转动,第四齿轮8通过第四管套800带动第四转子16d转动,同理,第三椭圆齿轮18带动第二传动轴10转动,第二传动轴10带动其上的第七齿轮14和第八齿轮15转动,第七齿轮14带动主轴2上的第一齿轮4转动,第一齿轮4通过第一管套400带动第一转子16a转动,第八齿轮15带动主轴2上的第二齿轮5转动,第二齿轮5通过第二管套500带动第二转子16b转动。

在上述工作过程中,由于第一椭圆齿轮6、第二椭圆齿轮12和第三椭圆齿轮18为椭圆齿轮,当第一椭圆齿轮6靠近自身轴心(与传动轴配合的部位)的一侧与第三椭圆齿轮18远离自身轴心的一侧啮合时,则第三椭圆齿轮18对应的第二传动轴10转动速度较小,而此时第一椭圆齿轮6远离自身轴心的一侧正好与第二椭圆齿轮12靠近自身轴心的一侧啮合时,则第二椭圆齿轮12对应的第一传动轴9转动速度较大,第一转动轴9与第二转动轴10之间存在速度差,也就是说主轴2在转动时,在第一转动轴9带动的第二转子16b、第四转子16d与第二转动轴10带动的第一转子16a和第三转子16c之间存在速度差,所以第一转子16a和第二转子16b之间以及第三转子16c和第四转子16d之间在转动的时候会形成你追我赶的情况,以此实现成对转子16的闭合和张开,进而借助上述转子16与泵体1间的相对运动来改变工作容积,进而使液体的能量增加。

由于采用了上述的结构,泵体1内两个成对的转子16仅在转子16的外端与泵体1之间存在挤压摩擦,转子16之间不存在如图1中的挤压摩擦,转子16之间的摩擦非常小,而且转子16的外端与泵体1之间为面接触,密封面积更大,密封效果更好。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